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司马光砸缸在历史上存在吗是否是后人杜撰
中国人大部分不信宗教,我们信仰祖先和文化。
有些故事传播的久了,已经不是简单的是否存在就能否定了的。
最近网上掀起了一股洗白求真风。有人要把历史教科书上黑白颠倒一下,比如抹黑岳飞,洗白秦桧。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扰乱我们的视听,毁掉我们的三观。我改名为历史生物教科书,也是为了按照教科书的思路,给他家普及中国人心中真正的英雄历史。
比如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典故,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总有一小撮人写文章来问的主人公后来都怎么样了?通过主人公长大后的一些错误,来毁坏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光辉形象。
在语文教科书上,也专门有一节课来学习司马光的事迹,并对小朋友进行鼓励。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学习这种精神和文化,而不是所谓“求真”,破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更有甚者,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我们的烈士身上,去研究邱少云是否能受得了疼痛。这种人,都是美分无疑。
最近有一条新闻,美国一个老师告诉孩子们圣诞老人不存在,结果竟然被开除了,还面临着起诉。那一会在问题下面评论的喷子们,你们觉得圣诞老人存在吗?美国为什么要开除老师?思考不可怕,可怕的是戴着有色眼镜,双重标准。
我是历史生物教科书,学习真历史,传播正能量。
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的简介如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为人孝顺不说还友爱兄弟,对君王朋友都非常好,很有深度,有大家之范。
司马光是否该和秦桧一样被定性成奸臣
司马光是君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司马光都不可能跟秦桧相提并论。他虽然废除了王安石变法,但那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变法真的实行的不错,那高太后也不可能支持废除。因为王安石变法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状态,改革不出个什么名堂,反而把宋朝搞得乱糟糟的,司马光索性就恢复了旧制。
司马光和王安石,纯粹是政见不合。
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宋仁宗时期,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关系那是相当好的。这两个初入官场的后生,并没有太鲜明的政治观点,又都是意气风发的大才子。
所以这两个人成为了至交,这跟后来他们在政坛上针锋相对的关系,倒是完全不同。等到宋神宗赵顼上台以后,认可了王安石变法的想法,于是开始重用王安石。
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可是宋神宗却执意不听,为此司马光是主动离开的汴京城,这跟王安石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后来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另外一位好友范镇也表示反对变法,结果因此被罢了官,司马光因此对官场失去了兴趣,专心开始著书,长达15年的时间。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宋史》
试问这样一个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人,怎么可能跟秦桧那种虚与委蛇的小人相提并论呢?而且他跟王安石是君子之交,两个人并没有私仇,为此自然也不会在后来对王安石落井下石了。
司马光上台以后,废除了新法。
66岁的司马光,赶在宋神宗还活着的时候,把《资治通鉴》给写完了,宋神宗大为感佩,重新启用司马光,任命他为资政殿学士。
隔了一年以后,宋神宗就病逝了。宋神宗是带着遗憾离开的人世,因为他没有彻底贯彻王安石变法,在变法事业上摇摆不定,最终使得王安石本人心灰意冷,被罢了宰相回家养老了,剩下那些吕惠卿、曾布等人,根本就无法完成王安石的壮举。
67岁的司马光得到了高太后的重用,一路升迁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他此前早就反对新法,一直上书对新法提出各种疑问。
等到他做了宰相以后,自然是更加不待见新法,于是他将免疫法、青苗法等新法全部废除,重新恢复了过去的旧制。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宋史》
那些曾经反对变法的大臣,诸如苏轼、范纯仁、苏辙、刘挚等人,也都被司马光重新召入京城任职。
可见司马光其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每个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司马光这么做就一定是错误的。
王安石变法,到后来就成了一滩烂泥了。
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障碍,那就是宋神宗摇摆不定的态度。刚开始宋神宗把王安石提拔为宰相,下定决心要实行变法。
宋神宗那样子就跟秦孝公支持商鞅一般坚定,但是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因为变法严重伤害到了贵族们的利益,他在各大贵族跟前没法交差,于是就罢免了王安石。
王安石自己推荐上来的吕惠卿,不想着变法大业,却想着赶走王安石,自己好做宰相。为此变法成员内部,其实已经有了严重的分歧。
此后王安石再次被启用为宰相,他把变法成员中背叛自己的那帮人都调了出去,变法大业严重受损,其实已经无法彻底实行了。
恰逢王安石的儿子死了,他心灰意冷,没多久又被罢相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朝堂之上。而变法就跟烂尾楼一样,一直提不起精神来。
宋神宗死了以后,变法就更加没什么指望了。年幼的宋哲宗根本就无法担负重任,高太后是守旧派,司马光也是守旧派,两人一拍即合,便将变法给彻底废了。
司马光废除变法,这不是北宋灭亡的原因。
不少人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罪在司马光身上,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司马光废除变法,根本就不是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朝令夕改,三天政策太多,导致老百姓们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 当年宋仁宗重用范仲淹、韩琦等人实行庆历新政的时候,也是意气风发。可惜这场改革运动,只持续了百余日,就因为宋仁宗的妥协而被废除了。此后宋仁宗即使有变法的心思,也不敢轻易尝试了。
- 宋神宗时期,他又想着要搞变法了,于是启用了王安石,变法要是能顺利进行倒也算了,可是宋神宗自己也没有信心搞下去,所以这场变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了。
- 司马光当时若不废除变法,那北宋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因为新法无法实行,旧法也没人敢用,这局面马上就要失控了。
- 等到司马光死了以后,宋哲宗上台,他又想着要搞变法了。可惜他命不长,这件事也就无疾而终了,宋徽宗是个花花公子,又将刚刚有点变法的势头给打压了下去。
所以我们看得出来,北宋一直处于朝令夕改的状态当中,不光百姓们不相信朝廷了,就连地方官员们,也不知道该不该实行上头的任务,因为一旦改变了政策,受罪的还是他们这帮基层的官员。
总结:秦桧卖国求荣,跟司马光完全不好比。
秦桧也是宋朝的宰相,而且深得宋高宗赵构的信任。但是他这个人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他不光出卖了国家的利益,而且害死了岳飞,从而背负上了千古骂名。
这种人给司马光提鞋都不配,又怎么可能拿他跟司马光相比呢?秦桧是奸臣,而司马光的的确确是忠臣一枚。
参考资料:《宋史》
“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文言文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扩展资料:
译文
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
从此后就很喜欢看书,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
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进缸里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注释:
生:长,长到。
凛然:稳重的样子。
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到达,甚至。
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
去:离开。
迸:流出来。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 (1019年11月17日 一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
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篡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
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吕蒙正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截止到北宋,谁才是司马光心中的千古一帝
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与《涑水记闻》都证明,宋仁宗是司马光心目中的千古一帝!
北宋司马光,妇孺皆知“七岁砸缸”,学者探讨“新旧党争”,女性崇尚“典地葬妻”,但司马光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与《涑水记闻》,《资治通鉴》整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1362年的历史;《涑水记闻》则整理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建国至宋神宗熙宁三年(960年-1070年),司马光记述北宋110年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利弊,较为详尽展现北宋的内忧外患与阶级矛盾。
司马光
读者会想,《资治通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与北宋有何关联?事实上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用意是展现赵宋皇权正统,宋朝赵氏皇族传闻为战国七雄的赵国后裔,周威烈王姬午册封晋国大夫赵籍为诸侯拉开战国时代序幕,《资治通鉴》中《周纪》与《秦纪》在司马迁《史记》基础上对长平之战重新解读,以赵匡胤勇救亲征北汉的后周世宗柴荣为契机,彰显“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为天命所归,司马光因《资治通鉴》获得皇权恩赏。
宋仁宗
契丹辽国与党项西夏使北宋饱受战乱之苦,北宋对辽国失去军事话语权认作“兄伯”,《涑水记闻》以朝臣奏章展现历史事件,竭力淡化北宋窘困处境,机密亦具有极高的研讨价值,而全书篇幅最重非宋仁宗赵祯莫属,毕竟奏疏要由皇帝最终批复,宋仁宗能够支持范仲淹抗击西夏,能够破格重用狄青为枢密副使,能够采纳便利民众的底层民声,牺牲部分利益保持与辽和西夏的和平,王安石变法使社会矛盾加剧,使边境摩擦变得不稳定,故遭到司马光的激烈发对。
北宋疆域
综述:司马光坚定地拥护赵宋皇权,《资治通鉴》通过历代圣明君主,展现宋朝几代君主的优秀,如仁德、勤政、爱民等,《涑水记闻》用紧张的奏疏,展现北宋君臣面对的威胁,化险为夷使北宋走向强盛,因此司马光心目中的千古一帝,并非“秦皇汉武”或者“唐宗宋祖”而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时期确实对士大夫与民众相对宽容,传闻辽国历代皇帝“奉(宋仁宗)其御容如祖宗”,司马光绝不容忍任何人改变宋仁宗朝旧制。
我是多臻贵,用最简短的语言总结历史,欢迎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