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习 延续 传统

什么是陋习什么是文化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是陋习还是文化?筷子立插米饭属于陋习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3 08:48:54 浏览15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什么是陋习什么是文化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是陋习还是文化

文化和陋习不是一回事,文化包括陋习,但陋习是文化的衍生物,是文化的废渣。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部精神产品,包括诗词、音乐、书法、绘画、歌舞、民俗等等。

一个民族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腐朽文化。有文化精品,也有文化糟粕。西方文化有这种现象,我国的文化同样存在。

二,什么是陋习

陋习就是伴随着文化而形成的不良风尚,也是一种文化,但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健康发展。

比如,中华民族的祭祖,这是一种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祖先的崇敬,既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延续。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优秀的一面。但是,伴随着祭祖文化而衍生的封建迷信就是陋习。比如,过年过节时,在整洁的城市马路上烧纸烧香,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很不值得提倡。

筷子立插米饭属于陋习吗

筷子立插米饭,不是陋习不陋习的问题,而是彻头彻尾的谣言,恶见早该抛弃。最早的用箸礼仪,就是把筷子立着插在食物上。

很多人都听信了一个谣言:

也就是,说只有死囚吃的饭、给死人上供的饭,筷子才立着插。

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个说法纯粹是杜撰,胡说的。

实际上这个说法主要是在近现代,由底层民间艺人臆想杜撰出来的,其实古代压根没这个说法。

旧时代某些民间艺人,误导了很多人。

旧时代那些民间艺人,有几个上过学?翰林院大门朝哪边开他都不知道,他给你讲仪制,你敢信?

就好像一个初中都没念完的人,给你讲怎么考研怎么读博,给你讲在实验室里的体验,你信不信他说的?

在古代,筷子立着插在食物上,是有正面意义的。

无需追溯得太远,即使在清中后期时筷子立着插都是正常。

这要提到一位历史人物,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的乔致庸。乔致庸多次赈灾,开粥厂,应该有人听说过,给灾民吃的粥,要求是“筷子插上不倒,解开包袱不散”。

为什么要求筷子插在赈灾的粥上不倒?很容易明白吧?说明粥里有足够多的粮食,够实在。

其实这个标准也不是乔致庸首先提出的,只不过他是真正做到了。

所以,清代时,把筷子直插在饭上,还是一个体现“实在”的做法。

“筷子”这个词是在明代才出现,更早以前叫“箸”。

而最早的用箸礼仪,就是把箸立着插在食物上。

可以看到,从有了“箸”这个字开始,很形象地把“箸”给画出来了——上边是两个竹子,下边是物品。

“箸”字的造字本义,就是说把筷子插在食物上,请神灵和祖先享用食物。这是一种古老的礼节,筷子立着插,代表恭敬。

并且在古汉语里,“箸”与“著”通假。

《荀子·王霸》 里说:忠信,仁义,足以间竭人矣。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说: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纲纪。

把筷子立着插在食物上,还有一个“标显”的意思,显得隆重,强调的就是礼节。

后世一般不把筷子立着插在食物上,仅仅是因为日常吃饭不必搞得太严肃,不需要那样正式的礼节。但是,把筷子竖着插在食物上,这个做法并不是一件坏事。

旧时代那些民间艺人其实根本没见过世面,他们嘴里的内容全都靠瞎编。所以你看,江湖行当里把“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归在一起,把说相声的、算命的、骗子都归为一类,为什么?

就因为他们说那玩意都是假的。

旧时代那些民间艺人连字都不识几个,他们能读过《周礼》《春秋》《尔雅》《法言》《礼记》《国语》《大学》《仪礼》《潜夫》吗?

他们只能凭空想象“皇后娘娘不起床,要吃冻柿子”而已,哪个艺人参加过正式的高级典礼,吃过国宴?

老百姓就是因为听了他们的话,才误信“筷子立着插在食物上”不是好事,纯粹是被谣言骗了,这叫盲人骑瞎驴,早晚是掉沟里的命。

到了今天,普通人念完九年义务教育读过的书,比旧艺人八辈人加一起读的书都多,还肯相信这个谣言、受他们的骗吗?

所以说,筷子立插米饭这不好那不好,不是陋习不陋习的问题,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是胡说八道。

如果你说怕筷子不小心把自己扎着,你不这么插这可以理解,但你不能说这个行为寓意不好。有据为证,我们的老祖宗在正式的用箸礼仪里,就是把箸立着插在食物上。与其相信谣言,还不如多读几本描述古代仪制的书呢。

当然,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用单根筷子,不能头尾倒用,这些都是真的。

现在的农村都有哪些陋习

你认为现在农村有那些陋习?

农村由于相对城市,在公用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知识文化程度较差,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一垃圾随地扔,卫生状况差。有些农村无人收集生活垃圾,乱扔乱到现象严重。夏季苍蝇较多,影响村民身体健康。

二封建迷信思想较重,烧香磕头拜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人的迷信思想,装神弄鬼,诈骗钱财。

三宗族观念严重,不利于村民团结。由于世代形成家族形式,尽管有优良的的传承,但往往会被坏人利用,个别农村甚至形成黑社会势力,影响安全。

中国酒桌文化有哪些陋习

我国关于酒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自从老祖宗发明了酒,酒就贯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甚至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也透溢出酒香:“鲁酒薄而邯郸围”,“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千叟宴”……至于一些散发酒味的野史故事也不少:“刘伶醉酒”,“文君当垆”,“贵妃醉酒”,“醉打金枝”,“饮中八仙歌”……祭祀祖先用酒,招待客人用酒;高兴了喝酒,烦闷了喝酒;独斟行,对酌可,群饮众乐也不错。酒是不分场合无需理由,就是个喝!

古人的酒文化,雅兴,豪情;醉了也表现得可爱,狂放里亦显示坦荡情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305篇,“酒”字出现了63次,可见酒在古代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大诗人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留下了无数关于酒的名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大文学家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女词人李清照也饮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就连女革命家秋瑾都曾留下过“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亦堪豪”,“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的诗句。

可是酒文化发展到现在,都变了味了,不仅庸俗不堪,而且还沾染了血腥味,掺和进了铜臭味。那么,现在的酒桌文化,都有哪些陋习呢?我总结如下:

一、花言巧语强逼酒。

喝酒本是为了乐呵,增加些气氛,至于喝多喝少,量力而行。可是有的人很讨厌,想尽办法逼酒,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什么“感情铁,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怕打吊针”,感情好坏,是区区几杯酒所能体现出来的?真的朋友,怎么舍得你醉?怎么忍心伤你身体?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对方,喝酒喝成双”,什么“你不喝这杯酒,就是不给我面子”……你跟领导不会这么说吧?你的面子不是喝了这杯酒才有的吧?喝酒,人多是娱乐,人少了是情谊,独酌和对饮是心情,喝到被逼着的份上,就是种折磨,连干数杯酒,是谁谁都苦!。

二、豪言壮语轻许诺。

有些人没有酒时尚有原则,知道那些事该答应哪些事不可做,可是几杯黄汤下肚,来者不拒,啥事都行了。但是也做不得数,过后他断片了,忘了,也不会认账了。怕就怕那些当场签字的,当场给钱的,当场写保证书的,有字据为证的,过后赖不得。

三、胡言乱语吹牛B。

一些人没喝多的时候,他是中国的;喝多了之后中国是他的。把芝麻吹成西瓜,给他梯子能上天。有的没的,一顿神侃,自己说得有趣,大伙儿只当一乐,却免不了微露鄙夷之色。

四、疯言疯语丢人格。

这种就更过分了,虽然这疯言疯语中可能有一些是实话,是“酒后吐真言”,是平时抑郁的爆发。这里面包括不着边际的话,得罪人的话,轻薄粗鄙的话,借酒劲儿撒泼耍酒疯的话。总之是把自己弄得很失态,没有了人格,愣是把谦谦君子的形象弄到酒鬼的地步,甚至破坏了一直苦苦维系的某些人际关系,最后是追悔莫及。

五、冷言冷语求索赔。

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就是有人醉酒出事了同桌的人一起赔偿。病了治病,亡了赔钱,家属冷言冷语,全无昔日情意。你说,都是成人了,如果不是捏鼻子灌你,如何不能拒绝?什么能比命都重要吗?我觉得人无论在任何时候,至少有三点应该记得:那就是自己兜里有多少钱;自己能喝多少酒;永远记得回家的路!

记得兜里有多少钱,提醒自己去奋斗!记得自己能喝多少酒,少在外人面前丢人现眼!(偶尔自己或者和朋友喝醉的除外)记得回家的路,就是如果有人在家等待,早回去别让爱你的人担心;如果有诱惑,记得自己的初心!

告诉喝酒的朋友几句拒酒词啊: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情到位,不喝也会陶醉!酒是王八蛋,喝没了可以再赚;命是自己的,祸祸没了只能下辈子见!

总之,关于酒桌文化陋习的问题,目前我就想到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补充哦!谢谢啦!

(如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行跪拜礼到底是传统还是陋习

有些人在家里连话语权都没有,跪老婆都觉得很正常,怎么?跪天跪地跪长辈反而不对了!还说是陋习,这是哪门子道理?当你们说出这样的话已经说明你没有什么人味了!在你们眼里,自己那点嗜好就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我呸!一只只奇葩的键盘侠,一个个冷漠的路人甲,你们有什么资格对别人世代传承的礼节文化指手画脚?你们这群把自己活成猪狗一样的东西配吗?

世界上有哪些令人震惊的陋习

世界上除了“熨乳”、“割礼”令人震的陋习外,还有“人妖”、“缠足”、“殉葬”、“决斗”等。

哪些农村存在的陋习和现象,想让你吐槽,想消除呢

在农村有很多的劣习,例如丧事,老辈去世了,要停尸九天,这九天内子女天天守灵接待前来吊孝的客人,每日酒席、饭菜供着,再有多大的困难都要挺着,连安葬哪天在内就要十天时间,子女不但精神疲惫而且经济方面也花费很多,一桩丧事下来得花几万块钱,有钱的人不再乎,困难的人确实发愁,办的差了人笑话,农村这些陋习确实是要改一改,需要消除了!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陋习

生活中的陋习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因,地域而异。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总的感觉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陋习 :(五种陋习我都没有)

1、吸烟

科学家早已通过实验证明,吸烟对人体有吞噬性的危害。很多高发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吸烟密不可分。有很多家庭成员,仍然饭后一支烟,说赛过活神仙。殊不知,在家里吸烟,不仅本人受害,父母妻子儿女,都是被动吸烟者。二手烟是无形的杀手,每天都在损害健康的肌体,一旦免疫力下降,癌细胞趁虚而入,可怕的事情就会不可逆转地发生。

我有个朋友的妻子56岁,肺癌晚期时才意识到,她结婚后就一直被动吸烟,她与15岁就吸烟的丈夫结婚时只有23岁,到56岁去世,被动吸烟整整33年。临终前她对丈夫说 :是你吸烟害了我啊!丈夫嘴不说,心里不服气:我都吸烟40年了,不是挺好吗?结果妻子去世一年半,他也查出了肺癌。

到医院看望过他,癌症的最后折磨,让他生不如死,从凄惨的嚎叫到微弱的呻吟,让人不由得对吸烟深恶痛绝。现在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我生活在大学校园,发现很多男大学生吸烟,个别女生也跟着吸。虽然学校有明确规定,不许吸烟,但是屡禁不止。

2、狼吞虎咽

大多数人都以为狼吞虎咽,大口吃食物是身体好,吃嘛嘛香,其实这是个认识的误区。

吃东西应该细嚼慢咽,进入肠胃后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否则,吃进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久而久之,会出现肠胃功能障碍,易发肠癌胃癌等疾病。还容易患糖尿病等代谢方面的疾病。

老人牙齿不好,一定要及时修复牙齿,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让营养得到充分吸收,保证身体健康。还要特别防止老人吃食物时,吃得太快而噎住,每年都有老人噎死的病例。有很多名人在吃饭时噎死的,据说因吃饭噎死的事例,全球每天竟然高达12万人。历史上吃饭噎死的名人就有大名鼎鼎的77岁宋子文先生。

家长不要在孩子吃饭时,不停地鼓励快吃大口吃,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男孩子要风度翩翩,张弛有度;女孩子要矜持礼让,温文尔雅。这不仅是彰显礼貌修养,更是安全健康的需要。

3、吃的太饱

因为吃饭太快,因而就吃的太饱,当发现吃得过量时,已经超出了应吃的份量。越是爱吃的食物,越容易没有把控,实际上人的脑嘴是分离的。你吃进的食物到达肠胃后,需要十几分钟,大脑才接到已经饱了的信号。

因此,科学家告诉人们 吃饭时要用固定的器皿,知道每餐吃多少,不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实现量化,效果很好。我就是常年用装二两米饭的铁碗吃饭,几十年体重不增减,30岁时的衣服,60多岁后岁仍然能穿。

4、饮烈性酒

小酌怡情,大喝伤身,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绝对不能喝60度以上的烈性白酒,酒精含量太高,喝完后浑身发热,精神亢奋,让人进入一种忘我的奇妙境地。烈性酒对人的身体危害极大,特别是对肝胀肠胃有着毁灭性的损伤。

肝癌胃癌肠癌等患者,都是因酒精而中枪的。之前其中的大部分人是酒精肝,肝硬化,最后发展成肝癌。烈性酒还能加速老年痴呆。如能认识到烈性酒对人的极大危害,人们就应该远离它,学会保护好自己,不让自己有追悔莫及的遗憾。

5、铝制炊具餐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铝制的炊具和餐具。过去职工学生带饭盒都是铝制的,家庭炊具也是铝制的,甚至水杯都是铝制的。只有少数生活条件好的人 ,才能用上不锈钢的器皿。

长期使用铝制品,毒性可以进入人体,通过血液进入脑部,伤害神经元,导致脑神经快速衰亡。出现记忆力、智力下降、神志不清等症状。极易引起性格障碍,例如孤僻、冷漠、忧郁。还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无故打骂他人,甚至扰乱社会,语言功能丧失、出现震颤搐、无法自理,以及贫血、易骨折等症状。

使用铝制器具不能大力擦洗,避免破坏表面保护层。不宜将食物过久的放置在铝制器具中,以免出现化学反应使铝融入菜品中。建议有钱没钱,都要换掉铝制用品,让生活更加安全健康。

以上是本人从生活中发现的五大陋习,欢迎大家也谈谈自己发现的生活中陋习,引起大家的警觉和改进。

家乡有哪些陋习让你无法接受

我是东北的,东北女人能干,飒爽英姿,东北男人的陋习却不少。听我慢慢道来:

1、在饭店吃饭,东北男人爱光膀子。

男人一吃热了,吃高兴了,喝酒喝兴奋了,也不管在座的有几个女人,男人就肆无忌惮地开始脱衣服,上衣脱得一件都不剩,就光个大膀子,亮膘。你身材要是好点也将就,型男啥的,可是光膀子的男同胞们,基本各个膘肥体壮,肚子缠了一个游泳圈,那身材,不忍目睹,没个看,太影响食欲了。

2、在酒桌上,东北男人劝酒太膈应人。

东北男人能喝酒,敢喝酒,喝酒不要命。尤其酒桌上,一些男人劝酒,他就端着酒杯站在你面前,你不喝酒,就说你不给面子,瞧不起他,甚至还在你面前,连干三杯酒,让你喝一杯酒,你说你喝不喝?喝了,身体可能过敏,喝醉了遭罪。不喝,这朋友就没个处了,事情就没个办了,让你骑虎难下,特别尴尬。

有两次因为这样的事情,我起身就走了,背后人家就开始埋汰你,往你身上泼脏水,啥难听的话都有。不过,我不管这些破事,我行我素,想不喝就不喝,爱谁谁,爱咋咋地。

3、东北男人爱骂人,爱打架。

就在昨天早晨,楼下忽然呜嗷喊叫地吵起来了。一男一女的声音。女人的声音听得不太清晰,好像是连声地解释着,但男人的嗓门却像一门大炮,动静贼大,还满口脏话,那脏话都比不上牙,我当时正在房间里写作,男人骂不绝口,太膈应人了。我就推开窗子,听了一会儿。

原来,是女人开车从小区里过,我们小区车多,两栋楼的楼距窄,楼门前又都停着汽车,女人开车要过去时,男人的车停在路边,没有停在停车位里,女人就给车主打电话,让他挪车,男人下来之后,不知道怎么说翻了,就吵起来了。

但我听了半天,女人一句脏话都没有骂,男人却骂得不停声。一个大老爷们,骂一个女人,骂起来没完,还不让车,这男人这么没素质呢。我看男人没戴口罩,我就在楼上冲男人喊:“骂人的那个男的,没戴口罩,赶紧戴口罩,不戴口罩我报警了。”我是我们单元楼的楼长,啥闲事都管。我的话也没好使,后来男人把女人惹急眼了,女人哇哇几句把男人骂没电了。这样没素质的男人就欠收拾!

4、东北男人随地小便,这点最膈应人。

我家楼后面,就是美食一条街,楼下全是饭店,夏天晚上,男人从烧烤店出来,灌了一肚子啤酒,没走上几步,就对着马路牙子里的树木就开始浇灌。有的男人还多走两步,拐进我们小区的门洞里,那里背点人,他们就宽衣解带,开始放水。

有几次我去广场运动回来,就遇到几个没素质的男人,躲在旮旯像耗子似的在方便,太恨人了,哗哗放水的声音贼大,你躲都躲不开,太不要个脸了!

5、东北男人爱玩麻将,爱耍钱

我们小区里,有三四个食杂店里摆着赌桌,围着高矮胖瘦四个男女老少玩麻将。还有些人家里摆赌桌玩麻将的,我们小区最少摆了十张麻将桌。玩麻将都是动输赢的,也就是赌钱的,不赌钱,没人白磨手指头玩。

既然是赌钱的,有输急眼的,嘴巴就不干净了,骂骂咧咧的,双方就很容易打起来。还有心术不正手脚不干净的男人,趁着打麻将,对着同桌玩麻将的女人动手动脚,结果,更是引发了战争。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遛狗,就见一对男女从食杂店里“滚”了出来,原来是撕扯到一起,骨碌出来的。后来女人的男人也来助阵,一起把玩麻将的那个男人给揍了,说男人摸女人的手了。这个其实不太好界定,因为玩麻将双方本就挨着,碰到手了很正常,谁让你愿意跟男人凑到一起玩麻将的?!

6、东北男人爱放鞭炮,谁过生日都放鞭炮,财神爷过生日都放鞭炮。

东北人爱凑热闹,爱赶时髦,爱发财,开业周年纪念,哐哐哐地放鞭炮。你白天放鞭炮也就行了,不,非得晚上放鞭炮,生怕别人听不见呢,专门等到十点多钟了,哐哐哐地放鞭炮,赶上小鬼子进村了。

东北人还爱凑热闹,一听别人放鞭炮,瞎打听,一打听,呀,财神爷今天过生日啊?妈呀,赶紧,买鞭炮去!女人一脚就把男人踹出被窝,让男人出去买鞭炮。食杂店也凑热闹,一打听,呀,财神爷过生日,赶紧的,别睡了,开门营业,过年上的鞭炮都压住了,赶紧趁这机会把陈货都卖掉。

完了,你只要在半夜九十点钟,听见远处有哐哐哐放鞭炮的,那你就不用寻思,很快,近处小区里也开始哐哐哐地放鞭炮,回应远处小区的鞭炮声。这家伙,男人兴奋起来,互相攀比,你们放鞭炮,我也放鞭炮,谁比你钱少啊?

一直到半夜十二点能消停。我就纳闷了,财神爷过生日,你大半夜的放鞭炮,不怕把财神爷给吓着?

7、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儿不许回门子

东北还有个陋习,就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嫁出去的女儿,不许回娘家,如果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娘家的弟弟就会走霉运,娘家的财运也会被你给阻挡了。

我真不明白,这个陋习在哪传过来的呢?有啥根据呢?20多年前,我离婚了,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我不能回娘家,只能在外面度过。我当时在外面租了一个十来平方的小平房,烧着炉子,在大雪天里想家,想我妈,但也不能回去,怕给家里带去霉运。有一年,初一晚上,我睡不着了,凌晨两点多钟,我顶风冒雪地回到娘家,却不敢敲门,只能等到白天家里人醒了,我再敲门。

这个陋习可害苦了我。这么多年,我也养成了自己一个人过年过节的习惯。

东北这些陋习,真希望都清除干净了,那人们生活在东北,就仿佛生活在仙境一样了。

(我是作家老三,头条号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阅读我的其他文章。感恩在文字里与你相逢。)

随礼算不算陋习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是礼仪之邦。许多民族风俗优良传统涎续至今。是文化的产物,好的东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随礼是陈规陋习吗?是还是不是?众说纷纭,观点各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礼也水涨船高。

八八年我结婚,单位同事集体门户(随礼)每人三块钱,部分同学随礼二十块,人们都投去惊讶的目光。【咋随这么多呢?】而如今,象小孩满月,过生日,乔迁新居,子女参军,上名校,订婚,结婚,升迁,红白喜事等等都要随礼。从几百块到几千块,节节攀升,愈演愈烈,不可阻挡,象大军攻城之势一样迅猛。几天不见一个价。几家欢喜几家愁……

亲朋好友互相支持帮助,增进友谊加深感情随点礼无可厚非。要发扬传承。但不能忘记初衷,变了【味】。只看【钱】。

谢谢邀请!互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