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思笃行

厚德慎思笃行什么意思、?校训“积学求是、知行合一、厚德强技、慎思笃行”是什么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04 08:18:18 浏览1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厚德慎思笃行什么意思、

“厚德”一词,源出于《易经》。《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还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把“厚”和“德”联系在一起,谓“厚”“德”者可以“载”。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载天下的重任,担负起宏大的事业。这里的“厚”字,是使动词,与“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实”的意思。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内涵。这里的“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大学承担着培养全社会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务,所以,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与“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博学”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论语·雍也》篇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博学”,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学生到大学是来学习的,老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中心也是围绕一个“学”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名份和实质都是一个“学”字。“博”有“大”的意思,“广”的意思,“通达”、“多闻”、“丰富”、“渊博”的意思。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使“学问”“渊博”,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求是”是“实事求是”的速写。《汉书·河间献王传》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解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求”,是“寻找”、“探索”、“探求”的意思:“是”,是“正确”、“真理”的意思。两字合在一起,即从实际出发,探索真理,求得正确的结论。“德”和“学”的总体要求及基本精神是“求是”。“笃行”一词,源出于《礼记·中庸》。《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是“笃厚”、“真实”、“真诚”、“忠诚”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体力行。在“德”厚、“学”博,从实际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层,是去做。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我们“学”的目的和归宿点。

校训“积学求是、知行合一、厚德强技、慎思笃行”是什么意思

“积学求是、知行合一、厚德强技、慎思笃行”的意思是:积累学识探索求是,思想与行动要一致,强调崇高的品德并精于技能的提高,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

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2、慎思笃行

“慎思笃行” 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慎思笃行”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

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

原文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厚德博学,慎思笃行.谁说的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慎思:出自《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某大学集上面古籍词语,作为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