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战役的区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6 19:18:04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战役的区别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残酷的巷战而闻名,而莫斯科战役并没有发生巷战,德军最远也只是推进到莫斯科的近郊,并没有进入城市,这应该是这两次战役最明显的区别了。苏军通过残酷的巷战成功的拖垮了德军最重要的两个重兵集团军,尤其是使其丧失了关键的机动性,这最终导致了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德军在突围问题上犹豫不决,进而全军覆没。而莫斯科战役中,苏军依靠的是天气的因素和持续不断的增援,最终压垮了强大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将其大范围的逐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并不是只是进行消极的防御,只要一有机会苏军立刻会发起反击,苏军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夺取主动权,所以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都发起了规模庞大的反击,企图歼灭或者重创当面的德军重兵集团,只不过莫斯科战役中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及时的选择了战略撤退,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B集团军群没能及时的撤退,导致其核心的第6集团军被包围歼灭,这也是苏军第一次在进攻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除了德军在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外,更重要的是苏军实力的恢复,尤其是组建了坦克集团军这样的大型机械化部队,使苏军具备了实施深远突击的能力。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德军对这两座城市的进攻方式不同,一般来说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的进攻是非常困难而又漫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包围这座城市,切断守军的补给和增援,才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迅速攻陷之。德军对于莫斯科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将强大的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企图迂回在莫斯科东面会合从而形成合围圈,只不过德军在恶劣的后勤补给和不利天气的影响下,最终没有达成。而斯大林格勒就不一样了,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城市紧建在伏尔加河河畔,根本无法迂回包围斯大林格勒,除非进攻方渡过伏尔加河从东岸彻底封锁那些渡口,否则不可能真正包围斯大林格勒。

所以德军分别从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和北面推进到了伏尔加河河畔,切断了通往斯大林格勒所有的陆地联系,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切断其和外界的联系,由于德军已经分兵高加索,以当时B集团军群的实力无法渡过伏尔加河从而彻底封闭斯大林格勒,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沦为一场正面的消耗战,德军不得不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而苏军之所以能长久的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就是因为城内守军可以持续的得到兵力和补给的增援,显然拥有更多预备队和军工产量的苏军是不会惧怕任何消耗战的,而德军却承受不起这种作战模式。

无论如何,这两场战役都可以称作是东线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它使德军在军事上打败苏军的幻想最终破灭!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闪电战失败后,希特勒为何还要进攻斯大林格勒

关于1942年德军东线的进攻与防御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由于德军在冬季作战中损失很大,而且并没能得到足够的补充,1942年的德军战斗力已经远不如1941年,关键的装甲部队战斗力只恢复了一半,这意味着德军的进攻能力严重不足,加上后勤补给上的困难(补给线太长了),德军在1942年不可能再度发起上一年那样的全面战略进攻,1942年的东线德军只能发起有限规模的进攻或者全部转入战略防御,最终希特勒选择了继续进攻,绝大部分德军将领也支持继续发起进攻,只有龙德施泰特元帅等少数人支持防御,支持进攻的这些人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只有进攻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德军必须在盟军登陆之前结束东线战争。

再确定1942年继续在东线发起攻势这一基本战略方向后,德军最高统帅部便开始选择具体的战略目标了,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规模很小,而且已经对列宁格勒完成了包围,这里显然不需要庞大的装甲部队,德军最高统帅部的进攻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就是中央方向上再度进攻莫斯科,要么就是转向南方,占领高加索的油田。希特勒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坚持战争经济的战略路线,在其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后,自然会继续坚持这一路线,他认为只有切断苏联的煤炭、石油资源补给才能真正的迫使苏联退出战争。制定作战计划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斯大林格勒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最重要的目标仍是高加索的油田,虽然斯大林格勒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但是并没有要求必须占领,只是要求尽可能的破坏其工业生产。

为了支持德军的“蓝色行动”,所有的兵员和物资都优先补充南方集团军群,两个装甲集团军再度恢复了强大的实力,准备向苏联的纵深挺进,南方集团军群的编制恢复到了85%以上,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将只能得到最基本的补充,不得不转入防御。南方集团军群的夏季攻势发起后最初还比较顺利,随着希特勒提早的拆分了这个集团军群,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德军的战略形势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个方向上的德军都先后出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而陆军总司令部已经投入了所有的战略预备队,其结果就是两个方向上都陷入了停顿,夏秋季结束后,德军既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也没能占领高加索油田。

摆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在11月尝试了最后一次进攻后以失败告终,最终全面转入了防御,对高加索巴库最后的挺进将不得不等到1942年的冬季渡过之后再进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战事也非常激烈,B集团军群将手中最强大的两个野战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都投入到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作战,但是由于这两个集团军缺员严重,加上城市攻防战的严重损耗,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快。另外沿顿河一线布防的联军集团军战斗力太弱,而后方的德军预备队也太少,必须迅速加强这些联军集团军的防御强度,而这些增援只能是等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解放出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来提供。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下,1942年的德军最终将矛头指向了斯大林格勒,并在这里展开了和苏军的战略决战,这绝不是德军理想的决战地点,而这些严重的错误只能是归咎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指挥,确切的说是希特勒的错误指挥!

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是诺曼底登陆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包括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以及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三次战役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诺曼底登陆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


1941年至1942年北非形势

(来源:Wikipedia,下同)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前双方的部署


蒙哥马利


隆美尔(左)


阿拉曼战役(The Second Battle of El Alamein)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正式名称应该是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这一战役的时间是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11日,发生在埃及阿拉曼铁路终点站附近,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延续。第一次阿拉曼战役阻止了轴心国军队对埃及的进一步入侵。阿拉曼是北非埃及与突尼斯的交通要道,轴心国如果控制了阿拉曼就等于打开了进入埃及的大门。1942年8月蒙哥马利(Field Marshal Bernard Law Montgomery, 1st Viscount Montgomery of Alamein)被任命为盟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后,带领第八军对隆美尔统帅的轴心国非洲军团(Axis Panzer Army Africa)发起进攻,最终英军获胜,德意军队被迫推到突尼斯边境。阿拉曼战役结束了轴心国对埃及、苏伊士运河以及中东和波斯油田的威胁。这次战役扭转了北非战场的格局,成为轴心国军队在北非最终失败的开端,直到1943年5月轴心国军队最终被完全逐出非洲。


中途岛海战示意图


中途岛海战爆发前1941年11月24日的中途岛环礁


1942年4月以前日本的扩张


中途岛海战前的日本海军航母赤城号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企业号航母上准备起飞的道格拉斯VT-6毁灭者


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是发生在1942年6月4日至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战役。中途岛环礁面积虽然仅有4.7平方公里,但地缘位置重要,是亚洲与北美太平洋航线的中点,距珍珠港仅1135海里,是美国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旦有失,将会直接威胁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大本营珍珠港,最终美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此次战役结果以美国仅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对日本海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地区盟军由守转攻的转折点,是

the most stunning and decisive blow in the history of naval warfare.(海战史上最令人震惊和最具决定性的战役)

而中途岛海战后,日本仍然还坚持进攻战略,接下来经过1942年8月7日到1943年2月9日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区开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最终导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3年苏联士兵在斯大林格勒中央广场挥舞红旗


1942年5月7日到1942年11月18日的苏德战场


1942年7月24日至11月18日,德军的夏季攻势


德国空袭后的斯大林格勒中央火车站上空的烟


穿过斯大林格勒废墟的战壕中的苏联士兵


天王星行动:苏联在斯大林格勒的反击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战俘


战后的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的要地,战略位置重要。德军如果攻占斯大林格勒,向北威胁莫斯科,向南可以突进波斯湾。而斯大林格勒以西、以东则是苏联粮食、石油以及煤炭等重要物资的主产区。因此,斯大林格勒对于苏德两国来说,是苏德战场的必争之地。德国和苏联围绕斯大林格勒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从1942年6月28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最终以苏联胜利和纳粹德国失败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直接参战人数近220万人)和最残酷的(180多万人死亡、受伤或者被俘)一场战斗。这次战役不仅导致了纳粹德国南方集群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攻势局面的结束,而且直接导致了苏联与德国力量对比的根本性变化,德国不得不开始从西线抽调大量部队到苏德战场,以补充其损失。当然,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取得了胜利,但是德军在战场上的主动权的真正丧失要到库尔斯克战役。但不论如何,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上德军转入防御,苏联转入进攻的开始。


诺曼底登陆时的盟军后勤供给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的进攻路线


大西洋壁垒


诺曼底登陆的空中攻击计划


诺曼底登陆后突破德军封锁


诺曼底战役中受伤的盟军士兵


投降的德国士兵


诺曼底登陆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盟军的这次行动代号为霸王行动。美国艾森豪而为将军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统帅,英国蒙哥马利将军为指挥官。1944年6月6日凌晨6时30分,总计17.6万人的先头部队从英国跨过英吉利海峡,登陆诺曼底,在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建立滩头阵地,之后288万盟军进入法国,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30日,纳粹德国军队向东撤退至塞纳河,这标志着霸王行动结束。


根据以上简单介绍,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以及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都共同具有同样的性质,那就是该战役是其所在战场上盟军部队反攻的开始。换句话说,那就是轴心国在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上在这三次战役爆发之前,基本上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属于主动方,而这三次战役以后,轴心国与盟国攻守之势易位,轴心国虽然在这三次战役后仍然还在战场上保持了一段进攻事态,但是从战略上来说,轴心国已经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盟军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正是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内的这三次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战略形势的彻底改变的开始,所以才将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内的这三次战役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诺曼底登陆,是在纳粹德国败局已定的局面下,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成功的意义在于,加速了纳粹德国的败亡。这场战役对于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是战略攻守势态转变的关键性战役,因此不能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如果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败了,二战会发生什么改变吗

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流传的一句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到1942年中旬,德军的入侵已经使苏联损失了超过六百万的兵员,他们一半阵亡,一半被俘,苏联的很大一部分领土和资源也被德军占领。尽管在极地严寒的帮助下,苏军在莫斯科郊外成功地阻滞了精疲力竭的德军,迫使其后退了少许,但是到了1942年夏季,当苏联人仍然因为战争初期的巨大伤亡而虚弱不堪时,德军的战争机器又一次蠢蠢欲动起来,准备再一次展示它令人生畏的强大力量。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这场被称为“史上最血腥”的战役,究竟死了多少人,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200天的时间里大约有200万人伤亡,送上前线的新兵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为3天。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背后,有这一道来自苏军的第227号命令:不准后退一步!这个命令巩固了苏军的信念。军队要在一次进攻之后构筑起第二道防线,任何手摇白旗的人都会被枪毙,“ 准许”属下逃离战场的军官或者是被德国人拦腰截断的部队即使在后来重返苏联前线,也要被送往惩戒营,并判处死刑。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有40万人死在了这里。

1942年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市中心,1942年9月27日冲进了北部工厂区,并重新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在1942年9月29日又被苏联红军夺回。以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这片高地。斯大林格勒工业区修建在丘陵中,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或用石头砌成。

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

纳粹指挥本以为可以轻松取胜,但苏联军队却对其进行了百折不挠的反击,战役如火如荼地持续了五个月,大街上到处都是枪声。到了11月,苏联进行大规模反攻,把侵略者逼退。德国军队精疲力竭,1943年2月,他们投降了。

这是一场决定性战役,将战争的形势导向了有利于同盟国的方向。虽然苏联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却遭受了比敌人更加惨重的人员伤亡。轴心国伤亡人数大概80万人,苏联方面却超过100万。除此之外,大约40000市民在此战役中身亡。

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德军真正的拿下了斯大林格勒,究竟这场战争结局会不会被改写?

毕竟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部队是精锐的装甲师,如果拿下斯大林格勒之后再继续纵深突入,会给苏联后方造成很大恐慌,即使防守也能给苏联造成一定压力。

拿下斯大林格勒,德军可以获得大量战争资源,也能鼓舞军心!但是战争打的是工业实力,人力资源,战争资源,科技实力,人民意志,作战思想,并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德军与苏军相比科技和作战思想占优,但是其余各方面均不占优,因而只能生产出数量极少但精良的武器,却终究会在苏军的人海战术下失败!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实力悬殊,苏联是如何扭转战局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初期,双方实力相差十分悬殊。开战初期苏军只有18.7万人,2200门火炮,400辆坦克,300架飞机。而德军投入27万人,3000门火炮,500辆坦克,600架飞机,九月中旬又增至1600架飞机,并且进攻的德军都是作战丰富的老兵,而苏联由于战争初期减员严重,很多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一个重要城市,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就坐落在该市,并且这个拖拉机制造厂是苏联生产军用坦克的重要工厂,也是苏联南部的粮仓,所以斯大林格勒必须要守住。

德军优势是步坦协同进攻的闪电站,攻打这种防御能力极强的城市肯定会吃亏,上一次攻打莫斯科的失败,就证明了这点。战争初期斯大林格勒被打成一片废墟,坦克无法在这种废墟里灵活前进,坦克的优势被减弱。同时斯大林格勒的巷战和高加索地区的山地战,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让德军寸步难行。同时苏联领袖斯大林下达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不但使这场战争胜利,也挽救了整个苏联。苏军就是想牢牢的把德军钉在斯大林格勒。

苏联还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大量狙击手,用狙击手大量的射杀德军,给德军心理上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苏联获得了日本不会从远东进攻苏联的企图。从远东抽调大量的部队及作战装备,把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团团的围住,第六集团军的司令保卢斯最终只得率部投降,斯大林格勒最终以苏军胜利告终!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二战伤亡最高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高达200万人,德军被击毙70多万,苏军伤亡高达110万,战役结束后,德军的第六集团军全部,第四装甲集团军大部成建制被歼灭,有的德军主力师的部队番号直接从战斗序列中抹掉了,后苏德又经过库尔斯克会战,苏军由被动的防守转为进攻,最终战胜德国!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使用了什么“怪招”耗死了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0年秋到1941年春,希特勒德相继侵入罗马民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五国,控制了巴尔千半岛。到了1941年夏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德国控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为了给侵略苏联战争打掩护,希特勤放出了渡海进攻英国的烟幕。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里互不侵犯条约,用190个师、5000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军奋起自卫反击,苏德战争开始爆发,苏联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苏联人民以最顽强的毅力,顶住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使德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次“闪电战争”宣告破产。

随后,德军不甘心失败,又重新集中主力进攻莫斯科,妄想在冬季到来前打败苏联,这次又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异常激烈和十分艰苦来形容。德冠每天出动上千架飞机,一千多门大炮狂轰滥炸。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提出苏联使用了什么“怪招”耗死了德军?

首先,苏联红军遵照大林的英明战略部署,具有保卫察里津光荣传统的斯大林格勒军民。斯大林提出了“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用一切力量消不敌人”的号召下,浴血奋战。在每条街道都成了消灭法西斯的战场,每座楼房都成了德军难以攻克的堡垒,每天打退敌人几十次冲锋。这样大量消耗了德军主要力量后,苏联红军展开了决定性的反攻,迅速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左右迂回,使德军20个精锐师陷入红军“钳形攻势”的包围之中。经过激烈战斗,到1943年2月,被围德军33万人全部歼灭,德军元师鲍利斯被俘。历时160天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以苏联军民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从此,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进入了高潮;它致命地打击了德冠的嚣张气焰,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卸,加速了德军法西斯的灭亡。正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出的:“因为象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这就是耗死德军的“怪招。”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

二战时期的苏德三大战役分别是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这三场大战对于苏德双方来说,均有不同的意义,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意义重大。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扯下伪装,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军事实力排名欧洲前六名的波兰就沦陷了。德军快速攻占波兰使得希特勒对德军的“闪电战”战术非常满意,他毫不犹豫地把坦克炮口对向北欧和西欧,强大如法国都没有挡住德军的坦克履带,落得个投降当傀儡国的下场。德军在西欧大陆上的横行无忌,让他们的自信心达到了顶点,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三路侵入苏联。

德军的突然袭击让苏联非常吃惊,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德国会撕毁互不侵犯协议,苏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德军在列宁格勒将苏军团团围住,同时他们在基辅围降60万苏军,只要占领莫斯科的话,苏联的防御将彻底被德国切割开,莫斯科战役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场大战。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苏联所有交通线都汇集于那里,如果德军攻下那里,那么苏联就很难快速派兵增援被攻击的城市了,这将使得苏联各个城市极易被各个击破。对于苏联来说,莫斯科是交通要地,同时也是苏俄精神的象征,如果那里被攻破,损失的不仅是交通便利,人民的精神力也会受伤。

莫斯科战役进行得异常激烈,德军的坦克疯狂向莫斯科城奔去,而苏联也不断从后方调集增援部队,双方誓要击败对方。当双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上天下了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德军的坦克和武器在严寒中失灵,苏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莫斯科的那场大雪带走了德军的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带走了德军闪击西欧积累起来的士气,此后的德军已经不是原来的德军了。此消彼长,苏军从仓促应战到慢慢进入战斗状态,他们的士气开始不断地提高,为后面战胜德军奠定基础。

莫斯科战役后,德国的燃料储备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希特勒计划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为计划成功,希特勒派心腹爱将保卢斯率领第六集团军攻击斯大林格勒,以保障前往高加索地区的德军不被苏军夹击。虽然德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那么他们不仅一雪莫斯科战役的前耻,还可以解决长期遏制他们攻势的石油燃料问题。可惜,苏联已经不是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的苏联了,他们已经进入到战争状态,德军前往高加索地区的部队无功而返,而负责在斯大林格勒牵制的保卢斯被困致投降,德军彻底丧失了赢得苏德战争的希望。

莫斯科战役是德军败的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则象征着德军彻底深陷失败的泥潭之中,他们的精气神全部都消耗干净,他们胜利之门已经关闭。

库尔斯克会战是不是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是什么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初,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趁机反攻并且收复大片国土。德军在后撤的同时,南方集群司令曼斯坦因开始有计划的放弃部分据点,诱使苏军深入。因为苏军已经连续进攻了三个月,战役进攻略显疲态,进攻速度减慢。曼斯坦因趁机收拢溃败的德军,在得到后方的补充之后,重新组建南方集群,并且向苏联红军发起反扑。重创苏联西南方面军,并且通过哈尔科夫战役将苏军赶回库尔斯克地区。此时在整条战线上,库尔斯克成为一个突出部嵌入德军防线。

曼斯坦因认为机会来了,只要围歼库尔斯克的苏联红军,就能把战线拉平,甚至重新夺回南线的战场主动权。他这一想法得到了希特勒的肯定,并且制定了围歼苏军的“堡垒计划”!等到德军准备充分以后时间已经到了43年的7月份,对面的苏军已经把库尔斯克打造成了一个防御“堡垒”,防御库尔斯克的有两个苏联方面军合计133万人;后方还有一个苏联草原方面军做预备队,有57万人。7月5日,苏联的炮击拉开了德军进攻的序幕。德军用于南北围歼的部队有78万人,远远少于苏联防御的部队。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苏联不计成本的消耗,击溃了德军的进攻。

此役德军伤亡20多万,超过1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严重打击了德军的气势,德军仅有的进攻力量也在这里消耗殆尽。至此,东线德军仅存的一点希望破灭,彻底丧失了战场主动权,进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苏联红军则开启了全面进攻的狂潮。所以说库尔斯克会战也是二战的一个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终结了德军的全面进攻,希特勒只好把德军改为南北两翼重点进攻。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南部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起初德军进展顺利,并且一度攻占九成的斯大林格勒城区。而苏联为了扭转局面,采用钳形攻势“天王星行动”,成功围歼了攻入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重创德军的南方集群,导致希特勒的重点进攻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说是苏德争夺战场主动权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德军的失败意味着在东线战场基本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我是铁血步兵1927,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感谢支持!

没有美国的帮助,苏联打不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真的吗

这种说法是很难站得住脚的,美国援助的装备在整个苏军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美国就算援助再多的武器装备,最终仍旧还是要苏军士兵来使用和德军作战的,所以苏军能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绝大大部分的功劳在于苏联,而不是美国。

二战美国援助的武器装备由于路线问题,多出现在北方的列宁格勒地区和南方的高加索地区,那里的苏军距离运输物资较近,所以就近便装备了盟军装备,而在靠近内陆的战线,苏军仍旧以苏式装备为主。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由于德军已经推进到伏尔加河一线并切断了那里的航运,经波斯湾到达苏联高加索的美国援助已经无法直接到达斯大林格勒,多就地装备了高加索地区的苏军。不过由于苏军严重缺乏越野卡车,从美国进口的大量卡车可以装备到苏军新组建的各个坦克集团军中,使苏军的整体进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纵深突破能力的提高让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中深受益处。

我们可以拿1943年和1942年的东线战场做一下比较,1943年苏军得到的军事援助远比1942年要多,1943年的德军也比1942年的德军要弱不少,这主要是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损失了大量德军精锐部队,此外1943年的苏军战斗力也相比于1942年要高许多,总的来看,苏军在1943年的军事优势要比1942年要大许多,但是苏军在整个1943年并没有取得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的辉煌胜利,1942年苏军歼灭了德军1个集团军和4个联军集团军,而1943年苏军没能歼灭任何一个完整的德军集团军。由此可见,苏军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更多的是得益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战略、战役指挥上的正确性,以及德军自身在战略上所犯下的巨大错误,这是战争的艺术,而不只是单纯的力量对比。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援助给苏军带来的显著变化,尤其是那些苏军无法大量生产的军事物资,正是这些物资让苏军得以更快的得到某些能力,如部队的机动能力、野战后勤补给能力等。我们不怀疑苏军会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没有了美国的援助,这一时刻无疑要来的更晚一些,苏联付出的牺牲也要更大一些。有一点必须要承认,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内的整个卫国战争的胜利,绝大部分要归功于苏联自己,其他因素都处于次要的地位。

二战德军不是要打列宁格勒、莫斯科还有基辅吗斯大林格勒是怎么回事

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以及基辅是德军1941年进攻的战略目标,而斯大林格勒是德军1942年进攻的战略目标之一,仅此而已。不过虽然斯大林格勒早就已经写入了“巴巴罗萨计划”中,但这只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德军在1941年并没有能力推进如此之远,德军在1941年南翼的战略目标是罗斯托夫。

1941年德军的三大集团军群分别朝各自的战略目标进发,分别是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在占领后转而和中央集团军群一起进攻莫斯科;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军,迫使苏军主力进行决战,最终将其歼灭;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并占领高加索油田,不过根据实际的战役进程,德军最高统帅部将南方集团军群的1941年战略目标放在了罗斯托夫,即在1941年冬季到来至少推进到罗斯托夫一线即可,斯大林格勒和更远处的高加索油田将计划在第二年中夺取。

最终实际的情况是,德军未能占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基辅和哈尔科夫倒是占领了,罗斯托夫曾一度占领后来在苏军的反攻下不得不放弃了。1942年摆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的问题是,是继续向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进军以完成其1941年未能完成的战略任务,还是将作战重心转向南翼,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进军,经过冬季作战的损耗,德军的实力已经无力在北翼和南翼同时发起进攻,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最终德军最高统帅部处于战争经济因素的考虑,选择将战略进攻放在南翼上,即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而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方向则转入战略防御,以节省兵力。所以在1942年的东线战事中,提起次数最多的就是斯大林格勒,而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则很少提及,双方的决战将在斯大林格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