本文目录
高阳为谁之祖谁之孙
据史记三十世家楚世家记载,帝颛顼高阳为楚之先祖,“高阳者,黄帝之孙也,昌意之子也”。
楚为周朝时期的诸侯国“楚国”,高阳氏为楚人先祖。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历史人物追溯:
据《海内经》中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及吴回(祝融是官职炎帝神农后代担任过此职位为族号,帝颛顼高阳之后也担任过祝融一职务为族号造成历史上有炎帝祝融氏与帝颛顼族祝融氏之分)。据《山海经海外南经》中介绍: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双龙。
祝融名重黎,重黎是吴回的哥哥。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熊生熊胜。这就是楚人的先祖,西楚项羽也是这一支熊氏后裔。
高阳楚人先祖,高阳
黄帝之孙子。
帝高阳之苗裔兮,为什么不说是黄帝的苗裔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氏是黄帝孙子,直接接黄帝的班,这样记载有点牵强附会。1、史记又说少昊孺颛顼,这里可以理解为高阳氏出自东夷少昊部落。因此说帝颛顼是黄帝孙子有点自相矛盾,可以理解为高阳氏是黄帝部落联盟成员。2、颛顼的直系后人是祝融八姓,与黄帝十二姓不沾边,祝融八姓是炎帝后裔,从楚国的姓芈及熊都能解析出来。
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指什么
高阳指的是颛顼。
颛顼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后来的夏国、楚国都是他的子孙。
颛顼生于若水之野,实处空桑。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 。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
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之孙高辛继位。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传下来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为何几代楚王却自称“我蛮夷也”
楚国以前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被商驱赶到了南方,商经常讨伐楚国。《诗经·商颂》里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就是商王武丁攻打楚国。《诗经·商颂》还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就是商朝把楚国说成是南方的一个方国。
楚国的王族是芈姓,父系来自黄帝族,母系来自鬼方(月氏)。而楚国的民众则是荆蛮,就是商朝时期被武丁攻打的部落。荆蛮(Geman)就是历史记载的根牟,是汉族和苗族的共同祖先。
楚国曾经帮助武王伐纣,但因居于南方蛮荒之地,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分封。
楚国的贵族(芈姓)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而楚国后来渐渐蛮夷化,楚国的国王可能也越来越多地有了荆蛮血统,并且因为得不到中原诸侯国的认可,所以出现“楚不服周”的情况,并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谥号”。
或者也可以认为楚国分南北两支:北支是“帝高阳之苗裔”,南支则是荆蛮。北支为凤鸟图腾,南支则是双鹰图腾。
项羽来自楚国北支(芈姓),而刘邦很可能来自楚国南支。刘邦和项羽的战争,很可能是楚国的“南北战争”。
项羽经常到处放火,其实是因为楚国北支的火神信仰。
楚国北支(芈姓)的祝融(火神)信仰,很可能就是西方拜火教的来源,由西迁的月氏人把楚国北支的火神信仰传到了伊朗,并发展成了拜火教。西方拜火教的“苏鲁支”很可能就是“祝融氏”的音译,而拜火教的标志,乃至波斯国王居鲁士的形象,很可能都是来自楚国北支的凤鸟图腾。
为什么屈原要说“帝高阳之苗裔”而不直接说是黄帝或者虞舜的后代
因为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正妃嫘祖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其二曰昌意,昌意子高阳,就是颛顼帝。
也就是说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如果屈原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也对,但不确切,因为没有交待是黄帝的哪一支后人。假如说颛顼是寂寂无名之辈(黄帝还有十一个儿子不得姓氏),那屈原肯定就说是黄帝的后代,关键是颛顼高阳者,位列五帝之中,有炫耀的!
但屈原要说是虞舜的后人就不对了,虽然虞舜也是颛顼后人,但颛顼也有多个儿子,又分枝了,看看这两枝谱系:
①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虞舜)
②颛顼→称→卷章→吴回→陆终→季连…………→鬻熊→熊丽→熊狂→熊绎…………→熊通(楚武王),楚武王熊通有一个儿子叫熊瑕,被封在屈,即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屈氏是楚囯王室、公族。楚国还有景氏、昭氏。
所以,屈原骄傲的说:帝颛顼之苗裔兮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