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杉木一年以后扒皮会有什么后果
-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 刘文彩、周扒皮、南霸天、黄世仁,4位恶霸中,谁才是真实人物
- 《我要读书》(高玉宝著)中的周扒皮和现在996类公司老板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 周扒皮和现在叫工人2班3班倒干活的老板,谁的良心更坏
杉木一年以后扒皮会有什么后果
关于“杉木砍伐以后是否应该剥皮”这个问题,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一年以后再剥皮没有实际意义,与不剥皮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基层林业的观点,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杉木砍伐以后剥皮的目的
不少杉木产区的林农在砍伐杉木以后,对杉木原木进行剥皮处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快速脱水,减轻树木质量,方便集运
杉木在丘陵岗地生长不佳,优质杉木多产自崇山峻岭,越是坡度大的山地,由于爽水,杉木长势越好,但也给杉木砍伐集运带来困难。虽然杉木质地疏松,但湿树与干树的质量差别是非常大的,阴干的杉木质量会减轻1/3左右。这样,为了便于集运,林农会在杉木采伐以后,剥去树皮,促使杉木快速脱水,以减轻集运的劳动强度。
2)清除树皮中寄生虫卵,减少木材虫害
蛀干类害虫常常产卵于树皮,以保护卵块和利于安全越冬,杉木也一样,往往杉木表皮中寄生有大量虫卵,农民朋友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经验,采取剥去树皮的做法,去除虫卵,以保证木材免受蛀干害虫危害。
3)急于家用,促使杉木快速干燥,稳定木材性能
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民朋友急于使用杉木,通过剥皮的方式,促进杉木快速干燥,增强木材的韧性和强度,稳定木材性能,不至于在使用木材后因木材干缩影响建筑质量。
不同区域对杉木砍伐后处置办法
杉木适生范围较大,我国南部山区基本都产出杉木,但不同地域农民朋友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对砍伐后杉木的处置方法有一定的差别。
如基层林业所在的皖南池州市范围,采伐杉木一般不剥皮的,只在农户急于使用杉木时,为了促进杉木干燥,才会采用剥皮的手段;而紧邻的徽州山区传统上有砍伐后剥皮的做法,因此,市场对剥皮后的杉木形象的称之“白杉”,江西很多地方也有砍伐杉木后剥皮的做法,但一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木材集运。
为什么说一年以后再剥皮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杉木质地较为疏松,因此,杉木自然脱水干燥也很快,通常情况下,一年左右基本阴干了,但真正干透要2~3年。
砍伐一年后再剥皮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首先是方便集运已经不存在了,一年后树木早集运下山了,树也基本干透了;其次既使树皮寄生有虫卵,也已孵化,蛀虫已经产生危害,或钻入木材之中了,防虫蛀目的不复存在;最后,既使急用,阴干一年的杉木直接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了。
总结:个人对杉木砍伐后剥皮的观点
基层林业认为,目前速生用材林的经营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林道基本直达林区中间,木材集运非常方便,不再像以前人工驮运,因此剥皮脱水的作用意义不大;其次目前杉木的主要用途都是制作板材,都会在加工环节进行无害化处理,除虫作用不大。因此现在采伐杉木无须再剥皮了,除非零星采伐高山不便运输的杉木。
如果是急于使用杉木,在剥皮时注意保留杉木树皮下的一层薄膜状物质,它是杉木的形成层,可以有效防护剥去树皮后木材快速脱水造成的干裂。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小时候我家里离海边不过500米的距离,因此钓鱼赶海是我以前经常做的事。
作为一个在海边长大的70后,可以说各种北方常见的海鱼都吃过,尤其是一些常见的经济鱼种,像带鱼、黄花鱼、鲅鱼、小嘴、剥皮鱼这些鱼,以前都是家里餐桌上的常见菜。
剥皮鱼的学名叫“绿鳍马面鲀”,也有的地方管它叫“扒皮狼”或“耗子鱼”,这种鱼在80、90年代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在当年并不算是什么好鱼,价钱也是非常便宜的。
剥皮鱼的嘴特别小,它们每年的秋季都是成群的水的上层游动觅食,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一猛子往水底下扎。正是因为剥皮鱼的这个习性,海边人捕捞剥皮鱼都是采用“兜”的方法。
用一根粗一点的钢筋弯成一个大圆圈,上面套上一圈渔网,在渔网的底部扔上几块石头使其可以沉底,钢筋圈上绑上砸碎的海虹或海蛎子,然后把钢筋圈垂直扔到海里去,看见剥皮鱼成群从钢筋圈上游过时,就拽绳子把钢筋圈提起来,这时候剥皮鱼遇到危险就会往底下扎,正好就可以把剥皮鱼给兜上来。以前在十月份天气晴好的时候,海边经常能够看到兜剥皮鱼的人,遇到鱼群的时候一潮水兜个二三十斤不在话下。
剥皮鱼上岸以后会发出像耗子一样的吱吱叫声,食用的时候需要从嘴部下手把它的皮撕下去。剥皮鱼的鱼肉都呈蒜瓣状,吃起来略带一点韧劲,有些类似蟹肉的鲜甜味道。不过剥皮鱼除了鱼皮和鱼骨以外,出肉率并不是很高,加上剥皮鱼的主要在水面游动,因此鱼肚子里的腥臭味比较重,所以剥皮鱼以前并不算是好鱼。
80年代的时候大连出产的烤鱼片在全国特别流行,当时烤鱼片的制作原料就是剥皮鱼,因为这种鱼没有什么细刺,鱼肉烤制成熟后是一丝丝状的,所以制成烤鱼片撕着吃是非常不错的。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剥皮鱼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产量也不小,不过没过多久就变得越来越少。现在的剥皮鱼已经不是以前几毛钱一斤的“饲料鱼”,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比较贵的海鱼,现在市场上鲜活的剥皮鱼在大连的海鲜市场上也要50多元一斤,而且也不太好遇到。
一,剥皮鱼为何现在看不到了
剥皮鱼主要生活在浅水区域,现在浅水区域别说剥皮鱼,就是连蛤蜊和海虹这样常见的小海鲜也很难遇到,主要还是因为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近海的渔业资源已经接近枯竭。
剥皮鱼是比较好捕捞的海鱼,呆头呆脑的剥皮鱼游速缓慢,不论是网捕还是兜都很容易捕捞,加上它们都是成群结队的游动,在现在的捕捞技术下把剥皮鱼捕捞殆尽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海边只要是新鲜鱼价格都不低,剥皮鱼也是如此,现在渔民近海捕捞的收获已经越来越少,以前很多没人吃的海鱼和海鲜也开始变得身价不菲,像皮皮虾、花盖蟹、海葵这些80年代没人要的海鲜都身价不菲,何况味道和口感都不错的剥皮鱼呢?
二,以前剥皮鱼便宜和多的主要原因
①.剥皮鱼属于硬皮鱼,捕捞上来以后在以前物流和保鲜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是无法长途运输的,因此不易保存的剥皮鱼要不是用来加工烤鱼片,在以前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弄它。
②.剥皮鱼虽然味道不错,但是80年代初的时候海里的海鱼品种还很丰富,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捕捞技术,像大黄鱼、大带鱼、鲳鱼和鳎目鱼这样肉厚刺少味道鲜的海鱼品种有很多,因此常见的剥皮鱼自然不是那么受欢迎也不值钱。
③.以前人们的饮食上缺少油水,海鱼在烹制的过程中需要加油才能去腥,加上海鱼的脂肪含量少不顶饥,因此以前人们还是爱吃肉多一些,像剥皮鱼这样常见的鱼自然是不太受欢迎的。
结语:
现在海里的渔业资源已经越来越枯竭,因此才会采用休渔期和增殖放流的方法,剥皮鱼越来越少跟过度捕捞和海水环境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很多以前常见的海鲜品种已经不多见了!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也算不得稀奇。
刘文彩、周扒皮、南霸天、黄世仁,4位恶霸中,谁才是真实人物
这四个都是恶贯满盈的地主。周扒皮、南霸天、黄世仁都是文学作品反应出来的。但他们身上却是社会现实存在的,只是集中起来借用文学戏剧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唯有刘文彩是现实存在的人物。周扒皮是军人作家高玉宝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半夜鸡叫》揭露的人物。黄世仁是延安时期鲁艺剧团根据社会调查集中编成的《白毛女》话剧展现出来的人物。南霸天也是在《红色娘子军》电影和戏剧中展现的人物。
《我要读书》(高玉宝著)中的周扒皮和现在996类公司老板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大同小异,只不过现代的周扒皮比过去的周扒皮更聪明,他们不必像过去的周扒皮那样辛苦,还要亲自半夜起来学鸡叫,搞得自己也睡不好觉。他们用的是高科技,自己不用亲为,全方位跟踪监控。
周扒皮和现在叫工人2班3班倒干活的老板,谁的良心更坏
最起码周扒皮知道自己做的不是光明正大的,只会偷偷摸摸的做。而现在的资本家可以公开的剥削工人。从这点看周扒皮内心存在一点最起码的良知,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而现在的资本家连最起码的良知都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