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熟读三国的大神们,曹操与夏侯家族的关系是怎样的
曹操本姓夏候,其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他与曹洪曹仁是亲兄弟。
夏候惇是夏候婴之后,他与曹操和夏候渊都是同族兄弟。同为沛国谯人。
有学者根据陈寿所言:“曹氏夏候氏,世为婚姻”,来断定曹操是曹姓与夏候氏结合的,其实可能有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近亲结婚的后代很多人会有先天缺陷,更不要说是世为婚姻,更何况曹操是千古英雄,其儿子也是才高八斗。
感谢悟空相邀!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希望大家都能畅所欲言。
夏侯氏为何也是曹氏宗亲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族。但是曹氏自曹腾以来,门第兴盛,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大官。由于曹腾深受大将军梁冀和汉桓帝信任,养子曹嵩做过太尉;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 反观夏侯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祖上没人做过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官员单独列在其他户口册上)。 为了求得势力的发展,夏侯氏逐渐向曹氏靠拢。曹氏虽然是依靠曹腾当宦官发迹,但是在士大夫中口碑不错,在家乡也不骄横。因此夏侯氏开始向曹氏靠拢,夏侯敦和夏侯渊这两个同族兄弟(夏侯渊为夏侯敦族弟,则他们至少不是同一个祖父)都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颇有声誉的曹操。 当时曹操辞职在家,夏侯敦、夏侯渊与曹操相交。曹操曾违法,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曹操积极营救,救出了夏侯渊。从此,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密了,夏侯渊还取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二人成了连襟。 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敦、夏侯渊率先来投。曹操当时行(即临时代理)奋武将军,以夏侯敦为司马,夏侯渊为别部司马。而两个堂弟曹仁和曹洪(曹操、曹仁和曹洪互为堂兄弟)也只是别部司马而已。 曹操在汴水战败,又是夏侯敦陪着他一起到扬州募兵。后曹操为兖州牧,立即任命已经升为折冲校尉的夏侯敦兼任自己先前担任的东郡太守,征徐州时又以夏侯敦为负责兖州的留守军事,倚任之重可见一斑。吕布袭击鄄城,因为曹操的家属在鄄城,夏侯敦立即轻军前往救援,击退吕布,以至于吕布乘机袭取了濮阳的夏侯敦辎重。 夏侯敦不擅长军事,刘备被吕布攻击,曹操派他去救援,他不但没有打赢,还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因此曹操在迎汉献帝都许以后,以夏侯敦为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阳乡侯。夏侯敦对于这个工作倒很拿手,兴修水利,率军屯田,度过了大旱和蝗虫肆虐的自然灾害。曹操对此很满意,又让他以建武将军兼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夏侯敦负责后勤保障。北方平定后,迁夏侯敦为伏波将军,并且授予便宜行事不拘科制的权力。曹操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敦的次子夏侯茂,这样曹操与夏侯敦成了儿女亲家,地位更有保障了。由于夏侯敦在后勤工作中干得非常出色,曹操不断增加他的封邑户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达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东征孙权。还师,以夏侯敦董督二十六军(即总管随从东征的二十六位将军的部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救援荆州,驻军摩陂,与夏侯敦出则同车,卧则同席,诸将无人可比。曹丕继魏王之位,拜夏侯敦为大将军。由于夏侯茂和大舅子曹丕关系很好,所以夏侯敦一族兴盛了一段时间,才逐渐衰落下去。 相对于族兄夏侯敦而言,夏侯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参加过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并且经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乱。最出色的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又消灭了割据河西长大三十多年的宋建。凉州各族的族长酋长看到夏侯渊,都心惊胆战。曹操平定汉中以后,又以夏侯渊镇守汉中,在与刘备的汉中争夺战中战死。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堂侄女为妻,也和曹氏有姻亲关系。 综上所述,夏侯敦和夏侯渊之所以受到曹操的重任,不仅仅是因为姻亲关系和同乡关系(在古代,同乡关系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很被人们看重),还在于他们自身有相当的政治或军事才能。夏侯敦的职位曾经做到过大将军,而夏侯渊和曹仁的官职就低了很多。典韦力大如牛,而许褚则有勇无谋。张辽,张合是曹操,曹丕,曹睿的大将,而徐晃则官位较低,但武力高超。
曹操权势滔天时,为何不称帝,也不改回自己的本姓夏侯氏
曹操当时虽然权倾一世,但是他一直都是小心谨慎,唯恐稍有不慎前功尽弃。还有就是当初是挟天子令诸侯的名义起家的,如果轻易拿掉汉皇帝取而代之,那么天下人心惶惶不安,于情于理曹操都要慎重,所以说还是等等找个比较靠谱的时间节点为好。
曹操最倚重的大将,夏侯氏、曹氏、外姓将领各有一人,分别是谁
夏侯氏是夏侯惇,曹氏是曹仁,外姓将领你绝对想不到。
三国时期,曹魏势力最为强大,曹魏的猛将也是最多的,那么在夏侯氏、曹氏、外姓等诸多将领中,曹操最倚重的分别是谁呢?
夏侯氏
毫无疑问,曹操最倚重的夏侯氏将领是夏侯惇!
夏侯惇这个人非常勇猛,十四岁的时候就因有人侮辱他的师傅,愤怒将仇人击杀。参加曹操的队伍后,夏侯惇多次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冲杀,立下了许多大功,受到了曹操的器重。曹操进攻徐州时,后方老巢被吕布偷袭了,幸亏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坚决抵抗,才为曹操保住了最后的地盘,要不然曹操真的就无家可归了。
夏侯惇对曹操一片忠心,不过说实话他的军事能力相对而言还是要弱一点,曹魏那么多名将,夏侯惇绝对算不上其中最厉害的,所以到了后来,曹操出征,经常都是让夏侯惇留守后方。所以说夏侯惇的许多功劳,其实也是在后方,不过并不能因此就说曹操不倚重夏侯惇,相反,曹操还是一如既往的看重夏侯惇,甚至曾公开对外宣称,夏侯惇是可以不经过通传就随意进入曹操的寝室!
《三国志》: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曹氏
曹氏人才辈出,不过其中最受曹操倚重的人还是曹仁!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他骁勇善战,经常跟着曹操一同出征,屡获大功。曹操被张绣击败,是曹仁坚决抵抗,鼓舞士气,最终击破张绣。官渡之战,刘备率军袭扰曹军后方,曹军将领都打不赢刘备,是曹仁出马,成功击退了刘备。攻打河北,曹仁又再次立下大功。见曹仁表现如此出色,曹操开始让曹仁镇守一方。襄樊之战,关羽出兵进攻曹仁,虽然曹仁无法在正面战场击败关羽,但是他也并没有就此屈服。就算是于禁七军都被击败了,曹仁仍然没有投降,而是奋起反击,最终,在曹仁的坚守下,关羽迟迟拿不下樊城,最终被活活拖死。
曹仁在曹家人中,算是非常厉害的,军事才能出众,又是曹操的平辈,所以他算是曹家人中,最受曹操倚重的猛将,至于其他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
外姓将领
曹操这个人用人,总的规律是重用夏侯家、曹家的人,这主要是因为这两家人是曹家的本家,有血缘关系,值得信任,而其他人,在信任度方面,则稍微差了一点。事实上,这也不怪曹操,毕竟当时天下大乱,人心不古,曹操见多了背叛主公的事情,且他自己身上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所以他不敢完全信任外姓将领。本身他们曹家子弟就有不错的才能,领兵出征这种事情,自然是让本家人干了,那些外姓将领,从征就行了!
曹操手下的外姓将领中,最出名的五人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他们也被称为五子良将。很多人认为,张辽排名在五子良将中的第一位,理应是曹操最倚重的将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曹操时代,最倚重的外姓将领你绝对想不到,是于禁!
于禁这个人,和曹操很早就认识了,他并非敌军投靠过来的,且从来没啥劣迹,所以曹操对他非常信任。相比较而言,张辽、张郃、徐晃三人都是降将,曹操对他们还是有一点芥蒂的,不敢完全信任。再加上于禁这个人本身治军有方,军事才能不错,所以说在五人中,曹操最倚重之人其实就是于禁!
襄樊之战,曹操原本是想派曹植统兵抵挡关羽,救援曹仁,结果曹植喝酒喝醉了,于是曹操只能从外姓将领中选人,最终他选择了于禁,可见他对于禁是多么看重!只不过遗憾的是,于禁在此战中战败了,不仅使得曹军损兵折将,而且他自己也投降了,令曹操非常惊讶。
《三国志》: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于禁投降关羽不久后,关羽兵败,于是于禁又成为了东吴的俘虏,最终被辗转送还了曹魏。当时的曹魏,已经是曹丕做主了,而曹丕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小气,他认为于禁投降关羽,有愧曹家的信任,所以非常看不起于禁,侮辱于禁,于是上行下效,于禁的风评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五子良将中的排名也就没有那么高了!但本质上来说,曹操时代还是最倚重于禁的,想不到吧!
结语
综合来看,夏侯氏、曹氏、外姓将领中,曹操最倚重的大将,分别是夏侯惇、曹仁、于禁!对此,你是否认同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