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 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 同样是仗义疏财,为什么柴进就不如宋江
- 《水浒传》中,王伦对林冲有收留之恩,所做之事也非伤天害理,为什么不能留他一命
- 同样是篡位,为什么后世对宋太祖赵匡胤的评价比晋武帝司马炎高
- 《水浒传》中,柴进介绍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后,洪教头为何还要和对方比棒
- 水浒中高廉为什么敢惹有丹书铁券的柴进呢
- 柴进为什么不待见武松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柴进叔叔家的房子(实际上是花园)被占,完全是柴家无礼,柴进纵使有天大的面子,都无法搞定。但是,施耐庵却以这样一个故事,隐含了北宋的开国秘史,也隐藏了这个王朝的先天性不足,是诠释《水浒传》主题“替天行道”的一个重要故事。
那么,柴进的故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誓书鉄券”是怎么回事
《水浒传》中说,林冲发配沧州,别了鲁智深,与董超薛霸进了一家酒店。在酒店中听说这家庄院的主人叫小旋风柴进,他家祖上是后周柴世宗。因为陈桥让位,宋太祖便赐予他家誓书铁券。
有这样一面免罪免死“金牌”,柴进的面子可就大了,胆子也肥得吓人。柴大官人盘踞在沧州道,专门接待资助流配来的犯人。暗地里还是梁山背后的金主,不断把犯了弥天大罪之人送上梁山。
柴进这样干,简直就是谋反。但是,他却又不敢谋反,遇到难事,就想着搬出誓书鉄券,装一装皇室后裔的逼格。然而,《水浒传》中却从来就没出示过誓书鉄券,即便是柴进的叔叔被逼死,自己下了大狱,誓书鉄券也没见踪影。
难道,誓书鉄券原本子虚乌有,是柴进家虚张声势?
其实,赵匡胤从来就没给柴世宗的后人颁发过什么誓书鉄券。但是,得国之后,宋太祖却在深宫禁围内立过一块誓碑。
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说,这块誓碑共有三条内容,其中规定,柴家除了犯谋逆罪便不能处死,即便是犯了谋逆罪也不得在菜市口行刑。
《避暑漫抄》被一些学者质疑,是不是陆游所做。作者有疑问,但却没有否定这部书所记载的事情。王阳明在《宋论》中也证实了宋太祖确实立过这块誓碑,每有新皇帝登基,就必须带着一个不识字的内监,拜谒这块誓碑。可见,宋太祖对柴家后人还是很关照的。
梁山故事时期,宋徽宗在重和元年(1118年)下诏:周柴氏后已封崇义公,复立恭帝后以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世世为国三恪。
林冲见柴进的故事大约就发生在宣和元年(1119年),因而,施耐庵写柴家有誓书鉄券,大概是依据了这两条历史资料。
赵宋官家对柴家的优待,这是柴进面子大得很的缘故。但是,柴进为何要暗地里谋逆呢?
柴进本应叫“郭进”
容与堂本《水浒传》引首中,扼要的讲述了北宋的开国历史。这一小段文字,内容极其丰富,以赵匡胤结束五代纷乱,迎来天下太平为全书立意,维持“天下太平”就是替天行道。
施耐庵写《水浒传》,无处不是“一击双鸣”,或者“一击多鸣”。在赵匡胤这个历史人物身上,同样是以这样的手法,写了一个双面宋太祖。在赞扬赵匡胤荡平五代离乱的同时,也在文字的夹缝中,隐藏了赵匡胤得国的不光彩历史。
书中写道,陈抟老祖骑着毛驴行走在华山道上,听得路人纷纷传言: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
这句话大谬不然,历史记载,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了柴世宗儿子柴宗训的皇位,怎么变成了柴世宗让位呢?
施耐庵不是不懂历史,他是故意把这句话说得颠三倒四的。因为,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而不是“赵点检”。就是这简短的一笔,施耐庵暗中透露了北宋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夺了别人的江山,却编故事说是柴家让位。
也就是这句话,为柴进的故事伏线,等于是交代了柴进为什么要在沧州道资助流配的犯人,又为何要赞助王伦,不断为王伦提供资金和输送人才的原因。
同时,也以这句话暗中点明北宋王朝的先天性不足,走向灭亡是迟早的。
而且,施耐庵颠三倒四的把柴世宗抬出来,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他到底应当姓郭还是姓柴呢?
柴荣当然应当姓郭,因而,柴进也应当叫“郭进”。这一点,也在《水浒传》中写到了。
高唐州隐藏着一段秘史
北宋是没有高唐州的,这里的高唐州实际上写的是“高唐梦”。也就是说,柴进其实还做着皇家的梦。
因为是隐写北宋历史,施耐庵不像隐写明朝历史那样,有太多的顾忌。因而,在揭露北宋得国秘史方面,写得还是比较直白的。且让我们排除传统读法的影响,细细读一读高唐州这段故事,来看看柴进的“高唐梦”究竟是什么。
柴进与李逵来到了高唐州,见到了被殷天锡打伤的柴皇城。接待柴进的人是柴进的婶娘,柴皇城的继室。
这处细节简直就是在直白了,柴“皇城”说的就是柴家的皇城,柴进还亲口对李逵说,这里是“禁城”之地,比不得你们的小山寨,不要闹事。
皇城,当然就是禁城之地了。
还有一处比较奇怪的写法,说的是柴进的婶婶是“继室”。可不就是继室吗?郭威无子,便收养了柴皇后的侄子柴荣为义子,并很快立为皇太子,继任了后周天下。柴家皇城就是“继室”,而不是郭威的嫡派子孙。
如此一来,就大有文章可做了。赵匡胤得国后,恢复了柴家本姓,大家都是“继室”,谁做皇帝都合法,咱老赵绝不是背叛篡位。
赵匡胤编故事,也在高唐州这段故事中有隐写。打死柴皇城,最后捣毁柴氏“禁城”的人,名叫殷天锡。这个殷天锡,施耐庵还给了他一个“直阁”这样的官职。所以,又叫他“殷直阁”。
直阁,就是龙图阁、秘阁中仅次于编修官的官员,也就是直阁有编纂历史的职责。那么,这个直阁编了什么样的历史呢?他所编的历史,就是“因天袭”——他就叫“殷直阁”嘛。
说完这么多,再来梳理一番题主的问题。柴进面子很大,赵匡胤及其子孙也十分关照柴家。但是,由于柴家被恢复了本姓,等于是降低了皇室身份。
施耐庵以柴进的故事,结合“引首”的伏笔,了结了一场历史“官司”。赵匡胤编造“因天袭”而让柴家恢复本姓固然不对,但柴进还在做高唐梦,也不过刮一刮“小旋风”而已。
时过境迁,柴进的皇室身份也到头了,高唐梦碎,且上梁山“做贼”去吧。赵宋王朝的“因天袭”也该曲终人散了,“因天袭”再牛逼,还是在“黑旋风”的拳下丧了命。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小说《水浒传》里,若论仗义疏财,确实谁也比不过柴进。因为要想仗义疏财,首先得有财。柴进是后周王孙,家资无数,人称当世孟尝君。孟尝君食客数千,柴进没有养数千食客,既然被称为当世孟尝君,食客数百应该是有的。
而宋江自称卑猥小吏,本就是郓城县一个押司,确实只是一个刀笔小吏。收入再多也有限,家财比之柴进,无异于九牛一毛。宋江与柴进比仗义疏财,当然断断比不过柴进。
退一步说,仗义疏财并不完全看有钱无钱,待人滴水之恩也是恩,权且算宋江与柴进二人一样地仗义疏财吧。那么为何宋江做了水泊梁山老大呢?原因如下:
一、柴进仗义疏财是好客,宋江仗义疏财是收买人心。
武松在柴进家里住了一年多,酒也不知喝了柴进家几十缸,临离开时,却说什么“人无千日好”,对柴进颇有怨气。说明对于柴进来说,武艺高强的武松,与武功平平的洪教头并没有多大区别,无非都是他家里的客人,柴进并没有刻意高抬武松,更没有企图收买武松。反映了柴进收留武松只是好客而已。
而宋江则不同,在柴进庄上遇到武松这个堂堂一表凛凛一躯的好汉,便倾心接纳。先是要给武松做衣服,再是岔路口置酒给武松回乡饯行,最后是送给武松十两银子。——正所谓“宋押司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小恩小惠就让武松感激涕零,推金山倒玉柱拜宋江做了大哥。宋江收买武松以为己用的做法很是高明。
至于武松后来反对宋江招安,那是另外一回事。
宋江由仗义疏财收买人心,到水泊梁山时时处处占尽风头,架空晁盖,以“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为诱饵,收买人心是一脉相承的。
如此一来,宋江的仗义疏财,自然能为他做梁山泊老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柴进仗义疏财,与贼寇私通款曲,藏污纳垢,是败家子的行径。宋江仗义疏财是他政治权谋的一部分。
做为家传宋太祖丹书铁券的后周王孙,柴大官人其实就是一个败家子。社会上作奸犯科杀人亡命之流,他一概收留。并声称“便是犯了十恶不赦大罪,或杀了朝廷命官,到了他的庄子,官府捕快也不敢正眼觑之。”无法无天之至!
封建朝代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律条,即使这个律条不一定真的实施,但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也是有意规范不轨行为的。
柴家当初让位与赵家,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改后周为大宋,当了皇帝,赐柴家丹书铁券世代免罪。但并不等于柴家就可以为所欲为,犯上作乱。
时移世易,朝廷奸权当道,一个高唐州的小小知州,用莫须有罪名就可以无端蔑视柴家,何况柴进确实是无视朝廷法度?
柴进资助匪类,在家中藏污纳垢,所谓仗义疏财,其实是纨绔子弟败家的行径。
而宋江自言“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是在“权谋”上下功夫的,他的仗义疏财只是他的权谋的一个反映而已。
宋江的政治权谋,用老套的话概括,就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所以,宋江在江湖上施展“及时雨”手段,人人“如雷贯耳”。在水泊梁山大显身手,笼络人心当上了寨主,也就是题主说的“老大”。实现了他受朝廷招安,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政治理想。
而败家子柴进只能在宋江手下管管钱粮。
三、柴进仗义疏财与政治志向无关,宋江仗义疏财是想实现他的“凌云志”。
张恨水说,柴进想如同刘秀一样,光复汉室,做中兴之主。纯属无稽之谈。
柴进倒是资助王伦,在水泊梁山建了一个匪窝,但那绝不是柴进造反或光复后周的根据地。
试想,柴进仗义疏财,资助了王伦。但他推荐一个林冲到梁山入伙,都被王伦拒绝。谈何根据地?估计柴进自己上梁山,嫉贤妒能目光短浅的王伦拒绝不拒绝,也难说得很!
何况,后周失国已久,连北宋都濒临灭亡。此时柴进企图复国,岂不是痴人说梦?柴进决没有那个想法。
而宋江仗义疏财,最初的目的不是做山大王,然后接受朝廷招安。他是有远大志向的。他的远大志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唐朝的黄巢,是建立了“大齐”政权,做了“大齐”皇帝的。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是想超过黄巢,推翻大宋,一统天下,自己做皇帝!
有如此宏图大志的宋江,虽没有柴进富有,没有柴进的先天条件,但做个梁山老大,无非是达成了他退而求其次的目的罢了。
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前三个儿子都在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就是后周恭帝柴宗训了,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柴宗训即位。
半年之后,赵匡胤便在“陈桥兵变”中称帝,建立了北宋。他们一行从陈桥驿回到开封府之后,把皇帝柴宗训降封为郑王,封地在房州(今湖北房县),但是末代皇帝一般都没有好的结局,柴宗训也不例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年仅二十岁的柴宗训去世,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他的死因(《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但是柴宗训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怀疑赵宋皇帝是不是干了什么缺德的事。
柴荣的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新五代史·周家人传》中记载:“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但是北宋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了柴熙让与柴熙诲的命运:柴宗训禅位之后曾经暂居天清寺,赵匡胤前往探视的时候看见两个宫女怀抱婴儿,询问之下得知他们乃是柴荣之子。赵匡胤本来的意思是要除掉他们(艺祖命提去),但他同时看出了潘美的不忍,潘美说:“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最终赵匡胤将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交给潘美抚养,终生再也没有过问(后潘美不言,太祖亦不问)。这个孩子就是潘惟吉,后来宋真宗曾经派他出使辽国给辽圣宗祝寿。
同样是仗义疏财,为什么柴进就不如宋江
在《水浒传》中,我们都知道宋江仗义疏财,不管是谁遇到困难他总是竭尽所能的去帮助别人,那么柴进也仗义疏财为什么名气就没有宋江大呢?
身份
柴进:人称“小旋风”人家可是皇族后裔,地位显赫。有着属于自己的地盘,而且还实力雄厚。所以我们结合现实中的人来考虑,一般有这样尊贵身份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总能够让人感觉到像是在施舍。
那么我们再来看宋江,宋江在上梁山以前只是个小小的押司,虽然有父亲留下的财产,但比起柴进来说,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不值一提,就现在来讲,他疏财,那总让人感到是倾囊相助。
就从现在来说同样两个人,一个人有一百万,但是只愿意花几百块为你解决困难,但是另外一个人只有几百块,那么他也愿意花这几百块来帮你,其中感觉我想大家都明白了。
助人时的表现
柴进身为皇族后裔,那么肯定是自视甚高,一般人是入不了他的眼。那么我们来看看他帮助过的又是什么人“武松”“林冲”“宋江”“李逵”甚至连王伦都受到过他的帮助,但是他喜欢结交好汉,又仗义疏财了为什么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呢?
那么我们来看他对林冲的帮助,林冲因为高俅陷害而发配沧州时认识了柴进,对于林冲柴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热情,对于他的帮助更像是以他来压压洪教头的威风,文中有这样一段:
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
这对于林冲曾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无疑是种侮辱,但处于当时的环境下,林冲也不得不来为那锭银子而折腰。有了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帮助了他,林冲还会在心里感谢他吗?
从他结交好汉来说,我并不认为是真心的帮助,而是为了自己。不客气的说是为了拉拢人心,为了增加自己在江湖中的名气。
在这里,宋江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们都知道他帮助武松的那一段,宋江不但给武松银子,还给他做衣服,陪着他同吃同住,这哪里是帮助他,这分明就是把他当亲兄弟啊!把武松那是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宋江仗义疏财,那是用真心在帮,我们且不论其中有没有目的性,那么就凭他这个能把人家当亲兄弟一样的帮,这样一来与柴进的比较就大了。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宋江仗义疏财是“及时雨”因为他总是“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这样也才有了梁山好汉都拿他当大哥,愿意臣服与他。
《水浒传》中,王伦对林冲有收留之恩,所做之事也非伤天害理,为什么不能留他一命
“火并王伦”,其实就是一个寸劲儿,当时的林冲被吴用三句话一激,不得不如此而已!
继林冲以后,晁盖兄弟七人又来到梁山,如虎似狼,这让本就嫉贤妒能的王伦更为忌惮。于是,除了武装力量调配、团结杜迁、宋万等内部力量的常规操作外,王伦想要应对晁盖等人的威胁,还必须争取一个人的大力支持,此人便为“豹子头”林冲。
夜里,王伦同志一改往日欺压模样,主动放低姿态,带着酒,找到了林冲:
睡不着,来与林教头同饮几杯,同是天涯沦落人嘛!
现在,你和林冲同是天涯沦落人了;现在,你知道林冲对于梁山的重要意义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事已至此,王伦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尽全力挽回林冲:
我知道,林教头心中怨我,凭你的本事,坐寨主之位也绰绰有余,实在是太委屈你了!自上梁山那天起,我就没想在此长住,这寨主之位迟早是你林教头的。
“画大饼”,领导拉拢下属最为普通但却最为有效的办法。只是,“画大饼”的成功关键在于尽可能地拿出诚意,最起码要保证对方能够信服才行。这句话中的“迟早”就将王伦的真实想法彻底暴露,因为这种没有时间限定的许愿,几乎毫无意义。
而且,自林冲上山以来,王伦百般挑剔、千般羞辱,哪有半点觉得委屈林教头的意思?这桩桩件件,你让林冲如何相信你会将寨主之位拱手相让?
所以,林冲会如何回答,可想而知:
王头领,我林冲上梁山,绝不是为了争寨主之位而来的!
通俗一点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不相信,更不稀罕!
林冲的反应,王伦早就能够预见,但只要林冲不立马掀桌子翻脸,王伦就有拉拢林冲的机会。于是,王伦决定让具体态度和实际行动有机结合,让林冲彻底改变对自己的既定看法。
唉!教头不知呀,不是我王伦不容林教头,只是我考虑众人不服,对你日后不利呀,我是真心为教头日后着想啊!
我之所以对你百般刁难,让你屈居第四把交椅,主要是考虑到你威望不够、根基不稳,将来执掌梁山的时候会落人口实。我是一番苦心,我是真心为你考虑,我是在为你执掌梁山铺路啊!
态度表明了,还需要实际行动予以证明:
明日正是良辰吉日,我与教头焚香摆案,正式结拜!也让众人看看,你林教头就是第二把交椅,林教头说的话就是我王伦说的话。
我这番用心良苦,说来你可能不信,但我愿用实际行动证明:
咱俩结拜成异姓兄弟,抬高你的身份;让你做第二把交椅,抬高你的地位;宣布你说的话就是我说的话,抬高你的话语权。
现在,你可以相信我的诚心了吧;现在,你可以为保卫梁山奉献自己的力量了吧!
只是,王伦低估了自己对林冲的伤害,更低估了吴用的嘴上功夫,林冲到底会何去何从,我们继续往下看!
就在两人“谈心”的过程中,外面出事了,晁盖等人绑了王伦派去监视的手下,王伦反手又绑了前来问罪的公孙胜。好了,王伦和晁盖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了,双方之间的对决马上就要来了!
第二天,双方齐聚断金亭,表面仍然笑呵呵,但怀中早就藏了尖刀;另外,晁盖和吴用落座以后,刘唐和阮氏兄弟迅速调整好了走位,做好了应对正面冲突的充分准备。
还是那句话,“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成年人的世界里,最大的伤害并非来自肢体冲突和语言攻击,而是背后下刀子、暗地使绊子。就算双方的矛盾已然公开,但表面的客套还是要进行到底。
作为主人,王伦首先发言:
小可忙于事务,几日不见,略备薄酒,不成敬意!
晁盖此来却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再次试探王伦收留自己的态度,好在,这一次,晁盖有了试探的由头,那就是公孙胜。
前日我兄弟公孙胜贪杯,冲撞了王头领,今天我们来一是替他谢罪,二是请王头领放人,我们兄弟与王头领告别,另寻去处!
又是一句语言艺术中逻辑顺序的典型代表,先谢罪,这是认错态度,用以堵住对方可能出现的拒绝;再请求释放公孙胜,并紧接着表明自己会立马离开梁山的决定,这等于给出了交换理由,而且是有利于王伦的交换理由,王伦自然不会再拒绝。
可王伦没看出这句试探的危险性,或者,他认定林冲已经被自己拉拢,不再惧怕晁盖的试探。所以,晁盖表明离开态度后,王伦便立马予以了确认:
蒙众位英雄看得起王某,来投奔我梁山,说来惭愧呀,鄙山小寨不过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这许多真龙啊!委屈了众位英雄,王某实在于心不忍呐!
你看看,你看看,实在是不好意思,主要还是担心梁山这个破地方会委屈了诸位英雄!
这句话在晁盖等人看来就相当于不识抬举,更相当于发起正面冲突的信号,阮氏兄弟甚至都开始动刀了。只是,吴用用一个眼神压制住了阮氏兄弟,这个眼神就是再告诉大家:
别动手,林冲还没有态度呢!
晁盖一听,试探不行,人家不吃这一套,甚至还巴不得我们赶紧下山呢!不行,不能再装了,还是委曲求全吧!
蒙王头领的厚待,实在感激,还是那句话,若王头领能容得我们,我们兄弟愿做王头领手下的一名小卒,只为兄弟们一起做些大事。王头领若不嫌弃,请干我这一杯!
那什么,王总,我们还是想留下,哪怕从基层做起呢,您考虑考虑?
好了,从这句话开始,王伦开始作死了,开始复制当初婉拒林冲的模式了:
不是我不容诸位豪杰,只是穷山恶水、粮少房稀,日后误了各位的前程,大伙面上都不好看,王伦不敢相留啊!
这句话,和王伦当初拒绝林冲的理由几乎一模一样,这势必会勾起林冲的痛苦回忆,甚至会挑动林冲心中的复仇心理。
根据事先安排好的计划,晁盖严格严重吴用的交代,尽可能放低姿态,继续求:
王头领,直说吧,我和我的六位兄弟,已经无路可走,如果王头领能留下我等,日后怎样安置绝无二话可说!
这句“无路可走”,会勾起林冲的同病相怜;这句“如何安置,绝无二话”,更会勾起林冲的感同身受。
这才是真正的“同为天涯沦落人”,这才是真正的唤醒同情、赢得共识、争取支持。
注意看林冲的表情,他在回忆,更在思考,已经深陷纠结心理之中。
可此时的王伦顾不上考虑林冲的感受,只想抓紧将晁盖等人赶出梁山,于是,会带给林冲巨大刺激、会挑战林冲报复心理的拒绝仍在继续:
我王伦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只要晁天王肯下山,我王伦有什么送什么,绝无半分吝啬!
人家刚刚强调了“已经无路可走”,你就给一句“只要你下山,我有啥送啥”,这叫“并非无情无义之人”?
配合着王伦的“大方”态度,手下人送来了公孙胜,更送来了金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诚意。只是,这盘金银几乎是冲击林冲耐心的最后一颗稻草,想当初,王伦也是如此拒绝林冲上山的。
更关键的是,王伦还有继续的言语刺激:
这是小可一点心意,请晁天王笑纳,日后大展宏图之时,别忘了小可就是!
想当初,王伦拒绝林冲上山的时候,给的说法是“略备薄礼,望请笑纳,另寻大寨,安身歇马”,看似义薄云天,实则口是心非。
和林冲当初“千里投名、万里投主,不是为了这点银钱财宝”的回答不一样,晁盖上山,携带了巨额金银,回答起来自然更为硬气:
不是我晁盖夸富啊,我等兄弟带来的财宝,供梁山三年吃用不尽啊!
可尽管如此,王伦的态度依然没有丝毫让步,仍然坚持自己的态度:
晁天王若看得起我,不必推辞。
就在晁盖彻底无奈,准备告辞的时候,阮氏兄弟再次握紧了怀中尖刀,而吴用又是一个压制的眼神:
别着急,林教头还是没有态度!
可晁盖等人都起身要离开了,林冲仍然没有具体表现,没办法了,吴用只能决定主动出击,给林冲最后一把刺激:
林教头,小生告辞了!
林教头,再不有点反应,我们可真就走了,共举大业、杀尽天下贪官的美好规划可真就泡汤了!
注意,就在这个时候,王伦做出了生平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晁盖等人都要离开了,林冲还没有具体反应呢,可王伦偏就叫住了晁盖,非要再维护一下自己的形象,非要再立一下牌坊:
晁天王,这是小可的一点心意,请众位英雄务必笑纳!
有了前面的无数铺垫,有了吴用的最后一激,再有王伦这再明显不过的口是心非,林冲再也忍不住了,一脚踢翻金银,彻底爆发。
林冲踢翻金银的目的何在,大家都很清楚,可王伦到底并非等闲之辈,赶紧出言,仕途挽回局面:
林冲,不得无礼!
啥意思?这句话就相当于将林冲发火的矛头转移到了晁盖等人的身上,相当于告诉晁盖等人:你们快走吧,林教头都生你们的气了!
可林冲紧接着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明确了自己的矛头所指:
我上山的时候,你说的就是这番话,你这个笑里藏刀、口是心非的小人!
行了,林冲的态度明确了,吴用权谋的巅峰出现了——三激林冲,直接要了王伦的性命。
教头息怒、教头息怒,我们下山就是,免得坏了你们兄弟情分!
仍然是一副重情重义的正面模样,和王伦的负面形象形成鲜明对照。
这一激,林冲握紧了手中的大刀。
林教头,有话慢慢说,千万不要火并啊!
如此局面,如何挽回?唯有火并,方能解决争端!林教头,还等啥呢,火并吧!
这一激,林冲将刀架到了王伦的脖子上!
千万不要伤头领的性命啊!
林教头啊,光拿刀吓唬他有啥用,付诸行动啊,动手啊,一劳永逸啊,梁山的光明前景,正在向你招手呢!
最后一激,“火并王伦”的整个过程,完成了!
有人一直在问,杜迁、宋万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能坐上梁山的二、三把交椅?我们来看看这两位爷的特殊本事——自己的大哥被人杀了,人家立马转到亭前,表明了态度:
小弟愿为哥哥执鞭坠镫!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就是杜迁和宋万的精明之处。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两个选择:是“接受不能改变的”,还是“改变不能接受的”!
事实证明,前者往往被骂,但混得风生水起;后者往往清高,但混得不尽人意;取舍之道,就看你自己了!
除了杜迁和宋万,林冲更是一位识时务者,人家除掉王伦以后,立马将晁盖扶上头把交椅,并以“梁山大义为重”的名义,将晁盖牢牢按在了寨主的位置上。
请注意吴用此时的表情——发自内心的笑,整部《水浒传》中,唯一一次毫无杂质的满足!
水泊梁山,正式迎来了晁盖的时代!
同样是篡位,为什么后世对宋太祖赵匡胤的评价比晋武帝司马炎高
晋武帝司马炎与北宋赵匡胤都属于开国皇帝,对统一祖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赵匡胤登基后,文韬武略用在治国理政方面,善待天下百姓,不存在乱杀有功之臣,没有宠信后宫乱政,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因此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经得起历史论证。
司马炎虽然称帝后,名为晋武帝,但他在执政期间,未建立卓越功勋,只是一个皇帝而已。
《水浒传》中,柴进介绍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后,洪教头为何还要和对方比棒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柴进预谋,利用激将法挑起比武。
这故事在书里写得非常好。层层递进,达到高潮。写出柴进小旋风的性情、江湖好汉洪教头的做大和林冲的武艺高强。
(小旋风柴进)
小旋风柴进,为什么不是大旋风?水浒里有一个黑旋风,一听就是凶神恶煞,小旋风显得气势不足。为什么呢?柴进是大周柴世宗的后代,赵匡胤坐的就是柴家天下,陈桥让位后赵匡胤敕赐柴家丹书铁券(免死牌),又有封地,还有金银,柴家后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宋朝人喜欢武术,柴家后代练武的多,柴进就是一个,不过是武艺不高。到后来的南宋时期有一出岳飞枪挑小梁王,也是柴家后代,此不赘述。
柴进因为锦衣玉食,出手阔绰,喜欢交接江湖好汉,就落得一个“小旋风”的美名。因为没有黑旋风威猛,没有及时雨面积大。
由于柴进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其中有一个洪武师,功夫了得,往来好汉无人能及,便在庄上做教头。可惜为人粗俗,不讲礼数。这一点让柴进心里有一丝不满意。也只能得过且过。江湖上传闻一个好汉豹子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早有相见之心,苦于没有机会。恰巧林冲发配沧州,路过庄上,在半道上两个人相遇。柴进听说是豹子头林冲,滚鞍下马,飞奔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柴进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两个人拉着手走了半里多路啊。随即安排酒饭,极尽款待之情。不必细说。两人似有说不完的话语,从未时到红日西沉(酉时),柴进亲自举杯相见恨晚,宾主欢快可想而知。
(豹子头林冲)
柴进看来,林是凤凰,洪是凡鸟。因为在柴进心里,不是十分看得起洪教头,今天林冲来了,想要看看本事。一个洪教头天天吹牛天下无敌。豹子头也是名声远扬,可我没有见过功夫,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热情款待林冲喝了半天酒,没有通知洪教头,是第一步。先给洪教头造成一个心理压力。
(野芒版林冲剧照)
太阳落山时候洪教头才知道,就自己来了。柴进吩咐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快抬一张桌子。“就”还“亦好”什么意思:既然来了,那就见见吧。不过要另安排一张桌子,不能和我们在一张桌子上。
洪教头能够前来“兴问”,已经知道吃酒的是林冲,如今林冲发配到沧州来了,距离柴进庄并不太远。如果被林冲抢了风头,以后自己就不好混了,做教头不仅仅有吃有喝有人恭维,还有银子。以柴进的能力把林冲养在庄上还不是小菜一碟。这可不好,必须把林冲压下去。他想的是自己的名气和饭碗。于是歪戴着头巾,挺着脯子就进来了。一幅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对于林冲的问礼是不理不睬。
(98版洪教头剧照)
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很显然,柴进和洪教头都是久闻林冲之名的,要不然不会说“这就是林冲”。这句话恰恰就是洪教头心病。所以洪教头对于林冲的施礼问候亦不相让,走去上道便坐。
洪教头对林冲不理不睬,柴进已经不高兴了。现在又去坐了上座,更不高兴了。心说我给你准备了一桌酒菜,你怎么非要和我们坐在一起,还坐在林教头的上位,要知道我柴进都要请林冲上座的。柴进生气: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
洪教头说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这个所谓的林冲也是如此,就是来混吃喝的。言下之意,厚待林冲是不对的。太无礼了,看不起林冲,还说柴进不对。
小旋风不是白给的,轻飘飘一句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这里柴大官人说“他”而不是“教头”,这是给洪教头套近乎,“我们”和“他们”,用“教头”是点明会武艺,用“他”只是一个第三人称,没有会武艺的意思。这样的说话会让洪教头更加蛮横,所以柴进有意预谋。
果然,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这一下正中柴进下怀,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又用“武师”称呼林冲了,一者是给洪教头听的,二者是告诉林冲你被人看不起,拿出本事来教训才对。
林冲为人谨慎,连说小人不敢。却让洪教头心里踏实许多,觉得林冲不会武艺,越要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先把话挑起,再等时机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 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 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洪教头早已等不及:“来,来,来!巴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 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还是用武师称呼。意在告诉林冲,作为一个武师,就接招吧。
(林教头对洪教头)
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十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
柴进说道:“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还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为什么放二十五两赌银?且看林冲刚到庄上,庄客按照平时规矩端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但不是银子。当时林冲起身谢道:“大官人,不必多赐,只此十分彀了。”现在是多少?是银子,还是二十五两啊。比十贯钱多多了。
(洪教头被林冲打翻在地)
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那意思是这银子我不要了,是你们的。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 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打在一处。
结果......林冲棒打洪教头,洪教头丢了饭碗,灰溜溜走了。后来林冲也因为烧了草料,杀了人,雪夜上了梁山。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水浒中高廉为什么敢惹有丹书铁券的柴进呢
小高乃老高之侄。其时,老高位极人臣且圣眷正隆,其八面威风岂是一过气前皇族后裔所能比及?小柴虽有太祖当年所颁丹书铁券,但时过境迁,太祖作古多年,王朝已历五秩,丹书铁券早成厕纸一方,鸟用没有。故柴氏叔侄遇到小高只能自认倒霉:谁教他没有一叫李刚的爹地呢?!
柴进为什么不待见武松
柴进不待见武松,是因为他不喜欢武松。柴大官人也是《水浒传》中仗义疏财之人,为何不喜欢江湖好汉武二爷呢?
书中交代,因为武松爱喝酒闹事打人,满庄的庄客都不喜欢他,便经常去柴大官人那里告状。柴进因而讨厌武松,但却没有下逐客令,“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果真如此吗?我通过细读文本,发现柴进不待见武松另有原因,绝非仅是武松喝酒闹事打人之故。那么,这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柴大官人“仗义疏财”有条件
这件事,要从施耐庵写的几个“仗义疏财”的好汉说起。第一个,当然是最先出场的小旋风柴进,然后是晁盖、宋江,卢俊义也有一笔“仗义疏财”的赞誉。
宋江仗义疏财是无条件、无对象的,谁有难只有找到宋江,都能够得到救助。而且,宋江对前来投奔的好汉十分的好,比晁盖还要做得好。
晁天王出场时,施耐庵是这样写的:
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 助他起身。
这段文字是写在正文之中的,不是赞诗赞词这等“致语”所言,应当出自施耐庵的手笔。从这段描述来看,晁天王确实是“仗义疏财”的好汉。但是,除了这段描述外,再也没有见到晁盖还有其他典型事迹,来证明他真的“仗义疏财”。
后来,吴用把阮氏兄弟弄到了东溪村,商议毕劫取生辰纲大事,三阮就先回去了。此时,晁盖便送了三十两花银。这件事算不算晁天王“仗义疏财”呢?当然可以算,因为,施耐庵已经界定了晁盖“仗义疏财”的条件,就是只接济投奔他的好汉。
至于给雷横银子,那就不是“仗义疏财”了,这是赤裸裸的贿赂官吏。
晁盖“仗义疏财”仅限于投奔他的江湖好汉,柴进则比晁天王更“抠门”,柴大官人只接济过往流配的犯人、犯了弥天大罪的逃犯,准备上山造反的强人。
柴进的出场是因为林冲发配沧州,在酒店中被掌柜的推出来的。这是柴进的“暗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柴进有何名声呢?还是听听沧州道上的店家是怎么说的吧:
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 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 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助你。
柴进“门招天下客”,其实也没招过什么英雄好汉,有名有姓的好汉,大致有王伦、杜千、林冲、武松、宋江、李逵。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人,不是要上山落草的强人,就是杀人犯法的凶身。难怪店家说,柴大官人广而告之,专一资助流配犯人。而且,这些犯人没有盘缠,面黄肌瘦的。
做了犯人还没有盘缠,等于是落难至极了,这样的人是最好收买的。
难道柴大官人想谋反?
柴进确实有此贼心,但却没有贼胆,他只是做着高唐梦,日夜想恢复自己的皇家后裔身份。
我在最近的问答中,专门回答了柴进在高唐州的表现,证明他就是个想讨回自家公道而心怀反意的人。此处,简要的说几点,供看官们赏析。
柴进的叔叔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禁城”之中。这就是非常明显的信息了,谁敢叫这样的名字?一介富豪,哪能住在“禁城”之中?
但是,柴进的谋反并不是真的要造反,而是想恢复自己的“郭氏”皇族之姓。柴家在五代时,因为被后周太祖收为养子,继承了皇位,应当改为郭姓了。尽管改了姓氏,继承了郭氏皇位,但毕竟还是“养子”,非郭氏正脉。所以,柴皇城的妻子、柴进的婶婶就被写成了“继室”。
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郭氏江山,便恢复了柴氏本姓。宋太祖这样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大家都是外姓,谁坐郭氏江山都是合法的,不是篡位与谋逆。
施耐庵在书中借助柴进的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历史典故,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说赵匡胤确实是夺了柴家的江山。但,赵匡胤扫灭五代狼烟,还天下以太平,则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举。北宋王朝已经建立了百余年,柴家就别闹了。因而,施耐庵说柴进是“小旋风”,掀不起大风大浪。只有黑旋风这等恶风,才能打死赵匡胤编造的“因天袭”,让大宋一朝皇帝寝食难安。
柴进上了梁山,在大排名时,上应“天贵星”。施耐庵还了柴进一个公道,但也隐含着奉劝没落皇族安分于富贵的意思。
柴大官人想刮小旋风,做着高唐梦试图恢复郭氏皇姓,因而,便盘踞在沧州道,专一救助配军、上山落草之人。柴进还不断的为梁山输送犯了弥天大罪的好汉,做王伦他们的金主。
那么,武松不也是打死了人吗?柴大官人为何就不待见他呢?
武松不够格让柴进待见他
《水浒传》中第一个被柴进接待的人是林冲,此时,林教头带着枷,刺着金印,又没在酒店里吃饱喝足了。柴进便十分的待见林冲,这身装束就是一张名片,不用辨识,柴进就知道该救助此人。
柴进十分热情的款待林冲,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却说柴进在路途上遇到了一个配军,一见来“生意”了,便主动的问是什么人。林冲答道:
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 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
一听这话,柴进便下了马,非常尊重的说:“柴进有失迎迓”,说罢,就在草地上下拜。然后,携了林冲的手,一同回庄院。
柴进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成是对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尊重,但更是看中了林冲得罪的是高太尉,此人便好笼络了。为何这样说呢?还是与高唐州这事有关。
殷直阁是高俅堂弟的舅子,是“因天袭”。“因天袭”让柴家失去了皇姓,遇见林冲,则是高唐州故事的一处伏笔。
柴进如此厚待林冲,也曾资助过王伦、杜千,为何就不待见武松呢?这就要看武松是为什么来投奔柴进的。
书中交代,武松是因为在清河县失手打死了一个本处机密,便逃亡江湖,来到了沧州柴大官人庄上。
那么,武松自己说打死了人,有何凭证呢?没有。
宋江杀了阎婆惜,尽管郓城县的大小官吏都替宋江开脱,但还是下了海捕文书。《水浒传》中的海捕文书走得还蛮快,鲁达打死郑屠逃命,一个多月后到达雁门县,海捕文书早就贴在了该县的十字路口了。那么,捉拿武松的海捕文书呢?
鲁达、宋江的命案受害者,不过是屠户、小妾,武松打死的可是一个小官吏。加之武松在清河县时,经常吃官司,武大郎说,没有一个月“净办”。如此有前科的劣迹斑斑的命案逃犯,难道就不下海捕文书缉拿而任其逍遥法外了?
没见海捕文书,柴大官人便不能认定此人就是个死士。
书中说,柴进因为庄客不断告状,柴进便不待见武松,这不过是施耐庵的障眼法。只要柴进没说话,谁敢怠慢武松?
所以,柴进不待见武松的真正原因,便是武松没有达到柴大官人救助的条件。果然,武松并没有打死人。正因为如此,清河县便没下海捕文书了。柴进还是十分精明的。假如此时宋江还没有来,柴进会不会下逐客令呢?
当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武松的所作所为也是令人反感的。柴进不待见武松,也说得过去,只是像晁盖那样,“仗义疏财”有条件而已。
但是,遇见宋江后,武松的“前病都不犯了”。这也证明武松并不是个不可教化的人。假如武松够格让柴进厚待他,武松岂不是早就改正了?
毕竟只是“小旋风”,柴进与宋江比,差距实在是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