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地

康熙为什么要贬李光地?蓝齐儿嫁给李光地,会幸福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9 12:02:13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康熙为什么要贬李光地

李光地是清康熙年间的重臣之一,曾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在还没有军机处的那个时代,大学士兼任实权部门吏部的尚书,绝对可谓是位高权重了!只可惜,康熙一朝名臣众多,索尼、鳌拜、遏必隆就不说了,什么索额图、纳兰明珠、陈廷敬、施琅等等,名气一个比一个大!以至于李光地这样一个人竟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要不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提到康熙朝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起李光地来。

从提问者所提出的问题也能看得出,提问者认识李光地想必也是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但偏偏是这部电视剧,对李光地作出了大幅“戏说”,里面的那个李光地与真实历史上的李光地根本不是一回事!就拿提问者所说的李光地被贬一事来说,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出。史载,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谥“文贞”。换言之,李光地是死在了大学士任上,根本没有被贬这回事。再者说,清王朝只有降几级留任、降几级调任的处分,从来没有把枢臣直接贬谪为知县的先例。我们根本无法从真实历史这个层面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提问者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基于电视剧《康熙王朝》而不是真实历史。因此,我们只能就电视《康熙王朝》本身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光地为何会异军突起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入仕就与真实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剧中,李光地几乎是被“半绑架”进入仕途的,这件事给康熙帝造成了一种错觉,李光地这个人名利心不重,而这一点也成了后来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原因之一。

剧中,李光地崛起于平台之战,因为是福建人,对福建前线比较熟悉,加之迁界禁海牵扯到福建沿海土著居民,选择一位福建人比较容易让这些人接受。因此,李光地被康熙帝派往了福建,协助福建总督姚启圣处理平台及相关行政、后勤事务。

当然,这是摆在台面上的。私下里,李光地还接受了康熙帝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监视姚启圣和施琅,同时从中协调二人的关系。因为李光地是本地人,姚启圣需要他,因为李光地与姚启圣、施琅都没有私人恩怨,二人都能接受。对于康熙帝而言,用李光地监视姚、施二人也比用旗下的官员更加隐秘,不易引起二人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平台期间,李光地既充当了康熙帝的眼线,将姚、施二人的一举一动密折上奏给了康熙帝,同时又充当“和事佬”缓和了姚、施二人之间的尖锐矛盾,为平台立下了“看不见”的大功。施琅一举平台之后,康熙帝正好借大封功臣之机提拔了李光地,一切按部就班、名正言顺。

李光地为何能位列中枢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李光地平台之后不久便进入了中枢系统。那么,康熙帝为何对一个汉臣如此器重呢?原因很简单,就三个字——掺沙子!

彼时,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两大满臣外戚集团已经剑拔弩张、斗得不可开交。朝中大臣基本上分为了三派,除了索党、明党,基本上就剩陈廷敬那样本分做事的的“老实人”了。让陈廷敬去跟索额图、明珠斗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朝中的满臣基本上都已经或明或暗地站队了。康熙帝急需独立于索、明之间、又“聪明、听话”的第三方力量来平衡朝局,李光地当仁不让!论“聪明”,在姚、施之间斡旋时李光地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论“听话”,李光地缺乏根基,只能依靠康熙帝!

就这样,李光地成为了康熙帝牵制索额图、明珠的第三股力量。靠着康熙帝的支持,李光地的势力也在不断发展,慢慢从“掺沙子”变成了“三方争斗”,李光地将矛头指向了明珠和索额图,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康熙帝为何贬谪李光地

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初衷原本只是往索、明势力中“掺沙子”,以达到权力平衡的战国。换言之,康熙帝只是想用李光地作为自己的“看门狗”,让他咬索额图还是咬明珠得看自己的意思。可是,羽翼渐丰的李光地显然不愿意当“看门狗”了,他直接卷入了索、明之间的争斗,让朝局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很显然,这是康熙帝不愿意看到的。

与此同时,随着康熙帝准备对索额图、明珠下手,李光地原本的作用已经失去了。一旦索额图和明珠被彻底拿下,谁来制衡李光地?这是康熙帝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李光地既然已经卷入了三方争斗,让他主动退出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康熙帝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给李光地上眼药,以期他能“迷途知返”。可见,康熙帝与李光地还是留了几分情面的,并没有打算置之于死地!

于是便有了升魏东亭那一段,在说升魏东亭的同时,康熙帝“征求”起了李光地的意见。其实,这个时候李光地已经什么都明白了,康熙帝这是打算“卸磨杀驴”,只是在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李光地是聪明的,既然康熙帝已经容不下自己,倒不如老老实实“出局”,以换取平安。就这样,李光地“自愿”出任台澎知县……康熙帝兵不血刃解决了朝中的党争。而李光地也因此得以善终,虽然只是个知县,可总比人头落地强吧?

说到底,电视剧《康熙王朝》从头至尾李光地都只是康熙帝棋局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在这枚棋子失去作用之时,被康熙帝当成一枚弃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李光地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而最终的“自愿”也救了李光地一命,如果不去当这个台澎知县,李光地恐怕就要布索额图、明珠得后尘了……

当然,这只是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剧情而已。真实历史上的李光地并没有卷入索额图与明珠之间的争斗,相反晚年的清圣祖对李光地还是比较“有情有义”的。晚年的李光地上书“乞骸骨”、申请“退休”时,清圣祖就对李光地说出了一番让人心酸的话:“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李光地终究还是没能落叶归根、回乡养老,最后死在了任上。李光地死后,清圣祖还特地派遣皇五子恒亲王胤祺前往吊唁,对李光地也算了善始善终了。

蓝齐儿嫁给李光地,会幸福吗

不请自来。

依笔者看来,蓝齐儿八成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首先说,蓝齐儿这个人物是电视剧虚构的,因此我们分析这两个人的爱情,完全是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与真实的历史无关。
那么,在电视剧中,蓝齐儿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爱上了李光地,康熙本来想成人之美,在李光地功成名就的同时,招他为婿。不料想半路杀出个葛尔丹,硬生生的把蓝齐儿抢走了。不过也还好,葛尔丹待蓝齐儿是真好,某种程度上,葛尔丹都要蓝齐儿不要江山了。

那么说,如果蓝齐儿和李光地在一起,蓝齐儿会幸福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和他们两个人的性格有关。

蓝齐儿是皇帝的掌上明珠,基本上过得都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烙印,在蓝齐儿身上,有着明显的霸道,娇气的性格。有什么事只要是不顺着自己,虽然谈不上一哭二闹三上吊,但估计着也得把李光地折腾的够呛。
而李光地的性格呢?柔中带刚,正中带有三分邪呀。他能干事,也会干事,但却不是个守规矩的人。否则的话他不会和青楼女子产生瓜葛,居然还会有私生子。

那么这两个人真的在一起了,在生活中能不发生摩擦么?葛尔丹和蓝齐儿为什么会如胶似漆。因为葛尔丹只有这一个女人呀,因为蓝齐儿客居他乡呀。

李光地和蓝齐儿要是发生矛盾,很可能就是康熙会动用手段惩治李光地,但李光地一定不会有生命危险。毕竟康熙不光是老丈人,还是皇帝。李光地也不仅是女婿,还是重臣。

那么惩治李光地之后呢?李光地会疯狂的报复呀!瞧瞧他对明珠的手段,再看看他是怎么审索额图的。再回忆一下他是怎么劝康熙去处理太子和大阿哥的?
不置他们死地,李光地决不罢休!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李光地和蓝齐儿的生活,李光地不会把蓝齐儿置之死地,但是,他会想出很多种办法,让蓝齐儿伤心欲绝,却又想不到问题的矛盾所在。

为何康熙最后把李光地和周培公都发配到边疆任职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我们先说周培公再说李光地。

周培公

劝降王辅臣,平定三藩之乱,周培公在三藩之乱中多次立下大功,但其终究是汉人。清朝是有满人建立的,由此就出现了满汉之争,大部分汉人是不可能身居高位的。满人官员嫉妒周培公的才能,更让人振奋的是,周培公手握兵权,这一点连一些满人大臣都不具备。

周培公由于才能出众,被朝廷大臣赶出了朝廷,结果康熙让周培公到盛京任职,在盛京的时候,周培公任提督。实际上,康熙是不愿意这样的人才去盛京的,只不过当时的情况下,康熙也没有办法,只能够听从朝廷大臣的建议。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康熙将周培公放到盛京,肯定是有所顾虑的,毕竟康熙是担忧周培公的。要知道周培公既有功绩,又有兵权,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康熙帝忌惮的。对于康熙来说,周培公的功绩达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总的来说,不排除康熙想要周培公死在盛京。

李光地

收复台湾后,他被康熙调入京城,带上红顶子,成了一品大员。刚刚到朝廷当官,李光地不谙官场之道,成了党争的活靶子,被打入大牢。

经历过生死轮回的李光地大彻大悟,再出山时已经脱胎换骨。士兵对他前后不一的态度,让他看透了世态炎凉,体会了人间冷暖。要当好一个忠臣,必须比奸臣还奸诈。

在京城的大染缸里,李光地变得成熟了、世故了,他暗地里搜集明珠、索额图的犯罪证据,然后分而治之。在明珠六十大寿上,李光地当场扳倒明珠,接着又起诉索额图;抄大阿哥的家。 李光地手段之毒辣,康熙都震惊。朝廷党争结束后,再也没人是李光地的对手,他也可以歇歇了。

总结,周培公和李光地都是汉人,都是在特殊时期完成了丰功伟业,之后对于朝廷来说用处就不大了,退出中央发配边疆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君不见:“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历史上真有李光地这个人吗有的话真实的李光地是个有怎样成就的人

李光地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能臣廉吏,也是一位有争议并受到康熙信任的人物。22岁考中举人,26岁得中进士,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也算是年纪轻轻学业有成仕途坦荡。

就当李光地春风得意回福建老家探亲的时候,三藩之乱爆发,李光地的家乡正好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地盘。是付逆任耿精忠聘请的伪职,还是选择逃避忠于大清,何去何从摆在李光地的面前。李光地和他同榜进士同乡陈梦雷的规劝下,他选择了后者,并和陈梦雷商定,由陈梦雷潜伏在福建做内应,李光地派人将耿精忠部队的虚实情报迅速传递给朝廷。

李光地提供的情报很快到达了康熙的手里,康熙大为赞赏了李光地不肯付逆的事迹,但是李光地只字未提他和陈梦雷的协议,把向朝廷输送前线情报的功劳完全占据自有,致使陈梦雷背上“从贼”的恶名。

李光地以贪功卖友迅速得到提升,陈梦雷在知情人的建言下被免死流放,这件事一直是李光地人生的污点而被人诟病。

李光地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建议起用施琅收复台湾,当时李光地任职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已经下定决心武力夺取台湾,但施琅在京师很多年被闲置,又是一员降将,康熙在起用施琅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李光地力排众议,向康熙举荐施琅领兵收取台湾,最终施琅不负众望,李光地也是为大清立下一功。

李光地这人在官场最大的特点是能紧跟康熙皇帝的圣意,追随康熙的步伐。他清楚康熙这位皇帝是少有的饱学多才学贯西东,在康熙手下混饭吃不能和他没有共同语言,为了能讨好康熙,他努力学习理学、数学、天文、音律等科学文化知识。人家学问底子好,天赋又高,虽然理科方面起步晚,但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各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参与了算学《律历渊源》的编纂,帮助当时的数学家梅文鼎刊印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被康熙赞誉“居官甚好,人品俱佳”,当然皇帝评价臣子就比如领导看部下,和普通人角度不同眼光不一样罢了。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康熙认为太子的狂悖是被人陷害,其实是康熙不肯承认他的失败而已。随后康熙又是一连串的暗示,在畅春园举行全体大臣投票在诸阿哥中推荐新太子。康熙本意是想通过自己前期的动作,已经向大臣们传达了自己仍旧意在原太子,没想到投票的结果居然一致保举老八胤祀。

康熙更意识到由于争储而暴露出来党争祸害,他又召见了极其信任的已是文渊阁大学士的李光地,希望李光地能在此处提供忠恳的意见。正如前面所讲,一直“追随”康熙心思的李光地坚决支持康熙的想法,上奏康熙“决自圣躬,天心独断”,他清楚畅春园投票只是康熙为了挽回脸面的作秀,康熙在等大臣们投票原太子,他再顺水推舟,没料到弄巧成拙。

知心的李光地深受康熙的倚重,君臣关系密切,李光地晚年多次以病告退,康熙一再挽留,回乡不到一年,又被康熙召回,直到1718年夏天病逝,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李光地被贬台湾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李光地是忠臣还是奸臣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有诗书教养的富绅之家。史载其自“幼颖异”,五岁便入塾从师授读,“未尝一启齿,发声试之,辄已成诵,不失一字。善属对,矢口惊人。塾师弗能教也”。13岁遍读群经,18岁编写《性理解》,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像要义》,25岁通律吕之学,后又从著名学者顾炎武受音韵之学。

与陈梦雷同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李光地因涉及陈梦雷“卖友案”而声名不好。三藩之乱时,两人合谋由李光地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受到康熙赞许。平叛之后,身陷叛军的陈梦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狱,贬戍奉天。李光地却扶摇直上,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非但不救陈梦雷,反而落井下石。陈梦雷被逮入狱。陈梦雷悲愤至极,于七月份写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的背信弃义行为。陈梦雷十分憎恨李光地,骂他是“欺君负友”之徒,还写了《与李光地绝交书》。

康熙十九年(1680年),刑部尚书徐乾学代李光地起草一份疏稿,反映陈梦雷在耿精忠叛乱时有功国家的表现,逼李光地上奏。李光地难以拒绝,遂具名上奏康熙帝,请求宽免陈梦雷,改为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巡视盛京(今沈阳),陈梦雷献诗,甚受康熙帝赏识,遂被召回京师。侍奉三皇子诚亲王胤祉读书。康熙五十七年五月,李光地病逝京寓。

李光地是理学家,思想守旧,倡导礼乐,实行海禁措施,限制了矿业的发展,对康熙晚年的决策有决定性的影响。晚年的李光地仍大受康熙宠信,出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康熙称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太子被废后,李光地开始辅助后来的雍正帝。雍正帝称李光地为“一代之完人”,雍正元年(1723年)追赠太子太傅。曾奉敕编纂了《性理精义》、《朱子全书》、《周易折中》等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其曰:“光地之学,源于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故不拘墟于门户之见。其诂经兼取汉唐之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而于其是非得失,毫厘千里之介,则辨之甚明,往往一语而决疑似。”在全祖望眼中李光地是个伪君子:“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

总的说来是个忠臣,因为虽然他人品不好,但是忠于君王,也做了不少有利于国家百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