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11 存在

歼11系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歼十歼20是DSI进气,歼11歼16为何不是,不能还是不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6 09:08:18 浏览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歼11系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中国空军目前唯一大批量装备的国产重型战斗机机型,歼-11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对于中国空军也意义非凡。并且,国产歼-11也是中国空军部队之中第一个换装国产“太行”系列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

目前,中国空军/海军部队总共装备的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的相关数量也早已经突破了200大观。只不过比较可惜的是,之前由沈飞独立研发设计的准三代半歼-11D重型战斗机项目,因为空军采购俄制苏-35多用途重型战斗机等因素的干扰,中途被迫下马。

显然,能够让中国空军部队一口气装备这么大数量,国产歼-11空优型系列重型战斗机还是有一技之长的。毕竟,国产歼-11其相关的战机气动外形都是完全参考的大名鼎鼎的有着优异空中机动性能的俄制苏-27空优重型战斗机的。当然了,国产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不仅很好的继承了俄制苏-27重型战斗机的各项优点, 还在其基础上整合了自己的先进战机研发技术,进行了再一次的战机空中作战能力的提升。

不过有一项作战能力,一直是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比较欠缺的,那就是对地攻击能力。虽然国产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是现在的国产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依旧只能通过投掷无制导炸弹或者发射火箭弹的方式,在空中对地实施攻击。

也正是国产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的存在,中国空军也算是正式具备了全疆域作战的能力,并且中国空军也正是凭借着足够数量的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中国空军开始飞出岛链维护中国在海外的相关权益和利益。

歼十歼20是DSI进气,歼11歼16为何不是,不能还是不想

当年,我国引进苏27,主要就是看中了苏27战机在气动布局方面的优势。我国的歼11、歼16,借用了苏27战机的气动布局,因此我国的歼11丶歼16在外形上,看上去很象苏27。

实际上歼11丶歼16与苏27的相似之处,也差不多只有外形而已。歼11丶歼16与苏27在技术上的差异极大,实际已分属于不同技术的两种战机了!

若要将歼11丶歼16的进气道改成DSl样式(蚌式进气道),也不是不行。只要对原来延用的苏式气动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就行了。

话虽说得轻巧,但是真要这么做,就得耗时费力丶劳民伤财。而对于我国来说歼11丶歼16,都只是我国空军的过渡机种,犯不着花钱费力去改动气动布局。

一支强大的空军,不但要有技术优势,还必须有数量优势。歼20系列代表了我国空军的技术优势,歼10、歼11丶歼16…则为我国空军提供了数量优势。我国需要歼11、歼16提供数量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

同理,美国拥有F22、F35,同时也还在保持F15丶F18丶F16的数量优势。

俄罗斯虽然拥有了苏57,但是同样也要保证苏30丶苏27丶苏25丶苏24丶米格29的数量优势。

歼10和歼11应该是歼11更先进,可是为什么歼10不断的更新,歼11却少有耳闻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歼击机部队大量装备的落后于时代的二代机、面对威胁和挑战我国的二代机“腿短、近视眼”与国际现代化空军/海军航空兵相差25年的距离……

当时急需一型大航程、多用途满足保障领海安全的先进机型……

前苏联的解体为我国选择先进机型提供的难得的机遇、苏-27进入我国的视野……

苏-27的成功引进解决了我国国防安全的燃眉之急、成功购买200架后沈飞引进了苏-27技术资料以及生产线开始了苏-27国产进程、歼-11应运而生……
(国产歼-11分几个阶段分批次进行引进、消化、摸透出现了歼11/11A、B不同型号)

苏-27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气动外形设计和大推力发动机带来的高机动性和大航程上、航电系统机载武器性能一般般。

此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纯国产三代机也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从歼-11B型号开始、我国自行升级改装了国产系统航电系统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发挥了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

沈飞歼-11A/ B系列技术上已经全面超越苏-27、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改变(除了气动外形)航电系统、武器系统全面提升换装国产先进型号、使歼-11系列作战性能发生质的飞跃。
(歼-10系列三代机的定位是中型多用途空优战斗机、在机动性上优与歼11)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

歼-11系列属于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而歼-10系列是单发多用途以空战为主。
之所以歼-10系列备受关注、因为、歼-10系列是我国第一型国产三代机、从首飞的歼-10原型机一路高歌猛进发展到A、B、C、D、S多种型号、由初期装配进口发动机到换装国产涡扇发动机、作战性能一路飙升……

歼-10与歼11已经形成“轻重搭配”、“高低搭配”在作战部队发挥各自的优势、都是我国三代机的经典之作。

2017年金头盔比赛,为什么歼-11全面压制歼-10

作为中国第一种双发重型四代战机,歼11系列绝对可以称得上解放军航空兵的中流砥柱,因而也是自2011年开始举办的年度对抗大赛,空军飞行员最高荣誉“金头盔”的常客,然而,中国空军网最近却披露出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此前一次“金头盔比赛当中,某部歼11B曾在装备性能明显占优的情况之下,以59:166大比分败北,而“击落”166架次歼11B的战机不是别的,而是它的前型歼11A,也就是和原版苏27SK毫无区别的复制品。

值得一提的是,该部所装备的是采用了AL31F俄系发动机的首批歼11B,因此并不存在国产太行WS10可靠性问题,反而比后期型歼11B在机动性能和可靠性尚更胜一筹,而对手又是落后机型,没有任何改进的苏27SK。

照理说,歼11B相对于苏27SK,也就是歼11A有着全方面的性能提升,所以肯定不是输在飞机,而是在飞行员上,根据空军官方公开报道显示,该部队在换装歼11B之前,所列装的是国产第三代战机歼8F,一种是高空高速截击机,一种则是先进多用途战机。

不论在用途还是操作习惯上都可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换装,很显然该部队飞行员尚未熟练掌握新式战机的使用技巧,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术语,所谓尚未全面形成战斗力,熟练度是一方面,“金头盔”终究只是一场竞技性的比赛,它主要突出飞行员个人技艺的表现。

和现代空战讲究的体系化实战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在这种未具备压倒性电磁权优势的情况下,战机之间并不存在质变差距的话相对先进的战机尚不能对落后战机形成压倒性优势,当然,如果换做实战,歼11B完全可以凭借对数据链更好的支持轻松制胜。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搞出五代战机的原因,当然,比赛这口气毕竟还是得争的,那次惨败让该部队官兵脸上也没光,他们在自己的营部竖起了一块标有“59:166”字样的牌子,就是为了提醒和警示自己当年的失败。

痛定思痛后,该部队官兵开始苦练技能,终于掌握了新装备的使用要义,之后,无论是“金头盔”,还是“天鹰杯”,都有多名飞行员拿下荣誉,无论对阵方是苏27SK还是苏30,也都没有输过,甚至还击败歼10包揽了前三名,曾经饱受争议的歼11B也算是证明了自己真正的性能实力。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七日,首批八架苏27SK以及四架苏27UBK交付中国,解放军航空兵从此进入苏霍伊战机时代,就像此前米高扬系列产品一样,既然来到中国,那仿制自是必不可少的例行项目,歼11A本身与苏27SK没有任何区别,属于一种完完全全的复制品。

直到歼11B出现,才完全实现国产化,我们用相对轻巧的国产脉冲多普勒雷达替换了原版苏27SK那重达1吨以上的N001雷达,不仅减轻了飞机重量,还强化了雷达效能,尤其是大幅度改善了空对地察打能力,让歼11B从空中优势战机转型为多用途战机,对于歼11,换装国产航电以及火控意义重大。

这让歼11B不仅可以发射国产霹雳系列导弹,还能和国产预警机共享数据链,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中华侧卫之墙”,这和中国空军飞机过去单打独斗相比,可谓是质的飞跃,苏27SK那过时繁复的仪表盘也被更为现代化的全玻璃化座舱屏显以及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代替。

完成了机械到光电的过度,提高了飞行员对自身以及周遭战场环境的感知能力,由于大量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机身,既增强了机身强度和机体寿命,还大大减轻了重量,总的来说,歼11B各项性能优异,不输F15等同级别战机,但在未来,空军的大梁还是得交给歼20这样的次世代武器来抗啊。

我们的歼11、歼15都出自苏27,最大起飞重量有多大变化

原版苏-27是30.45吨,歼-11和歼-15是33吨

苏-27是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即使不算众多衍生编号,以苏-27冠名的机型就有很多版本。我国当初引进的是两个版本,分别是苏-27SK和苏-27SMK。

其中苏-27SK是基本型苏-27S的出口编号,我国当初第一批苏-27SK甚至原本是苏联空军的订单,简单更换敌我识别器后就拿来出口。关于苏-27SK,其制造厂商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航空联合体(KnAAPO)早有公布过数据,其空重为16.38吨,标准起飞重量是23.43吨,最大起飞重量是30.45吨。

这一起飞能力实际上是比较低的,苏-27S的死对头F-15C最大起飞重量是30.8吨(68000磅),但是其空重只有12.7吨。这主要是苏-27S上,苏联走了极端减重模式,为了榨取最高飞行性能,苏联拼命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使得其结构强度相当低。以至于苏-27S上有非常诟病的“超载油箱”概念,7.5吨的机内油箱全部加满的话会影响飞行安全,平时训练只加5.4吨。还设置了训练模式,这一模式下在飞控上对一些速度、高度下飞机允许过载进行限制。

我们买过来一看发现这一问题后,就跟俄罗斯方面协商,最后苏霍伊公司补回去400多公斤结构重量,从而大大增强了结构强度。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改进,由此推出第二个版本,苏-27SMK,该型号最大起飞重量是33吨,也是网上流传较多的版本。我国的歼-11系列就是按照苏-27SMK的样式进行建造的,歼-11A完全是许可生产的苏-27SMK,歼-11B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在结构上不会有太大变化,沈霍伊吃过这方面的亏,因而最大起飞重量不会有太大差异。

苏-27S和歼-11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明确,但是歼-15的最大起飞重量只能是猜测。各大网站采用的33吨最大起飞重量,都是来源于苏-33,这有一定的参考依据,毕竟苏-33的最大33吨起飞重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的滑跃起飞能力决定的。

但是歼-15与苏-33又有很大差异,虽然歼-15研制过程中借鉴了苏-33的原型机T-10K-3号机,但由于时代技术水平差异,歼-15在材料、子系统上都有很大不同。比如歼-15的空重是17.5吨,而苏-33的空重则达到18.4吨,在发动机方面,歼-15所采用的太行最大推力是132千牛(应该不止,海太行还有嗑药的起飞模式,可以增加推力),而苏-33使用的AL-31F3版发动机最大推力是125.5千牛。即使是在相同起飞环境下,歼-15的起飞能力都应该强于苏-33。

但是影响不大,歼-15即使按照33吨的最大起飞标准,加满内置油箱后,也还有6吨的富余挂载能力,对于辽宁号、山东号来说也差不多够用了。将来推出弹射版的歼-15B,则可以更进一步释放起飞能力。

歼11能不能使用歼10的矢量喷口

歼11B航发采用歼10BTVC矢量验证机上的“轴对称AVEN”矢量喷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歼11B与歼10B采用的都是我国WS-10“太行”系列航发的某个子型(太行的子型非常多),加装同一种矢量喷管是完全可行的。
▲珠海航展展示的近年来我国研制的各种矢量喷管技术,歼10BTVC的轴对称AVEN只是其中一种。

但是……这并不代表歼11B或者歼11系列就具有像歼10BTVC一样的矢量技术,矢量喷管只是飞机矢量技术的一个分支而已,要想真正让飞机具有矢量技术,还需要相配套的飞机/推进一体化设计系统、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系统等多方面的配套系统相集成,不是说随便给个飞机装上矢量喷管它就具有矢量技术了,那是不现实的。

而飞机矢量技术对飞机飞控要求极高,而歼11说白就是我国在引进俄罗斯苏27基础上的国产化型号而已,早期歼11A就是俄罗斯零部件的国产化组装版而已,用的还是老苏-27SK上的平尾模拟电传+襟副翼方向舵的机械飞控,一直到后来歼11B的时候才采用的是国产化数字电传飞控。
▲早期歼11总师李明明确提到歼11A采用的还是苏27SK上的模拟电传飞控系统。

而歼11B的国产化飞控系统,说实话出的事不少,同时歼11的气动601现在到底吃没吃透也是个问题(这也是逆向仿制的缺点,工程进度虽然快,但是当你需要进行技术改进的时候就困难了)

所以为什么国产矢量喷管技术首先用单发的歼10B作为验证机,而不用双发的歼11B做验证机?本身除了双发矢量技术更难之外,也有以上的原因在里面。

所以总的来说,歼11想加装歼10BTVC那种轴对称AVEN矢量喷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想让歼11系列具有矢量技术目前来看还是很困难的(说到这军事小科普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引进苏35恐怕也有给歼11借鉴矢量飞控的意思在里面)

歼11d和歼20的成本差距有多大

目前阶段歼20要比歼11D贵的多,但随着歼20产能的逐步提升,其成本会逐步下降。

在军迷圈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由于四代机在成本上与三代半战机相差不多,而综合性能(尤其是空战性能)却有云泥之别,所以应该停止生产三代半战机,全力生产四代机。

对于歼11D这个型号,其前途相当迷离。歼11D项目进度与歼16相当,其试飞工作也已完成。但是与早已列装部队、目前已经生产超过百架的同门兄弟歼16相比,歼11D尚无正式列装的消息。作为一款以空战为主的双发重型三代半战机,在歼20已经列装服役的情况下,其地位相当尬尴。但是近期也有消息爆出在歼20无法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为应对紧张的战备压力,歼11D将小规模生产一批,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中国空军空战性能。

关于歼11D和歼20的成本问题,我们普通军迷不可能有真实、准确的数据。有军迷认为,由于歼11D这样的三代半战机使用的航电系统与歼20这样的四代机处于同一水平,而目前航电系统的造价又占飞机总造价的绝大部分,所以就有观点认为歼11D比歼20便宜不到哪去。

这种观点也有国外数据支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F35。目前F35A的飞离价格已经跌破8000万美元,比阵风、台风、F15X这样的三代半战机还便宜。但是,这些人忽略了F35高达4000架总订单、年产超过100架所带来的成本摊薄,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别忘了,F35在最初的几个批次单价接近2亿美元,随着产能的提升才逐步降低。

F35各批次生产数量(柱状)和单价(曲线)对比图,可见随着各批次生产数量的提升,其单价逐步降低,从2亿美元降低到8000万美元,未来歼20也会有类似的趋势。

作为中国首款四代机,目前阶段歼20的成本肯定非常高昂,这是因为对于这款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战机来说,与生产相关的所有的材料、生产设施、工艺、检测手段都需要重新添置,这对于歼20的成千上万家生产厂商来说意味着巨额的投资,而这种投资最终会体现在战机的价格上。随着产能的提升、交付数量的增多,这些成本才会逐渐摊薄。歼20自2017年服役以来,总产量约30架左右,年均产量10架上下,其成本可想而知。

而与歼20服役时间相近的歼16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由于歼16可以广泛使用国产歼11系列的生产线和工艺,因此不仅生产难度较低,而且可以利用较大的生产数量摊薄成本,这使得歼16短短数年间就生产了约150架,而且其价格也会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

当然,随着歼20生产数量逐步提升,其价格也会因规模经济而逐步下降,最终在性价比上全面超越歼16、歼11D。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大量生产歼16这样的三代半战机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