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司马懿父子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与王平有什么关系
-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官员蒋济是怎样的一个人
- 历史上高平陵之变蒋济为何要帮助司马懿
- 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你怎么看
- 欺骗曹爽放弃抵抗,助司马家夺得大权,蒋济却为何愧疚而死
- 曹操的心腹谋士蒋济,为何会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呢
- 三国历史上,大忠臣蒋济,为何断送了曹魏的江山
- 司马懿答应蒋济不杀曹爽,后来为什么要食言呢,他不怕背骂名吗
司马懿父子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与王平有什么关系
司马懿能成功夺权,确实要感谢蜀将王平。
实力膨胀的曹爽
魏明帝驾崩后,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
一开始,曹爽有事都要请教司马懿,二人合作还算顺畅。
然而,一山岂容二虎,很快,曹爽与司马懿的竞争就开始了。
权力竞争的关键,自然是军权竞争。
曹爽的动作很快,其弟曹羲为中领军,弟曹训为武卫将军,又废除中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二营的校尉,将其部众交由曹羲统领。此外,夏侯玄为中护军,掌管中军将领的选拔。
由此,曹爽彻底掌控了中军。
同时,曹爽又通过人事任免,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各类要职,掌控了京城内外权柄,压制了司马懿。
在夺权后,曹爽开始了第二步:巩固权力。
曹爽的企图
曹爽要巩固权力,主要问题有两个:1、本人及党羽多缺乏战功,威望不足;2、要尽量打击司马懿的实力基础。
尽管曹爽控制了中军,但是,对司马懿的打击是有限的。
中军系统,原本由诸夏侯曹掌控,后来由蒋济等人担任要职,司马懿在中军原本就没有什么根基。
所以,掌控中军,主要是从蒋济等老臣手中夺取了权力,并没有削弱司马懿的影响力。
司马懿曾先后较长时间担任荆州战区、关陇战区的领导,其实力根基也在那里。
曹爽把目标首先瞄准了关陇战区。
一来,由于东吴与魏的主要角逐方向是淮南,因此,荆州战区受到的压力不大,其军力也不及淮南、关陇战区。
二来,曹爽的父亲曹真也曾长期担任关陇军区的领导,曹爽在该区也是有一些资源的,是可能排挤司马懿的势力的。
因此,曹爽将伐蜀作为巩固其地位的关键一步。
通过任命夏侯玄为关中都督,组织伐蜀,曹爽可以进一步掌控关陇军队。
同时,当时伐蜀,看起来时机合适,取得一定战果的可能比较大。
当时,蒋琬、费祎为减轻后勤压力,已经将主力撤到千里之外的涪县,汉中地区只有王平的三万军队。
以数倍之军伐蜀,是有可能取得一定战果的。
如此,曹爽集团获得军功,可以提高威望,巩固统治。
伐蜀,既能打击司马懿,将关陇地区的军队控制下来,又可能获取战功,提高威望。
伐蜀,也就成了曹爽巩固权力地位的关键步骤。
如果不是王平···
如果不是遇到王平,曹爽伐蜀确实是可能取得一定成绩的。
蒋琬、费祎的军事才能确实有限。
曹爽三月开始进攻,费祎率领的大军直到冬十月才抵达汉中!
人们都说:后来魏灭蜀之战时,姜维远避沓中,导致汉中空虚,是汉中丢失的重要原因。
其实,魏灭蜀之战时,姜维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逼近汉中,只是阳安关丢失才退守剑阁的。
而费祎这一次,用了6、7个月才抵达汉中!
也就是说,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蜀汉主力都没有赶到,只有王平这不满3万军队抵抗10余万魏军!
开战时,众将都认为:敌众我寡,应该退守汉、乐二城以抵御魏军!
王平力排众议:涪城在一千多里之外!等他们来?黄花菜都凉了!要在前沿的兴势抵御敌人!
当时,只有护军刘敏一个人赞成王平的意见!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王平,换另外一个将领,大概率会退守汉、乐二城。
如此,魏军夺取汉中,可能不需要再20年了!
如果不是王平,曹爽可能还真就能“捡漏”,把功给立了!
如果是那样,曹爽的威望将凌驾于司马懿之上,后面真的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情了。
转折点
王平力排众议,坚决在兴势抵抗魏军,使魏军的兵力优势无法施展。
受到阻击,魏军无法进入汉中,也就无功可立了!
这还不算完。
由于魏军长时间在险峻之地作战,后勤压力极大。
因此,关陇地区的民夫为运粮,疲惫不堪,对曹爽、夏侯玄极为不满。
随后,费祎大军姗姗来迟,并抢占魏军后路的险阻,阻击曹爽军的退路。
最后,曹爽军在退却时苦战才得脱,损失惨重。
这一仗,是曹爽个人威望的转折点。
曹爽不但没有捞到战功威望,还被“时人讥之”,名声大挫,威望大减!
这也使曹爽的形势急转直下。
急转直下的曹爽
1、曹爽停止了继续扩大军权。
此战的失败,使所有人都看清楚:曹爽不知兵!
因此,尽管夏侯玄依然为雍梁都督,但其影响力有限,无法压制郭淮等人,真正掌握军队。
此后,曹爽集团也就不再尝试进一步染指外军控制权,扩大军权了。
2、元老派开始加紧与司马懿合作。
不再扩大军权后,曹爽集团将重点放在政治改革上。
这些改革措施,用当初司马懿的话说,“皆大善”,但是,曹爽集团没有足够的威望领导改革了。
蒋济就直言不讳:改革这种事情,要命世大才才能主持,岂是平庸之辈可以干的?
曹爽集团已经失去了天下,尤其是元老派的信任!
原本就能力有限,加之改革者威望不足,曹爽集团的改革自然搞得乱七八糟了。
原本,蒋济等元老功勋及世家大族,虽然普遍与司马懿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但“心存曹家”,在曹爽与司马懿的竞争中基本保持中立态度,如今,他们彻底失去了对曹爽集团的信任,完全倒向司马懿了。
表面上,曹爽依然把持一切,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失去了支持,仅仅靠着曹魏天子的权威狐假虎威,靠手中掌控的中军掌控局势了。
曹爽的败亡
最后的高平陵之变,表面上是司马懿阴谋冒险的成功,实际上是曹爽集团失去普遍支持的结果。
政变时,司马懿得到了蒋济、高柔、王观的配合。
随即,司马懿以高柔行大将军事,统领原曹爽所部中军,以王观行中领军事,统领了曹羲所部中军,以元老功勋掌控了中军。
此时的曹爽,失去了他的中军。至于外军,曹爽从来没有掌握过。
曹爽身边,只剩下一个尚未亲政的天子。
如果曹爽仍有信心,利用尚未亲政的天子和大司农印,曹爽或许还能有所作为。
不过,曹爽早已没有信心了,只愿作“富家翁”,放弃了。
或许,曹爽的信心,早在几年前就被王平给浇灭了吧···
曹爽与司马懿的竞争,有一明一暗两条线。
明线上,是各类官职及官职赋予的权力。
暗线上,是各实力派,尤其世家大族和元老集团的支持。
原本,曹爽在明线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并准备进一步扩大这个优势,但在暗线上,由于曹爽缺乏战功,个人威望不足,稍占劣势。
选择伐蜀,是曹爽精心策划的。
一来,通过伐蜀,可以加强对外军的控制,二来,获取战功,可以提高个人威望,获取更多的支持。
当时,蒋琬、费祎在部署上确实问题很严重,主力迟迟不能投入作战,曹爽的可趁之机,甚至比不比20年后的司马昭要小。
然而,王平力排众议,在兴势坚决抵抗,彻底粉碎了曹爽的美梦。
此战后,曹爽集团的个人威望严重受挫,已无力再加强对外军的控制,被迫停止了加强军事影响力的行为。
除此之外,由于个人威望的严重折损,他在随后的改革中也得不到支持,乱七八糟,使原本保持中立的各派转向司马懿。
最终,司马懿临门一脚,把曹爽轰了下来,夺了权力。
以司马懿与曹爽的悬殊能力,没有王平,司马懿大概率还是会胜出。
然而,王平的奋战,确实直接改变了曹爽与司马懿的竞争格局,帮了司马懿一把。
或许,司马懿确实要好好感谢王平!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官员蒋济是怎样的一个人
蒋济在曹魏位列三公,虽非出身于显赫世家,竟能够位极人臣。可论起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是当代一位著名的大贪官。
根据《三国志》引注《魏略》记载,蒋济担任中护军时,负责武将的选拔工作,时人为了获取名位纷纷向蒋济行贿,蒋济亦利用职权大肆谋取私立。当时民间有歌谣说:“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
牙门将只是一种中下级军官,却也要一千匹帛,五百人的督将要五百匹,价格高的惊人,非权贵都无法向蒋济买官。司马懿和蒋济素来交好两人在曹操时期就同时以丞相主簿的身份,兼管东西曹,负责人才选拔工作。有一次司马懿跟蒋济闲谈,问起蒋济卖官的传闻,蒋济一时间不知如何解释,于是哈哈一声说:“洛阳京城中的商品价格贵,少一钱也买不到啊。”司马懿跟他心照不宣,相视而笑。
要说明在曹操时代选官相当强调廉洁,司马懿、蒋济的前任官员崔琰、毛玠都以清廉著称,他们选用的官员都是品德很好的人才。司马懿、蒋济接任东西曹后也依旧延续这个路线去进行人才选拔,可是在曹操死后十年,蒋济就已经背离曹操的路线,开始大肆贪腐。
蒋济在民间故事里也有个趣事,他妻子梦见死去的儿子托梦,说自己现在阴间只是做一个小卒役,憔悴不堪,忍辱负重。请求母亲去太庙西边找个叫孙阿的人,把他肇为泰山县令,再吩咐孙阿给自己安排个好差事。蒋济妻子惊醒后把这事告诉丈夫,初时蒋济不信,后来儿子又在托梦。
蒋济哭泣道:“差一点对不起我儿子啊。”于是,他找到孙阿,详细谈了此事。孙阿听说要当泰山令,一点也不怕死,只是担心蒋济的话不可信。泰山是当时治鬼的地方,相当于阴间的入口。孙阿对蒋济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当然愿意帮忙,可不知你儿子想干什么?”蒋济说:“你在阴间给他找个他喜欢干的差事吧。”孙阿答应下来。说完,蒋济便回到府中,为了快一点得到验证,他从领军门前到庙下,每十步安排一人,传递孙阿的消息。到辰时的时侯告说孙阿心痛,中午就接到了孙阿的死讯。蒋济流泪道:“我虽然为儿子悲哀,但他让我找这位不怕死的人还是颇有见识的。”一个多月后,母亲又梦见儿子告诉她,自己已经转为掌管文书的录事了。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蒋济难免有托人办事的时候,这似乎又是官场必不可免的规则。
论起蒋济的能力,他能够与程昱、郭嘉、董昭、刘晔并列一传,其才略智谋在曹操时期就已是挺拔之列,而且蒋济在曹操群臣中属于年纪偏小的一位,他比司马懿小九岁,却能够同时担任丞相主簿。按常理蒋济本应该被排到高柔、崔林、孙礼等二代重臣,他凭才能派到了第一代重臣传记里。
只是非名门出身的蒋济缺乏背景,到曹叡继位后才被封为关内侯,司马懿在曹丕继位后就已是亭侯,受限于门阀政治的影响,两人的地位才逐渐拉开。蒋济跟司马懿一样才兼文武,他曾担任东中郎将领兵随曹仁征讨东吴,并识破朱桓的计策,只是曹仁不肯听从蒋济的计策才兵败。
此后蒋济一直掌管中央部分禁军,并参议朝政,只是权势远不及司马懿和陈群,后来司马懿对曹爽发难,蒋济站在司马懿一方劝说曹爽投降,保证曹爽一家平安,不想自己也中了司马懿之计,使曹爽被灭族。蒋济为此拒绝封赏,悲愤而死。也许曹爽自作孽不可活,蒋济却没想到自己身边伴随多年的老战友司马懿才是藏的最深的大坏蛋。
蒋济和刘晔一样都很擅长揣测人心,是世上少有的奇士,却也因为太聪明没有获得重权,他们的才华在后期都遭到了埋没。
历史上高平陵之变蒋济为何要帮助司马懿
曹睿临终,托孤宗室曹爽与老臣司马懿,让他们共同辅助曹芳,初时二人同心协心,参政日久,利益动人心,曹爽先动手,明升暗降架空司马懿,又提拔小时亲友担任要职,上逼太后下压群臣,作威作福,司马懿联合朝中老臣,乘曹爽曹芳外出祭拜明帝的机会,发动政变,得到太尉蒋济的支持,蒋济出面担保曹爽放权则无事,可作富家翁,曹爽听信了,解甲回京后却被司马懿诛灭三族,裴注三国志引用魏晋世语说,蒋济因此惭怒交加,不久发病而死。
蒋济加入司马懿阵营,应该有为国家拨乱反正的一片忠心,曹爽听从了何晏邓飏李胜等人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出行仿照皇帝标准,甚至私自带走曹睿留下的后宫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各位亲信也受到纵容,胡作非为,贤臣卢毓、傅嘏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迎合他们的人升官进职,违逆的则罢黜斥退,如何晏割取洛阳和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和汤沐地作为自己产业,官物随时调取。蒋济多次以太尉身份苦谏不听,眼见曹爽乱政,为祸日深,便开始与司马懿密谋。
蒋济是曹魏忠臣,在曹操实行唯才是举时便被任用,从小官吏做起,多次进献建言,曹操内迁淮南民众时曾劝阻说,无端迁移会反会其乱,曹操不听,果然迁移过程,百姓逃走大半,由此得到曹操的另眼相待。(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关羽水淹七军,宛城附近乱民响应,曹操商议要迁都避其锋芒,蒋济司马懿一同劝阻说,于禁等为水所淹没,非战之罪,这点损失并没有对我方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迁都反而影响更大。又出谋让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襄樊之围遂解。
在曹丕曹睿时代,蒋济又以独到的见解,劝谏文帝伐孙权耀兵之举,又劝阻明帝大造宫室,主要活跃在对吴一线。高平陵之变,蒋济的想法简单了点,没有看到老司马的野心,常忧心社稷被曹爽等人给败坏了,王朗之子王肃曾对他说,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这些品德败坏之徒,胡作非为,视国家如玩物,“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邪”!于是蒋济暗下惩戒曹爽及其党羽之心,可惜好心办成错事。陈寿评价他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司马家篡位被骂千年,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开启了权臣篡位的先例。
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随后被刘邦推翻。
但刘邦不是权臣,而是反叛的农民军领袖。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但严格来说并没有成功。因为王莽上台没多久就被推翻了,篡位初期就有人开始全面反对,一直镇压到灭亡为止,前后也就13年。
相反,司马家则是标准的权臣篡位曹魏政权,随后建立晋朝,到东晋灭亡,长达150多年。
可以说,司马家是权臣篡位第一个完全成功的例子。
第二,篡位手段恶劣、狠毒。
司马家是通过公开弑君篡位的,这在古代道德规范是不允许的。
当时曹魏第四个皇帝曹髦,不堪受到司马家操纵朝政。
曹髦认为司马家对他极为无礼,朝中大事也不允许他有任何介入,篡位也就是这几年内的事情。
况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连老百姓都知道司马家才是真正的皇帝。
曹髦认为与其将来被司马家暗算,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去死。
于是,19岁的曹髦召集一百多仆人和贴身卫兵,叫嚣着攻打司马家,其实就是闹事寻死。
当时司马家控制的铁甲军赶来镇压,但曹髦亲自上阵挥剑砍杀。
士兵们不敢和皇帝作战,纷纷溃逃。
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
成济还有些犹豫:“要不然生擒了吧?”
贾冲回答:“司马公的命令,只要死的!”
成济无奈,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了个傀儡为皇帝,后来没多久就篡位了。
这种篡位手段狠毒辣,而且在大庭广众下弑君,是后人不能容忍的。
第三,开创了皇族内乱和门阀横行的制度。
司马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平衡好国内的政治体系。
秦朝的问题是权臣过于强大,赵高架空了皇帝,搞得天下大乱。
汉代问题主要是外戚和宦官都得太厉害,外戚其实代表皇太后家族,宦官多是皇帝的挡箭牌,双方斗争过于激烈,不但有外戚王莽篡汉,后来东汉灭亡也同十常侍和外戚何进内斗内战有密切联系。
但是,这些都没有司马家的皇族内乱严重。
由于司马家是权臣篡位上台,主要靠笼络门阀家族坐稳位子。
晋朝随后最大的问题是,过于笼络门阀家族。
直到东晋灭亡,实际上国家朝政仍然受到门阀家族的左右,皇权有限,让国内虚弱无力。
其实,司马家应该做的是,仿效秦汉时代打压消灭门阀家族,而不是制度上纵容。
这还不算,司马家还开创了皇族内乱的制度。
也许是感到门阀家族威胁太大,司马家扩大了王爷们的权力。
他认为司马家的王爷比门阀可靠,应该会抱团对付政敌。
于是,这些王爷不但在封地自治,还有自己的军队,其中大国可以有5000军队,中国也有3000人。
这完全忘记了三国时期,诸侯们是怎么拥兵自重,内战几十年的。
结果,果然各王爷首先开始争夺皇位,出现长达16年的毁灭性内战。
资料中写的很好:“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由于司马家的胡来,导致西晋迅速灭亡。中国北方被胡人控制,北方老百姓遭受灭顶之灾,一些地区汉人几乎灭绝。同时,中国分裂长达200年之久,到隋代才又重新统一,始作俑者也是司马家。
可以说,司马家是失败的,而且很失败。
欺骗曹爽放弃抵抗,助司马家夺得大权,蒋济却为何愧疚而死
因为他感觉被司马懿欺骗了。蒋济是魏国四朝元老,对曹氏政权还是忠心的。曹爽当权时,擅权专断,无视其他老臣意见胡乱处理政事,蒋济对曹爽心里是很不满意的。当司马懿找到他,告诉他只罢免曹爽官职不乱杀人时,他相信了司马的鬼话,就写了劝降信。信中表示,只要曹爽投降,爵位富贵都保留,但后来司马懿大开杀戒,夷曹爽三族。蒋济感到受欺骗,愧对曹氏,愧对曹爽,自责而死。
曹操的心腹谋士蒋济,为何会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呢
这问题的潜意识是把曹爽等同曹魏,把司马懿看成反曹魏的篡贼,其实在当时士族的眼里,可能曹爽才是祸国的人,司马懿是四朝元老,是国之柱石,代表的才是曹魏的利益,何况,高平陵之变是反曹爽,不是反魏帝曹芳,同时,司马懿还掌握了曹睿的老婆郭太后在手,所作的事都有郭太后诏令为准。而蒋济,同是元老,也是曹爽弄权的受害者,与老同事并肩作战,奉太后之旨力挽狂澜正是忠臣该做的事,须知司马懿并没有明显的不臣之举。
蒋济计吏出身,工作出色受曹操赏识,逐渐成为心腹谋士,是如同荀攸一样的人物,比较出名的有针对关羽的二个建议:于禁救襄樊被手淹七军后,中原群贼响应关羽,曹操着忙,考虑到许都与襄樊不远,一旦城破,内外夹攻,恐怕出大事,便想迁都,被司马懿与蒋济以非战之罪阻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蒋济又提出联合孙权制衡关羽的策略,使得关羽受到盟友背后捅刀,兵败身死。曹丕上位后蒋济深得信任,在内政军事上多所建言献策。曹睿朝时竭尽忠诚,料敌机先,也因为长寿的原因,逐渐和司马懿成为一伙。
曹爽专权,党羽何晏、丁谧、邓飏等人经常轻易更改法度,蒋济指出那是瞎折腾,损伤国家损害良民,多次谏阻无效。而曹爽新党又谋事不深,轻易改弦易辙,架空司马懿等老臣,全面开花,没有逐个击破却得罪满朝老臣,自以为是曹魏正统,却连皇太后也敢欺凌,还不遗余力的提拔自己身边的人,如夏侯玄,何晏等,又让自己的两个弟弟掌握宫廷禁军。这样一来,曹爽把自己一伙与其他人包括老臣太后等都推向对立面。这是蒋济支持司马懿的二个原因,为匡正国家和为自身利益着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而蒋济之所以会配合司马懿走到极致,是受到司马懿的欺骗,以他的军事政治才能,不会看不出司马曹爽之争已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输的一方就是死亡覆没。但司马懿向他保证,只要曹爽放权不会受到追究。于是便亲自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曹爽交权后,却受到司马懿全家诛杀的对待,蒋济自觉失信,不愿接受政变后的封赏,惭愤交加,在政变的同一年去世。
三国历史上,大忠臣蒋济,为何断送了曹魏的江山
蒋济,字子通,是曹魏的大臣,依附曹操后,对曹魏忠心耿耿,成了曹操账下一个重要的谋士,蒋济经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主,蒋济去世后,谥号为景侯。
那大忠臣蒋济为什么会断送曹魏的江山呢?
其实,蒋济断送曹魏江山也是无心之事,他的本意是维护曹魏的社稷安危,却没想到、也控制不了曹魏权利转移到司马氏手里的事实,最终导致后来司马炎以晋代魏、如曹丕以魏代汉一样。
当时在曹叡去世后,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掌握大权,同时曹爽独断专行,又经常听从他手下的建议经常改变发制,再则不顾大臣们反对一意孤行出兵伐蜀,导致损失惨重,加上他起居自比皇帝。
曹爽飞扬跋扈的行为和做法让忠于曹魏的蒋济非常看不过去,觉得曹爽会危害曹魏江山,在劝谏不成的情况下,就联合当时受曹爽打压的司马懿,密谋罢了曹爽的权利。
最终司马懿在曹爽兄弟和魏主去高平陵祭拜的时候,司马懿发动政变,以太后的名义下诏罢了曹爽的权利。当时虽然下诏罢了曹爽的权利,但曹爽手里还是有权利的。
这时蒋济就给曹爽写信说只是要罢了他的权利,只要交出权利,保证不会杀了他,到时还会保证他荣华富贵的生活。
曹爽为了他荣华富贵的生活,最终交出权利,之后司马懿掌权后,就软禁曹爽,而后司马懿却把曹爽家族杀了,并且牵连很广。
最终更导致司马氏得以掌握曹魏大权,更加导致后来司马氏以晋代魏。
所以蒋济断送曹魏的江山是无心之事,他本意是好的,只不过是后来的事他不能控制而已。
司马懿掌权除去曹爽势力后,因蒋济有功,就封赏他,而蒋济心里却不愿受封但却不被准许,因为他心里本来只是要罢了曹爽的权利,也保证过曹爽只是罢官免职,但结果司马懿却把曹爽杀了。他觉得失信于曹爽,所以他也在自责和忧郁之下没多久就去世了。蒋济去世后,谥号为景侯。
司马懿答应蒋济不杀曹爽,后来为什么要食言呢,他不怕背骂名吗
司马懿答应过魏明帝曹睿要好好地辅佐曹芳呢,可是他做到了吗?连基本的臣子本分也不愿意做到,他会记得曾经答应过蒋济不杀曹爽这点事?所谓的承诺对于司马懿而言只是权宜之计罢,夺权上位才是最终的目的,至于骂名更不是他考虑的事情。
一、高平陵政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逝,在临终之际将曹芳托付给两个辅政大臣,一个是大将军曹爽,另外一个是太尉司马懿。
大将军曹爽利用职权排斥同是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大肆重用浮夸之士如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还把身为太尉的司马懿升为太傅,顺利的架空了司马懿,以至司马懿不得不于公元247年称病在家,退到幕后操作,等待时机反击。
公元249年正月,也就是魏明帝曹睿去世整整十年之际,曹爽兄弟三人带着皇帝以及相关的亲信一起到高平陵去祭奠曹睿。
在这个关键时刻,司马懿鼓动郭太后下令关闭了京城各个城门,同时还占据了洛水浮桥,阻止曹爽回兵的可能。
在控制了京城之后,司马懿向皇帝曹芳上奏疏,诉说曹爽专权之害,要求免去曹爽三兄弟的官职,回到府中等候处置,其他人不得擅自行动否则军法从事。
在司马懿的欺瞒哄骗之下,曹爽放弃了抵抗回到了京城,最终曹爽兄弟三人皆被灭族,包括麾下的许多亲信,自此曹魏大权落入了司马懿的囊中,政权更迭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高平陵政变,这次事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二、高平陵政变后,曹爽的下场怎么样?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并没有反抗,按照司马懿的安排进入了京城。
曹爽由此也进入了司马懿的掌控之中,在那一刻,司马懿终于松了一口气,苦心经营了多年,开始开花结果了。
而曹爽也开始一步步地落入司马懿布下的圈套。
首先,囚禁曹爽。
曹爽兄弟回到府邸之后就被限制自由,再也不准出门口。
司马懿派京城士卒团团围住曹爽兄弟的府邸,日夜轮守,短短数天之内在府邸四周修建了四个塔楼。修建四个塔楼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曹爽兄弟的一举一动,只要三兄弟干了什么,或者跑到哪个角落或者去了哪个房间,塔楼上面的人就会高声的喊出来,让曹爽无所遁形。
在这个情况下,曹爽兄弟还能干什么呢?连简单的交流说话也无法做到,只能活在司马懿的眼皮底下。
其日常用度,比如吃喝之类的东西都是司马懿派人按时送来的,可谓周到至极。
对于曹爽而言,他所期望的富家翁生活也不过如此吧?不就是吃喝不愁么?此刻的他确实做到了。
其次,寻找有力的证据。
当曹爽三兄弟在府邸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时候,外面的世界早已不是原先的那个世界了。司马懿找到第一个突破口就是黄门张当,这人和曹爽联络比较多,知道的事情以及干过的事情也比较多。
司马懿比较感兴趣的第一件事就是张当曾经将魏明帝曹睿的才人送给了曹爽,以此为口实将张当抓捕,接着通过审讯得知另外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就是曹爽居然伙同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密谋在三月份发动政变。
如果说收留先帝才人还不至于灭族,那么如果发生谋反的事情,想不灭族也难,而这个正是司马懿所想的事情。至于曹爽三兄弟是不是真的想谋反已经不重要的了,因为那个指控曹爽谋反的黄门张当在事后也被灭族了,世间再无曹爽是否谋反的真实证据。
最后,曹爽等人被灭族。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被罢免入府等候审判,公元249年正月初十,曹爽、曹羲、曹训三兄弟以及他的亲信如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等皆被灭三族,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指控他们谋反的张当,本想做污点证人,依然不免被灭三族。
不过,在司马懿等人的掌控下,对于张当而言,死恐怕是最好的解脱吧。
数年之后,司马懿为了收买人心,以曹真的功绩为由,封曹真的一个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封邑三百户,以继承曹真的香火,确保其祭祀不绝。
在高平陵政变之后,掌握曹魏实权的曹爽一族被灭之后,拱卫曹魏皇权的曹氏一族彻底退出了权力核心,司马一族得以顺利上位,掌握了曹魏的权力,曹魏皇帝变得名存实亡。
三、司马懿对蒋济许过什么诺言?
世语曰:初,济随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诛灭。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
在司马懿升任为太傅之后,蒋济则担任太尉之职,位高权重,而作为大将军的曹爽能够接受蒋济任这一要职,也从侧面说明了曹爽对蒋济也是认可的。其原因是蒋济辅佐过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属于三代老臣,应该忠于曹魏。
然而,曹爽错误地估计了蒋济,在关键是时刻却掉了链子。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际,身为太尉的蒋济随从太傅司马懿来到洛水浮桥。蒋济的行为则表明了蒋济对于倒曹爽的行动是支持的,同时也参与到了先期的准备工作之中,而这一切,曹爽却一无所知。
可是,蒋济知道司马懿最终的用心了了吗?当然不知道,司马懿只是告诉蒋济,他只想让曹爽三兄弟认罪,然后免职回家,可以回去当一个富家翁。
蒋济是一个老实人,在他看来,司马懿和他一样同时辅佐曹家三代,都是曹魏的忠实的忠臣,可是哪里想到司马懿内心暗藏的心思呢?
在司马懿的蛊惑下,太尉蒋济给曹爽写了一份信,在信中,蒋济再三肯定地说太傅司马懿现在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夺取你的权力而已,只要你免官就没有什么事,完全可以当一个富家翁。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诺言,确切地说他是相信了蒋济给予的承诺。毕竟蒋济是太尉,是他曾经相信的人,这样的人都出面担保他没有事,他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因此,曹爽决绝了桓范要求抵抗的建议,就如同刘禅拒绝儿子刘湛继续抵抗的要求一样投降了。只是刘禅投降了得以善终,曹爽投降了却被灭族了,曹魏的皇权也被司马懿给剥夺,变成了司马懿的魏国,不再是曹氏的魏国。
可见,司马懿给予蒋济的承诺算是打了水漂,而留给蒋济的则是内疚。世人都知道蒋济是拍过胸脯,指着洛水发过誓言答应过曹爽的,现在司马懿食言,也就是蒋济食言了。
可是蒋济没有司马懿那么厚的脸皮,因此当年就得病去世了,算是中了誓言的毒吧。
而司马懿违背了誓言,这一后果被他的后代所承担,被刘裕给灭了族,这也算是报应吧。
四、司马懿为何要食言,他不怕骂名吗?
在洛水桥边,司马懿确实是给过蒋济予以曹爽活命的诺言,可是一转眼,曹爽交出兵权,成了砧板上鱼肉的时候,蒋济又有什么能够阻止司马懿进一步行动呢?靠人品?靠承诺?这些在现实的政治需求上,又有什么作用呢?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向来是非常残酷的,比如诸葛格被灭族,比如魏延被灭族,再向前推,比如董承被灭族,哪一个又是依靠承诺而活着的?如果承诺能够让他们活着?为何不让他们活着呢?
可见,承诺这个东西,在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特别是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情况,痛下杀手才是必然的选择。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司马炎为何不杀孙皓?司马懿又为何要杀曹爽呢?都是形势不同导致的结果罢。司马昭或者司马炎不杀刘禅和孙皓,那是司马昭和司马炎掌握着绝对的实力,完全操控着他们的生死,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做到。
然而对于司马懿来说,他只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机会才能够杀掉曹爽一伙,如果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事后很可能被人利用,让他们再次翻身也未可知。
只有死人才不会报复,不会想着翻盘。对于司马懿而言,做人就要做绝,就做到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未知的命运交到他人手里始终是不可靠的。
如果今日按照给蒋济的承诺那样放过曹爽一伙,难保他日翻盘了怎么会放过自家呢?再说,司马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诛杀曹爽一伙的三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夺取曹魏的江山社稷。
曹爽三兄弟作为拱卫曹魏的关键力量,只要扳倒了他们,司马一族就可以挟天子掌控曹魏政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代表,最终取而代之。
可见,即使背上所谓的骂名有算得了什么呢?在司马懿看来,今日的行事都是为了将来司马一族的兴盛,即使背上骂名也是值得的。
如果唯恐背上骂名而不去做,王莽当年也不会篡汉吧?可见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诱惑之下,骂名真的算不了什么。
如果能够掌控天下,对于司马懿而言也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五、总结。
魏略曰:帝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与爽辅此。“宣王曰:“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
魏明帝曹睿憋着最后一口气等待打完胜仗的司马懿归来,目的就是为了将新君曹芳托付给他。司马懿在曹睿殷切的目光中允诺像辅佐曹睿一样辅佐新君。
可是,司马懿最终食言了,也许在那一刻,他还是真的想辅佐曹睿一样辅佐曹芳,可是哪里想到同是辅佐大臣的曹爽如此废材呢?哪里又想到逐步成年的曹芳却被一个废材掌控如玩偶呢?
历史有许多也许,可是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司马懿两次食言了,一次是面对魏明帝曹睿食言了,另外一次是面对太尉蒋济的时候也食言了。
一次食言骗取了曹睿的信任,获得辅政大臣的地位,一次食言骗取了蒋济的信任而罢黜了曹爽一伙,获得了独揽曹魏大权的机会。
至于骂名就留给世人去评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