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干 司马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战司马家族还有哪些人参与了?诸葛亮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为什么没有像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一样,一直大权在握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0 12:33:26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战司马家族还有哪些人参与了

司马懿作为曹魏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被后人广为传说。三国中后时期的司马懿,应该说逐渐在曹魏阵营中崭露头角。但是在曹操当权时代,司马懿不论是在地位,资历上都还算不上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再加上曹操对他的猜忌,更是使得司马懿保持非常低调,甚至在曹操面前扮演韬光养晦的角色。因为最起码司马懿得在曹魏阵营中生存下去。为避免锋芒外露,所以也只好隐忍处之。

曹丕的上位,给司马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司马懿逐渐在曹魏阵营脱颖而出,开始走向曹魏阵营的权利中心。他和曹丕君臣两个应给说感情非常深厚。可惜的是这位曹丕皇帝英年早逝,使得曹魏江山发生变故。

从辅佐曹丕开始,司马懿一直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直到曹睿时期也很受器重。但是在辅佐小皇帝曹芳的时候,却受到了曹室宗亲曹爽的排挤。

当时司马懿受曹睿皇帝之托,成为小皇帝曹芳的托孤大臣。另一托孤大臣为曹室宗亲曹爽。 由于皇帝曹芳年纪尚小,朝中大权基本被曹爽,司马懿和郭太后(曹睿皇后)三方掌握。由于曹爽乃宗亲贵族,权利比较突出一些,随着曹睿皇帝的去世,曹爽的野心也在逐渐膨胀,并在后来强行软禁郭太后,窃取郭太后的权利,进一步独揽大权。我们说,曹爽软禁郭太后的行为应该视为对皇权的侵害,因为郭太后在当时已经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她代表着皇帝曹芳的利益。曹爽窃取郭太后权利之后,先后架空了很多曹魏老臣的权利和利益。使得他们成为了有职无权的闲人。因此,这些曹魏阵营的老臣以及其他曹室宗亲对曹爽的行为也是怀恨在心。

曹爽不仅架空了曹魏诸多朝中老臣权利。并且对司马懿也是处处打压,逼得司马懿被迫以回家养病为借口,采取蛰伏的策略避开与曹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转为在后面密切注视曹爽的动向,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司马懿不断尝试与曹魏老臣以及曹室宗亲进行沟通,包括当时的高柔,王观,蒋济,郭淮等等。分化瓦解曹爽的势力范围。其中曹魏老臣王允和陈泰与司马懿最为要好。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曹爽基本上已经独揽了曹魏阵营中绝大部分的政治权利,根本不把小皇帝曹芳放在眼里。公然挑衅朝中群臣,大有吞并曹魏政权之野心。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并没有莽撞行事,而是一直在暗中寻找机会,随时准备除掉曹爽集团的势力。

公园249年正月,曹爽兄弟离开洛阳陪着皇帝曹芳去祭扫先帝曹睿坟墓高平陵。此时的司马懿闻风迅速行动,首先解救被软禁的郭太后(曹睿皇后),请求逮捕废掉曹爽兄弟。得到郭太后的支持后。司马懿以太后名义迅速控制京城,消灭曹爽兄弟在京城的残余势力。然后包围高平陵曹爽兄弟,切断曹爽兄弟与外界的联系。并派出曹魏老臣许允和陈泰劝说曹爽兄弟交出兵权,下马投降,曹爽兄弟为了苟且偷生,不得不交出兵权。后被司马懿定罪,诛灭三族。 就这样,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在众多曹魏老臣的支持下,师出有名的铲除了曹爽集团势力。至此司马懿凭借自己睿智的头脑,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基本掌握了曹魏家族的大部分政权。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父子三人以及众多亲信大臣,包括著名的三千死士都是在这次高平陵之战的中坚力量。

诸葛亮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为什么没有像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一样,一直大权在握

诸葛亮不是司马懿,没有必要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

司马懿后来赖以成事的,其实主要是他在朝廷内外任职期间,培植了大量的私人势力,用这些人来执掌曹魏的政治,军事权力。

不过,他的这个过程是从曹真死后才开始的,曹真还在世时,司马懿在向朝廷举荐人才时,更多时候还是比较公正的,并不完全看对方是否能为自己所用。

曹真死后,他成为曹魏在西线抵御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北伐军队的主要统帅,他才开始大量配置私人势力。用虎啸龙吟里曹叡的话说,就是司马懿在用朝廷的官职和爵位俸禄,来为自己收买人心,树立私人恩信。其中,有些就是她自己的子侄,比如他的弟弟司马孚,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他都是大力提拔和培养的。

而真正比较忠于公家事务的人是怎么做的呢?比较典型的就是荀攸。荀攸曾经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军事参谋,又曾经接替荀彧担任尚书令,可谓权势显耀。但是他在任职期间,给曹操的建议他都严格保密,即便是家里非常亲近的人,他也不会说。他这么做,就是要归恩于上,让每个人都感激国家对他的信任和重用,提拔,而不是把这种感激变成对他个人的忠诚。

诸葛亮的做法基本上和荀攸是一样的,在他执掌朝廷大权的时候,他选拔和任用,培养人才的主要标准都是看社会公论对这个人的评价如何,个人才能是否出类拔萃,道德品行上是否忠于蜀汉政权,而不是看他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拍他的马屁,是否忠于他个人。

所以,司马懿在曹爽专权时能够一呼百应,召唤许多曹魏元老重臣一起起兵反对曹爽,就是因为他在曹魏政权里已经提拔培养了大批只忠于他个人和司马氏家族的人,这些人只知道有司马懿,不知道有皇帝,当朝廷和司马氏家族发生冲突时,他们要么选择站在司马懿一边,助纣为虐,要么就是选择有倾向性的中立。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更是变本加厉,加快了对忠于曹氏和曹魏政权的人的清理。先是以铲除曹爽余党为名,诛杀了七千余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忠于曹氏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参加曹爽的阵营。

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忠于曹氏势力的铲除行动便是借王凌起兵谋立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为帝的机会,铲除了一大批人,把曹氏宗亲都抓到洛阳来,监视居住,让他们没有机会交接大臣,进行反对司马氏的活动。

所以,到司马懿死的时候,朝廷内外已经都是忠于司马氏家族的人,几乎没有人敢公开支持曹氏,至少是不敢公开宣称自己忠于曹氏。哪怕是母丘倹,文钦,诸葛诞这些人,在公开起兵叛乱之前,也没有公开表示自己忠于曹氏,甚至还都参加了镇压王凌叛乱的战争,诸葛诞又是镇压母丘倹叛乱的主力。

在这个意义上,淮南三叛实际上就是三次对曹魏政权内部仍然忠于曹氏的势力的政治清洗。王凌叛乱失败后不久,司马懿就死了,司马师在朝廷里忠于司马氏家族的大臣的支持下,继续担任辅政大臣。司马师镇压母丘倹叛乱后不久死去,皇帝曾经希望夺回对朝廷军政的控制权,但已经没有人忠于曹氏了,反而是钟会偷偷让司马昭迅速赶往前线,去统领军队。

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他死后,蒋琬,费祎,姜维相继执掌蜀汉政权,但他们都不是诸葛亮的私人势力,而是他留给刘禅的股肱之才,他们在任期间,也都没有干什么培植私人势力,挖蜀汉政权墙角的事。

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在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司马懿生前,就一直在不断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尤其是被当做接班人重点培养的,历任朝廷内外重要军政职务,积累政治和军事经验。

而诸葛亮死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才只有八岁,压根谈不上有什么权势。他过继的哥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的职位也不高,更没有以他为中心建立什么政治势力集团,所以他后来在蜀汉也只是普通官员而已。至于诸葛瞻后来担任卫将军,录尚书事,这是出自刘禅亲自培养,而不是诸葛亮自己培养起来的,诸葛瞻占了诸葛亮的便宜的地方就是,诸葛亮的威望留给他的巨大声望,以至于朝廷做的好事,都被老百姓认为是他做的。

司马懿后人做皇帝,诸葛亮后人却碌碌无为,是否说明诸葛亮不行

司马懿后人共有九个儿子,四房太太所生!

司马师最大,生于208年(赤壁之战那一年);司马昭次之,生于211年,比司马师小3岁;而司马干生于232年,比司马昭小了21岁,这三个都是大房太太张春华生的儿子,而成就皇帝基业的刘只有司马昭和司马师两位,其他作为不大,有的是岁数太小,像司马干,基本上就隔了一代人了,他只比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生于236年)大4岁。由此可见:在两个哥哥叱咤风云的时候,司马干还乳臭未干,等他长大了,他的侄子(司马炎)也大了,所以最后皇位是司马炎的,因为大哥司马昭没有儿子,所以接班人是二哥司马师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老爹活了73岁!

现在来说诸葛亮,他一生就只有一个老婆,就是黄月英,世人传说黄月英长的丑,但是智慧不输诸葛亮,她与诸葛亮的结合还是在诸葛亮随叔父在荆州一带学见闻长知识的年轻时代(大概22到26岁之间)这个时候,黄的爹在当地名气不小,跟诸葛亮多有接触,了解他拥有大志,才气过人。于是主动推荐了他的女儿黄月英给诸葛亮,后来的诸葛亮26岁出山,协助刘备,其中木牛流马听说是黄月英发明的,可惜他们结婚多年一直没生孩子,这很可能诸葛亮理想过于远大,心思缜密,只顾外,私欲少的原因,好久才生有一个女儿,女儿在当时年代,根本不参政,所以打仗谋政之事没她什么事。

后来诸葛亮又将哥哥诸葛瑾(孙权身边的丞相)的儿子诸葛乔过继了过来,但是诸葛亮为了让这个孩子从基层做起,给他一开始担任粮草运送,艰苦劳累,结果因旅途劳顿,25岁就劳累过度而死。

直到46岁诸葛亮晚年得子诸葛瞻,本是高兴的事,结果诸葛亮54岁就死于疆场,又是劳累而死,也就是说诸葛亮死时诸葛瞻才8岁,所以想像一下,这个孩纸是诸葛亮和黄月英两大智慧结晶的产物,但他是白纸一张,根本没从父辈身上学到任何实战经验,如果不是生不逢时,生的太晚,根本没有得到诸葛亮的真传的话,后来的天下到底是谁的都不一定,而现在现实是即便自己是天才,也缺乏后天智慧能人的指引和培养,也就是他才后面打仗败北被杀。

总结司马家族和诸葛家族的不同史传,值得指出以下成功法宝:

1.若要子孙旺,纳妾少不了!

2.万一不纳妾,生儿要趁早!

3.万一生儿也不早,活的长寿少不了!多给儿孙指点江山就是儿孙福,如果司马懿没活到73岁,哪有他家什么天下?全是熬出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