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楚辞·九章·怀沙》中“怀质抱情”下一句是“独无正兮”还是“ 独无匹兮”
- 屈原的那首《怀沙》怎么写
- 求《怀沙赋》全文以及翻译
- 众人皆醉我独醒,如何理解屈原当时的心境
- 《怀沙》最有名的一句是什么
- 今日忆屈原,屈原临死前说了一句什么他的心境如何
《楚辞·九章·怀沙》中“怀质抱情”下一句是“独无正兮”还是“ 独无匹兮”
怀 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卞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巧倕不斫兮,孰察其拨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女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兮。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衣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所有。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
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愍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薮,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屈原的那首《怀沙》怎么写
本诗作于屈原临死前,一般认为是诗人的绝命词。 对诗题“怀沙”,历代颇有歧见。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以为是“怀抱沙石以自沉”。汪瑗《楚辞集解》认为:“怀者,感也。沙,指长沙。”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持相同见解:“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指长沙),欲往而就死焉耳。” 从诗章本身内容情感和《史记》所载屈原身世经历看,“怀沙”指“怀抱沙石以自沉”的可信性应该更大些。 诗篇开首先刻画诗人南行时的心情,两句极度表述忧郁、哀伤心理的诗句,一下子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伤怀永哀兮”、“郁结纡轸兮”,――表明诗人在初夏时节步向南方时,悲愤的情绪已达到了难以自抑的地步。客观环境对此时人物的心绪起了极好的衬托作用――“��兮杳杳,孔静幽默”,唯此“杳杳”“无所见”、“静默”“无所闻”,才更显出“岑僻之境,昏瞀之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如果诗人在临终前的心态仅仅只停留于这种悲哀的水准上,那么,无论诗篇本身还是诗人的形象,都难以令人产生共鸣和敬慕。诗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将笔墨仅仅诉诸于个人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而是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因而,诗篇在直抒胸臆之后,笔锋自然转到了对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的叙述。随之出现的是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或富理性色彩――“�\方为圜”、“章画志墨”、“巧��不�蕖薄�―以标明自己坚持直道、不随世俗浮沉的节操;或通俗生动――“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凤皇在�@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怀瑾握瑜兮”、“邑犬之群吠兮”――用大量生活中习见的例子作譬,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志向与追求;这些比喻集中到一点,都旨在表述作者的清白、忠诚却不能见容于时,由此激发起读者的同情、理解与感慨,从而充实了作品丰厚的内在蕴含力,使之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正是由于有了上述一系列感情的铺垫,故而作者发抒临终前的慨叹便有了厚实的基础与前提,诗篇正文末段的“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人们读来也便更觉悲慨而泫然了。
求《怀沙赋》全文以及翻译
怀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译文】:
初夏天气暖和风清日朗,
百草万木茂盛蓬勃生长。
我心中忧愁啊无限悲凉,
要急急忙忙地奔向南方。
瞻望前途眼前茫茫一片,
四周非常寂静毫无声响。
委曲和痛苦啊郁结心里,
遭受忧患穷困日子已长。
扪心自问评析自己心意,
深受冤枉仍要克制自己。
要把方的木头削成圆的,
正常的法度又不敢废弃。
要改变当初坚持的正道,
正直的人就会认为可鄙。
规矩绳墨应该明确记牢,
前人的法度也不能变易。
为人内心忠厚品质端正,
这正是前代圣贤所赞许。
如果巧匠不动他的斧头,
谁又能知道曲直标准呢?
黑色花纹放在幽暗地方,
人们像瞎子说它不漂亮。
离娄看东西只略瞥一眼,
盲人认为他和自己一样。
把白的颜色说成是黑的,
把上的颠倒过来做为下。
美丽的凤凰被关在笼里,
却让鸡和鸭自由地飞翔。
把美玉和顽石混在一起,
认为它们本来一模一样。
想来小人多么鄙卑顽固,
全不了解我的纯洁高尚。
我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却又陷入困境难以担当。
尽管我保藏珍宝和美玉,
穷困中也无法向人献上。
村里的群狗在乱叫乱嚷,
是它们见到奇怪的形象。
否定英雄人物怀疑豪杰,
本是庸人们惯用的伎俩。
我的外表疏放语言迟钝,
众人不知我的才能非常。
如有用的木料堆积一旁,
人们哪知我潜在的力量。
我重视品德才能的积累,
为人谨慎忠厚加强修养。
已经不能再遇到了,
谁又理解我的一举一动?
圣贤生不同时,
哪里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离我们太远了,
远得使我们无法去瞻仰。
今后我不必再怨恨愤怒,
克制内心使自己更坚强。
既是遭受忧患也不改变,
希望心中有学习的榜样。
顺着道路前进走向北方,
太阳渐渐西沉暮色苍茫。
我要舒展愁眉消除悲伤,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死亡。
尾声:
波涛滚滚的沅江和湘江,
它们一日千里各自流淌。
漫长的道路阴暗而多阻,
前途那么遥远那么渺茫。
我有美好的品质和激情,
但是又有谁能为我证明。
善于相马的伯乐已死了,
现在又有谁品评?
人的一生既然领受天命,
上天会安排每人的命运。
我要安下心来放宽胸襟,
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事情。
重重的忧伤无穷的悲哀,
这心情真使我叹息不尽。
社会黑暗没有人了解我,
人心叵测实在难以评说。
我知道死是已不可避免,
我对生命也不愿意吝惜。
那些光明磊落的前贤哟,
我将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众人皆醉我独醒,如何理解屈原当时的心境
屈原投江殉国前夕作《怀沙》,这首诗,可是屈原一生最后的泣血之作啊!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徂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在这首诗里,屈原写道: 和煦温暖的暮春初夏时节,草木茂盛,一片葱茏。可是我的心里充满着永远都无法摆脱的哀伤,如同这条大江,一路向南流淌。我看见前方的路一片迷茫,寂静得如同死亡。这几年来,满心的委屈和痛苦堵在胸间,在穷困的生活中又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我质问自己,心中的志向和情感是否有错,可我只觉得蒙受冤屈,而且始终自我压抑,黯然神伤。那些小人尽管可以把方的削成圆的,但即使如此颠倒是非,正常的法度和公正的天理还是无法遭到废荒;而改变当初的志向和立场,这是每个君子都应该鄙弃的事……
担重任、居高位的人,却因没有起码的才能而耽误了国家大事;才德在身的君子,却处在穷困冷落的境地而无法展示他的才华。如同村庄里的狗在一齐狂叫,它们的狂叫其实是一种责怪;宫中小人总是这样刁难有才华的人,这是卑劣者们的惯用伎俩。我一向不愿在表面上自我夸耀,很多人因此不知道我的才能超乎异常;如同有用的木材不应该被无情地砍断,众人其实还不知道我所具有的才干……
我真想朝北行进,走向郢都,可天色渐暗已近黄昏;我要排解心头的哀怨和沮丧,越过生死之间的界限,从容地为国殉葬!……
荆楚大地养育的优秀儿子屈原,对这片土地的爱恋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的胸中始终怀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让楚国成为华夏大地上最富饶、最强大的国家,让另外的六国归顺楚国,以最终统一中国,让天下和平繁荣,让所有老百姓都能过上平安富足的生活。
一个已经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爱国爱民、富国强兵、追求和平的事业,最后又以壮烈的一跃以身殉国! 屈原虽然以投江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但这决不可理解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相反,在屈原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使命感和责任感方面,他忠于自己的国家,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屈原始终做到正直、清廉,从不随波逐流,还把自己清白的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时间虽已过去了近两千三百年,但屈原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光辉,至今仍然照耀着,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怀沙》最有名的一句是什么
谢谢邀请: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今日忆屈原,屈原临死前说了一句什么他的心境如何
这个问题岂实不难回答,事见《史记》之屈原列传。屈原临死不是说了一句,而是作了一首《怀沙》绝命之赋: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山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
世既知我兮,人心可谓兮。
独无匹兮,伯马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惧兮,
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知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加深对《怀沙》的理解,我个认为屈原当吋的心是豁达执着,視死如归的,他想用死亡表达自己如美玉一般品操守,借以唤醒世人的混浊沉醉。
这一点也可从遭黜见放,披头散发,形容枯槁,一路呤哦行至江滨和漁父的一番对话,见之清晰。
渔父问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了这里?“屈原说:“世上都混浊,唯我一人清白,众人都醉了,唯独我清醒,所以被放逐了。”漁父说:″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拘泥,能顺应时世转移变化,世上人都混浊了,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世人都醉了,为什么不去吃他们酒糟,喝他们薄酒呢!为什么保持美玉般的节操,自取被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必须弹去帽上的尘士,刚洗过澡的人,必须抖掉衣服上的尘士。哪一个人愿意让自己洁白的身体,去接外界尘垢呢!我宁肯葬身鱼服,又怎能让高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啊!
通过对《怀沙》的理解,渔父和屈原大夫对话,两相映照,便可清晰知道屈原深厚爱国情怀,理解屈原当时的心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