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大家觉得王勃的《滕王阁序》写的如何
- 王勃14岁作的《滕王阁序》,包含40个成语,这首骈文有多牛
- 如何评价《滕王阁序》的文学高度
- 你认为《滕王阁序》在文学中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25岁写出了《滕王阁序》,是什么水平
- 滕王阁序的特点是什么
- 有比《滕王阁序》更好的古诗词吗,为什么
- 你最喜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哪一句
-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王勃的《滕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你喜欢哪些优美的语言
- 如果《滕王阁序》是被人在高考作文中写出来的,这篇文章会被打多少分
大家觉得王勃的《滕王阁序》写的如何
王勃的《滕王阁序》就如同那绚丽落霞中的那只孤鹜,独压全景。后人能从这首诗中积淀出几十个成语来,足可证明它的独特之处。只要我们精读细品,对我们写诗作联大有裨益。(我是花了一周的时间才将它背了下来。
王勃14岁作的《滕王阁序》,包含40个成语,这首骈文有多牛
首先纠正你一下,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应该是26岁,而不是14岁,他在去探望父亲的路上途径滕王阁,写完这篇震古烁今的骈文之后不久,王勃就在渡海时溺亡,英年早逝。
如何评价《滕王阁序》的文学高度
失路之人王勃有心露笔,却无意成就了一篇千古名篇
公元675年,25岁的王勃正当人生失意苦闷之时。
他的失意完全是由个人原因所造成的,他本来少年得志,然而却热心政治,渗合权贵斗争,因为一篇《檄英王鸡文》被之前还夸他为“大唐奇才”的唐高宗李治心生不满。李治认为,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玩物丧志,你不劝诫反而选边站瞎起哄,明显就是挑拨离间,于是愤而将他赶出长安城。被赶出长安城的王勃后来又谋得一份参军之职,可却又在任上杀死官奴,继而被贬。他本来要被判为死刑,恰好遇到大赦,就逃过一劫。然而从此,他却彻底跟官场无缘了。
无官可做的王勃犹如折断翅膀的鲲鹏之鸟落于草莽之间,十分落魄。但他又不甘心于这种落魄的生活,于是就在他25岁这年前往交趾县探望父亲的路途中,路过南昌城,听说阎都督为新装修一新的滕王阁典礼举行盛大聚会,而当时前来参加聚会的人又是天下高官贵客,于是时为落魄的王勃决定趁这个机会露一下脸,以便争取东山再起之机会。
那天,主持聚会的阎都督本来想通过这个聚会,让他的女婿作序从而挣个面子,故意请诸位露一手,在场贵客早就猜出阎公心思全都假意推辞,可是急切出人头地的王勃不管那么多,当人家请他时却毫不客气地挥毫而就,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的文学特色:
跟别的序不一样,《滕王阁序》是以骈文的体裁写成的。骈文的特点是对仗工整、声律铿锵,辞藻华丽,酷爱用典。而其缺点却是因为太注重形式,而内容的表达不容易发挥出来。但是,《滕王阁序》却张扬了骈文的优点,将写景及抒情极好的融合起来,真正地达到了写我所写,抒我所抒的一种畅快淋漓境界。
初唐王勃之前,六朝文学十分糜丽,然而王勃却打破这种糜丽,将唐朝人蓬勃的精神,开阔的意境全部体现出来。他一开笔就以雄迈的历史感和空间感写出了滕王阁所处之地洪都的气势及人文风景。
当时,因为王勃毫不谦让地挥毫作文,引起阎公不满,以上厕所为理由离席而去。当王勃开笔写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只觉不过是平淡之笔,然而当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眼前一亮,已经感觉到一股博大而又凌厉的文气扑面而来了。接下来,只见佳句泉流,奔流而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对洪都的不吝赞美,对盛大聚会及宾客的不尽奉承,已经阎公听得飘飘然了。
然而转下来,王勃进入写景之时,通过秋天色彩的变化写出景色之景,让阎公惊叹不已。特别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阎公都止不住地从里间跑出来,一睹王勃风采。
满天的落霞与那孤独的野鸭一高一低地飞翔,辽阔而又澄澈的天空与那一碧无垠的秋水远远连接,整个天地如此和谐如此安详地交汇于无痕之中,如此美境及想象,世间几人难达?
在写秋天的风景时,王勃技法娴熟,变化多样,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上下结合,多种色彩等等,完美无瑕地结合于一体。当然,《滕王阁序》写洪都地胜及风景都不是亮点,亮点是王勃通过大量的用典写出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首先,王勃先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之诗句表达了自己一代天才活于盛世之中,竟然却落得个像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一样怀才不遇的下场。紧接着,王勃又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诗句表达自己尽管身处人生困厄之境,也要像东汉马援一样志向远大,不懈追求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困顿不堪,却又不甘不屈,渴望时代给他机会让他实现心中志向,才不会辜负国家和这个美好时代。这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急切要表达的情感。
总之,《滕王阁序》尽管以骈文体裁格式限制,但王勃那饱满的激情与过人的才华依然充分爆发出来,冲破六朝以来的糜丽风格,融入唐朝人积极主动的开拓精神,将多样化的写景手法与复杂多变的情感为一体,成了唐代骈文体的代表作品。
这就是《滕王阁序》的文学高度。
你认为《滕王阁序》在文学中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初唐四杰首屈一指的王勃作《滕王阁序》时,年仅14岁。洪州(今江西)都督阎公不相信王勃所作,在宴会上阎公意图借此机会显示自己女婿孟学士才华,事先就让女婿写好了宴滕王阁的文章,宴会开始,他故意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们写作,都推辞了。王勃一点没有推辞,接过纸笔就写,都督非常生气,借故更衣,退出宴会。专门派人探听王勃写些什么,第一报探听的人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都督笑道:”这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接着报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便沉吟不语。当听到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时,这位都督阎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连忙赶回宴会,等候王勃把文章写成,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是王勃骈文的代表作,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语言精炼,深入浅出,音调铿锵,琅琅爽口,散发出音乐的美。在中国古典“骈赋”散文体裁中,它可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庾信的《哀江南赋》相媲美,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维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共同矗立在古代散文的最高峰。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25岁写出了《滕王阁序》,是什么水平
谢谢邀请。
怕是只有王勃这样的天才,才能即兴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
注意,是即兴。是即兴。是即兴。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就去前往拜见,阎都督给他父亲面子,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主要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以此来展示女婿的才学。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但是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认为自己不才,写不出来。
突然,王勃在一个角落里站了起来,说想要试一下。
这一站不要紧, 全场哄堂大笑,都露出不屑的表情。
阎都督没有办法,想着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不会对自己的女婿有什么威胁,就让人给王勃准备了笔墨。
可是,王勃却丝毫不显得尴尬,淡定的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肯定不高兴啦,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于是,王勃写一句,差人就传一句给都督。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外面的宾客也都讥笑万分。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可是,惊喜来的太突然。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当场呆住了,说出了四个字:此乃天才。
众宾客当闻此句,顿时两眼放光,接着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阎女婿这时,更和一个傻瓜一样,呆坐着,目光呆滞。
王勃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完书后,礼貌的和众人作揖。
阎都督仔细的读着这篇作品,赞叹不已,自然没有他女婿什么事了。
当时高朋满座,众星云集,无不对王勃的这篇作品惊叹不已,至于说什么水平?
你猜?
我是小栗科技,分享电脑网络、知识、技巧;感受古今文化底蕴,一起学习进步。
滕王阁序的特点是什么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省亲途中,即席挥就的《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富文采的,通篇采用骈体,是该文最大的特点。
先介绍一下王勃。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父王通,是隋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叔祖父王绩,是隋末唐初的著名诗人。其父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齐州长史、泽州长史等职。王勃十四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在沛王府,王勃受命撰写《平台秘略》,写成之后,受到了沛王李贤的重视和赏赐。王勃后来又写了一篇嬉戏文章《檄英王鸡文》(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认为此文是挑拨诸王子关系的,大为震怒,立即将他赶出沛王府。后任虢州参军时,因他私下杀了官奴曹达,按律当受死刑,恰巧遇赦获免,上元三年(676年),王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
再说一下《滕王阁序》成文的过程。《滕王阁序》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后人简称为《滕王阁序》。洪府,隋称豫章郡,唐代改为洪州都督府。滕王,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名元婴,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为滕王,做过洪州都督,他在洪州赣江之滨建一巨阁,世称“滕王阁”。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往交趾(今越南北部)看望父亲,路过洪州,受邀请参加了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行的宴会。阎伯屿的女婿吴子章也是颇有才华的人,本来吴在一个月前已写好了一篇《滕王阁序》,预备在这次宴会上炫耀一下,除了王勃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知道这事儿。酒过三巡后,阎伯屿假意请大家以《滕王阁序》为题当场作文,但赴宴的达官显贵、文豪才子,知道其中“秘密”,都一个个谦让。可王勃不明真相,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竟然毫不推辞,欣然展纸提笔,一挥而就,当场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名扬千古的序。
重点说一下通篇用骈体贯穿全文的特色写法。文章共分五段:从开头到“躬逢盛饯”为第一段,主要写洪州形势雄伟,人物鼎盛及宴会“高朋满座”之盛况;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为第二段,主要描写滕王阁之宏伟壮观及远眺所见如画之秋景;从“遥襟甫畅”到“奉宣室以何年”为第三段,主要写参与宴会多为擅长诗文的宾客,并由娱游引出兴尽悲来之感;从“嗟乎”至“岂效穷途之哭”为第四段,主要抒写自己生不逢时之慨,同时勉励自己要坚持高尚的志向;从“勃三尺微命”至结束为第五段,写自己虽有大志,但报国无门。文章的主题思想在于记叙阎都督为饯别宇文刺史而举行的盛大宴会,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所谓的“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作者表明自己尽管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但仍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胸怀青云之志。
作者运用铺叙手法进行叙事、写景、抒情,并将三者融为一体,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主嘉宾,再叙时令景物,然后描写阁内的近景和阁外的远景,接着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句总收胜景,拓开笔势,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甚为得体。全文叙事条理清晰,写景雄伟壮丽,抒情真挚委婉,显示出一种纯任自然、一气奔放的境界。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五个段落中,作者通篇用骈体贯全文,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突破了六朝骈体文的旧格局,带来了新气象。尽管文章在形式上沿用六朝的骈体,文中词藻虽然华丽,但不晦涩,而且多有别出心裁的佳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均为历代传诵。
这是一首思想内容积极、艺术技巧高超的千古不朽的名作。韩愈在其《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王勃、王绪、王仲舒)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并说“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众所周知,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是反对骈体文的,却对此文大加赞赏,并以能与之并列而深感荣耀。
有比《滕王阁序》更好的古诗词吗,为什么
首先王勃的《滕王阁序》不是诗词,所以更不是「最好的诗词」。但说它是「最美骈文」,是没有问题的。
古典诗词是瑰丽,凝练,和谐,生动,有抑扬,有顿挫,有节奏,有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应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而且大多需要遵守格律。它的思想感情虽可以自由奔放,它的表现形式又必须循规蹈矩。
王勃的骈文《滕王阁序》具有诗的内在表现,没有诗的外在形式。文章可以从性质、用途、体裁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的划分。古代有人把文和笔分开,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我认为应该是有对为文,无对为笔。区别于散文的文,就是骈文;区别骈文的笔,就是散文。从节奏韵律,文章华丽,讲究用典等方面看,骈文与诗词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是诗人,写于南昌的《滕王阁序》则是一篇骈文杰作。
骈文是全篇以双句为主,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一种文体,所以又叫骈体文、骈俪文或者骈偶文。因为骈文经常使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所以也叫四六文,四六体,四六句。骈文讲究词汇对偶,声律和谐,用字绮丽,并大量用典。过分注重形式技巧,内容往往受到限制,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加文章的艺术效果。
骈文起源于汉末,定型于南朝的梁,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是骈文的一统天下;唐宋时期,骈文和散文此消彼长,进行了大规模的较量;元明时期是散文的一统天下;清朝骈文复兴,出现许多大家和杰作,只有桐城一派坚持散文。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不仅骈文被打到,连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散文也被摒弃。
王勃所处的唐代,朝廷的科举考试考的是诗赋,其中赋作就是源自骈文的骈赋。当时连体制内的公文都是骈文,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敢为天下先的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一场古文运动,使散文成为时尚。韩柳身后,崇尚绮丽的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热衷、擅长并重振骈文。因为他们仨在家族里都排行十六,所以叫做三十六体。到了后世,韩愈和柳宗元都被认为是文章魁首,李商隐和温庭筠则以诗词著名。
清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除了一部红楼梦外,似乎全社会都在用对偶句写文章。除了骈文大行其道外,对联也在这个朝代取得重大的进展和突破。骈文和对联也是有区别的,一是骈文没有格律限制,可以自由发挥,对联在字数,节奏,词性,结构,平仄等方面都有格律限制。
最后,结论是《滕王阁序》称得上最美骈文。至于最好的古诗词,先把古、诗、词区分清楚再比较吧。
你最喜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哪一句
弱冠失恃,前途坎坷,世态炎凉,我最喜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而立之年,名庠高中,踌躇满志,我最喜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凉风拂槛,独坐抚琴,目送归鸿,我最喜欢“渔舟唱晚,音穷澎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斗室品茗,极目烟海,神驰宇内,我最喜欢“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抚今追昔,感悟兴废,不胜唏嘘,我最喜欢“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藤王阁序》,通篇妙句,随境兴怀,岂止一句之“最爱”!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王勃的《滕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你喜欢哪些优美的语言
《滕王阁序》的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
王勃,是初唐一位才华出众的年青诗人(隋唐间诗人王绩的侄孙)。少年聪慧,十四岁时就已知名,被誉为神童。
据传,他作文时,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然后倒头蒙面而卧,忽起书之,整篇文章不再改动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为初唐文坛四杰。
滕王阁,故址在唐代洪州(今江西南昌)附近。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公元675年时,王勃往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时任洪州都督的阎某在重阳节时于滕王阁宴请宾客,王勃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这一传世名作《滕王阁序》。
文中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既牢骚满腹,又以达人知命的消极思想聊以自慰,并对宴会主人和座中宾客进行了许多恭维。
《滕王阁序》全篇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气势奔放自然,在艺术上是骈体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
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其中,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传世名句。
文中,另有诸多诗句传诵后世。如: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其中,“物华天宝“,物华,指宝剑。物的精华是天的珍宝。“牛“、“斗“,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宿。
这两句是用龙泉、太阿两把宝剑的故事来说洪州有奇宝。(典故祥见《晋书:张华传》)。张华:西晋文学家。
“人杰地灵“:人中俊杰是由于地的灵气所钟。“徐孺”,即徐孺子,东汉时期的名士,世称“南州高士“。写作徐孺是因为此骈体文要求对仗整齐的缘故。用来比喻洪州出人才。
文中另有许多句子,被后世引用或作成语使用,如:“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渔舟唱晚“、“兴尽悲来“、“萍水相逢“、“达人知命“、“桑榆非晚”、“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空怀报国之情”、”老当益壮“、“一介书生“、“临别赠言“、“登高作赋“等等。
其中: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桑榆非晚,桑榆,古称日入的地方,也用来表示时间晚,现在也指上了年纪的人并不服老。
(其他不再解释。)
文中,不仅对仗工整,声律铿锵,且多引用典故,引经据典,如:《世说新语》、《山海经》、《史记》、《论语》等等。
所以说,《滕王阁序》可以称得上代表了我国古代骈体文的最好水平!
如果《滕王阁序》是被人在高考作文中写出来的,这篇文章会被打多少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文章,没人有打分的资格。
真有人写出来这个直接作协主席了。
至于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没资格对滕王阁序进行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