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都是 哪里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你的心又如何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9 10:28:21 浏览9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你的心又如何呢

三毛是至纯至性之人,纯真的爱情是她一生所享受、追求的。荷西遇难,她万籁俱灰,但随时间的流逝,她还是相信纯美的爱情存在,寻找人世间另外有人能给她和荷西在一起时的心灵体验,但都无果而终深受打击。她再无法找到那种纯美,心灵再也没有可栖息之地,仿佛是在到处流浪。我有幸没有遇到三毛那种痛心的体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享受这人间烟火的美好,也追求着自己心灵的丰盈。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什么意思

意思是:就是说内心没有安定或平静下来。原句出自作家三毛的语录。

原文: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 ,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释义:和人无安心,居无定所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内心没有安定或平静下来,不管你在哪,就算是在住的地方。也不算真的安住下来了。

扩展资料:

三毛的其他名言

1、在朋友交谈之间,语言需要当心。成年人更要步步为营,不传坏话,便可促进双方的友谊。减少是非是促进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环,好话要多传,坏话一句也不传。 —— 三毛

2、一刹真情,不能说那是假的,爱情永恒,不能说只有那一刹。 —— 三毛

3、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不要借钱给朋友,要是你借钱给人家,就象胡适先生一样,我借了,就不要求还。人与人之间可有金钱来往,使我们人人际关系比较成功。—— 三毛

4、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三毛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这句话是谁说的,对吗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是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语录。

其完整的句子是: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出自书籍《我的青春谁做主》。

1. 三毛简介

三毛,女,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坎坷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

三毛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

2. 句子赏析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这句话对吗?其实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在我看来,这句话很正确。心的栖息的地方指的是什么呢?心就是我们作为人的那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要将“心”放在某个可以栖息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心中要有牵挂的人。

当我们心有所属,心有牵挂,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不会感到孤独流浪。反之,如果心中无牵无挂,一个人到哪里都是孤单的,都是流浪的。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吗

人,漂泊的一生,就如同倦鸟归巢一样,都要找一个栖息地,一个归属地。

若是没有归属感,走到哪里都只能是过客。有的人因为曾经的一些经历从而对任何人和人和事都保持着不信任感,因此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强的距离感。

久而久之,就会与环境格格不入,同时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和真正的友谊。这样的人注定是要漂泊流浪的,即使身体固定的居住在某一个地方,心也是在流浪,因为这不是家。

要找到自己的栖息地,就首先要学会信任,人与人相处的基础就是信任。只有彼此信任对方,才会有天长地久的情谊。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出自哪里

出自《我的青春谁做主》一书。作者:三毛。

拓展资料: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

1943年出生于重庆,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

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创作特点: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

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