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早就得到情报,为何不阻止
- 如何客观评价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
- 珍珠港事件对二战来说有什么影响,日军为什么要发动珍珠港事件
-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 珍珠港事件中,美日双方损失有多大
- 珍珠港事件,日本瞒天过海的突袭路线是不是很完美
-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欧美的反希特勒同盟形成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曲折过程
- 珍珠港事件中美军将领去向如何
- 为什么珍珠港事件被称为事件而不是战役
- 日本人为什么不承认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早就得到情报,为何不阻止
美国轻视了日本军界的疯狂,认为当时日本在华战争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随着战争的消耗,日本国内供应严重短缺,生活物资全面实行配给制,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渐趋匮乏。这种情况下很难再去支撑与美国的战争。
美军情报机构虽然破译了大量的日本密电,从千万分密电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很难!!!总之情报太多了,分析能力不足。错误地认为日本将利用时机北上进攻苏联。
美军的太平洋舰队舰艇数量非常多,在珍珠港即可以守又可以攻,自认为日本的舰船和飞机无法到达珍珠港就会被发现。小看了日本的海军作战技术能力,当时美军还未认识到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谁知日军航母编队秘密航行16天,航程3300海里(6000多公里),最后利用飞机偷袭成功。
《珍珠港:警告与决策》一书。作者在谈及珍珠港事件时,曾说:“事后看迹象总是清楚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看出的灾难,因为灾难已经发生,但在事发之前我们未能预测到灾难。
如何客观评价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
突袭珍珠港,三本五十六是犯了一个愚蠢的决策。
首先,日本在二战中对亚洲的侵略战争,其战线太长,这就使日本的战略已经感到力不从心。然而日本鬼子不自量力,将原先与希特勒所划定的分治界线看成了“既成事实”似乎将纸上谈兵的东西看成了自己所必须要完成的目的;日本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也把东南亚诸国都包括进了日本设想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越南、腼甸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但,这些东南亚诸国原先就是英法美老殖主义者的势利范围。此时,美国与英法谈起:认为日本的野心太大;美国这么一说,正中英法的下怀,终于盟军之间达成了默契,要求日本撤离东南亚诸国,回到1931年日本进驻的中国东北地区。结果,日本根本不想撤离东南亚,换来的只有以美国为首的制裁,将日本从欧洲进口的石油、废钢铁等物资通道彻底阻死了。这下可好?日本如果断了石油,其所有的舰船、机械化装备半年后都得趴窝。山本五十六急傻了眼,于是一场报复动机蕴饟而生,1941年12月7日凌晨,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至使美国伤亡3000士兵以及多艘舰只,同时夏威夷机场的飞机也给炸了188架、受损155架以及城市建筑也损毁了不少。
这是一组珍珠港事件的部份照片。
日本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何来精明一说?首先低估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同时又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一个比日本发达多的国家。这就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太平洋战争。
当时的日本总兵力才只有100多万,70万美东军谨防着苏联红军,后来发生太平洋战争,关东军的的精锐都调到了南方沿海,日本的海军已无法力敌英美盟军的力量,加上日本还要付之在东亚既得利益的统治,日本兵力已是捉襟见衬。因此说,偷袭珍珠港的行为是蠢的表现,蠢在没有全盘统筹及没有进行敌我力量的对比。其实,日本军国主义一开始就将世界人民放在了敌对面,这一决策本身就是蠢的表现。
珍珠港事件对二战来说有什么影响,日军为什么要发动珍珠港事件
谢邀请。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了美国太平洋基地夏威夷的珍珠港,这是美国最强大的海空基地,7日是星期天,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绝大多数战舰都停泊在珍珠港内,大多数飞机又都集结在机场上,除少数舰船及两艘航母外,均被日军的轰炸机悉数将泊系在港内的舰船和飞机炸沉炸毁,基地遭到摧残,仅有数架飞机升空作战,寡不敌众,阵亡的海军官兵达2300多名,军港晢时瘫痪,日本尝到了偷袭后的胜利。无疑,日本此举将美国推入同盟国的怀抱,当珠珍港被日本炸毁的的加急电报呈到罗斯福的案上时,罗斯福不顾腿脚不便,没坐轮椅,作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来到国山会,向全美国发表了向日本宣战的国情咨文,随后下达战时紧急状态法,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体系日夜运转,生产出数量不非的战略物资和军火源源不断运往英苏等国,全国募兵法案出台,动员全民战时备战,保卫拉美大后方,适令青年及退役官兵迅速参军归队,日本低估了美国的战略储备,以珍珠港的小胜换来了美国参战,当丘吉尔得知美国参战时高兴的哭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换来《租借法》,日本很轻松地将美国拖入战火中,同盟国赢了。当希特勒得知此事时,暴跳如雷,本来欧洲战场德军所向披靡,碾压欧洲各国,就怕美国插上一脚,这下子完了,第三帝国成不了气候了,轴心国必败无疑,事实确实如此,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德国的战败,也叫日本尝到了世界上唯一一块原子糖,最终日本在东京湾的密苏里战列舰上签上投降书。日本的侵华战争消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战线过长,军需补给满足不了战争的需求,日本国土狭小国内资源有限,地下矿藏又不敢开采,特殊的地理,随时引发地震火山海啸,23年时,关东煤矿过度开采引发了大地震,死伤无数,产生了经济大危机,此后,日本政府规定今后不开采煤炭及其他矿产和树木,一律进口。相当大部分人认为日本资源贫乏,其实日本拥有矿产,只是特殊的环境加上经常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不敢开来罢了。所以日本用易货换货的方式同美国签订了进口钢铁,石油,有色金属,橡胶等来满足海外侵略的需要,而美国这期间发战争财,为各交战方供应军火及物资,在同盟的压力下,美国不得己断绝了同日本的供货贸易,这无疑惹恼了日本,只有向东南亚的英属,荷属,美属的东印度区域各国牛刀小试,那里有丰富石油橡胶及矿产,侵占了南亚各国,己经抢了英荷美的奶酪蛋糕,势心将引发与英美的战争,何不先下手为强,先将美国最强大海空基地珍珠港摧毁,破坏美国的战争机器,伤了美国的元气,才不能与日本交战,本着这个天真的想法,北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南12月8日对马来亚,香港,关岛,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途岛,班塞岛等等发动了进攻,并企图斩断滇缅战略通道。太平洋战争美日都损失惨重,美国集中了庞大的陆海空军,打垮了嚣张狂骄的日本,美国笑到了最后。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奇谋妙计罗斯福,自导自演苦肉计?关于珍珠港事件的阴谋论,在圈子里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
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坚定的认为,日本联合舰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偷袭珍珠港,完全就是因为美军“放水”。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珍珠港事件,就是罗斯福与美军高层导演的一场苦肉计,日军只不过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而已。
为了证明这确实是一场阴谋,他们翻箱倒柜,废寝忘食,苦思冥想……最终鼓捣出了一条非常完美的“逻辑线”。
首先,罗斯福存在进行苦肉计的动机!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美国国内对于参加二战,其实是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力求参战,维护世界和平;另一种声音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罗斯福自然是支持参战的,否则他也不会巧立名目,鼓捣出《租借法案》和驱逐舰基地协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和加拿大。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福之所以愿意介入二战,不仅仅是因为所谓“世界和平”这么高尚的口号,更多的是出于美国的利益考虑。
首先英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联邦体系下的加拿大更是美国的邻居,他们之间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纠葛。此外,英美都是英语国家,甚至于不乏大量的英裔,他们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认同。所以,在当时的美国国内,有着相当一部分的商人和英裔群体,是站在英国这一边的。甚至在不列颠空战期间,有着不少的美军士兵,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帮助英国。
当然,站在罗斯福的角度,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看得自然更加长远。罗斯福希望的是,借助二战这样一个机会,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当时美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但他的国际地位远不如英法。在欧洲,根本就没有美国说话的分儿。
当然,参战对于美国还有经济方面的好处。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虽然期间通过罗斯福新政,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其实还是有着不少的后遗症。所以开启战争至少可以拉动内需,转移国内矛盾,从而缓解经济大萧条的压力,这也是那些军火商们所乐于见到的。
所以,总的说来,参加二战,对于美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罗斯福想要参战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使他是美国总统。因为在美国的法律里面,只有国会才能真正决定美国是否参加二战。
而在当时的国会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议员是反对战争的,尤其是共和党人,他们奉行孤立主义,不愿美国去插手欧洲事物。他们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一来美国远离欧洲,独居一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无需担心战争的波及。
二来美国的贸易不仅仅是针对英法,像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同样是有着贸易往来。从生意人的角度来讲,保持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美国参战,那没就会被德国和日本当做敌对国家,届时美国不仅会失去一批贸易伙伴,其商船运输贸易,也会受到敌人的打击。
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早在一战的时候,美国就有过一次教训。当时欧洲打成一锅粥,奉行国际主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数十万美国大兵开进欧洲大陆,试图扮演救世主的身份,从而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最后在巴黎和会上,美国遭到了英法的联手排挤,什么也没捞着,最后愤怒的回到了北美。而大量的美国士兵,却因为这场和美国毫无关系的战争而失去生命,由此激发了美国民众的厌战情绪。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美国国内反对参战的声音也是强烈的,罗斯福想要让美国参战,首先就需要将这部分声音给安抚下去。
就这时候,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日军舰队跨越了了半个太平洋来到夏威夷群岛,在美国的家门口重创了太平洋舰队,造成2000多名美海军士兵阵亡。家门口挨打的屈辱和同胞丧生的悲痛,无疑是点燃了美国民众的怒火。罗斯福在第二天就发表了对日宣战演讲,一切水到渠成,名正言顺。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珍珠港事件过程中,美军高层暴露了诸多疑点。
首先,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方面就得到了不少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情报消息。比如1941年1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刚刚出炉,还未得到正式批准,保密程度相对较低,被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所知悉。其第一时间就报告了国防部,但是却被批注为谣言。
1941年9月,美军破译了一份日本发往檀香山领事的电报,其内容是询问日本向驻檀香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停泊情况。一个月后,美军再次破译日方电报,同样是关于珍珠港基地美军舰队情况的。1941年11月底,日军军舰消失在美国的无线电监测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12月,就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前夕,中国情报人员池步洲,截获了日方的特级密电,正确推测出了日军偷袭的时间和地点,并且迅速上报,通知美方。结果依旧是遭到美方的忽略,珍珠港一切照旧,以至于对于日军的偷袭毫无准备。
除了情报上的迷惑举动以外,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操作也遭到了质疑。在日军轰炸珍珠港的当天,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正好全部不在港内,因而得以幸存。而在日后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正是依靠这三艘航母的强势发挥,在己方十分劣势的情况下,与日军周旋。并且在中途岛海战中,以弱胜强,扭转了战争局势。结合这样的结果,再去看当初三艘航母不在港的巧合,似乎显得有些蹊跷。
结合以上种种论点分析,大家最终得出了珍珠港苦肉计的结论。即在珍珠港事件中,罗斯福总统事先已接获情报,却故意按兵不动,坐待日本袭击珍珠港,以挫败本国反战派,进而取得对日开战的理由。
具体应该就是这么一个故事:1941年年末,日本联合舰队向珍珠港开进,美国情报机构第一时间发现了日军的东西,并将情报上报白宫。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情报,罗斯福却不以为然。他不仅没有提醒太平洋舰队做出防备,反而是让舰队司令金梅尔中将,把舰队的大部分舰船留在港内,只调离航母。最终,日军成功偷袭珍珠港,而罗斯福则拿到了发飙的借口。
这个故事表明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有理有据。但实际上,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所谓的苦肉计“动机”,本身就是不能当做证据的。这就好比犯罪,所谓动机只能当做推理依据,并不能当做犯罪证据。即便是罗斯福有着苦肉计的动机,那么也无法说明他会这样做。
其次,所谓的情报漏洞和航母出港,其实都是可以给出合理解释的。比如说情报上的疏忽,那并不是故意的视而不见。因为国家之间的情报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过程。当时美国中断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而日军也对东南亚虎视眈眈,双方剑拔弩张。所以美军和罗斯福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有关日本军事上的情报,这些情报种类繁多,亦真亦假。
美军确实有可能得到了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种种情报,但是都被淹没在其他情报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换句话讲,美国未能从纷乱的情报中,识别出日本的真实意图。毕竟就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日本最有可能进攻的地方是菲律宾,而不是珍珠港。毕竟珍珠港实在是太远了,其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
美军很难想象,日军的舰队可以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此外,就算过来了,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以逸待劳,也没有惧怕的必要,毕竟当时对于航母舰载机进行空中打击这样一种战术,还是处在一个比较陌生的阶段。
由于战术分析上的失误,导致美军给出了错误的判断。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事先确实是不知情。
其次关于航母的出港,那真的只是巧合。当时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
要知道,在当时的军事思想中,大舰巨炮依然是占据主流,战列舰才是舰队主力。当时世界上的军事强国,依旧倾向于发展战列舰,所以德国人搞出了俾斯麦、日本人搞出了大和号,美国则是衣阿华级,其无论是吨位,还是资金花费,都远超同时期的大部分航母。
因为航母在二战前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舰只所存在,以巡航、侦查为主。当时日美开战在即,所以航母在外执行任务的频率更高,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就比较少。作为主力的战列舰,则是停在更加安全的港口。
航母真正开始作为战术核心出现,其实就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用航母搭载飞机,长途奔袭之后,空袭珍珠港,完全不给太平洋舰队正面对战的机会。但即便是航母的作用提升,其在短时间里面依然无法完全取代战列舰的地位。
所以,如果是罗斯福想要保全舰队一定的作战实力,他不会选择调离航母,而是会选择调离战列舰。然而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太平洋舰队的8艘主力战列舰,全部停在珍珠港,承受日军的空袭打击。这就比较不靠谱了,除非罗斯福或者美国海军高层,当时已经认为航母要比战列舰强了。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军为何就那3艘航母,早点儿多造两艘不更好?要知道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舰队一度面临无兵可用的尴尬局面,被日军联合舰队压着打。如果不是中途岛海战中,日军表现太差,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估计还得多熬几年。
更为关键的是,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罗斯福根本就不需要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开始对日的禁运和制裁,失去了资源供给的日本,除了停战以外,就只有和美国开战这一条路可走。有着这么一个阳谋放在这里,罗斯福哪里需要去做什么苦肉计?
所以,关于罗斯福是故意牺牲珍珠港,以苦肉计来让本国民众早日同意与日本作战的说法,其实是不太靠谱,至少目前来说,并没有合理而且有力的证据。
珍珠港事件中,美日双方损失有多大
日军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共持续1小时50分钟。在这1小时50分钟内,共重创或者击沉了美国海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辅助性船只,合计共30万吨。
遭受攻击起火燃烧的美军战列舰群
其中被击沉且没有修复的只有亚利桑纳号战列舰、俄克拉何马号战列舰、犹他号战列舰(20世纪30年代起一直是美国海军靶舰或实验平台)和2艘驱逐舰。其余受重创或者沉没的舰艇,均花费一年多时间打捞修复,随后重新投入太平洋战争中。
而珍珠港各军用机场飞机的情况是,总共390架飞机,被摧毁188架(海军92架,陆军航空兵96架),受损155架(海军31架,陆军航空兵126架)。
起火燃烧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
美国人员伤亡情况为,总共2403人死亡,1178人受伤。其中海军2008人死亡、710人受伤(死亡人数近半数来自亚利桑纳号战列舰),海军陆战队109人阵亡,69人受伤,陆军215人阵亡、360人受伤。平民68人死亡、35人受伤。
偷袭中美军太平洋舰队各舰受创程度(仅有受创舰只):
战列舰
亚利桑那号(弹药库爆炸,全毁)。
加利福尼亚号(被鱼雷击中水线进水,漂流3天后沉没于海床中,后被打捞修复)。
俄克拉何马号(全毁,在港内沉没,后来曾一度浮起,被拖到港外弄沉)。
西弗吉尼亚号(被击沉,之后打捞修复)。
内华达号(攻击时被拖往港外,后修复)。
干船坞内被炸毁的美军驱逐舰,后面为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
宾夕法尼亚号(重创,后修复)。
马里兰号(重创,后修复)。
田纳西号(重创,后修复)。
靶舰:
战列舰犹他号(沉没)。
巡洋舰:
海伦娜号(重创,后修复)。
檀香山号(重创,后修复)。
洛利号(重创,后修复)。
珍珠港附近的美军机场
驱逐舰:
卡欣号(严重损毁,没有修复)。
台维斯号(严重损毁,没有修复)。
莫拉罕号(轻伤,修复)。
萧号(轻伤,修复)。
日本方面的损失为:损失29架飞机(战斗机9架,俯冲轰炸机15架,鱼雷轰炸机5架)。飞行人员共55人死亡。另外在开始攻击前,潜艇部队的一艘伊级潜艇和4艘袖珍潜艇被击沉,还有一艘因为搁浅而一人被美军俘虏,共9人阵亡。
珍珠港事件,日本瞒天过海的突袭路线是不是很完美
珍珠港袭击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直接影响了二战的走向,所以是二战史上重要的战役,也是被大家广为讨论的原因之一。后来也出现了很多关于此事件的电影,大多电影都提到了“阴谋论”一说,当时美国总统为了唤起美国人民的战争情绪,才没有做出任何防御。但是,这个说法只是存在一些“谣言”阶段,并非是历史事实。美国人确实拦截了日本人的无线电信号,但是解读无线电信号却发生在珍珠港袭击以后。
关于珍珠港袭击阴谋论的书籍,也出版了很多,比如上图是一些代表的书籍,许多人都引用1947年出版的《珍珠港》这部书。这些书的内容大多是异曲同工,都将责任大部分归结到“华盛顿”。实际上,美国拦截并破解的无线电信号只是日本外务省的外交相关的内容,日本海军的无线电信号在1942年春才被破解。而且日本军方为了防止珍珠港袭击计划的泄露,都会使用传书使进行传达,并且向“南云机动部队”(袭击珍珠港的部队”下达了“严禁无线电的命令”。所以,日本珍珠港偷袭计划虽然是十分的“卑劣”,但是美国确实是没有发现,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日本机动部队航行图
当理解了上述内容以后,我们再分析日本军队的航行图。
到达美军的太平洋基地由三条路线,北方航路、中央航路和南方航路,想要作战成功,那就要躲避美军的侦察,在绝密中航行。但是日本距离美军基地的距离很远,大规模舰队航行也需要数日,那么日本是如何规避美国侦察的呢?
我们先分析上述日本军方提出的三条航路:
南方航路:当时日本占领了马绍尔群岛,距离美军基地距离大约有2000海里,是日本军的最短距离,海面状况也十分的稳定。但是,被美军发现并击沉的概率很大;
中央航路:沿着夏威夷群岛一路往下,距离相对较短,但是依然被美军发现的概率很大;
北方航路:沿着白令海南部的阿留申群岛朝东进发,到达美军基地同一经度时,南下而进。当时又处于冬季,海面情况十分严峻,舰船很难通过。虽然天气条件不被允许,但是无疑是美军监控的盲点区域。
最终,日本选定了第三条北方航路。机动部队配合潜艇,共同前往珍珠港。
上图是日本兵力配置,出动了6架航母,11艘驱逐舰。着重需要说的是日军的补给部队,原本驱逐舰的航行距离有限,如果没有洋上补给,无疑是无法到达珍珠港。在制定珍珠港偷袭计划以后,日军就秘密的进行补给演练!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分两批对美军进行了攻击。上图所记载的时间是日本时间,所以是12月8日。
结束语
上图为日军人员损失;
上图为美军人员损失;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日本这次奇袭是成功的。选择的北方航路也完全正确,从隐秘性上来讲确实属于完美。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上海三大“日本村”消亡:是中国进步,还是日本衰退?》
《27年产量世界第一!被该产业支撑的“日本制造”》
《登上日本教科书的中国伟人:诸葛孔明!》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欧美的反希特勒同盟形成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曲折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囗卷入战火,22000多万平方公里,伤亡9000万人,5万亿美元财产毁于战火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早在1939年9月5日之前,美国是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的,交战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美国购买军火和战略物资,条件是现金交易自行载运,美国在欧洲战场上大发战争财。1933年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疯狂扩军备战试图推翻凡尔会议建立的欧洲秩序。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奧地利,并于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等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让给德国。希特勒诡称这是他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但是不久以后希特勒吞并了整个捷克。英法等国听之任之企图把德国祸水引向苏联。苏联和英法此前有过接触,但彼此极不信任出于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但没派一兵一卒坐视波兰灭亡。1940年德国在西线展开进攻,德军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灭亡令美国人感到事态严重,在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下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租交换租借等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1941年英美两国确定以欧洲作为两园主要战场,以及″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在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6月22日)授助苏联。苏英两国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签订《苏英关于对德作战中联合行动的协定》双方保证在战争中互相援助和支持,绝不单独对德停战或媾和。1941年美英两国元首在大西洋美国一艘军舰上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公海航行自由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促进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珍珠港事件中美军将领去向如何
珍珠港事件中的主要两个美军将领一个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一个是夏威夷陆军司令官肖特中将,这两个人,下场其实挺凄凉。
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日本突袭美军在夏威夷的海军基地,九十分钟的进攻,2400名美国人丧生,1000多人受伤。举世震惊,全美国一片轰动,美国人反应非常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对日本开战。
当时的两名军事主官,金梅尔上将和肖特中将都分别受到了处罚,罪名是玩忽职守,致使美军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袭击,最后损失惨重。两个人分别被撤职,第二年都以少将军衔被迫退役。
无论珍珠港事件是不是阴谋,这两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说这两个人是替罪羊,是不是替罪羊难以考证,但锅就只能他俩背了。没办法,谁让你们是那里的军事主官呢,你不背谁背。
仔细看看,其实珍珠港事件,美国损失并不是那么大,和后来太平洋战争中一系列的战斗比起来,这点损失还真就不算啥,3000多人,180多架飞机,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没了,就损失这点。就美国那实力,这些损失里面,没有一样能够让美国政府肉疼的。
然而,就是这点损失,这两个美国将军就背了一个超大号的锅。其实,珍珠港事件之前,金梅尔对于珍珠港的守卫已经是向美国政府提出过一连串的建议,都没采纳,比如,安装更多的雷达,美国政府都没同意。
而且,珍珠港事件当天,和其他的周末一样,该站岗继续站岗,该值班接着值班,剩下的休息,美国人对周末非常看中,有个周末就该放松。这么看,其实金梅尔和肖特并没什么过错。
他们两个撤职,主要是这场战斗影响太大
珍珠港事件对于美国来说,奇耻大辱,美国人群情激奋的要和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美国政府已经对日本开战,老百姓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但这样不够,这锅总得有人背。
老百姓都愤怒到了极点,出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背锅侠。如果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正面对决,美国损失这么多打了败仗,这指挥官也不会被怎么样。可问题就在于,这场战争本来就是要靠媒体宣传,带动情绪的。
金梅尔的后人一直在申诉,要求美国政府恢复金梅尔名誉和军衔,始终没人搭理。就连美国副总统拜登都表示金梅尔冤枉了,美国政府也不为所动。
为什么珍珠港事件被称为事件而不是战役
“偷袭珍珠港”-Attack.onPearl.Harbor。
故事发生在公元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的清晨6点左右、日本航母编队舰载机350 架突然袭击了美国夏威夷的美海军珍珠港基地……几乎让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
偷袭珍珠港事件、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事件,影响深远。
之所以将“偷袭珍珠港”称之为“事件”……因为从战争学和事实上讲只能称为:“事件”、首先当时美日双没有进入战争状态(美国人是“中立”国)、也就是说日美两国没有发生战争、是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友好”国家关系。
“偷袭珍珠港”事件虽然改变了二战的走向……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但是、“阴谋论”一说一直在争论不休。
事实上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迷团层层叠叠、存在着很多:“为什么”……?
历史的真像尘封在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挡案馆里,见不到天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结果是:美国人“被逼无奈”、“不得已”、“不得不”加入到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斗争行列中……二战胜利后美国人称霸世界80年了。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比“外敌”“侵略/攻击”一次事件。
是巧合吗?……。
日本人为什么不承认偷袭珍珠港
日本把假话当真话说,是一贯的明明是偷袭却非要说进攻。还有明明是无条件投降,却非要说终战,明明是对中国等亚洲国进了侵略,却说侵略无定论,明明是淮航母却要说是护卫舰等等。一句话,日本无耻地把所做的坏事进行美化,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已所做的事都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