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北宋大臣夏竦为何被罢免
- 唐诗宋词中有哪些有“梦”和“祺”的诗句
- 绵绵细雨入春意,竦竦秋风下江南下联如何对
- 《清平乐》教习贾玉兰为何敢与夏竦长期偷情放纵张妼晗接近官家又出于什么目的
- 西夏李元昊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2万宋朝军队为什么第二次惨败
- 我们农村集资打的路是一事一议吗
-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北宋大臣夏竦为何被罢免
这个问题涉及到北宋官场的争斗。也开起了,宋朝党争的先河。夏竦文才有余而,在政治上精于争斗,实干不足。夏竦有两次被扁比较有名
一、北宋对西夏好水川之战战败,夏竦被罢免。好水川之战是夏竦一生的政治污点,最为宋军最高统帅,对战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庆历新政中的改革派富弼向仁宗弹劾保守派枢密使夏竦,夏竦被免。其实这属于官场斗争,而后庆历新政的失败,也因夏竦的打击报复,最后失败。
三、夏竦的升迁与罢免,都体现了北宋文人政治的特点,国家虽稳定,但其内部政治斗争确十分激烈,造成冗官,庸官现象。喜欢就请点赞关注,历史小书虫@副局健康vv
唐诗宋词中有哪些有“梦”和“祺”的诗句
有梦的诗句也很多举几个例子,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昨夜江潭梦落花,可忴春半不还家。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与诺孒登岘山)水落魚梁浅,天寒梦泽深。
李白的(行路难)闲來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相思)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绵绵细雨入春意,竦竦秋风下江南下联如何对
袅袅炊烟迎晚情,腾腾迷雾笼镇北,
绵绵细雨入春意,竦竦秋风下江南。
《清平乐》教习贾玉兰为何敢与夏竦长期偷情放纵张妼晗接近官家又出于什么目的
真是没想到《清平乐》中举止优雅,知书达理的贾玉兰贾教习竟然与当朝宰相夏竦有着长期的偷情关系。
在我心目当中,贾玉兰作为宫中的歌舞教习,从言谈举止尽中尽显示出一股温柔娴静,一副淑女形象还真是让我对她颇有好感。
可是当剧中的画面一下子切入到一男一女躺在一张挂着朦胧纱账的床上时,我硬是没反应过来,这里难道还会有让人喷鼻血的画片?
只见一只雪白的纤纤细手慢慢从妙曼纱账中伸出,拿起床头上茶壶就坐起来,仰起头就猛喝了起来,姿势竟然还那么妖娆撩人,实在是让人遐想不已,妙想连天。
随后,她就慢慢穿起了衣服,扎起纱账摆弄起一块玉来,我仔细一看,床上的这两位竟然是当朝的宰相夏竦和我们心目中的淑玉贾玉兰。
天哪,这夏辣还说想再躺一会儿,看样子很累的神态,言语间竟然讲到了他家的母老虎不会找到这儿来吃醋,很明显,他俩不是夫妻,而是暗中在偷情,这也太胆大了吧?
那贾玉兰为什么敢与夏竦长期偷情呢?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很多人问,你怎么会知道他们俩偷情已经很长时间了呢?
这就要从贾玉兰手中的那一块坠子说起,从夏竦对她的谈话当中就可以得知,这块玉并不是什么值钱的高级货,而是夏竦在很穷不得志的时候送给到贾玉兰手中的一块破玉而已,而现在的夏竦那可是一朝的宰相呀,可见他俩早已经相识了。
而且从贾玉兰对这块玉的苛护程度来看,要比后来夏竦送给她其它的高级玩竟儿要大得多,由此就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定情之物,更是可以推论出贾玉兰这颗心早已经完全交给了夏竦,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哪怕是为他在宫中搜集官家和娘娘们的情报,也在所不惜。
原来夏竦这位宰相,虽然说在位的时侯,有些贪婪好色,在私德上有些缺陷,但是在重大的事情面前并无大过,而且对百姓还是爱护有加的,同时他还是北宋的大文学家,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和才华,只不过他太善于逢迎上位而已。
原来这位贾玉兰竟是夏竦的初恋,但是由于身份出身和政治上的原因,夏竦不得不另取他妻,可是他俩还是很相爱的,为此夏竦还特意写了一首描述离别情的诗赋《鹧鸪天》被世人传唱了近千年。
由此可见,之所以贾玉兰敢于与夏竦长期偷情,那是因为她已经深深地爱着他,只不是在名份上是爱而不得而己。
那贾玉兰为什么放纵张妼晗接近官家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贾玉兰非常喜欢张妼晗这个人的性格,敢爱敢恨又敢做,对自己的心上人直追不放,这就与贾玉兰敢为自己心爱的人付出一切是一样的道理,然而这一切,从她每次看张妼晗时那满满是爱的眼神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其次就是贾玉兰对自己的感情是爱而不得的,她不想张妼晗重蹈覆辙走上如同自己的不归路,因为她是打心底把张妼晗当自己女儿一样看待的,因此她也是很矛盾,真心想要为她另择佳婿,只想找个能让张妼晗过得好的人家。
再次,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都想攀上高枝,让自己的家人和儿女过上幸福的生活,更何况她对自己干女儿张妼晗相貌身材的自信,同时也明白当今的皇上对张妼晗是有意思有爱意的,所以她不断地想办法让张妼晗接触皇上,万一成功了,那么她对张妼晗暂时的放纵就成为了一种恩情,必定会对以后的她大有好处可得!
而事实胜于雄辩,在不久后的将来,在贾玉兰的一番操作之一下,张妼晗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宠爱成为了贵妃,死后还被追封为“温成皇后“,而贾玉兰在宫中混得更是风生水起如鱼得水一般!
西夏李元昊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2万宋朝军队为什么第二次惨败
我可以吐槽一下吗?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题主会不会继续问“还是西夏李元昊声东击西,宋朝军队为何第三次惨败?”“三次惨败之后,宋朝为何又赢了西夏?”“三败一胜后,宋朝为何第四次又输了?”。大哥,西夏和北宋一共打了五次战争,大小二十几次战役,你这么混下去,这点事儿能问到2020年,惹毛了悟空问答要不给红包的。
吐槽归吐槽,问题还是要回答。题主说的第二次惨败应该是好水川之战,为了避免题主的连环出题,我把第三次也说出来,定川寨之战。后世认为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为第一次宋夏战争。李元昊基本上大获全胜,除了第三次的定川寨受了点挫折外,可以说是席卷宋军。
而具体到好水川之战,其实李元昊的战术应该是诱敌深入,而非声东击西。三川口之战才是典型的声东击西,或者叫围点打援。好水川是一次典型的伏击战,过程其实没太多能说的,李元昊出兵十万南征,以主力在好水川口设伏。用偏师进攻怀远,并称目标是渭州。宋军以任福为主将出兵5万左右主动进攻西夏腹地,任福被西夏疑兵诈败并层层抵抗的计策迷糊,追击到好水川,中伏身死,宋朝损兵万余。韩琦和名臣范仲淹皆受牵连,被贬。
宋军的战败在老朽看来其实并不偶然,主观和客观上宋军犯的错误实在太多。在军事上一个小疏忽都可能造成惨败,何况一堆的大错误。
梳理一下所有的错误,排在首位的就是情报错误。而且错的离谱,宋朝的西北地区首重之臣韩琦居然认为西夏只有四、五万的军队。他在给朝廷的《乞坚守攻策勿以异议沮兵奏》中分析西夏军队“吴贼据数州之地,精兵不过四、五万余,皆老弱妇女,举族而行”。实际上李元昊非但没带老弱妇女,壮年兵就有10万。连对方到底有多少兵都不知道,这仗还有的打吗?
正因为错误的情报,韩琦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让任福带5万兵出击求战。如果李元昊真的只有五万兵的话,这个决策没错。因为韩琦的命令并不是让任福与西夏决战,这五万兵其实是个闲手。韩琦是让任福解围怀远后深入西夏腹地,能战则战,不能战就据险而守,切断李元昊的后路。他对这路兵马也觉得有些不安,所以反复叮嘱任福一定要遵守命令,甚至动用了正式的檄书,明确告诉任福“苟违节制,有功亦斩”。
可任福还是违背了他的命令,他分兵了,他自己带着不足一万轻骑先走了,让朱观、武英带队跟进。然后他过怀远没有深入西夏,而是听闻张义堡有交战,急行军到战场。到达战场后西夏正好借此机会诈败,任福又急行军追击。到达好水川的宋军已经人困马乏,别说打突围战,就是打遭遇战都够呛能赢。事情发展到这里结局已经注定,不止任福带的轻骑全军覆没,跟上支援的武英也难逃一死。
在下面这张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宋军抵达怀远后,没有按照既定战略向西北方进军,而是向南直线冲去,一头撞进了西夏设定好的伏击圈。
另外不得不说,范仲淹其实也有一定的责任。虽然他和韩琦一个主张守,一个主张攻。但这只是手段不同,不是生死之敌。整个好水川之战,范仲淹部一直按兵不动,坐看任福覆没。我不得不说在国家大事上范仲淹还是有惜身之嫌,有负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让他在青史上白壁微尘。还好他生在北宋,明朝的熊廷弼干了和他一样的事情,是被杀了的。你的思路固然是对的,但就那么坐看手足丧命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还是让人难起崇敬之情。
这就是老朽了解的好水川之战的啦,喜欢就点个赞呗,也十分期待回答题主下一个关于定川寨的问题,我已经提前写好了,哈哈。
我们农村集资打的路是一事一议吗
集资属于自愿,要经过一事一议程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一、“一事一议”议事会进入议事程序的前提条件 1.有发起人 “一事一议”议事会的发起人即议事会的组织者,召开议事会必须有一名或多名发起人。如宜都市聂家河镇柑子园村第二组24户村民举行的一次“一事一议”议事会,会议的发起人是一名村民。在他的倡导下,两个小时议定了本组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投工、投资、责任人等7件事,参会村民根据会议形成的决议,各户均等投资、投工,铺设管道1200m,建成了自己的供水工程,82名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议事会发起者的人数和身份在各地情况各异,有的议事会的发起人只有一个,有的是一人倡议,数人支持。发起人中有基层干部,也有群众。但无论发起人多少或身份如何,有一个以上的发起人是“一事一议”议事会进入议事程序的必备条件。 2.群众对所议事项要求强烈 群众有要求是“一事一议”议事会启动的动因。成功的议事会之所以群众参会踊跃,意见统一快,是因为群众对议题有强烈的要求。如前例中的村民多年受无水吃的困扰,对解决饮水困难非常关心,所以群众对这样的议事会积极响应,所有接到通知的农户都按时参加了会议。 3.议事会范围内群众直接受益 “一事一议”议事会的范围无论是大于或者小于行政区,只要属于受益范围,这个范围内的群众很容易形成共识。这是议事会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一事一议”议事会的原则 1.群众自愿 召开“一事一议”议事会,一般是发起人在发出通知时就向各农户说明:愿意参与的就到会,不愿参与的不强求,不加任何强制观点。群众知道不参加会议就不会受益,会仔细考虑发起人通知的内容,自己决定取舍。这种会议虽然属自愿参加,但大多数议事会召开时,被通知的对象会全部参加。 2.权利、义务一致 成功的“一事一议”议事会,参会村民都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权利、义务一致原则。这个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想受益就必须投工投资;另一方面,谁不投工、不投资,就不能受益。正是“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把意见一致的农户凝聚在一起,把持有不同意见的农户排开在外,这是意见很容易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原则也并非使那些当初不同意参会的农户永远不能受益,只要他们同意缴纳议事会确定的投工投资份额,仍然可以加入到受益体中。 3.公平负担 在义务分摊方面,农户投入一般实行“按受益户均等”或“按受益人均等”分摊。有些地方因条件特殊,议事会上也作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条款。 三、“一事一议”的基本特征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采用“一事一议”形式后,不仅议事会在召开的形式上与过去行政决定分配义务工的方式有区别,所议事项的内容也有自身的特点。 1.“一事一议”与行政决定在形式上的区别 (1)体现群众意见程度不同 “一事一议”是群众自愿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行政决定是以村、组等组织机构的意见为主。虽然村、组也代表着群众的意见,但“一事一议”的代表性表现得更直接。 (2)形成决议的方式不同 “一事一议”形成决议须在参加议事的全体受益群众中通过,而行政决定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多数群众中通过或在群众代表中通过即可。 (3)组织者不同 “一事一议”会议有基层干部组织的,也有普通群众发起的;而行政决定只能由行政组织作出。 2.“一事一议”议定事项的特点 (1)用工采用货币决算 “一事一议”中出现的“货币决算”与过去农村摊派义务工中出现的“以资代劳”在形式上虽然相似,都用货币表示人工的价值量,但它们在体现农民的意志方面有本质区别。 (2)小规模格局 “小规模”是指受益范围在村以内的小型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要遵循群众自愿原则,以群众直接受益为前提,如果规模太大,群众受益不均衡或受益不直接的程度也大,就难以形成统一意见。从调查情况看,成功的议事会讨论的议题多数是村以下的小型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小规模仍是其基本格局。 (3)工程权属共有 “一事一议”议事会对他们所建工程的权属一般都用这样的表述:建成的工程归投资的农户所有,各户份额均等。这一表述表明:这种财产属于共有财产。但村民对这种财产行使所有权的方式与村民对公共财产行使所有权的方式有三点不同。第一,所有权人有特定的对象,而一般公共财产的所有者没有特定对象,只要村民户口属于这个行政区,哪怕是新搬迁来的农户,都可以享受所有者的权利。第二,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份额可以转让。如农户搬迁时,可以将自己份额有偿转让他人。第三,具有排他性,即未投资的农户不能享受权利。但这种财产有一点与公共财产相似,即所占份额不能退出,因为使用中的财产不能分割。 (4)议定事项只具有一定约束性 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也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这种约束性不同于行政决定的约束性,它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靠受益群众互相信任、互相监督和限制受益来实现,不带惩罚性。而行政决定由于形成的机制不同,一般须采用行政、经济等一系列手段来维持正常实施,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惩罚性。 (5)议事内容广泛 “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不只是投工问题,它所涉及的事项包括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成功的“一事一议”议事会所讨论的内容通常包括投工、投资、占地、原材料、工程负责人人选和建设管理等。但这种广泛性与行政决定的广泛性不同,它只限于基本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事项。而行政决定包括权限范围内所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 四、“一事一议”议事会的程序 “一事一议”议事会通常要经过如下程序。 ①发起人从群众的意见中梳理出群众要求最强烈、范围最广、投资投工额度与当地村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议题。 ②发起人到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中征求意见,听取这些说囊饧?头从常?员阍谝槭禄嵘夏苁紫然竦谜獠糠秩说闹С帧? ③发起人将需要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如建设内容、投工投资数额、工程建设负责人、建设时间、建设管理及建成后的工程运行管理等)整理成条,以备提交会议讨论时做到有条不紊。 ④发起人将会议的目的、地点、时间、通知到各受益农户。 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一般用“同意”或“不同意”表示各户意见。当议定的事项比较简单时,不用文字记载,靠村民相互之间的信任自觉执行。复杂的事项形成决议后参会人要签名确认,然后按决议执行。 这些程序完成后,将议定的事项交会议推荐的负责人执行。 五、几点启示 “一事一议”打破了一些传统观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应用这种形式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观念、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必须做到与“一事一议”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 ①组织“一事一议”议事会,要树立按受益范围开展工作的新思维,不能把传统的按行政区域开展工作的模式作为固定模式。若按传统的以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来召集“一事一议”会议,群众利益可能不完全一致,结果是议而不决,难于形成一致意见。 ②“一事一议”议题,要从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中产生,不可强加主观意见。“一事一议”这种形式的出发点就是要尊重群众意见。因此,对“一事一议”的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那些多数人关心、受益范围大、群众要求强烈的事项,应当作为重要议题组织受益群众讨论。 ③基层干部既要当好发起人角色,也要注重支持群众中自发产生的发起人。村、组干部本身就是群众推荐或选举出来的代表,应当率先介入“一事一议”议事会,积极地做好组织和发起工作。群众中自发产生的发起人也应当受到重视,他们提出的议题来源于群众,有很强的代表性,绝不能因他们是自发产生的就撒手不管,应当正确引导,对合理的议题应当积极支持。 ④基层干部要主动帮助群众做好协调工作。“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工作并不是群众自己能解决的。如占地问题、跨行政区域的横向联系问题,必须靠干部去解决。干部要根据“一事一议”的基本特点,对议定事项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及时地进行协调解决。 ⑤要善于对“一事一议”进行引导。政府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是对群众开展“一事一议”的重要支持。现实中,农民有许多想做的事因为投资太大而不能做。一旦有经济支持,可以迅速调动农民积极性,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要善于把各项政府投入和项目支持与“一事一议”结合起来,应用这些有利因素去促进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投入的资金也能为人民办更多的事。 综上所述,“一事一议”是组织农民投入农村小型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形式,它对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种形式也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事一议”目前还只应用到投资额度与农民投入水平相适应的小型工程。投资较大、规模较大的工程仍然要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运作。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抗日神剧经常出现的桥段是,日军指挥官手握战刀大摇大摆走在队伍最前面,眼睛直勾勾盯向前方,然后埋伏在两侧的中国军队突然开火,日寇随即人仰马翻大喊大叫,其实这完全是YY,日军的战术素养如果如此糟糕,我们就是在骂自己无能了。
日军哪怕是中队级行军,也必有“斥候”在前面开路,发现情况便于主力随时展开,有关这一点,冀东抗日名将包森的战史记录非常清晰,八路军拟伏击的日军中队100余人,即前出了七名斥候(读四声)兵,携歪把子机枪一挺、三八式步枪四支,这是一个标准的日军战斗搜索小组。
(北伐军的快速搜索部队)
“斥侯”意即负责侦察和搜索的军事人员,根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成型于汉代,原指在边塞专门负责察望敌情的精锐士兵,因直属于领兵“王侯”而得名,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一般由精明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兵种。随着战争水平的不断发展,“斥候”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打探消息、寻找水源、行军道路考察、评估地型地貌等等,在中国古代,它等于是侦察兵和特种兵的合体。
盛唐以后,倭人基本抄袭汉语用词,“斥候”成为日军的正式军事用语,专指负责侦察和搜索的前哨小队或士兵。由于日军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大地作战,所以对斥候兵的使用非常重视,即有武装搜索队,也有便衣侦察队,指挥官一般根据斥候的回报再做战场决心。斥候这个称谓目前仍然存在于TW军队中,其含义按台军方的《军语释要》中的解释是:搜索兵或搜索小组的统称,但是我军从未使用,多以“侦察兵”称呼。
(日军搜索部队装备的装甲车)
1942年日军进行编制改组时,侵华战争初期的四单位甲级师团全部调整为三单位(师团直辖三个联队),同时将原来师团属的骑兵联队改称为“搜索联队”,在骑兵的基础上增加汽车、装甲车或轻型坦克,调入精锐步兵骨干,成为摩托化的“斥候部队”,是师团的侦察力量和快速突击队;乙级师团或治安师团则编制有“搜索大队”,可以说日军对于斥候的使用还是比较重视的。
(第五军装甲搜索营的轻战车)
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期间的斥候部队则称为“搜索连”或“搜索营”,担负给大部队开路和进行威力搜索之任务,也是由部队中的精锐分队组成,比如1944年滇西反攻时的第53军军部搜索连,是原东北军余脉,全连下辖五个排、每排辖五个班共300余人,半美械装备,计有迫击炮5门、轻机枪10挺、每班一支汤姆逊冲锋枪,连长则是曾经做过“大帅府”警卫的少校高玉功,从编制到军衔,足可以看出搜索部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在比较流行的竞技游戏“英雄联盟”中,也有一个“迅捷斥候”的角色,角色定位就是侦察兵首领。
(日军的斥候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