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道学报

在拥有了潜射弹道导弹后,陆基弹道导弹还有拥有的必要吗?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该怎么识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2 17:43:33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在拥有了潜射弹道导弹后,陆基弹道导弹还有拥有的必要吗

地球的70%是海洋,去除近海,都是公有的。剩下的陆地部分要分成几百个国家。陆基导弹要部署在国家之内。整个海洋比某个国家的地盘可是大多了。核潜艇开进去,大海捞针绝对不是比喻,而是现实。

核潜艇开到大洋深处,按比例看,和沙子没区别。再潜到水下几百米,几乎不可能被敌人发现。隐蔽性最高。如果发生事故或者真被击中,引发爆炸、核泄漏,也是在深海,影响不到本土。安全性也最高。

然后战略核潜艇再从水下瞄准敌人……

就像上一篇讲的,说俄罗斯撒旦、萨尔马特导弹厉害,都是没见过世面。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搭载24枚三叉戟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能搭载8枚当量50万吨的W88核弹头。三叉戟导弹理论上能搭载14枚W88,受条约限制,只搭载了8枚。如果拿出全部实力,俄亥俄级核潜艇总计能装336枚核弹头,威力相当于11200枚广岛原子弹。

美国有18艘俄亥俄。

过去有句话:人类一谈战争,上帝就笑了。上帝一谈战争,俄亥俄笑了。俄亥俄属于我就静静的看着你们装X。

战略核潜艇装的是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能打到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都是固体燃料,随时都能发射。不像撒旦、萨尔马特,还得提前几个小时灌燃料。战略核潜艇不论是威力、射程、反应速度,还是隐蔽性、安全性,都已经做到极致了。是部署核武器的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理论上讲,几个大国,单凭战略核潜艇足以保证国家安全。最起码能保证互相摧毁、足够的威慑、别人不敢动你。确实够用。但成年人的思路是最好多会两手,防止个万一。核潜艇厉害,咋分析都没问题,但这也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真有个万一呢?真打起来,真出问题了呢?后果是无法承担的。所以再来点陆基、空基核武器上个保险,也是理所当然的。

思路上,有条件要造核潜艇,有条件也得来点陆基、空基核武器。

英国领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放到中国省里面能排第9。法国领土面积也只有55万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没条件发展陆基核武器。

陆基核武器还得再分两大类:固定发射井、移动发射车。

以英法两国的面积,在本国挖井,把核弹装进去,打起仗来,敌人再拿核弹炸他的发射井,上下都是核弹,在自己家里炸了,太要命。装在发射车里在国内乱跑,出点事故,也受不了。所以他们都不搞陆基核武器。

核武器分战术和战略两大类。英法宣称100%战略核武器都是海基。陆基核武器,不论是战略还是战术的,都没有。他们的飞机能投掷战术核武器。但我个人猜测,他们的仓库里应该藏着一些战略核弹,需要的时候用飞机投掷。嘴上说没有,我怀疑有。当然,这都能理解。

中美俄领土面积大,完全可以发展陆基核武器。

三国有足够的深山老林、大漠戈壁去部署核武器。即便原地爆炸,也影响不到其他地区。安全能够保障。

几十年前,中美俄都搞了固定发射井,把导弹装进去。弊端很明显,发射井固定在一个地方,要执勤二三十年,迟早会被敌人发现。敌人知道了位置,开战必然先攻击发射井。所以也没啥别的办法,只能是尽量加固。

这又产生两个新问题:

1、敌人用钻地弹、核弹、钻地核弹攻击,发射井能不能扛住?扛不住就连里面的导弹一起炸了。

2、即便扛住了,这么大的打击力度,导弹会不会被震伤,受损?外面水泥、石块、沙土堆着,导弹还能不能打出去?

发射井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肯定是落后。是几十年前条件限制下的产物。尤其是俄罗斯的撒旦、萨尔马特:装在井里,被敌人瞄准。还都是液体燃料导弹,打仗之前得提前几个小时注入燃料,等它发射,黄花菜都凉了。

上面也讲了,美国有18艘俄亥俄,每一艘的威力相当于11200颗广岛原子弹,新一代的哥伦比亚级也在建造中,再加上B2轰炸机,核威慑力过剩。所以美国这些年没有动力去开发新的陆基核武器。450枚60年代开发的民兵2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凑合到现在,还在延寿。

中国有东风5C,液体燃料,固定发射井,和美国差不多,都是老底子发挥余热。未来不会再搞新一代的井基弹道导弹。俄罗斯的萨尔马特是新开发的,固定发射井,液体燃料,估计还得再用25年。

美国85%的战略核力量在潜艇上,B2轰炸机当后手。基本上没人会大规模攻击他本土发射井,450枚老民兵导弹搭载1350枚核弹头,做个补充,威力也不小。实在没必要再开发车载弹道导弹。

中俄又是另有国情。

战略核潜艇好,是有前提的。

1、核潜艇得品质好。航行安静,敌人发现不了,才安全。品质不好,噪音大,容易被发现,会很危险。

2、美国、英法的核潜艇随意出海,没有阻碍,进了大洋消失无踪。中俄不一样。

日本有日向级、出云级4艘反潜舰,能搭载50多架反潜直升机。其他驱逐舰十几艘,搭载十几架反潜直升机。韩国具备反潜能力的驱护舰有十几艘。加上固定翼反潜机,美国海军和他们的攻击型核潜艇、常规潜艇。中俄核潜艇想从日韩一线海域出入,风险非常大。

俄罗斯在西面还有欧洲国家的反潜网封堵。

核潜艇必须得出去,进入深海才能隐蔽起来,才安全,不能蹲在家门口,到日子了还得回来休整。对手则会在潜艇进出的区域进行封堵。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再有对手的封堵,对手还很强,核潜艇也就不全是优点了。这时候再回头看看自己广阔的领土和车载弹道导弹,那是相当有吸引力。

把车载导弹放到野外,也是大海捞针,也是一粒沙。它四处移动,基本上不可能被提前发现。提前发现也没啥用,不等你瞄准,它又开走了。加上科学的路线规划,隐蔽伪装,再来点假车配合,车载导弹的隐蔽性也没有问题。

几乎可以100%保证,不会被发现,不会被摧毁。在深山戈壁执勤,万一炸了,也不影响其他。在自己领土内跑,不存在被封锁的问题。

核潜艇是非常昂贵的武器,和航母等价。福特级航母造价130亿美元,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也130亿。俄罗斯物价便宜,北风之神核潜艇80多亿美元。

哥伦比亚级有16个导弹发射管,能装16枚弹道导弹。16辆发射车也能搭载16枚弹道导弹。射程、威力都是一样的。导弹的价值是一样的,严格讲,潜射导弹更贵一些。发射车按2000万美元1辆天价算,总计也不过3.2亿美元。

16枚潜射导弹、车载导弹的成本是差不多的。在载具方面,核潜艇是130亿,车是3.2亿。隐蔽、安全、射程、威力,都一样。陆基车载洲际弹道导弹,性价比极高。前提是你家地盘得足够大。

导弹的方方面面都差不多,研制发射车的难度,高估也只有核潜艇的万分之一。

对于中俄而言,东风31、东风41、白杨M这些陆基车载洲际弹道导弹,研制的难度低,价格便宜。隐蔽性、安全性不比核潜艇差。射程和潜射导弹没有区别,也能打到想打的目标。威力差不多,不够的话就多来1发。更主要的是不会被封锁。

陆基,车载弹道导弹,对于中俄还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中国,在核潜艇追上世界先进水平之前,得靠陆基撑着。东风31、41先立起来,095、096、轰20才能按部就班的慢慢来。

俄罗斯吃了前苏联30年老本,原来有台风、奥斯卡顶着。现在这些核潜艇到寿了,单凭北风之神是不够的。所以车载的白杨M对他也很重要,还得再来点井装的萨尔马特。

美国研制车载导弹,不存在技术、资金问题。一方面是需求不强烈,没动力。另一方面,中俄都有火箭军的编制,车载导弹直接隶属于火箭军。美国没有火箭军,研制了车载导弹,给谁还是个问题。给陆军,陆军不是干这活的。单独再设立个火箭军,太麻烦,所以干脆不搞这种武器了。

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该怎么识别

巡航导弹跟弹道导弹一起构筑起了三位一体打击能力,虽然两者同为导弹,但是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下面我们来谈谈它们的不同之处。
巡航导弹更像一架无人机载导弹,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其飞行弹道通常由起飞爬升段、巡航(水平飞行)段和俯冲段组成,可以以机载、陆地、水面或潜射的方式发射。
巡航导弹的缺点是巡航速度一般在3倍音速以下,对于敌方防空网的突防能力不太理想,优点跟弹道导弹相比,相对造价经济便宜,便于携带常规炸弹对敌方目标进行定点清除任务。由于潜射技术含量较高,再加上容易对潜艇造成暴露目标的风险,一般只作为核威慑力量存在。
弹道导弹是一款由航天发动机(火箭)携带射向天空,然后分离按照自由抛物体下落,打向目标的导弹,通常这个运行轨迹很长,弹头在这个轨迹的下落过程中,能将速度加速到10~20倍超高音速,几乎能让敌方防空网形同虚设。再加上航天发动机强大的动能,一枚导弹就可以携带6~14枚分弹头,并且基本上都是以核弹头的方式存在,位于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主力担当,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用其投入实战的先例。
当然,我国也有东风-21D和东风-26携带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被全世界公认为“航母杀手”,也一样未投入过实战。总而言之,弹道导弹要么不发,一发就会是人类的灾难,也正是各大国都有这样的大杀器存在,才能让各方时刻保持高度的自我克制,将战火消逝在偃旗息鼓之间。我们也但愿任何时候,都不要看到人类有利用它们的那一天。

弹道导弹都有哪些类型的

谢邀,导弹的问题问W君没错。

人有哪些类型的?按年龄分 有 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按性别分:有男人、女人、变性人;按肤色分:有黑人、白人、黄种人;按国籍分:有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

导弹也是一样。弹道导弹如果简单的按射程来分可以分成短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导弹弹道导弹。

这里面短程弹道导弹的,主要类似于飞毛腿等一系列战术级别的导弹系统:

这类弹道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下,用以打击敌方的重要军事目标。而且有一些短程的弹道导弹根本不会飞出大气层,仅仅是在大气内做抛物线运动。

另外再打得远一些的就是中程的弹道导弹,射程从1000公里到3000公里之间。

例如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东风-21其射程为1800公里,就是一款典型的中程弹道导弹。

再打得远一点的就是远程弹道导弹,射程通常在30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间。通常用来攻击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目标。

例如苏联的RSD-10远程弹道导弹

这个图片很熟悉吧,很多人说这时东风41呢。其实这就是RSD-10的发射车了。

这枚导弹最远射程5500公里,可以在苏联本土的导弹发射场覆盖整个欧洲的,对欧洲的每一座城市形成有效打击。当年一共建造了654枚携带100万吨热核弹头的RSD-10导弹。这东西当年可使苏联的杀手锏,如果全部使用出来的话就没有欧洲了。在1987年RSD-10受《中导条约》限制全部销毁。

最后就洲际导弹了,这个其实还是根据苏联和欧洲的地点范围做的设定,凡是射程大于5500公里的导弹都叫洲际导弹。从道理上讲很简单,中远程导弹是打欧洲的,洲际导弹是打美国的。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杨洲际导弹的发射车了。

注意到导弹车和导弹发射筒之间的管子了吗?白杨其实是一枚重达45.1吨的液体导弹。可以飞行105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每秒7000米。可以携带80万吨的热核弹头攻击目标。

这东西有机动变轨功能,目前无法拦截。

如果从射程上分类是对导弹的一个基本分类的话,其实从发射位置还可以对弹道导弹进行分类

大家所熟知的 固定发射井、机动发射、火车发射、海基发射、潜射等等都是按照不同位置发射弹道导弹的一种分类。——其实还有空射弹道导弹。

这得重点说说了,空射弹道导弹是中美俄三国热衷研究的一种弹道导弹发射架技术。

利用大型战机将弹道导弹在高空以空射的形式发射,射出后导弹依旧具备的弹道导弹的特征,继承了弹道导弹射程远、速度高、不可拦截的优点,又提高了弹道导弹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去年也有传言,说我们的轰-6N试射弹道导弹也成功了。

但具体资料不明就不多说了

出了距离和发射地点,弹道导弹还可以按照燃料分为固体和液体;按照战斗部分为常规导弹和核导弹。

当然了,如果加上印度这个参数,咱们还可以分为导弹和印度的导弹,例如:

导弹

印度的导弹

……

……

弹道导弹的弹道是固定的,为什么那么难拦截

风语者原创用通俗易懂语言来回答吧。

弹道导弹指的是一种导弹,可以是火炮发射的,也可以是火箭发射的。一般而言,特点就是打得远,多在40到上万千米距离,属于远程火力打击利器。弹道导弹的飞行在设定参数后,一般都是沿着固定轨道运行的,人类目前越来越精准地能控制其飞行了,据说美国可以做到让导弹飞进一扇窗户做到“指哪打哪”。论威力,远程大推力运载火箭如俄罗斯的白杨系列,中国的东风系列等都属于洲际导弹,可以飞到地球另一侧去,并且可以同时搭载多个核弹头,实施多方位打击……

既然弹道导弹是固定飞行的,为什么还不好拦截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打个比方你就明白。让你空手去抓苍蝇,你能抓到吗?

首先,别人发射导弹过来,是不会给你提前打招呼的,就是想打你个冷不防。于是,导弹何时发射,从何处发射,打击目标是哪里,携带的弹头是常规武器还是核武器……这些都是很难摸清楚的,做为受攻击一方属于被动作战,能用于反击的手段其实并不多……最早研究反导作战的是美国,经过几代改进,宙斯盾反导系统已很成熟了。

在万米以上高空要准确击中一个小目标,如同让人去打指定的一只蚊子,难度可想而知。目标小,飞行快,距离远这是基本难题,要解决目标发现锁定问题,找到了还要解决追得上的问题,追上了,还要解决如何毁灭的问题……

一般拦截方式分早期预警,中途拦截和末端拦截。毁灭方式无非两种,一是用高爆炸药引爆,二是靠动能撞击使得爆炸或失效。如果为了拦截导弹,发射一颗核武器代价可就大了。弹道导弹这还是指固定轨道飞行的,已经很难拦截了,如果再加上导弹施放诱饵弹假目标,吸引拦截,还有外加导弹飞行变轨技术(据传中国已经掌握),对于拦截方来说则是难上加难了的事情了。

这就是为什么弹道导弹难以拦截的原因所在。风语者原创通俗回答,喜欢的点赞!

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的性能区别是什么

巡航导弹系统和洲际导弹武器系统都是攻击型武器装备、都具备核打击性能。

巡航导弹/Cruiss.MissiIs是一型依靠喷气式发动机推动+弹翼产生气动升力+制导系统+弹头在大气层内飞行的攻击型导弹武器,打击距离一般在1000~2500公里。分陆基、舰载、机载型配置常规/核弹头,有普通和隐身两种。著名的有美国的“战斧”式、“AGM158”巡航导弹、中国的“长剑-10”系列巡航导弹。巡航导弹属于战术导弹武器系统。

baIIistic.missiIs/洲际导弹武器系统-是依靠火箭发动机产生推动力、按预设程序飞行、飞临目标前弹体与弹头分离、弹头以自由抛物体轨迹飞向和打击目标范围。分陆基型、舰载型,有常规和核弹头两种打击模式,又分单弹头和多弹头,美国有“民兵III”系列洲际导弹,中国有“东风快递”/DF系列洲际导弹和潜艇发射的“巨浪”系列洲际导弹、既然是“洲际导弹”武器一般打击距离在7000~12000公里。

印度人也不甘示弱搞了一款“烈火”洲际导弹!洲际导弹属于战略打击武器系统。

我国的弹道导弹的实力如何

看来这道题我是必须要回答了。因为我在先前的文章里说过这样一句话:1999年东风31研制成功,我国才有了比较可靠的洲际弹道导弹,而东风31的成熟,形成战斗力应该还得再往后推10年。写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人看不明白,然后跟我喊东风5,或者说多少年前中国就有洲际导弹了。说这些的同学是属于军事、语文加一起不及格。因为我说的是“比较可靠”的洲际弹道导弹,换句话说早期的东风5这些导弹并不是“很可靠”。

我们国家拥有核武器很早,1964年就爆炸了原子弹,随后又有了氢弹。但由于大跃进、文革的瞎折腾,弹道导弹这块的进度要比我们大家印象中慢不少。

1981年东风5服役,这是我国的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

但东风5是一款井基液体火箭发动机导弹。它平时是固定的安装在发射井中,定位在那里,不能动。10年、20年的固定在原地。这个问题就很明显,它非常容易被提前侦查到,位置暴露了,自己恐怕也不知道,知道了也挪不走。如果爆发大规模战争,这些发射井肯定是第一批被袭击目标,而且很可能是被对方的核弹袭击。生存能力很低。

东风5这种液体火箭,发射前需要注入燃料,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这个缺点又很明显,反应太慢。如果那边敌方先发制人了,你这边还得几个小时以后才能发射,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几个小时以后都是问题。如果爆发危机,你这边准备打仗,然后注入燃料,结果前方危机解除了,你再放掉燃料,这个过程既麻烦,对火箭本身也有损害。

所以说虽然1981年我们就有了洲际弹道导弹,但这只是在起步阶段,离成熟、可靠,有足够的威慑力,还有很大的距离。

1999年东风31研制成功,这时候我们的洲际弹道导弹才算及格。因为它是公路机动型导弹。部署在汽车上,全国来回移动。今天钻山沟,明天过隧道,它被侦查到,被定位,被针对的可能已经是接近于零。而且东风31是固体燃料火箭,发射前不用注入燃料,停车竖起来就打,反应速度跟东风5比有着本质的提高。

东风5想发挥出作用,那得靠运气,东风31靠的是实力。东风31差不多可以保证在爆发高强度战争、核战争的情况下,把核弹扔到1万公里之外的目标头上,而东风则不能保证。

但事情还不是这么简单,虽然1999年东风31研制成功了,但这么复杂的装备想成熟,有足够的数量,细节修改,还得再来10年。2009年,东风31才能彻底形成战斗力。

潜射导弹的情况也差不多。巨浪1在1991年才定型,但这是一款射程只有2700公里的导弹。2014年巨浪2战备服役。

像巨浪1、东风5这都是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到了东风31、巨浪2这才是能用,但也仅仅是能用。如果想有比较威猛的威慑力,还得等东风41、巨浪3。我们的洲际导弹成熟、可靠,可以对1万公里之外的对手形成真正有效的威慑,其实是最近10年的事。要想达到让人恐惧的效果,还得再等10年-15年,等东风41和096+巨浪3,不单要等有没有,还得等成熟可靠。

再回到巨浪5,这款导弹并没有被淘汰,反而经常在阅兵中亮相,也在升级。这种战略武器,多留2手总是好的。如果万不得已先动手,它的一些弊端如固定发射井暴露目标,生存能力差,液体发动机反应速度慢......也就自然不存在了。就算遭到打击,靠着加固工事,也有存活下来并进行反击的可能。最惨也能消耗一下敌方的核弹。

上面说的是我国的洲际导弹,20年前还很弱,现在足够用,未来会更好。

至于中程弹道导弹就不用多讲了,我们是天下第一。美俄英法压根就不产中程导弹,大国之中只有中国重点做中导,基本上属于已经玩出花来了,譬如反舰弹道导弹。大量的东风21/26保卫家门口、边境线4000公里之内的安全是绰绰有余了。不算核弹,中导应该是我国威力排在第一位的武器。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份额的95%,剩下那5%由印度、伊朗、朝鲜这些国家分。

短程导弹如东风16这是属于世界级的精品,就更不用提传说中的东风17了。

洲际导弹,咱们属于还行、也算够用。中程导弹属于世界超强,独一份。短程导弹的水平也是顶尖的,而且已经白菜化。如果是100分的卷子,洲际导弹咱们能打75分,可以震慑住美帝,但无法摧毁它。中短程导弹咱们是满分,家门口摧毁一切。就是这么个实力。

总之就是踏踏实实的过咱的小日子吧。没事少看那些特朗普阴谋摧毁中国,中华民族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摊文,有这些导弹镇着,所有的对抗只能存在于经济层面。

步枪子弹的弹道是怎样的

...哥哥,这个涉及到内部弹道学(子弹在膛内加速的过程),过渡弹道学(出膛瞬间枪管震动幅度,弹丸章动,气体压力等),外部弹道学(风阻、引力、风偏等),终端弹道学(动能,创伤等)

要说清楚这些简直炸脑啊~~

我就简单说,在子弹出膛的时候。起决定因素的是推进剂、膛线、枪管长度、子弹口径质量,理论来说,推进剂越多,加速时间越长。膛线决定了子弹旋转的速度和强度,枪管决定了子弹能被火药推进多久,而质量则是越轻,被加速越容易。所以说,这个阶段决定了子弹的膛口初速和子弹飞行稳定性。初速越和稳定越高,子弹飞行越远,质量口径小的弹头虽然初速也更高,弹道更平直(重弹头抛物线很大)。但是远距离的存能不好,也更容易受到风偏影响。

然后在飞行的时候,弹头的风阻造型,有没有艇尾,空气湿度和气压,风向,弹头质量又决定了子弹飞行时候的轨迹、偏离和下坠。飞的越远,偏差越大,下坠好算,但是其他影响因素太多。所以很多枪能在100米之内打入1MOA以内,但是1000米开外就很难做到1MOA。

美国弹道导弹的实力到底如何

美国弹道导弹实力确实强悍,位于世界最前列,但是若要排名,俄罗斯确实可以和其较量一番。

弹道导弹,一种借助火箭发动机按预定程序飞行,最后做抛物线飞行的导弹。

弹道导弹在当今世界上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该种导弹最大的威慑在于可以搭载核弹头,能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目标进行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涵盖了近,中远和洲际弹道导弹。当然这是基于《中导条约》成立的。但是随着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不论美国出于何种目的,美俄关系何去何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弹道导弹综合方面主要有以下性能,最大射程,导弹精准度,导弹末端速度,导弹威力等。

由于《中导条约》,美俄的陆基弹道导弹受到限制。其中美国最先进的陆基近程弹道导弹MGM-140系统,根据弹头重量的不同,最大射程有300公里,部分导弹采用GPS定位制导,最大精度可以控制在15米左右。弹头携带数百枚多用途弹药,由中心点爆炸,每一个弹药杀伤半径有15米,极大的增加了杀伤力。

美国真正厉害的弹道导弹主要还是洲际弹道导弹,三叉戟系列,民兵系列以及已经退役的和平卫士系列弹道导弹。

这些洲际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大都在上万公里以上,但都是根据弹头重量来衡量最大射程的,美国的三叉戟系列弹道导弹主要采用战略核潜艇水下方式发射,其中俄亥俄级最为著名,可以一次携带十二枚,每枚可以携带8至14颗核弹头,三叉戟更具威慑不仅仅在于射程和威力,其发射平台潜艇水下杀手才是真正的威胁。

美国民兵系列最著名的当属民兵三型洲际导弹。是美国目前最大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其最大射程达到1.5万公里,可以携带当量达到200万吨TNT的核弹头。

美国在弹道导弹研究方面确实领先世界,毕竟美国有技术,人才以及财力。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关注小编,了解更多军事内容。

一枚常规弹道导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一般性弹道导弹,弹头500公斤左右.爆炸效果能在地上留下一个长:30米,宽:20米,深5米这样大的坑。

1、导弹(guided missile)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

2、导弹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的飞行器。有翼导弹作为一个整体直接攻击目标,弹道导弹飞行到预定高度和位置后弹体与弹头分离,由弹头执行攻击目标的任务。

3、导弹摧毁目标的有效载荷是战斗部(或弹头),可为核装药、常规装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或者使用电磁脉冲。其中装普通炸药的称为常规导弹;装核弹的称核导弹。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核三位一体的中坚一极。

4、按照导弹的作用分类可以简单地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导弹的分类原则是由两个部分所构成:发射的载具的特性与攻击的目标性质。发射的载具的特性包括:空射,面射,潜射等。攻击的目标性质包括:对空,对面,对潜。把这两项原则合并在一起就是目前最常见的各类导弹的分类系统。

5、虽然发射载具是导弹分类的一项原则,不过同一种导弹往往可以在简单的改装下自不同的载具上发射,因此许多导弹往往会在不同的类别当中重复出现。譬如说鱼叉反舰导弹可以自潜艇、水面舰艇与飞机上发射,因此她会分别出现在潜射反舰导弹、舰射反舰导弹以及空射反舰导弹当中。

弹道导弹技术,哪个国家的更好

好有啥用?不敢使用终究是个摆设。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只有“飞毛腿“这种老旧导弹照样给美军苦头吃。好比两个剑客比武,一个拿着把破刀,另外一个拿着绝世好刀,拿绝世好刀的天天说自己有好刀,但是就是不敢出鞘,结果被拿破刀的砍到,绝世好刀也被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