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然正气 浩然之气

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文天祥的书法是否真的有一股浩然正气你怎么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4 11:20:10 浏览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孟子的浩然之气,历代的儒者没有能把这句话解释的比较清楚的。其实浩然之气是孟子炼气的感悟。这个气就是道家所说的先天一炁,同时也包括了后天气。

什么是浩然之气?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公孙丑》

看看孟子如何形容这个“浩然”——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后世儒家学者不明其中圣义,解说的时候只能勉强说“这个气,挺浩的,挺大的,天地间都是它”,说了和没说一样。尤其从宋朝开始,到元明清,一步步走上官方学说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对此也是解释的模棱两可,而元明清三个王朝的读书人是必须以他的解说为唯一官方指定教材的,所以儒家孔孟曾思的圣贤思想受此波及荼毒不浅,几乎毁了儒家。

庄子的“鲲鹏”,就是孟子的“浩然”

那么要参透浩然之气的真正意义。可以看看庄子的《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其实讲的就是“志”与“气”。非常有趣的是庄子和孟子这俩人生活在同一时代,距离也不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也没有相互评判过对方的学说,但是他们却写到了同样的东西,而且非常的精确的相应。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看看庄子的形容——“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与孟子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是不是不谋而合?连语言都非常统一,因为他们都是修炼者,这些文字是修炼体验的精确表述。

鲲鹏,在《逍遥游》里是一组符号,有多重含义。我们从字形上看,鲲鹏,繁体古字写作“鯤鵬”。鱼属阴,因为阴为静,为浊,为下沉;鸟属阳,因为阳为动,为清,为上升。(可参考道家根本经典之一《清静经》,对这一特性说的非常清楚)亦符合佛家所说的“纯想即飞,纯情即堕”(《楞严经》)。

而同时,鯤里还有“日”,鵬里还有“月”,这大家应该一看就明白。日属阳,月属阴。为什么鯤鵬两字内含又是阴又是阳呢?这正是“负阴抱阳”之意。你看我们常见到的太极阴阳图,里面不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必须阴阳调和才能生生不息。看到这,真是感叹圣贤用词造字之精确!庄子用“鯤鵬”两字开篇,不是随便用的,是精确的表述大道微妙深义。

而鲲与鹏,是多重喻义。是阴与阳,是坎与离,是心与肾,是气与志,是性与命,是神与气。知此,才算真正摸到了庄子《逍遥游》的门边,否则它在学者眼里就是一篇文才斐然的文学作品而已。与前面说的学者解读《孟子》一样,流于文字教条。

鲲为什么化为鹏?鹏为什么向南飞?因为人的身体中,肾属阴,而阴中有真阳,心属阳,心中有真阴。阴阳交感而生化,所以鲲化鹏,就是肾中元气(真阳)往上走,而落入心中,填满心中之虚。人的身体是有方向的,肾属水,为坎卦,在后天八卦是北方。心属火,为离卦,在后天八卦是南方,所以这么理解,就明白了“鲲化鹏而南飞”的真正内涵了。否则《逍遥游》谈不上伟大,我不觉得中国的小孩子们看了《逍遥游》的鱼变鸟的故事会赞叹它多么牛逼,小孩子更爱看动画片,比它有趣多了。而学者们其实没看懂,但是许多古人名流都赞叹这个《逍遥游》,所以看不懂也得装的能看懂,跟着赞叹牛逼,实际上自己也不知道哪里牛逼了,也不会真的在家里常常去翻看。(参见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逍遥游》里总被人忽略的一大疑点,今天也顺便揭破。人们看到鲲化鹏,却不知道鹏其实也化鲲,所以看不懂《逍遥游》中的两个“天池”,以为是庄子的笔误。这实为庄子老师给大家留的课后题,所谓“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则不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注:南冥是天池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 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注:北冥也是天池

以上的北冥南冥都叫天池,史上学者们多不理解,认为是庄子写错字了,其实没写错。

天池是什么?天池,承载天气而运行者也。即人身中之任督二脉。为什么这么说?

池,在金文中有河川的意思,之后又有护城河的意思,又有“有蛟龙藏于其中的地方”的意思。庄子师父用词真是精确,用池字形容人身的任督二脉简直太贴切不过。因为人的任脉起于小腹曲骨穴,沿着体表正面中线上行至唇下承浆穴止。督脉则起于小腹曲骨穴,沿着体表背面中线上行至口腔上颚龈交穴止。

这样看,任督二脉把人体围了一个圆圈,正是人身的“护城河”,与“池”字妙合。而在佛家,庄子师父的“天池”被称作“曹溪”,所以深究下去,才发现儒释道看似三家,说的其实都是一个真理。

任督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皆通。(注:八脉,奇经八脉的简称,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百脉皆通则人百病皆愈,完全健康,明心见性。就如同长江黄河如果不缺水,则中华大地上的河流湖泊和溪水井水都会充沛,百姓才能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所谓身国同构,都在这“天池”二字中了。

而《逍遥游》中只说了鲲化鹏,其实鹏也化鲲。所谓“积气生液,积液生气”(钟离权 吕洞宾《灵宝毕法》)。鲲与鹏负阴抱阳、相互转化于天池,即是肾气与心液循环相生相化于任督。“积气生液,积液生气”即下文即将讨论的孟子所谓“集义生气,集气生义”。

好了,庄子的《逍遥游》暂且说到这,今天的主角是孟子师父,我们回到正题,庄子师父的内容我们改天详细说。

集义生气,集气生义

孟子: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公孙丑》

什么是气,我们刚才已经说了,这里再简单定义一下,可以理解为阳气、元气、肾气。

什么是义?义在这里泛指合乎大道合乎自然,所谓道义。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师父说的太好了!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一身正气。当一个人心怀道义、光明磊落、无欲则刚的时候,那他给人透出一种蓬勃和善意的气息,人们只要接近就能直接感受到,会特别愿意亲近这样的人,这就是君子。而有些人,心怀不善、内心自私,就算表面上装的正直阳光,我们走近了也能感觉到一种不和谐,想要远离。而更多的时候是装不住露馅了,鬼鬼祟祟、冷酷无情的样子露了出来,这就是小人……这就是后一句“无是,馁也。”所说的,你内心没有正直道义,就会馁,馁就是泄气,蔫了,和放久了的柿子一样。“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是内心有道义而生出阳气,不是样子很道义就能生出阳气来。一句话,真心才有,假装没有。

其实孟子师父说的这两句话特别简单,在生活中,多保持善意,多做好事,那么就会生阳气,你就会越来越健康,到了完全健康的时候,就会开悟,也就是佛家说的“明心见性”,就会产生真正的智慧而不是知识。到了那个时候,对于万事万物背后的大道规律就会自然明了,任何事情都能解决的特别好,任何人都能相处的特别好,所谓“真常应物”。那个时候,就是初步踏入了“圣贤”的门槛,可以干事业造福天下众生了。在儒家,叫做“修齐治平”,在道家叫做“修成人仙”,在佛家谓之“初果阿罗汉”。

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无不从此路自卑而高。像张良,得到黄石公的点化,回家潜修密炼而有成果,遂有一助刘邦而创立汉室。如诸葛亮,得师父真传后隐居潜修,成功之后助刘备逐鹿三国。再如董仲舒、东方朔、魏征、邵雍这些名垂青史的大儒真儒,皆此一圣路。

所以张三丰祖师这样评论:

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赡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

——《张三丰全书》

集气生义,看似简单,但却又是最难的。因为做好人容易,时时刻刻做好人难。时时刻刻做好人容易,心里没有不好的想法难。而人身中之阳气,就因为人的一念、一言、一行,而积累或泄漏。即佛家所谓的“身语意”,修行从此修,泄露也从这三处泄露。因此孔子孟子曾子子思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目的就是为了把人塑造成纯全君子,真的经过了多年的学而时习之,不断的总结反思修行,最后达到“念念皆善”,变成纯全君子了,那么无论健康和智慧,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解决了。所以孔子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是心里一切想法都是善意,因此善合天道,则理所当然不违反规律。

集气生义,则是从反过来说。当一个人肾气、阳气越来越充盈,那么会反过来促进开智慧。

志一动气,气一动志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孟子·公孙丑》

我有个朋友,当年师父让他苦修,连续十五天打坐,每天双盘三小时不间断,不允许放腿。这哥们哪里受过这罪,疼的哇哇叫,连续几天都偷偷放腿了。后来,终于无路可退,需要面对,他在疼的不可耐受的时候放弃抵抗,接受疼痛。结果很神奇,一瞬间,疼还是那个疼,剧烈的疼,但是“疼是疼,我是我”,疼与心并存而不干涉。凭借这个心法,他连续坐了十五天而再没喊过一声疼。十五天之后更有趣的事发生了。我这个朋友描述他当时心特别清静,觉得世界很美好,随便听哪首流行歌都感动的想哭,觉得在诉说真理,看到路边的垃圾桶和电线杆,看到铁丝网和小鸟,都觉得感动,觉得充满了爱。这哥们后来坐地铁哭了一路,因为看到车里的人,觉得都是亲人,看到窗外的世界也觉得亲切,就想回报这个世界的爱,想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物。再翻开《心经》,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五蕴皆空,这都是实践的体验而非文字学习而来。

《心经》

这就是“志一动气,气一动志”的例子。因为专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道义生。因而心志发生了蜕变。我们经常说心志这个词,什么是心志?神动为心,心动为念,念念不绝为志。说“诗以言志”,就是说的神之心,心之念而为志。

新闻里偶尔会看到一些“奇闻”,比如妈妈看到孩子被压车底,一瞬间抬起了汽车救出孩子。这是爱子心切,不顾一切,只有一个坚固的念头就是救孩子,所以志一动气的例子。再如,很多小孩子从高楼坠落,却毫发无伤或者轻微的蹭破点皮,这怎么解释?因为小孩子内心单纯,没有成年人那么多恐惧和怕死的想法,所以“无有恐怖”,也就没有“颠倒梦想”,所以这也是一种“志”,这个志让他没有受伤害。而成年人则相反,有一个很出名的段子说,一个囚犯被绑在黑暗的房间里,蒙住眼睛。行刑者说我割了你的手腕,其实并没有,但是与此同时打开水管让水流出来滴在地上。之后,人们去看这个人,已经死亡,死亡的各种医学特征都和失血过多一致,但是他并没有被割,是被自己吓死的。这也是一种反面的“志一动气”。

孟子说“持其志,无暴其气”,是教我们如何养气。其实这就是《中庸》里开篇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教我们养气炼心,是儒家的修心口诀。也是道家的“抱一守中”炼己口诀。也是佛家的“忍辱降心”六波罗蜜之一。

结语

总结一下,孟子的炼气之道,就是炼心。炼心,则气从之。怎么炼心,那就是从念头到语言到行为,都要向大道看齐。尊天道,所以合乎阴阳。敬地道,所以合乎刚柔。和人道,所以合乎仁义。如此勤而行之,则气越积越厚,心越炼越明,到了质变的时候,则心开脉解、百脉皆通,百病全消、超凡入圣。显,可以出将入相,隐,可以变化莫测。修身齐家治国平台下无不在此,参天地化育无不在此,利益众生天下大同无不在此。

下回预告:

今天先写到这,之前两篇分别写颜回、孔子的证道和立说,今天是第三篇专讲孟子的炼气,后面第四篇会写文天祥舍身取义,临终证道的内容,和今天这篇讲“集义生气”是紧密相关的,文天祥慷慨赴死,一志不回,这便是集了大大的义,也生了大大的气,所以临终死而不亡,成神成圣。堪称是修行界的“火线入党”。朋友们下回见。

作者:五戈(头条号:儒释道小火锅),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名出处

《火锅歌》

一锅虽小煮天地

破迷显正立真宗

诸子真言做宝镜

离幻返真赴丹霞

文天祥的书法是否真的有一股浩然正气你怎么看

忠贞坚骨史不多,狱牢留下“正气歌”文能治国君不用,武能安邦奸又磨。书中久怀长天志,恰似英雄挥刀戈。

浩然之气具体是什么意思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浩然之气是孟子的呼吸养生方法。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柯正气歌】曰:浩然正气道义中,至大至刚直养通;充塞宇宙外无大,其内无小太素功。——月牙山人(朱金城) 。

一个人的浩然正气是怎样养成的

浩然之气是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身上如果有一种光明正大的气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这个气,就是浩然之气。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

浩然之气是儒家亚圣孟子提出来的。要想说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人如何才能养成浩然之气,就非常有必要说清楚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

孟子认为有四种善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内心,但孟子并没有说,人躺着什么也不做就可以成为道德圆满的善人,因为善端既有可能枯萎也有可能丢掉。“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生就是不断找回丢掉的善心的过程。因此,善端只能说明人有向善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要将心中的善变成现实中的善,由善的人性变成善的人格,这个过程就是修身立德。

修身立德之道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他一生劝人向善,人该如何向善?首先是“居仁由义”,不要去追求华堂大屋,因为“仁”才是天下最宽敞的居所,居住其中最安全;也不要去追求富贵利禄,因为行走在正义的道路上前途最为远大。人要真诚地活着,应该把行仁义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其次,人要“存心养性”,保护好心中的善端,认真倾听内心的道德律令,人自然可以为善。

第三要“先立乎其大”,对于人来说,身体四肢是“小体”,而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心”是“大体”;人生的富贵利禄声色犬马是“小体”,而行仁义做善人是“大体”,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舍大从小。

第四是“心无愧怍”,是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心平气和。

第五是“舍生取义”。人生无非取舍二字,但所有的取舍只能基于一种法则——目的和手段是否正当,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符合了哪怕是牺牲生命也要去做,不符合哪怕是有人要你的命也不能去做。

第六是“反求诸己”。最后,孟子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身上有了“浩然之气”,就能够成为大丈夫君子和圣人,成就最高人格境界。

孟子修身立德的思想,已经渗进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浩然之气呢?

孟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心中充溢着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但“浩然之气”就像一个纯净的雪孩子,遇到不道德、无良心的事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浩然之气是人内心最光明磊落宏大刚正的心理状态,浩然之气要用仁义去培养,最大的敌人就是心有愧怍,一旦人在良心上有了亏欠,浩然之气就开始变得软弱无力直到消失殆尽。所以要培养浩然之气,就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本心,做有亏于道义和良心的事情。换句话说,心无愧怍是培养浩然之气的前提。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从“存心养性”开始,到自觉自愿地“居仁由义”,再到返回内心寻求良心本心的“反求诸己”,最后体察并听从道德命令从而让自己胸怀坦荡心无愧怍,都是要求人们,沿着挺立独立人格和道德主体性的道路,做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人才有成为尧舜的可能。

在孟子的人生哲学中,自我是生命和道德的主宰,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切都由自我决定。南宋著名心学家陆九渊,把孟子的道德哲学概括为一个“自”字,可谓与孟子“心有戚戚焉”。

陆九渊说,“暴谓之自暴,弃谓之自弃,侮谓之自侮,反谓之自反,得谓之自得,圣贤道一个自字煞好”。人都是自我残害自我放弃,人都是自取其辱,得与失都是人自己的选择。可见,祸福均由自取,人生的坦然与纷扰,无不与自己的选择有关,而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返回人的内心,倾听良心本心的声音,按照道德律令去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