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哪吒在商朝就跟随姜子牙助周伐纣了,为什么他的父亲李靖却在唐朝才出现呢
- 唐代兵部尚书都有谁有被封为端国公的吗
- 卫青,李靖,王翦三大名将谁的战功和智慧更传奇为什么
-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的良臣名将
-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 谁是中国历史上前五的名将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靖为何许人也
- 中国古代所有名将中,单论战绩,谁可稳居前五
哪吒在商朝就跟随姜子牙助周伐纣了,为什么他的父亲李靖却在唐朝才出现呢
李靖和哪吒是中国神话人物,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他们是天宫神仙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中的神仙人物。
哪吒在道教中的头衔很多,是道教的护法神:中坛元帅、三坛海会大神、三太子、善胜童子等,又:哪吒还是如来的义子,半个徒弟,是李靖的三儿子。(神仙李靖形象)
李靖也是道教人物,是天宫的卫戍总司令,生有三子,金吒、木吒、哪吒,金吒是灵山前部护法神,木吒是观音菩萨的大弟子,哪吒跟随父亲李靖,护卫天宫。(哪吒形象)
为啥李靖出现在唐朝?
李靖和哪吒三太子被神化,并收录到道教神仙序列的事情是在唐朝末年。民间传说,大唐的军神李靖曾经多次显圣,帮助唐军击退强敌。原来神仙李靖的原型是一个杂糅而成的神话人物,他的原型包括:古代中国、西域、南亚等地的军神的毗沙门天王,毗沙门天王也是佛教寺庙中的四大金刚之一;唐代军神李靖。最后这二者被杂糅成为道教的序列的神仙(本土化过程),唐朝的李靖被解释为李靖神仙转世,成为战无不胜的军神。(魔童哪吒形象)
哪吒的原型也是来自于古代波斯和古代印度的神话,传入中国后被本土化。在唐朝末年时和李靖同时成为道教的神话人物,是重新创造的神话人物,古代波斯和古代印度的传说只是创作材料之一。当时哪吒就有大闹龙宫、屠龙抽筋、三头六臂、降魔成仙等传说。又有传说,哪吒只信佛,不认父亲李靖,燃灯道人赠舍利宝塔给李靖,镇压了哪吒,从此父子关系和睦等。
在元代时,有《三教搜神大全》一书,专门收录儒释道传说神仙源流,儒教以孔子为首,佛教以释迦牟尼(如来)为首,道教以李耳(老子)为首。李靖、李哪吒父子的神仙事迹也大都记载在里面。(大唐军神李靖图)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和李靖。
民间传说中的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三太子的形象,主要来源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西游记》成书于明初,《封神演义》成书于明末,对民间的影响非常大。
李靖和哪吒的身份越来越杂糅了很多佛教体系的东西,民间信仰佛教的民众越来越多了。道教和佛教都将其列入自己的神仙体系,因此李靖和哪吒父子的身份也越来越多,有道教体系的,也有佛教体系的。
儒、释、道三教合流最早出现在梁武帝时期,但在唐朝、宋朝时期儒释道三教还是相互排斥的,到元朝和明朝时期,三教逐渐汇融调和,纷争逐渐平息。明清时期的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点。
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都提到一个神话传说:“老子化胡”,这一争论由来已久!
唐代兵部尚书都有谁有被封为端国公的吗
1、杜如晦: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
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以为从事中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后,迁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
贞观四年病逝,时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七年,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三。
2、李靖: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
李靖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3、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4、侯君集: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5、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开元九年,去世,终年七十一,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6、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广德元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7、柳公绰:字宽,小字起之。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稠桑乡柳家塬)人。唐朝名臣、书法家,太子太保柳公权之兄。
柳公绰为人庄重严谨,喜交豪杰。又聪敏好学,才略过人。唐德宗贞元元年,他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登第,授校书郎,补渭南县尉,历任开州刺史、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唐宪宗即位,出任鄂岳观察使,参与讨平淮西吴元济之乱。唐穆宗时拜京兆尹,迁尚书左丞。宝历元年,又拜检校左仆射。唐文宗即位后,出任河东节度使,镇抚沙陀。后因年迈入朝为兵部尚书。太和六年,柳公绰去世,时年六十八。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元”。
8、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祖籍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唐朝宰相、奸臣。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建中初年,征入任御史中丞。因家门的庇护出仕任清道率府兵曹。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征召他为朔方掌府掌书记等职,因病免去官职。召入补任鸿胪丞,升任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出任忠州刺史。历任刑部员外郎、金部、吏部郎中。后出任虢州刺史。
建中二年二月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十天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德宗在奉天被朱泚围攻,李怀光自魏县赶赴国难。卢杞从中阻挠不让其晋见皇上,李怀光大怒,于是心怀异志。
建中四年十二月被贬为新州司马。贞元元年正月,遇到大赦令,卢杞调任吉州长史。后改授澧州别驾。不久死于澧州。
9、崔汉衡:字号不详,博陵茌平(今山东茌平县)人。唐朝中期大臣,外交家。
沉厚宽博,善与人交。释褐授沂州费县令。滑州节度使令狐彰以为掌书记,累迁殿中侍御史,多次出使吐蕃。参与平定朱泚叛乱,迁兵部尚书、兼秘书监、西京留守。贞元四年七月,加检校吏部尚书、晋慈隰观察使,寻加都防御使。十一年四月卒,赠尚书左仆射。
10、唐朝全部国公:胡国公秦叔宝、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蒋国公屈突通、郧国公张亮、邢国公刘政会、郯国公张公瑾、陈国公侯君集、鄂国公尉迟敬德、申国公高士廉、赵国公长孙无忌、梁国公房玄龄、越国公 汪华、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
莱国公杜如晦、英国公李勣、卫国公李靖、郑国公魏徵、莒国公唐俭、虞国公温彦博、吴国公冯盎、毕国公阿史那·社尔、凉国公契苾何力、安国公执失思力、邢国公苏定方、许国公苏瑰、燕国公于志宁、梁国公狄仁杰、郇国公韦安石、耿国公王孝杰、邺国公张昌宗;
恒国公张易之、赵国公李峤、酂国公萧至忠、赵国公李敬玄、宋国公唐休璟、燕国公张说、代国公郭元振、潞国公郭虔瓘、越国公冯盎、越国公钟绍京、梁国公姚崇、晋国公李林甫、齐国公高力士、卢国公程知节、梁国公张睦、赵国公李德裕、楚国公仇士良、徐国公刘幽求、晋国公裴度;
郯国公罗士信、郢国公宇文士及、赵国公李湛、窦国公史大奈。
卫青,李靖,王翦三大名将谁的战功和智慧更传奇为什么
简介:
王翦,大秦帝国的开国大将,是秦始皇最器重的将领。曾经带领六十万大军灭楚,跟他儿子王贲一起,灭了除了韩国以外的其他五国,被称为战国四大将之一。
卫青,汉武帝的大将军大司马兼任小舅子,带领汉军横扫匈奴,将匈奴人打得载歌载舞。培养出了历史上最牛的军事将领霍去病。
李靖,唐朝开国元勋,带领唐王朝的军队横扫天下。为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事后功成身退,至于原因,我认为是跟李世民有关。
这三个人都是名将,为什么王翦的威名要比卫青和李靖大一些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王翦是个支持全国统一的将领,而卫青打匈奴,不利于民族团结,至于李靖为啥要功成身退,很简单,因为李唐王朝的江山,必须得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01王翦的确太牛了,常打胜仗却不骄纵。
非要从这三个人里面挑一个最优秀的,我认为还是王翦更胜一筹。王翦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带着秦王朝的军队开始了横扫天下的战斗。
第一战是攻灭赵国,当时的赵国跟秦国都是大国。可赵国因为长平之战的原因,实力削弱。王翦这个时候带领大军前来,遇到了名将李牧。李牧打仗一流,可就是不懂得攻心计,所以王翦利用反间计,成功除掉了李牧,化解了对峙一年的局面,最终灭亡赵国。
第二战是灭燕国,当时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前来刺杀秦始皇。秦始皇盛怒之下,决定带兵攻打燕国,王翦就是主将,燕国太子丹亲自领军,却无法抵挡王翦强大的攻势,最终亡国。
第三战是灭魏国,王翦的儿子王贲带着大军北上渡过黄河,直逼魏国都城大梁。利用黄河水淹了大梁城,最终逼迫魏王投降,灭亡燕国。
第四战是灭楚国。王翦要60万大军灭楚,秦始皇舍不得给,结果让只要20万人的李信带着人马灭楚,可惜李信兵败。秦始皇只好再次请求王翦出山。王翦出山后,带着60万大军与楚国名将项燕决战,最终击败项燕,灭亡楚国。事后王翦主动交出兵权,表示不再出战。
第五战灭齐,燕国灭亡以后,齐国一直就站在旁边看热闹,谁也想不到王翦的儿子王贲,直接从燕国的土地上朝着齐国开火,齐国压根就挡不住,只好宣布投降。
王翦最聪明的地方不是能征善战,而是能够主动交出兵权,选择告老还乡,这是所有帝王希望自己的臣子都能够做到的一件事。
02卫青横扫漠北,却处理不好家务事。
卫青原先是一名马仔,给公主府上养马的。后来他姐姐卫子夫成了汉武帝的宠妃,卫青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汉武帝的心腹。
汉武帝不断给机会训练卫青的战斗能力,可以说卫青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那是汉武帝一点点栽培出来的。
卫青不负众望,带领大军多次横扫漠北,匈奴人一旦听到是卫青的人马来了,撒腿就跑,压根就不敢跟卫青正面较量。
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於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史记》
所以说卫青是带领汉军打出了大汉臣民的气势和决心,也打出了千百年来汉族人的自信心,这一点是不可抹杀的。
不过卫青成为大司马大将军以后,一直赖在位置上不肯下来,这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当然了汉武帝没有言明这件事,可在态度上,对卫青是有转变的。
汉武帝扶植霍去病作为制衡卫青的那个人,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去病刚死,汉武帝就把卫青几个儿子的侯爵都给撤了,这件事挺耐人寻味的。
卫青去世以后,卫家的力量逐渐日薄西山,以至于他一直都支持的外甥太子刘据,遭到了汉武帝的逼迫,从而无奈自杀。
从这个角度来看,卫青对于家务事的处理上,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的。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家族安排好一切,这就匆匆离开了。
03李靖最无奈的事情,就是碰上了李世民。
现在我们看很多唐朝的历史,其实是有矛盾存在的,为什么会呢?因为有人篡改了历史,至于是谁其实大家都知道。
唐王朝的建立者是李渊,李靖是李渊手下最得力的猛将,李唐王朝从一穷二白,变成一统天下的庞大帝国,这期间李靖的功劳不可估量。
很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史书中,李靖已经成为了唐王朝的边角料人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王朝从建国开始到一统天下的战功,基本上都被李世民给夺走了。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旧唐书》
李世民就是要告诉世人,自己这个皇位是正统,就应该是他做皇帝,因为帝国的天下,全是他打下来的。
可很多战争的确没有他参与啊,这该怎么办呢?没关系,李靖作为李渊手下最杰出的将领,只能做出牺牲和让步。李渊都变成没用的开国君主了,更何况是李靖呢?
我认为李靖的很多开国功劳,都被李世民给取代了。这也就算了,李靖在李世民登基以后,还只能回老家种地了。
为什么?因为唐王朝不准出现这么牛叉的人,至少不能比李世民还要牛叉。我们看李靖的功劳簿上,现在就剩下了平定萧铣、平定辅公祏、击灭东突厥以及平定吐谷浑这几样了。
这些战功的名字可能大家都看不太明白,所以对于李靖的功业,大家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其实李靖是非常优秀的将领,可是李世民登基后不久,李靖便退休在家了,可见这里面是有事情的。当然,这只是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能作为盖棺定论的说法。
总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那这句话作为一个总结,其实就很好地概括了这三位优秀将领的一生了。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在战场上打打杀杀那是常有的事情,而且他们往往都能成功。
可是因为对人情世故的领悟不够高明,所以他们三个人的结局也就不太相同了。这三个人里,王翦是最懂人情世故的,从灭了燕国以后,王翦就表示自己要退休了,把军权交还给了秦始皇。
等到灭楚遇到挫折的时候,王翦再次上战场灭了楚国,随后又把军权交还给了秦始皇。此外,范睢、吕不韦以及李斯这些秦国的丞相,每一个对王翦都非常恭敬,这就是王翦的本事。
卫青则相对弱一些,不过卫青懂得为人低调,所以一直以来都能够稳坐大将军的位置。可惜他总是手握重兵,卫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这对汉武帝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李靖,属于战争天才的那种,基本没见他打过什么败仗。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所以受到了太宗皇帝的猜忌。后来的结局其实并不怎么好,丢失了权力被动隐居,这结局算什么呢?
参考资料:
《史记》
《旧唐书》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的良臣名将
一、功高不震主的祖师爷级人物:王翦。
王翦的功劳有多大呢?这么跟你说吧,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路上,如果没有王翦和王贲父子俩,那根本就没戏!
除了最早消灭的韩国以外,王翦带队消灭了赵国、魏国、楚国,王贲带队消灭了燕国、齐国。就问你还有谁的功劳能盖过他们父子俩?
所以说要论功高盖主这事儿,王翦排第二,没人敢在秦始皇这儿排第一。可是秦始皇偏偏还真的就非常信任王翦。尤其是在灭楚的时候,王翦带了60万大军前去,几乎把秦国给掏空了,可秦始皇依旧还是很放心,这是为啥呢?
第一,王翦战前索要各种赏赐。
原来祖师爷级的人物王翦,在应对秦始皇的时候,是很有一套的,他每次出征前,先不研究什么作战计划,而是对着秦始皇伸出一只手:老大,给我钱、给我买学区房、给我配辆豪车,给我一堆美女。没这些东西,我可不去卖命。
旁人看了几乎都傻了眼了,王翦这家伙不是疯了吧?还没打胜仗,就敢跟秦始皇要封赏?而且赏赐的这些东西未免有点太多了吧?
人家受到封赏都是一再推辞才接受,可王翦偏偏另辟蹊径,偏偏主动去要封赏。秦始皇一开始也有点恼怒,但是回头一想,别提多高兴了。
为啥?因为秦始皇知道,如果自己重用的将领什么欲望都没有的话,那这个将领就不太能重用了,因为他胸有大志,极有可能篡位。
可王翦对钱财美女是有欲望的,这就证明王翦的志向止步于将领而已,不会继续往前再走一步。所以秦始皇可以大张旗鼓地重用王翦,并且给了他一堆赏赐。钱嘛!花完了再赚呗。可这样的将领却极为难得。
第二,王翦每次打完仗,就要求退休。
除了这一招以外,王翦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主动退休。对于一个长期手握军权的将领来说,最担心的就是遭到帝王的怀疑。
尤其是有灭国之功的王翦,如果始终不肯放弃军权的话,那秦始皇早晚要收拾他。所以王翦就很聪明啊,每次灭了一个国家,就立刻把军权上交,表示自己这儿也不舒服,那儿也疼,想着要退休了!
秦始皇一看,别提多高兴了,心想:还是老王厚道啊!所以秦始皇对王翦倍儿放心。这年头愿意主动把权力让给年轻人的将领,可真不多了。
第三,王翦知道功成身退。
立功是好事,但是功劳大到帝王无法封赏你的时候,那就有问题的。皇帝不知道该如何表彰你的功劳,那就只能给你封个神做做了,一刀砍了是最方便的。
因此王翦也知道这事儿的深浅,在灭了赵国、魏国以后,王翦就不怎么敢再带兵了。这世上有几个将领,是带兵灭了两个国家的呢?
所以王翦就故意跟秦始皇要了60万大军攻楚,结果我们都知道,因为秦始皇舍不得,所以就转而让李信带着20万大军去攻楚了。没想到李信居然战败了,这才重新启用王翦。
王翦带着60万大军上战场,其实内心也是比较忐忑的。因为打赢了就会有功高盖主的嫌疑,打输了那就更惨了。所以这次灭楚之战以后,王翦说什么也不肯再带兵了,这回是真的要退休了。再让他打下去,秦始皇就只能封他做神仙了。
二、功高不震主的殿堂级人物郭子仪。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就没有中晚唐时期了。立下如此大的功劳,难道不会功高震主吗?
当然会,其实同时期功高震主的将领有好几个,比如说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他们俩的功劳不比郭子仪小,但是他们就受到了唐朝皇帝的猜忌。最终导致李光弼不敢进京朝见皇帝,而仆固怀恩索性直接就反了。
唐朝中兴三大名将中,唯独郭子仪是荣宠一生,安享晚年的。那么郭子仪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唐朝皇帝少点疑心呢?
第一,主动交权。
郭子仪是个胸怀特别大度的人,王翦的手段那么多他可学不会,他唯一学会的办法,那就是主动交权。
每次打完胜仗以后,郭子仪第一件事不是邀功请赏,而是先把虎符送到皇帝跟前,好让皇帝放心,这军队还在皇帝手里。
第二,心态很好。
郭子仪被罢免军权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在克服长安和洛阳以后,唐肃宗甚至称赞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可等到郭子仪在相州打了一次败仗,唐肃宗就罢免了他的军权。
如果换做别人,一定是骂骂咧咧地回家了。可是郭子仪偏偏不这样,他一直在朝廷内部做事,而且总是给皇帝出谋划策,这就是心态好。
史思明的部队在邙山击败了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二次攻陷了洛阳。这回唐肃宗只好再次启用郭子仪,郭子仪二话不说就前去平叛,再建新功。
唐代宗继位以后,宦官程元振诬陷郭子仪,导致郭子仪再次失去了兵权。郭子仪二话不说就跑去修皇陵了,这心态谁能比?
当时李光弼不敢入朝,而仆固怀恩则跟吐蕃、回纥勾结,发兵攻陷了长安。唐代宗不得不外逃,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郭子仪。
郭子仪临危不惧,即使昔日的亲信多被打散了,他还是主动上了战场。由于郭子仪的名声很大,轻而易举就赶走了吐蕃兵,收复了长安。
心态这么好,可以算得上是宠辱不惊了。难怪郭子仪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唐德宗时期,直接称呼郭子仪为“尚父”,将他和姜子牙归为一类人。
总结:自古功高不震主的人很少。
自古以来,功高不震主的人其实还是比较少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廉颇被逼赵悼襄王怀疑而出逃到楚国,李牧就更惨了,被赵王迁给宰了。唯独王翦能够功成身退。
唐朝中兴名将里,李光弼功劳太大,吓得不敢入朝拜见皇帝,最终郁郁而终。仆固怀恩功劳也很大,而且他们家40多口人全部为国捐躯。就算是这样,最后他还是被逼得反叛了。唯有郭子仪能够宠辱不惊,在乱世中没有自乱阵脚。你觉得还有哪些名将可以做到功高不震主的呢?欢迎补充。
参考资料:《史记》、《旧唐书》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四人可都是大唐的战神,一时的风云人物,在大唐如云的将星中这四人也是出类拔萃的,但是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四人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第四名: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
薛仁贵于贞观末年投军,为大唐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公元683年,薛仁贵去世,享年七十,死后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最著名的典故就是“三箭定天山”,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反唐,薛仁贵率军前往征讨,阵前铁勒部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薛仁贵的武艺在四人中绝对是最高的,即使是整个大唐薛仁贵的武艺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行军打仗主要靠的是统率之才,平定高丽时李勣是总指挥,薛仁贵只是参与者;薛仁贵在大非川和吐蕃的战役中大败。
薛仁贵虽然武勇过人,但也只能屈居第四。
第三名:徐世绩
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是隋唐演义中智多星徐茂公的原型,实质上演义完全弄反了,李勣是个将帅之才而不是羽扇纶巾的谋士。
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公元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为大唐开疆拓土,随秦王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击擒窦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刘黑闼及徐圆朗等人。又与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一同擒获辅公祏、平定江南。
李勣乘薛延陀内乱之机,又纵兵击破薛延陀残部,彻底灭亡薛延陀政权。唐高宗时期,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出征高句丽。李勣挥军直进,连取新城、南苏、木底、苍岩 、 、辰夷等城。并与契苾何力等部合围平壤。九月,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灭亡。
李勣是大唐赫赫有名的战神,位列第三略有委屈。
第二名:苏定方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公元657年,苏定方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公元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苏定方号称灭国神将,参与了西灭突厥、灭西域数国、灭百济之战、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苏定方治军很严,军纪很好,苏部几乎没有烧杀抢掠,这在封建王朝军队中很少见的。
严格的说苏定方和李勣两人功绩相当,但是苏定方长期被民间评话和隋唐演义莫名其妙的污蔑成了反派奸贼,处于同情,苏定方位列第二。
第一名: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最杰出的军事家,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
李靖仪表魁伟,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公元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征战一生几无败绩,李靖善用奇兵,用兵往往出其不意但又当机立断善于把握时机。他一生征战南北,横越东西,从河川纵横的江南到广漠无垠的大漠,从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战无不胜。
李靖最经典的战役就是一战灭突厥,李靖亲率精骑万名,各备20天口粮,连夜出发,向铁山疾驰,长驱直入冲进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及其部下不知浓雾里有多少唐军,阵脚大乱。劼利可汗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跟进,突厥军溃散,损失惨重,被俘男女10余万,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突利可汗随后归降,突厥的名将或首领包括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唐朝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在其上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唐朝的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势力范围达到贝加尔湖。
李靖一生征战太多,整个南方就是李靖参与平定的,李靖位列第一实在是无可置疑。
谁是中国历史上前五的名将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
王不过项,是指楚霸王项羽,霸王身长八尺,力能扛鼎,后辈对其也是称赞不断。
力不过霸,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力大无穷,不过这是小说的人物,真实历史并非如此,原型李玄霸,也并非猛将。
将不过李,晋王李克用的养子,十三太保,战必克攻必取,唐末第一猛将。
拳不过金,是指北宋第一拳术大师,金台,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有人称其为中国武学第一人,民间赫赫有名的周桐,有传言就是金台的弟子。
以上皆为野史小说居多,不过不可否认对当初的我吸引力是很大的,孩童时期,枯燥的纯历史,没几个人能看得下去,相反,说岳全传,雍正剑侠图这种评书的形式更吸引人。
下面说说所谓正史的历史名将:
一,霍去病。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古代将领之一,突袭战的创始者,两战成名,一战解决中华民族的北方威胁,封狼居胥
卫青的外甥,西汉名将,用兵灵活,不拘古法,少年成名,十九岁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得以开辟丝绸之路。
可惜自古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霍去病英年早逝,病逝时享年二十四岁。
二,白起。
别名公孙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人称“杀神”,坑杀赵兵四十万,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后因功高震主,得罪应候,不断被贬。
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
我不想非得排出前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著名将领在他的时代都是不可替代的,不同朝代,很难比较,项羽,卫青,班超,孙膑,韩信,马援,岳飞,李靖,徐达。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越是乱世,名将越容易建功立业,单单一个三国,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上将潘凤”,“零陵上将邢道荣”,数不胜数,春秋战国,东西两汉四百多年,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实在很多英雄事迹流传千古,没有最强的,只有个人最喜欢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靖为何许人也
李靖字药师,是大唐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武庙十哲”之一,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靖在隋代时虽然官位低微,但是却名声很大,他的舅舅、名将韩擒虎就说“可以和我谈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啊”,而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王佐之才”,军事家、政治家杨素则说“早晚会做到自己的位置”。
单以大唐开国军功论,我认为李靖可以列前两位,足以与太宗李世民并列,他率军灭南梁萧铣、安抚岭南,破江南辅公祐、平定江南,灭东突厥、吐谷浑,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靖后官至检校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封卫国公,可谓是出将入相的典范。
李靖还把自己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和心得写成兵书,可惜已经遗失,后人根据散轶的资料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被列入宋《武经七书》之一,是古代兵家经典著作。
李靖不仅文武兼备,为人谦虚,而且看人极准,曾预言侯君集必将谋反而拒绝传授兵法,后来侯君集果然应验谋反被诛杀。
据说李靖死后被人供奉于庙,经常显灵救难,到晚唐之后,李靖逐渐被神化,位列神灵。
中国古代所有名将中,单论战绩,谁可稳居前五
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人屠白起,消灭六国军队达百万之众。
第二:兵仙韩信,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第三:战神李靖,战功赫赫
第四: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可以说是武将最高荣誉。
最后一个留给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