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俗

出家人可以还俗吗?黄元申为什么还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1 12:32:13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出家人可以还俗吗

根据制度,男众出家人一生可以出家七次,女众出家人一生只能出家一次。也就是说,男同胞可以出家还俗再出家再还俗有七次机会,但是女同胞出家后还俗就再也不能出家了。据说这是两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制定的规矩。看上去好像不公平,但是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因为女人是情感动物,烦恼特别多,只给一次出家机会,这样也可以更加珍惜难得的机会。

黄元申为什么还俗

没有还俗啊。黄元申,2006年计算,今年该56岁,祖籍四川,一九四八年出生於上海一个书香门第,次年随父母到香港。年轻时家境清贫,十二岁时拜师学习武艺,由於刻苦、机灵,练就了一身过硬武功。黄元申从小就没有想过要去当演员,那时,电影电视播出的功夫片还很少,而黄元甲对武功却执著追求,精益求精,练的炉火纯青。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弟弟替他报名报考演员。在初次试镜的功夫片《饿虎狂龙》中,黄元申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导演的高度赞赏,由於他的武艺高强,表演出色,一炮打响,之后片约不断。黄元申为何要出家?他说是「听闻佛法」,缘分注定。过去拍戏时有很多问题在他的脑子里弄不清楚,许多人生问题在书中也找不到答案。接触佛法后,他感到很多问题都能解释融通。过去在拍戏的空闲时,像拍摄《霍元甲》电视剧,他两个月就拍完了。 1990年农历7月29日黄元申拜东南亚一带德高望重的圣一法师为师,在香港宝莲禅寺出家,取法号衍申,同年到九华山驻足二十天,受菩萨戒,从此他以“上弘佛道,下化众生”为已任。黄元申在谈到为什么出家时说:“出家全是佛缘所定。在剃度前他早已倦怠世相,厌弃虚荣,后逐渐染濡佛法,感到心中豁然开朗,令他充实平静’,遂萌发了出家皈依佛祖的决心。” 衍申法师说:“由于他经常流露舍家事佛的心愿,家中亲人早有预感。出家时妻子还算能够理解,和其他出家人比较,我就很幸运了。但我的父母是不愿我出家的,母亲见这么久了我仍坚决,也就随我。只是父亲直到现在还想不通。”法师语罢目垂,为人子而不能尽孝的疚歉溢于言表。 衍申师多次往来于香港与大陆丛林,参禅悟道,朝师拜祖。九江云居山真如寺是其师祖虚云老和尚圆寂之处,他曾代师父参拜师公舍利塔并考察了多处佛教塔寺,旅途奔波,十分辛苦,仍滔滔不绝地向人们开示说法,那份虔诚和利他的心愿很是感人。当有人问法师:“你现在还有烦恼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有,我也是凡人嘛。但我能化解。用‘心’来观察烦恼,看透烦恼,烦恼便消失了。须知烦恼不是物,本是虚幻的,是由心生出来的。” 记者说:“衍申法师你当和尚,观众失去了一位好演员,这多遗憾。”他淡淡地回答:“人生就是在演戏吗,我以前演这样那样的角色,现在演和尚,将来年纪大了,就是演老和尚啦!”充满哲理的回答,令人回味无穷。与黄元申同期的另一女艺员庄文清,亦看破红尘,归於佛门。 旧版《霍元甲》摄于1981年,20集.是第一部在内地播出的港台电视剧,也是当时的当红小生黄元申的最后一部代表作.黄元申在成功扮演了霍元甲之后不久,突然宣布割绝红尘,毅然去了九华山出家.黄元申的电影作品主要有《反碗底》,《漩涡》(与赵雅芝搭档演出). 可能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给大家介绍一下: 本名::黄元申 出生地::上海市 籍贯::重庆市 生日::1948年11月20日 身高::5��8��(约174cm) 体重::目测约65~68kg 外号:K仔 自认最满意的角色::小鱼儿(第一版1979绝代双骄)石修演花无缺,多数香港人的经典戏剧 自认代表作::1979绝代双骄,1981大侠霍元甲 第一部电影(吴思远)::1972饿虎狂龙(后片约不断) 第一部电视剧集::1976 CID(主演:李辉豪,李Sir)因此剧在电视圈成名,此后主攻电视界. 息影之作::满清十三王朝之乾隆篇(盖世奇功) 落发出尘::1990年农历7月29日 经典拍档::黄杏秀(合称双黄) 80年代经典爱情组合::米雪(大侠霍元甲) 台湾剧集::飞花逐月(饰演萧寒月,与苗可秀合演)

《飞狐外传》原著里袁紫衣最后为何不为胡斐还俗

袁紫衣是《飞狐外传》中胡斐真正爱过的女子。袁紫衣最后为何不为胡斐还俗呢?

袁紫衣幼年得师父救下一命,在师父面前立下重誓继承师父衣钵。

袁紫衣的母亲银姑受凤天南凌辱,怀孕生下了袁紫衣,母女俩又受到凤天南的迫害,银姑便带着女儿北上到了南昌“甘霖惠七省”汤沛的府中,谁知道才出火坑,又入狼窝,银姑又遭到了人面兽心的汤沛的凌辱,银姑不堪凌辱上吊自杀,年幼的袁紫衣被师父救出,带到了回疆。年幼之时,在师父跟前袁紫衣就立下了重誓,要继承师父衣钵,所以很小年纪就落发出家,法号“圆性”。师父对袁紫衣来说,是倾注了一生心血的爱徒,既救了她的命,又有养育之恩,还悉心教导,让她学会了这一身惊人的本领。师父对于袁紫衣来说,兼有父母和师父双重的恩义在里面,作为袁紫衣而言,她就是对胡斐爱得再深,她也没有理由向师父提出还俗。袁紫衣开不了这个口。

袁紫衣惹下和胡斐的这桩孽缘,本就已经违了师命,岂敢变本加厉提出还俗?

袁紫衣身受师父厚恩,这一回长大成人,武艺学成,奉了师命,离开回疆就是为了两件大事:一件事就是顾念凤天南是自己的生父(其实我觉得这是袁紫衣的师父过于迂腐、刻板,袁紫衣名义上是凤天南的女儿,事实上只不过是他当年对袁紫衣的母亲银姑发泄兽欲后的产物,这哪里存在什么父女情分,救这样的人三次,实在就是助纣为虐),要救他性命三次;第二件事就是要手刃害死母亲的奸徒汤沛。袁紫衣做了十余年的尼姑,这回只为方便行走江湖而改扮为正常姑娘的行头,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袁紫衣过分的地方在于,明知道自己是尼姑,还要去撩拨胡斐,居然你来我往地恋爱了,这本来就已经违了师命,袁紫衣哪里还敢变本加厉向师父提出还俗?

情节设置的需要,程灵素为胡斐牺牲生命都换不来胡斐的爱,程灵素尸骨未寒,倘若袁紫衣为胡斐还俗,会让读者觉得胡斐和袁紫衣全无心肝、冷漠薄情,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会大打折扣。

袁紫衣不为胡斐还俗,其实也是出于情节设置的需要。袁紫衣明知道自己是个尼姑,还要招惹胡斐,和胡斐产生纠缠不清的感情纠葛,这不但是违背师命,也有违自己的誓言,更是对出家人信仰的佛教的玷污。这对于袁紫衣来说,其实是挺严重的犯错。再看程灵素,一个真正有资格、有条件和胡斐相爱的女孩,始终默默在胡斐身边,为他排忧解难,为他默默付出,把自己对胡斐的爱始终深深埋藏、压抑在心中。甚至到了最后,甘愿为胡斐付出生命。一个这样的女子,竟然到死都没能换来胡斐的爱。倘若程灵素尸骨未寒,袁紫衣为胡斐还俗,二人成了夫妻,就会让读者觉得胡斐和袁紫衣真的可以算是冷漠薄情、全无心肝、自私自利的小人,二人形象会大打折扣。

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个和尚,当上二龙山首领后为什么不还俗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花和尚」鲁智深,堪称水浒人气王,拥趸无数。这么一个好男子,如何不还俗,不回到这个花花世界中来?原因无非如下几个。

(一)深山古寺

大家都知有「二龙山」,如何忘了「宝珠寺」?二龙山上的宝珠寺,这也是书中众山头中唯一把寺庙当聚义厅的山头了,自然是为鲁智深量身打造的。

鲁智深一踏上山头,见到宝珠寺时,必然是百感交集。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定是五台山的点点滴滴和恩师的谆谆教诲,此情此景,如何还有还俗的念头?

(二)身份无碍

鲁智深为躲避官府追捕,隐身空门之中。虽说与佛有缘,毕竟缘分尚浅。

大家想想鲁智深的英雄事迹,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双夺二龙山等等。虽然是个和尚,但吃肉喝酒,杀人放火一样都不耽误。

既然尧完全没影响,那还管他做什么?

(三)名震江湖

鲁智深落草二龙山时,我们细数与他打过交道且知道他已削发为僧的好汉,包括史进,李忠,周通,林冲,杨志,还有张清,孙二娘,曹正三个开酒店的百事通。

再加上他来回几千里江湖路,可说鲁智深的这幅装扮,手中禅杖已经名满江湖,并且蒸蒸日上,又何必还俗呢?

(四)为佛代言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儒释道」三家,水浒文学也不例外。梁山一百单八将,便是这三种思想的集合。

以宋江为首的讲究「忠孝仁义」,为国为家的,便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终极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

以公孙胜,樊瑞,朱武为代表的便是道家思想。而道家在宋徽宗时期大行其道,十分兴旺。

鲁智深是佛家的代表,而且是唯一的代表,又怎么可能还俗呢?

(五)天孤之星

大聚义时,鲁智深排第十三位,号「天孤星」。五台山时,师傅智真长老就已看出鲁智深必成正果,果然,求佛之路,孑然一身,孤独前行。上天注定,又如何能还俗呢?

鲁智深圆寂前,曾留下数句言语,末两句是「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他是梁山好汉,是豪杰,是真男子,是鲁达,是鲁提辖?此刻都不是,他,俗家姓鲁,法号「智深」。

平阳狐狸说水浒

期待交流与关注

各位怎么看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

其实,很久以来,出家,似乎都是起因于生活极度无奈或厌世,所以,家庭不幸的出家,感情受挫的出家,事业失败的出家,生活不下去的出家,甚至怀疑得了绝症的出家,要不然就是因为过多的名利缠身总觉得越来越不开心的人出家,要不然就是万念俱灰的人出家,似乎,只有出家了,他们才能得到重生。这种现象一直以来都在延续。

其实,佛门的出家并不是这样的重生,而是一次提升做人层次境界,提升人性层次的重生,出家,是出原本那个低级或低劣人性层次的家,根本就不是逃避现实生活或原有生活,也不是为了寻求一个能够躲避困度或无聊的地方。换句话说,如果连出家的目的都不清楚,你的出家就是一个伪出家或假出家。

其二,对于这些生活中不得志的伪出家人,确实应当劝他们还俗,但对于那些立志提升人性层次的真出家人,当然应当随喜赞叹,当然不能阻止了,因为人性层次的提升对于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幸福之事,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