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武则天的亲姐姐贺兰夫人为何死于非命
- 历史上刘禅已经开城投降,除第三子刘琮早逝外,其他六个儿子为何都死于非命
- 盘点那些进入晋朝之后,死于非命的魏吴名臣武将
- 莫斯科郊外一声巨响,“俄罗斯国师”女儿死于非命,谁干的
- 李斯为什么死于非命
- 明朝的刘伯温被称为活诸葛,为什么最后还是死于非命,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 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非命如果扶苏继承皇位那么会怎样
- 如果美国疫情继续泛滥,预计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有权威的解答吗
- 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是否都是因为绝色容颜而死于非命的
- 摆出迷魂阵,令曹丕无功而返,为何张辽却死于非命
武则天的亲姐姐贺兰夫人为何死于非命
武则天的老爹武士彟先娶的相里氏,生了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又娶的杨氏,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武顺,嫁给了贺兰越石;二女儿就是武则天;三女儿嫁给郭孝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一人得道,娘家人跟着腾飞,死了的老爹武士彟被追封为司徒、老娘杨氏被封为荣国夫人、姐姐武顺被封为韩国夫人。
武顺嫁给贺兰越石后生了一个儿子贺兰敏之、一个女儿,便成了寡妇,贺兰越石挂了。
因武则天的关系,武顺带着女儿能自由进入皇宫,母女被高宗李治相中了—“皆得幸于上”。到这里,《新唐书》只交代了一句:“韩国卒”—韩国夫人死了;《资治通鉴》交代了一句“韩国寻卒”—韩国夫人不久死了。具体死因没有明说.
但从后来武则天毒死自己的亲外甥女—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魏国夫人来看,很有可能其姐姐也是被她害死的。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宫人偷偷议论:太子李贤是皇后的姐姐韩国夫人生的。
武则天做为史上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女皇帝,其胸襟气度、谋略肯定卓越非凡,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女人,忍受不了其她女人染指自己的丈夫,影响自己的篡位计划。争风吃醋的手段残忍毒辣无比,干掉了王皇后和萧妃,又毒死了亲外甥女魏国夫人,蛇蝎心肠如此,自然不会放过和高宗有染的亲姐姐。也有一说是则天恐吓韩国夫人自杀的。
韩国夫人死于非命的原因八九不离十是因为武则天。
缺乏史料只能推测了。也可能我看的史书少,除了新旧唐史、通鉴外,没有详细查阅唐会要等史书。
没有见到其它资料有具体记载。至于影视中演义般的情节,不敢为据。
历史上刘禅已经开城投降,除第三子刘琮早逝外,其他六个儿子为何都死于非命
刘禅生了一堆娃,没几个争气的,既没有继承祖父刘备的豪气,也没有继承外祖父张飞的勇猛,大多是此怂货,没一个有好下场。
刘禅是三国时期官二代中最不争气的一个,资质平平,胸无大志,最主要的是没有血气。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奇怪的是儿子们大多没有继承祖父辈的好基因,大多贪图享乐,浑浑噩噩地活,懵懵懂懂地死,只有老大和老五没丢老刘家先人。
邓艾一支孤军越过险碍逼近成都,在刘禅郁闷,是投降吴,还是魏时,五儿子北地王刘谌坚决反对:
“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可以看出刘谌是个有血气的汉子,应该是继承了外祖父飞的豪爽和义气,誓死捍卫先帝刘备为他们打下的江山。
可惜他父亲刘禅是个怂货,听说诸葛瞻在绵竹失利后,就只想着投降保命,拒绝了刘谌的建议。
刘谌一看将蜀汉毫无尊严地灭亡,觉得没有脸面见为建立蜀汉抛洒热血的先祖,“羞见基业弃与他人”,于是到昭烈庙痛哭一场,宣泄了愤懑的情绪。他不愿让老婆、儿子受到屈辱,亲手杀死了他们,然后自杀。刘谌是刘氏子孙中唯一一个以身殉国的宗室。
后人评价,刘禅懦弱无能让后人耻笑,刘谌的死替他父亲争回一丝面子,为蜀汉生色。
其实还有另一个儿子也想挽救蜀国,就是大儿子刘璿,他是蜀国的太子,当时与姜维一起与钟会交战。刘禅投降后,姜维孤掌难鸣,于是和刘璿商量,先投降了钟会,再从长计议。姜维投降后对钟会说,你出道以来从来没有失利过,现在又灭了蜀国,功高盖主,按司马昭的性格,你回去后不会有好果子吃,不如在蜀地自立为王。
姜维这样做,是想让钟会造反,留在蜀地,然后寻找时机除掉钟会,扶太子刘璿复国做皇帝。
钟会很自大,早就有自立为王的私心,姜维这么一说,就动了心,解除了邓艾的兵权,和姜维一起去益州,大有自立为王迹象。这一切被司马昭派来的监军卫瓘察觉,他私下策反了钟会的部将,突然袭击,杀死钟会和姜维后,魏军对钟会的亲信和蜀国投降的人员进行了大清洗,钟会帐下将士数百人被杀,姜维妻子儿女皆被杀,太子刘璿没有逃过厄运,被乱兵所杀。
就这样,刘璿复国的美梦破灭。刘备后人中有点血性的两个孙子,在蜀国灭亡时,全部死去。
其他几个孙子,除一个病死个,另外四个跟刘禅一起过上了乐不思蜀的日子,但这种日子没有长久,在永嘉之乱时,乱军对大肆抢夺财物,乱杀官宦财阀,刘禅的寄人篱下的四个儿子没有人保护,一个也没跑掉,全部被乱军杀死。
盘点那些进入晋朝之后,死于非命的魏吴名臣武将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方打了七十多年,谁也没能统一天下,曹操、刘备两人是最有可能完成天下统一的,但都因为运气不好失败了,后来三国竟然被司马氏所灭,司马炎建立了晋朝,统一天下,尽管他终结三国完成统一,但晋朝是个不受好评的朝代。不仅在对外的政策上被异族欺负得抬不起头,在对内管理上更是内卷严重。
比如,很多投降于晋代的魏吴降臣都在内卷中死于非命。
程昱是在曹丕称帝之后,老死在他的封地的,享年八十岁。这样的死因在三国中应该是难得的一个寿终正寝的了。毕竟在群雄逐鹿的年代,随着南征北战,随时都有可能死亡,而纵观三国人物,能从一开始撑到最后天下初定,最后才慢慢的老死的也是寥寥无几的。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琅琊王氏,从太保王祥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王祥族孙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王导是王衍的族弟。王导的祖父王览,官光禄大夫;父亲王裁,任镇军司马。东晋建立后,身历要职。咸康五年(339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文献。有六子。
贾逵军事上也表现非常突出,屡立功勋,尤其是黄初六年(225年),参与曹魏征吴之战,击破吴将吕范。石亭之战中,他力挽狂澜率军救出曹休,避免魏军全军覆没。贾逵一生忠于曹魏,重病中还对左右的人说:“我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概不得有所修作。”只可惜这因为忠臣在五十五岁的时候,病逝了。
钟会,字士季,是太傅钟鹞之子。他是司马家族的心腹,当初毌丘俭发动淮南二叛,他随司马师出征,就得以掌管机要。后来司马师去世,他又开始为司马昭效命,当魏帝曹髦想要夺回大权之时,就是他为司马昭献策,化解了危机。不过灭蜀之战后,他萌发了野心,引发了兵变,死在了乱军之中。
卫瓘,字伯玉,他虽出身于书法世家,是一位儒将,不过他对西晋的贡献,并不小于其他武将。后来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建立了西晋,他又为其扫平了边患,再立大功。然而这样一代名将,却在晋惠帝时期,被楚王司王违和贾后贾南风,一起冤杀。
邓艾,字士载,是曹魏名将。众所周知,他虽然在司马昭提出灭蜀计划的时候,持反对意见,却是灭蜀的第一功臣。不过数次为司马氏立下大功的邓艾,结局并不好,他在灭蜀之后,变得自大独断,受到了卫瓘和钟会的诬告,遭到了逮捕,并在被囚车押回洛阳的时候,惨遭杀害。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人 ,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云:字士龙,吴郡吴县人 ,为孙吴宰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得到吴国尚书闵鸿赏识,十六岁便得到举荐。吴国灭亡后,陆云转仕晋朝,后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少年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改过自新,因除三害的故事流传千古,孙吴灭亡后,转仕西晋。因刚正不阿,得罪朝中权贵。元康七年(297),氐人齐万年反叛,周处随司马肜、夏侯骏西征。然而在战斗中,司马肜、夏侯骏公报私仇,逼迫周处率五千人进攻齐万年的七万大军,并断绝他的后援。周处浴血奋战,从早晨打到日暮,杀敌上万,至弓断矢尽,最终力战身死。
莫斯科郊外一声巨响,“俄罗斯国师”女儿死于非命,谁干的
亚历山大·杜金的身份非常敏感,他是俄罗斯联邦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创始人之一、俄罗斯欧亚党创始人、俄罗斯政府政治顾问。有人称他是“俄罗斯国师”,还有人干脆叫他“普京的大脑”。所以这次汽车爆炸事件一经发生,就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不少人包括杜金本人都猜测,这或许是“乌克兰政权恐怖分子”的一次针对性政治暗杀,只是阴差阳错之下“杀错了人”;当然也有人觉得,乌克兰人不太可能渗透进莫斯科,或许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意外事故。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斯为什么死于非命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政治家。李斯在秦统一六国中起到很很大的作用。嬴政完统一后,与冯劫、王绾商议尊秦王嬴政为秦皇帝,李斯被任秦朝丞相。
李斯才华出众。史书说,李斯青年时为人正直、好学。李斯写的《谏逐客书》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秦始皇在出游途中病死,这一年是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的死,李斯从此失去了靠山。赵高挟制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立扶苏为皇的遗诏,李斯为了自己的利益,无奈地钻进了胡亥、赵高设置的圈套中。
当李斯为了苟全性命,只得心甘情愿地充当胡亥、赵高集团的帮凶,先后杀了扶苏与蒙恬,接着又杀了秦始皇其他的儿女……最终导致了民变。
李斯玩弄权术,最后又被赵高们玩弄,他自诬谋反,掉进了赵高设计好的陷阱里,最终李斯以谋反的罪名腰斩咸阳了。
可以说,李斯为秦嬴政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李斯的死有历史的必然性。他主张“法治”,最后被自己制定的律法处死,李斯之死其实是法家的一个代表,在中国的法制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李斯的“督责之术”是建立在一人专权的前提之下的,最终李斯成了“督责之术”的牺牲品,留给今天的我们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
明朝的刘伯温被称为活诸葛,为什么最后还是死于非命,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明朝的刘伯温被称为话诸葛,为什么最后还是死于非命,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刘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通经史,晓天文,深谋略,精兵法。明朝开国元勋,有功之臣。“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名扬古今,号称神算的预言家。
他的死与朱元璋有否关系?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大概也就成了历史上的千古之谜。民间传说刘伯温袁天罡能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预言之准,百分之百。上知五百年大概人人都会,只要翻翻历史,查查资料,谁都可以知道。至于说下知五百年,可能胡吹的成分远大于現实。刘伯温假如真能预知五百年,他如何死的,则是对他的无情讽刺。
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非命如果扶苏继承皇位那么会怎样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逝于沙丘。燕太子丹派荆轲、张良派的大力士都刺杀过始皇,但均未成功。因此始皇是正常病死。始皇死后,如果扶苏继位,则秦朝不至于很快灭亡,因为扶苏比较仁厚,体察民间疾苦,所以他上台一定会纠正始皇的暴政,缓和社会矛盾,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如果美国疫情继续泛滥,预计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有权威的解答吗
谢谢邀请:个日报道,美国新冠患病己突破1800多万!死亡人数已突破33万!大可怕了!如果明年1.20日特朗普拒绝交权的话,患病与死亡人数还会继续猛增!如果特朗普识事物提前交权,新总统上任一定会采取一切措施制止患病与死亡人数!
现在最可怕的是明年1.20日特朗普躲在地洞里拒不交权!这时候拜登真成“白等”了!川普呀川普为了美国人民生死存亡!你快交权吧!谢谢。
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是否都是因为绝色容颜而死于非命的
中国历史上,有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四大美女”,她们共同创造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传说中,她们的美貌让鱼儿看了忘记游动而沉底、大雁见了忘记飞行而掉落、月亮见了惭愧而躲进云彩、花儿见了羞愧地低下头。那么,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最终都是怎么死的呢?
我们姑且按照“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顺序,先来介绍“沉鱼”的西施。她被称为“四大美女之首”,而历朝历代也经常将她提起,用来代表美人。西施出生于春秋末年的越国,她因为居住在村西,所以被叫做西施。
因为家境贫寒,西施常常跟随母亲在河边浣纱维生,而据说是她曾经浣纱之处的诸暨,至今还有一块王羲之亲笔所题的大石。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了麻痹吴王,便“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
而西施的结局,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勾践班师回越,携西施以归。越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这一说法认为,吴国灭亡后勾践将西施带回越国,但其妻以西施为吴国带来亡国之灾为名将其溺死江中。
《绝越书》则说:“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一说法要更加美好一些,但离西施年代不远的《墨子》也说:“西施之沈,其美也。”可见西施最可能的结局还是沉江而死。
“落雁”王昭君,大致出生在汉甘露二年(前52)。据民间传说,她十四岁就被选入宫中,但她因为不愿贿赂宫廷画师而被绘制的非常丑陋。等到竟宁元年(前33),匈奴单于表示想要当汉元帝的女婿,于是汉元帝便将画像上很丑的昭君赐给了他。
而根据《汉书》的记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而《后汉书》记载得更加生动:“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昭君入宫许久但没有得到皇帝的垂青,于是自愿前往匈奴,出发前,汉元帝叫来要被送走的五个女子,才得知昭君的美貌,但后悔也为时已晚。而昭君到了匈奴后,生下了许多孩子,在多次请求归汉不被许可后,她于鸿嘉二年(前19)左右病逝异国他乡。
“闭月”貂蝉并不存在于历史上,而罗贯中对于她的死因也没有进行介绍,只是后人发展出了“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故事。“羞花”杨贵妃的结局就很著名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出逃,逃至马嵬坡时,玄宗手下兵马哗变,要求处死罪魁祸首杨贵妃、杨国忠。于是玄宗不得不赐给杨贵妃三尺白绫,令其自缢而死。
不过,后世也有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中、死于吞金导致重金属中毒,甚至东渡日本等等传说。逃往日本一说,可以理解为人们不忍心杨贵妃惨死而创造的美好幻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似乎都有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或许这样的命途多舛,也是一种残缺美吧。
摆出迷魂阵,令曹丕无功而返,为何张辽却死于非命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之死是在第八十六回中。他是死于曹丕政治眼光的短视和军事上的愚蠢。
回目: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刘备征吴失败,损兵折将,身死白帝城。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诸葛亮受先帝临终托孤之重,挽救这个危急存亡的局面。
当时蜀汉几近于全面崩溃,先主新丧,国内不稳,四敌压境。诸葛亮运用超群的政治智慧,外御强敌,内安国政,妙手回春,“安居平五路”,硬生生地扭转了局面。
趁着蜀汉面临巨大的危机,魏国登基称帝不久的曹丕决定趁他病,要他命,就去书联络孙权,要魏吴两国联手夹击蜀汉。
但考虑到唇亡齿寒,孙权拒绝了曹丕的建议。而诸葛亮也派使者邓芝和秦宓出使吴国,双方进行和谈,重新恢复以往的联盟态势。
邓芝和秦宓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吴蜀两国又重新建立了联盟,共同对付曹魏。
曹丕听到消息,非常愤怒,决定征伐东吴,教教孙权这厮怎样做人。
天子因一怒而发兵,是国之大忌。征伐东吴,从战略上来讲,就是巨大的失误:现在魏蜀吴三方,实力最弱,形势最恶劣的是蜀国,而东吴挟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大胜之势,正是旺盛之时,兵强马壮,士气高涨。曹丕放弃了进攻蜀汉,反而来啃东吴这块硬骨头,这就是短视。
实际上,曹丕征吴,无非有三个原因:
1.通过大规模的用兵,在魏军内部进行调整,逐步将兵权收归于忠于他的家族系将领,比如曹真、曹休等人。
2.曹丕御驾亲征,国都就必须有人主持留守,这样,魏国朝堂上的势力也能够有所调整,如司马懿、陈群这些曹丕一系的大臣就逐步掌控了朝堂大权。
3.通过建立军功,提高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于是,在魏黄初五年的秋八月,曹丕御驾亲征,会聚了魏国将士,以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大将先行开路,猛将许褚与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率部殿后,刘晔和蒋济为参谋官。聚集了水陆军马共三十余万,浩浩荡荡开往东吴。
孙权任命老将徐盛为主帅,率军迎战。吴军中小将孙韶是皇亲,随军出征,他提出,应该渡江迎敌,但被徐盛严厉拒绝了。
曹丕率大军抵达,沿江眺望对岸,发现吴军并未修筑起有效江防,毫无备战态势,就得意洋洋地认为东吴被魏军庞大的阵势所震慑而胆怯,不敢应战。
但到了第二天,江面上的晨雾散去,发现江对岸数百里一夜间就建起了连绵不断的城防,人马众多,严阵以待。曹丕大惊失色,又觉得东吴并不好惹。
原来,这是老将徐盛摆下的一个迷魂阵。把芦苇捆扎成为一个个人形的样子,披上青衣,还执着旗帜,连那些城防工事都是假的,用木板塔起来,再画上城砖,远远望去,如同真的一样。魏兵见到城上有许多人马,全装贯束,衣甲鲜明,顿时丧失了进攻的勇气。
徐盛以正面的假象迷惑住了曹军,使曹军不敢轻易发起攻击。而东吴则悄悄渡江,以奇兵包抄曹军的侧翼。
江面上忽然起了大风,白浪滔天,曹丕乘坐的龙舟晃晃悠悠,重心不稳,快翻了。曹丕从小也没坐过几回船,头晕目眩,差点一头杵进江去。
这太不安全了,于是,前军主将曹真就命令文聘撑着小舟去救驾。文聘原居荆州,很熟悉水性,他跳上龙舟,背着曹丕跳到了小舟上,进入了水路的岔道,想靠岸,而后面大型船只也一艘艘地尾随进入。
但没想到,徐盛早已派吴军悄悄潜入这些水岔,往芦苇从中洒满了鱼油和易燃品。
东吴趁机发动了火攻,魏军大船一艘接一艘地被引燃了,火借风势,裂焰腾空,魏军陷入一片混乱,东吴大军则趁势发起了全面进攻。
曹军中的很多老将,比如张辽、张郃、许禇、徐晃都是经历过当年的赤壁之战的,看到这个情形,立即勾起了往事的回忆,他们赶紧向曹丕靠拢,保护着他突出重围。
在突围过程中,张辽就保卫在曹丕的身边,路上遇到东吴老将丁奉率兵堵截,张辽慌忙应战,而丁奉施放冷箭,射中了张辽的腰部,坠于马下。
旁边的徐晃见势不妙,抡斧截住丁奉厮杀,魏军趁机救走了受伤的张辽。
魏军被打得大败溃逃,残部逃回许昌后,受伤的张辽医治无效,箭疮迸裂而亡。当年独当一面,威震逍遥津,杀得东吴小儿不敢夜啼的前将军雁门张文远将星凋落。
张辽是三国时代少有的能够具备独当一面能力的帅才,从军数十年,屡立战功。而曹丕为了军队的人事调整,贸然出兵,又不能让张辽、张郃、徐晃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统率大军,曹丕这个军事低能儿又干涉军务,胡乱指挥,导致大军兵败,名将殒命。
在实际历史上,张辽是病故于黄初三年。罗贯中先生写作《三国演义》,让他多活了两年,挨了一箭。
正始四年,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时人对张辽的评价:
惜哉,文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