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历史上有哪些热血诗篇
- 来几个杀气重的诗
-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什么都没学,但表现的如此出色
- 历史上的诗人谁写的最霸气、最狠
- 朱元璋是农民出生,没多少文化,那他怎么批阅奏折
-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草根型开国皇帝,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都是混混出身的
- 你认为最霸气的诗句是什么
- 在历史长河里,有哪些既霸气又有帝王之气的诗句,为什么
- 你认为清代以前的诗词中,哪首最具有杀气,为什么
- 有没有一句诗,让你一见倾心
历史上有哪些热血诗篇
.
1.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温庭筠《侠客行 》
2.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3.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 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5.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贺铸《六州歌头》
6.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7. 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郑燮《贺新郎》
8.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9.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0.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朱元璋《愤题和尚诘问》
11.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2.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陈三立《晓抵九江作》
13.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戎昱《上湖南崔中丞》
14.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杜甫《遣怀》
15.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6.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17.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
18.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9.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21.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鹤鸣》
22.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23.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刘克庄《一剪梅》
24. 一杖横担日月行,山崩海立问前程。任他霹雳眉边过,谈笑依然不转睛。——钱邦芑《祝发偈》
25.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来几个杀气重的诗
1、《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译文: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3、《愤题和尚诘问》明-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哓哓问姓名。
译文:龙湾之战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水军,次日黄昏时分微服私访至紫金山上的禅寺,主持看其煞气很重,便想解其煞气,与朱元璋讲禅论道,不料反被朱元璋教训,待第二天想打问其姓名,已是人去房空。
4、《献钱尚父》唐-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译文:
富贵袭人而来人也没有办法,一个人奋发,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一把利剑横扫两折十四州。
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之气都变得寒冷,风浪席卷而来让天下好像入了秋。掌握这东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谁还羡慕旧时的万户侯呢。
5、《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6、《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7、《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杜甫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你们虽喧腾一时,但死后都身名俱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人的作品却如江河长流,万古不废。
8、《正气歌》宋-文天祥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什么都没学,但表现的如此出色
说了你有可能不信,人家是有天命加身的人,不能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之。哈哈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罢了,当不得真,否则很容易疑神疑鬼,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好了!说回正题。
先从提问入手,破个题。前半句,“为什么朱元璋明明什么都没学”这个前提很有意思,耐人寻味。至于后半句,以“但表现的如此出色”发问,就更让人跃跃欲试了,在两相对比之下,竟勾起了一探究竟的心思。如此,那鄙人就姑且一试,请各位看官予以指教、斧正。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不仅打天下有一套,显得雄才大略,而且本人的文学素养也不差,还会吟诗作对。由此可知,朱元璋不可能是一个粗人,且大字不识的那一类人,至少后来就不是。或许,前期没参加起义军的时候,算一个没文化的人。毕竟,从他的出生经历就可见一斑,没有上私塾的条件,大多时间不是在放牛,就是在亡命天涯。可是,这些情况后来立马变了,盖因“客观形势、身边文人、个人发展”等重要因素的影响,朱元璋势必会有所改变,开始注重学习的积累。况且,朱元璋本身就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故以此勉励自己勤苦学习,那也是几乎可以肯定,并且见怪不怪的。
因而,朱元璋可能什么都学,但最擅长的莫过于权谋之术了。自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到定鼎天下建立大明王朝,这期间过去了十几年的时光。那朱元璋肯定是两手抓,一方面学习行军打仗、治国理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战场、官场进行不断的实践,学以致用,取长补短。那么朱元璋的出色就不难理解,还让人敬畏了。
总之,诸如“朱元璋明明什么都没学”那是假象,当不得真。须知,干货永远在肚子里,不可轻易示人。
历史上的诗人谁写的最霸气、最狠
纵览中国古今,诗人文豪无数,谁人诗词覇气,自然是毛泽东。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姿态万千、笔扫千军、气吞山河;诗中尽显高瞻远瞩,统览天下,运筹帷幄;有的篇章情感真切,思亲人,念朋友,憎敌人;还有篇章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的热爱与赞颂。阅读毛主席的诗词,令人惊叹、激动、敬佩、怀念.......
朱元璋是农民出生,没多少文化,那他怎么批阅奏折
或许命中注定朱元璋要夺得天下,因为他是个天才,而他的才能不仅仅是在军政方面,也包括文学方面。
我们很多人在看到他小时候的经历后总觉得他的文化水面不高,但这偏偏是对他最大的误解,其实在文化方面朱元璋并不比平常的士子差。一个注定要成为伟人的人,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是争分夺秒的学习,拼命的进步。
同样是在血与火中拼杀中的男人,朱棣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比朱元璋差了不是一丁半点。因此,朱元璋并非大家认为的文化水平不高,无法批阅奏折。
在朱元璋文化方面,我们可以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到他所写的诗,而其中一两首还是非常的霸气,并且也只有朱元璋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顾晓晓问姓名。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以少胜多打败陈友谅后,借宿紫金山上一座禅寺,寺院住持以为朱元璋夜间访寺要图为不轨,便跟朱元璋讲经论道。
第二天住持回想后觉得此人器宇不凡,便问起姓名,谁想朱元璋早已离开,并在墙上留下一首诗《愤题和尚诘问》。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横扫天下的王霸之气,而如果他没有文化的话是不可能写出这么霸气的诗的。
诗是古人学识浓缩后的文化才能,能够做出一首好诗,便可以知晓此人的文学素养。如果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便不可能做出第二首大度非凡的诗:
采石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秤钩,
称我山河有几多?
这首诗是朱元璋路过长江时,听到一举子在吟诗:“采石矶兮一秤砣”,此举子把采石矶比喻成秤砣,虽然看似大气磅礴,可后继无力。采石矶是秤砣,那么秤杆和秤钩又是什么呢?
正当举子苦恼之时,朱元璋把后面的诗句已经想好了,于是便有了长虹作杆,弯月为钩称江山的豪迈之语。
当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公务就变得更为繁忙,如果他不懂的批阅奏折,便不会发牢骚写下: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披被。
这首诗就足以证明朱元璋长期批改奏折后产生的埋怨,也可以证明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并不低。
以上的三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老朱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清代的赵翼饱当时概括了朱元璋一生的文化境界说到:
“明祖以游丐起事,目不知书,然其后文学明达,博通古今,此固其聪明天亶,然亦勤于学问所致。”这句话意思是说,朱元璋虽然早年落魄,但在慢慢成长中勤奋读书,才能达到文学明达,拨通估计,而这是朱元璋的天资聪慧,也是他勤奋好学所致。
朱元璋自己也曾说过:“朕统御以来,随所善而应是职,使有知而不妄,其前代必欲以无知而役有知,朕不知为何。”综上所述,朱元璋的文化水平虽然没有当时朝中大臣那么高,但也并非世人想象的那么差,不然他不可能能看懂奏折上的文章,并且朱元璋走的古诗在诗文网里可查的就有147篇。
(朱元璋真迹)
再更为直观的说一句,如果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高,那么他也无法为后代定下那些化学元素的取名规定了。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草根型开国皇帝,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都是混混出身的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不太赞同哦。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除了刘邦和朱元璋算是草根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可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出身比起另外两人起点要好得多。这三人当中 刘邦是无赖 也是个小吏亭长 朱元璋是平民 还曾做过和尚 赵匡胤是个武学宗师和军人。
皇帝是平民出身令人意外和敬佩
在古代是平民皇帝就属刘邦与朱元璋最为大家所熟知,刘邦是混混、无赖、流氓,朱元璋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家里父母和兄弟姐妹饿死,朱元璋还曾做过和尚,是乱世,是民不聊生的社会把他们逼成这样。试问如果老百姓丰衣足食,天下太平安定,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这不现实嘛。刘邦与朱元璋是非常有作为的平民皇帝,是后人敬仰和崇拜的。
即使是混混 照样能成大事
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刘邦与朱元璋成为了平民草根的偶像,但并不是所有的混混都能成为他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最后一个坚持走下去的才是胜利者。他们是怎么成功的呢?
不以成败论英雄 英雄不问出身,乱世出英雄,这可以说再经典不过的名言了,没有背景、没有家族势力、没有基础,基本上一无所有的刘邦与朱元璋,如何在乱世立足,并成功打败各路英雄豪杰,成功登上帝王呢?他们身上有其他人没有的特征与优点。
1.出身低,什么都不怕。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出人头地,甘愿平庸。这两人天不怕、地不怕,乱世就是这样的机会,搏一把就有可能出人头地,贪生怕死,还不如洗洗睡吧。
2.两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刘邦考的是从小到大混在一起的兄弟,朱元璋靠的是兄弟义子义侄,那么多的人愿意追随,刘邦和朱元璋有着很强的人格魅力,能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一起抱团干大事。
3.说到用人方面。两人的因为出身问题,文化水平普通不够,但两人敬重读书人、有学识的人才,都会想办法去得到,并加以重用,合理的建议都会积极采纳与实行。刘邦有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与韩信,朱元璋有李善长、朱升和刘伯温等。有了这些谋士与能人的帮助,何愁大业不成。
4.两人有着很强的的军事能力与见识。 刘邦并不是不会带兵打仗,相对项羽而言,是差了一点,但别忘了,刘邦是第一个打进咸阳城的,没点军事水平我是不会相信的。同样朱元璋在翻阳湖与陈友谅决战之时,靠着敏锐的嗅觉与见解,识破陈友谅突围的计策,一举击败陈友谅。包括在后来制定的北伐方针,先河南到山东占领潼关 到河北围大都、最后收复山西、陕西和甘肃,赶跑了元顺帝,第一次实现了南方政权北伐的成功。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诸多的磨难,经历过生死离别,经历过别人无法承受的事情,朝着目标不停向前的、不怕跌倒、不怕失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说完老刘和老朱 最后说下老赵 赵匡胤也是靠着军功一步一步走上权利的巅峰,跟刘邦与朱元璋不一样,赵匡胤在乱世靠着自己的战功和兄弟们的支持,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的皇位相对来说是继承后周的政权,在五代十国末期,掌握着国家的禁军部队就等于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赵匡胤虽并不能算草根的典型,但赵匡胤另类夺权的方式可以算是开国皇帝的第一人。
结语:正是因为是乱世,处于社会底层的刘邦与朱元璋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崛起。也是因为乱世和社会的不公,使得他们奋起反抗,要开创个一个太平盛世,给老百姓一个生活安稳和丰衣足食的天下。在太平盛世,谁见过草根逆袭的吗?在太平盛世,他们三人还能有如此成就吗?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我哦
你认为最霸气的诗句是什么
谢邀。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乏好诗词,我认为能将理想照进现实,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最为紧密最有影响力的,唯有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最为霸气,老人家的诗词纵横时代,独领风骚,魅力四射,鼓舞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为实现革命理想踔厉前行奋斗不息,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光辉典范和伟大旗帜,叹为观止。“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在历史长河里,有哪些既霸气又有帝王之气的诗句,为什么
中国的诗词,能写出霸气又带有帝王之气的诗句来的,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绝对算一个。
因为一个人写的诗词,都是他内心的所感、所想、所经历而成的。
恰恰毛泽东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有过这样不平凡的人生,毕竟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给人民来了两自由、和平、独立与自主。
所以,他写的诗词,多多少少都有王者之气。
正如他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写的“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一句读来特别的有韵味,战地上本来有的是枪林弹雨,是硝烟弥漫,即使有花,也是残花败柳。
但是,在毛泽东看来不是这样,他看到的是光明,是美好,是对革命胜利的憧憬,是一片大好前途。只有心里无畏者,只有必胜的信念者,才能写出这样的神来之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是毛泽东早年参加革命的时候写的,那时候的毛泽东刚刚参加起义。
虽然那时候的敌人,还异常的强大,但是,毛泽东从来就没有惧怕过,正如他在诗词里所写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句话我们表面上看上去,毛泽东是在问别人。
但是,实际上他心里早就有谱了。
这个世界是人民的世界,只有为人民做出,给人民争取利益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主持这个世界上的沉浮。
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
这是描写的一个革命者从容不迫的态度,尽管敌人异常的强大,但是我们有革命的热情,我们有必胜的把握。
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不用怕,因为我们什么都见过,为此,我们也做好了准备。就让暴风雨来的更加猛烈一些吧,即使是苍龙又有什么可畏惧的?
我们不是有长缨在手吗?
换了人间
短短四个字,概括了毛泽东为革命奋斗的一生。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真正的享受到了自由,平等的权利。不论男女老少,都是生而平等的。
这在古代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存在过的。所以,换了人间这句词写更是贴切无比,用在毛泽东身上刚刚好。
所以说这有毛泽东的诗词是振奋人心的,是大气磅礴的,无论什么时候读来,都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
你认为清代以前的诗词中,哪首最具有杀气,为什么
我很欣赞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叶。黄色的野菊花,被它赋予了无穷的杀气,几人能比?
有没有一句诗,让你一见倾心
一句一见倾心:
一
花开着遇见,我看透时光。
二
蝴蝶飞了眷恋,我要去赏青山。
三
清风懂我路,明月归我心。
四
约自由城,会翱翔爱。
五
一树树阳光,一路路胭脂。
六
雨在落水墨,眼在画烟火。
七
回头是对联,向前是春天。
八
久了岁月多耀,惯了路途常鲜。
九
解读时间雅俗,品味空间艺术。
十
绝了倾城风景,抵了经典世界。
一见倾心的诗句:
一
若不是眼有变,怎敌过心有物。
二
离开的星空,黎明的玫瑰。
三
眼界动了角度,认知阔了择选。
四
有路是已知岸,有桥是未知彼。
五
野火纵横风筝,城府左右风云。
六
春夏秋冬挽留晴空,东南西北怒放定义。
七
对待时间如藏玉,面向空间似刻重。
八
知己与知彼交织,生活与人生穿梭。
九
浪是费心海,心是平内物。
十
高歌一曲闪电,惊艳一程黑白。
有一见倾心:
一
不厌择选的改变,不弃方向的火焰。
二
若即若离的心态,巧夺了若隐若现。
三
有诗的世界,有美的心机。
四
成全实虚,完整真假。
五
无中生有的庄园,天高地厚的森林。
六
创造浓淡之别,享用轻重之差。
七
挥动今天的云端,落实明天的下凡。
八
红了墨楼起文武,绝了紫城立山水。
九
高理想的原野一叶知秋,低现实的路途雾里看花。
十
万物知悠悠意,书画习百丈境。
一见倾心的诗一见倾城,一见倾心的诗一见如故。
不知一见倾心,见了知心倾何在。没有一见倾心,知了一见倾心为何物。
一见倾心的诗,吸引一见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