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同龢墓 故乡

《红楼梦》的故乡是大如州吗又叫如皋吗?沈阳有清朝几个皇帝陵墓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2 15:02:49 浏览1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红楼梦》的故乡是大如州吗又叫如皋吗

《红楼梦》的故乡是大如州吗?又叫如皋吗?。又是个奇葩问答,尽管《红楼梦》一书中出現了不少地名例如金陵,苏州,京都等,但“大如州”“如皋”却是首次听说。而且还是《红楼梦》的故乡。按题主所言,贾氏宗宅,宁国府,荣国府就在今天江苏的“如皋”了,不知有何根据?。

我们知道的是《红楼梦》开篇就告诉读者“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也就明白无误告诉了读者,《红楼梦》故事发生于何時何地已无从考究了,任凭读者自己去想象吧?你说是“如皋”,只要你感觉合适,而且也有依据,估计也没人去计较,说三道四。不过,我听说《红楼梦》故乡,是“大如州”、“如皋”却是首次。

沈阳有清朝几个皇帝陵墓

关内9个,关外3个,一共12个。

1、清孝陵

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原配皇后(静妃)博尓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墓。

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2、清景陵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同奉安地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掩闭地宫。

《钦定大清会典》卷42: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仁孝皇后合葬,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将其母敏妃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和其谥号)从葬景陵地宫。

3、清裕陵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地宫内葬有乾隆本人、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

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4、清惠陵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峪,载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寝。

死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选择双山峪为万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为惠陵。自光绪元年八月初三动工,至光绪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110.89两。

承修大臣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

惠陵建筑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神功圣德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

该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梃木,木质坚硬,俗有“铜梁铁柱”之称,因而大木构架至今保存完好。

5、清泰陵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6、清昌陵

清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沿途三孔平桥一座,西行300米北折,建有清朝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往北部分与泰陵皆同。唯隆恩殿地面独具特色。

清代皇陵都是皇帝本人或嗣皇帝为先皇建造的,只有昌陵是嘉庆皇帝的父亲 乾隆皇帝为他督造的,是 父亲给儿子造陵。

清昌陵的建筑形式与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华富丽亦不亚于泰陵。隆恩殿大柱包金饰 云龙,金碧辉煌,地面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满堂 宝石,别具特色。

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后一座 圣德神功碑亭,此后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圣德神功碑亭。

7、清慕陵

清慕陵即为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合葬的陵寝,位于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8、清崇陵

崇陵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裕隆太后)叶赫那拉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北面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

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在1938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所盗。

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隆裕皇后,东边的崇陵妃园寝埋葬着瑾妃和珍妃。

9、清定陵

定陵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它的神道在七孔桥南与孝陵神道相接,一直西行,直至西大河东岸北折。

从设计到施工,定陵妃园寝完全按标准妃园寝规制兴建。其建筑从南到北依次建有:一孔拱卷桥及平桥各一座、东西班房各一座、大门一座、左侧燎炉一座、享殿五间一座、园寝门三座、(其中琉璃花门一座,随墙门二座)。后院建有宝顶三排,共计划内5座,环以朱垣。

定陵妃园寝共葬有咸丰帝的15位妃嫔,其中皇贵妃2位、贵妃2位、妃4位、嫔4位、常在3位。

10、清永陵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座落在呼兰哈达(满语,汉译烟筒山)下,苏克素浒毕拉(满语,汉译鱼鹰河,今称苏子河)北岸。

尼雅满山岗(今称启运山)南麓。东距县城22公里,距永陵镇2公里。东南距兴京故城赫图阿拉约5公里,西距夏元行宫约3公里。

陵内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肇祖原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肇祖原皇后)、曾祖福满(追封兴祖直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兴祖直皇后)。

祖父觉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景祖翼皇后)、父亲塔克世(追封显祖宣皇帝)母亲喜塔拉氏(追封显祖宣皇后)以及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园。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称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为永陵。从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

清永陵在建筑形制、布局、造型、工艺上都有自己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色。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1、清福陵

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 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尔哈赤的后妃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等人葬于此处。

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同年将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的墓从东京尼亚满山迁来此处。

初建时,只称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运长久。陵墓到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来在康熙和乾隆年间又续有增建。

12、清昭陵

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家陵寝

请问清朝是亡于慈禧还是亡于翁同龢

慈禧、翁同龢等人固然可恨,但他们也不足以导致清朝的灭亡,而真正导致一个王朝轰然崩塌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晚清权贵腐败之下的民心尽失,其贪腐程度可谓是烂到了骨子里。

康熙末年,在这个千古一帝的纵容之下,整个大清已是乱象重重,危机四伏,买官卖官已经成为常态。那么买官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满痞,他曾用30万两白银,从允唐手中买得一个湖广总督的官位。

然而内阁大学士明珠,更是随意卖官敛财,他居然敢将总督、巡抚等职公开标价,当时的吏治,可谓是混乱到了一塌糊涂,大臣们肆意妄为,只会中饱私囊,以结党营私来对抗朝廷检查,满朝文武可以说是乌烟瘴气一片,腐败不堪。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此时国库仅剩存银800万两,从表面上看,大清强大无比,实则内部空虚,俨然已成空壳。

雍正作为一代精明严苛的皇帝,尽管上任才一个月时间,他竟然不顾康熙尸骨未寒,便火速开始了他的治贪打虎行动,手段也是极其强硬,一旦查出腐败官员,首先将其就地罢官查办,其次再向贪腐官员索赔,最后直接抄家。

在这种高压势态之下,雍正只用5年时间,就在惩治贪污腐败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他也成为历代皇帝治贪最成功的一位,他虽然一心只为黎民百姓,每事必躬亲,但终究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因为当时贪腐已经成为常态,几乎渗透到大清的各个角落,最终雍正治贪未半而中道崩殂。

自雍正之后,官民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尤其是到了晚清,腐败可以说是烂到了骨子里。对于百姓而言,即使达官显贵们不签那些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最后那些银子也会被官家搜刮干净。

所以民间传唱:三年清县令,十万雪花银,可见当时百姓之惨状。因为老百姓该穷的一样穷,该交的税也一分少不了,该活不下去的一样活不下去。

因此就导致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局面,老百姓已对贪官们极度的不信任,而这种情绪,终于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彻底地爆发了出来,当时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在人数装备都弱于清军的情况下,却能用10天时间,从天津一路北上攻入紫禁城。

在这期间,英法联军并未遇到有人拼死抵抗,只见沿途百姓纷纷前去看热闹,只要英法联军需要帮忙,他们就会推着自家的独轮儿车,自发的将其武器运送到与清军作战的地方,英法联军攻城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赶紧从家中扛来梯子,冒着枪林弹雨,扶着梯子好让英法联军往城墙上冲。对于火烧圆明园,也没有一个老百姓会感到难过的。

当时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由于没有带火,还多亏了前去看热闹的穷苦百姓,是他们帮着英法联军找来的火镰子,最终圆明园才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据记载: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

对于这件事!那些掌权者大发雷霆,他们认为,大清屡战屡败,都是因为被那些刁民们给害的,但他们却从来不在自身找原因。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当英国军舰突破虎门要塞时,两岸数以万计的百姓,他们只是平静地看着,侵略者将大清的军舰悉数击沉,但并未感到悲痛半分。

除了掌声如潮水般的在两岸不绝于耳以外,他们还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及时地卖给英国水手来换取生活费用。

当时一名外国记者,他在登上英国军舰进行采访时写道:大清居民来到岸边,注视着飞过头顶的炮弹无动于衷,他们将自家的瓜果蔬菜卖给英国水手,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成了赚钱的好时机。

1842年,镇江之战,英军缺水缺粮,两岸百姓争相提供,将自家仅有的食物卖给英军换取钱财,当清军战舰被英军击沉时,围观百姓纷纷叫好,掌声不断。

见此情形,江宁副都统:海龄,一气之下,下令在镇江屠杀百姓近万人,不过在当时,像镇江惨案这样的骚操作,已经算是屡见不鲜了。

听闻镇江惨案的贝青乔,他在自己的《咄咄吟》中记录道:城中扰乱,几成火坑,百姓惟恐英夷之不破城也。意思是:大家都盼着英军赶快攻进城中,大家好在乱中求得一条生路!

所以说,晚清虽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庭柱级的人物,但在面对一个千疮百孔,民心尽失的末代封建王朝时,其实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但不可否认,他们却为推翻帝制奠定了基础。

两代帝师翁同龢的二哥,湖广总督翁同爵为何没与结发妻子杨夫人合葬

感谢邀请!从《翁之缮传》中,提及的一二,可以大致猜测如下时任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的翁同爵,以正一品的身份,时任当时的主考宫。因涉及到家族有亲戚之缮应考,所以为了避嫌,使得只得让之缮弃了国学,选择了攻读英文、日文、俄文,向往出国留学。1896年李鸿章出使俄国时,承慈禧密旨,拟代表清政府和帝俄签订《中俄密约》,此举极为秘密,凡李鸿章发回的两国谈判内容各种电报,光绪帝亲旨均不经军机处、总理衙门转呈办理,“一律都交给了同龢承,让带回家,遂责令之缮协助。此时之缮已精通数国文字,几次电文译后,呈给光绪帝。  光绪22年时,因稷臣罗逢禄奉旨出使英国,有意让之缮同去,同龢不禁大怒,斥责之缮一顿方才罢休。后因上任胡广总督时,知翁同龢患舌僵,思念不置,即返乡里,时在同龢左右,同龢既逝,留有翁之缮藏书印。 其妻杨氏,因伤寒症,乱用了药以致而逝。死后,因正是清朝动荡,家族不保时期,因此便草草地埋葬了杨氏,自己则留下青铜一枚传与之缮,让他振兴家族企业了。然后续因日冠侵华,翁家也彻底没落了。希望此回答能让你满意。

翁同龢的坟是在什么时候被挖的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侯被挖的。翁同龢虽然是位有争议的人。什么人对一个逝去百年的人的坟墓居然挖掘,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或原因,都不应该。作为历史名人,其坟墓应作文物加以保护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