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你觉得过年在你的老家,有哪些让你觉得特别亲切怀念的习俗呢
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是从年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邻居家“走人户“,也就是“拜年“!一般亲戚朋友邻居都会固定在正月的哪一天“拜年“,比如有的“初二“有的“初三“,有的“十五“!总之,每天都有“人户“要走,有时一天走几家,去不了的人不到礼也要到!一般主家要提前就置办用品,够忙活好多天的,基本上当天都有十几桌人聚餐,桌上杯盘罗列,猪鸡鸭鱼,各种各样的美食有二三十道,桌子上重重叠叠,其实客人根本吃不了多少,但这是排场,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同对待客人的热情与大方!一年未见的亲朋互相吹嘘,有的攀比,搞得烟雾燎绕,酒气冲天!酒足饭饱,一般会搓几圈,赢的志得意满,输的垂头丧气,郁郁寡欢!相约几时再战!远的相继告辞而去,近的留吃晚宴,各人尽兴而归,留下主人收拾一地杯盘狼藉!
过年了,爸妈的哪个举动让你觉得异常亲切与怀念
我们离老家300多公里,也是每年春节回家看望父母,平常都有自己的小店要看不怎么回家,每次从老家反过来,爸妈总是把家里馒头,丸子,奶,等等能吃的装大包小包的塞满满车厢,有时候不需要的都不敢说不要,就是怕她们心里难过,每次吃饭妈总是看我们几个,看看这个,那个……眼神里都是幸福的知足!
你怀念过以前上学的时光吗
相信走上社会,进入职场,历经世事沧桑的人都怀念,怀念那读书的时光!学生时代,思想单纯,天真烂漫,看到的阴暗面少,忧虑不多,梦想很美,那是人生的快乐时光!
校园是诗意的所在,梦想萌发的地方。我的小学与初中,在一个古老的校园度过——明清时代兴平西南乡的义学。义学的门首,是四间两层的古戏楼。留在我记忆的古戏楼,面对村北 300米见方的广场(也是学校的操场),两侧各有一棵五百年左右的古柏,宛若游龙,生傍戏楼,偏荷福泽。龙腾之势,融天色于此处,使戏楼显得气势不凡,展现出故乡传统文化持久的光辉。
坐北向南的戏楼,作为明清时代西南乡义学的门首,戏楼后的大院里,建有古朴典雅的城隍庙,兼为义学校舍。以戏楼为中心垒就的义学院墙,与戏楼紧密相连,院墙外植有一排茂盛的梁子树,使校园置身于绿树掩映之中。一进大门,为校园前广场,广场上方是站台,站台中央为四间古朴典雅的城隍庙前殿,城隍庙四间后殿主要为明清时代义学所用。
戏楼后面那城隍庙的前后两殿,是 1840年高祖母的兄长——元应按大人中举后,高祖母开明的父亲,以身作则,力挽頽俗,煦煦为仁,为报答一方水土对其子的养育之恩,更为振兴当地民气,捐资在先祖明代修筑的城隍庙旧址上,重建前后两殿飞檐翘角的八间大庙。青砖瓦舍的城隍庙,前殿正堂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和武圣关公的神像,墙壁上画着关中古代先贤的圣像,一间侧室为先生备课和休息之用,后殿四间供义学师生教学使用。
到我上学的时候,城隍庙的后殿已被拆除,前殿犹在,成为校务办公室。前殿的月台上,前有两棵合欢树,后有两棵古槐。这四棵古树,是曾祖父的外公,在大庙建成后亲手所植,意以佳树迎神灵,映人心,正道德,树文明。月台后右角的那棵古槐上,悬挂者一座33斤的铜钟,响彻古老的校园,迎晨光,送晚霞……
月台两侧,各有八间苏式建筑的教室。月台后,有一条中间道路,道路两侧,有排列有十六间新式教室……那时的课本很差,作业很少,但我们还是读书。老师的语文课,除字词句之外,每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思想)必讲。
前几日,一位老同学到访。这位出过八本书的省作协会员、国家教育学会的会员、中学名师,谈起当今的学校教育,所言令我吃惊:“如今西安的名牌中学,四十岁一下的教师,一般都会拒绝聘用,包括北师大硕士。”
“为什么?”“应试教育背景下,现在高考的分数,都是做题练出来的,学生系统读书的很少,进入大学,还是应付考试,基本功不行。”
到目前为止你最怀念难忘什么事物
1976年9月9日零点十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了,这一天举国上下悲痛万分,各街道、学校、工厂、都设有毛主席灵堂。我说的这可不是拍电影,50后,60后都应该记忆犹新,年龄大一点的小,放声痛哭,很多人因为主席去世,哭声一片。那时候我已经到农村插队了,在大队部也设有灵堂,当时去吊唁的人都是自发去的,人也是非常的多,主持人在念悼词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悼文都没念完,真是悲痛之极。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感谢毛主席。
转眼44年过去了,主席在我们心中依然伟大,我们还时时常回忆他的丰功伟绩,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对主席的崇拜和敬仰,这么年过去依然是是如故。
今日恰逢主席逝世44周年忌日,还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心中依然怀念着伟大领袖毛主席,请您在评论区里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我是绘惠生活,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高的奖励,谢谢你!
@悟空问答 @西瓜媒体 @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