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国船只进入印度洋不从印尼穿过去而要走马六甲海峡
为什么不从印尼穿过去而要走马六甲海峡?海洋上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可以行船的
海洋上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可以行船的。尤其是印度洋,地图上看上去一大片都是蓝色,但是大多数船只都不敢轻易穿行,因为印度洋水文条件很差。(更正一下,准确的说是不适合四季通行)
印度洋处在南亚季风区,在这个地区里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带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高压强大,其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到了夏季,亚洲南部增温强烈,形成高温低压区,低压中心位于印度半岛北部,而此时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高压发展,并与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合并加强,位置偏北,使这一地区气压梯度加大,盛行西南季风。
与此同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之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渐转变为西南风。这样,西南季风与西南信风迭加在一起,造成了印度洋的风浪特别强大,成为世界海洋上著名的狂风恶浪区之一
如果你有兴趣打开世界地图,看看印度洋的周边,你会发现印度洋沿岸海岸线经常都是笔直的,强大而稳定的季风在陆地上留下了稳定笔直的海岸
我直接用手机谷歌地图截图,示意一下,大家能看懂就行。从地图上看,大家会发现印度洋沿岸海岸线特别光滑圆润,明显是被盘得多了(平滑的线我用红色标出来了)。马达加斯加人为了行船,硬是在自己国家的东海岸沿着海岸线修了一条运河。这种现象在别的大洋沿岸是很少见的,你可以想象印度洋风浪多大。
因此,也只有大型船只敢从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通过,直接穿过印度洋。小船很容易在巨大的风浪下侧翻。所以对于大部分船只来说,最安全最经济的路线是通过马六甲海峡,沿着安达曼群岛直达斯里兰卡,然后绕进红海,走苏伊士运河(也是中欧贸易非常重要的航道)。绕过马六甲海峡直达好望角的船很少
马六甲海峡之外,印尼的巽他海峡、龙目海峡,靠近东帝汶的翁拜海峡都是沟通印度洋-太平洋的交通要道,哪条路离客户近、具备适航条件就走哪里,马六甲海峡更加繁忙是因为其自身优势。
航路交通繁忙示意图
之所以马六甲海峡走的更多,部分因为这条水道更加经济,离客户(中日韩、苏伊士运河、波斯湾)更近,也因为新加坡这个城市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本身即是重要的中转加工站。新加坡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海事中心,社会稳定、配套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港口效率高,很多船舶愿意在这里停留,如船舶维修保养、船员的倒换班、培训等等都优先选择新加坡。
为什么巽他海峡走的相对较少呢。巽他海峡天生条件不好,海峡最窄处24千米,海峡东部最浅处仅20米深,走不了马六甲海峡(最浅处25米)的大型船只也不会走这里。而巽他海峡的沙洲、强潮汐和人造的障碍物如爪哇岛近岸油井,都会影响到航行安全。
地理位置上,巽他海峡比马六甲海峡唯一更近的航路是好望角方向,但优势极微弱,从广州-好望角,超过一万公里的里程,途径巽他海峡相比马六甲海峡,仅大约有数百公里的优势。
对于20万吨以上大型油轮,他们通常会选择更远的龙目海峡,那里最浅水深都有250米。而来自西澳的铁矿石也通过龙目海峡运抵亚洲客户。
实时船舶动态。大部分亚洲好望角航线船只仍然会选择马六甲
印度洋为什么叫印度洋
印度洋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西洋”。我们平常所说的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就指的是印度洋。其。他各个欧洲朝代也赋予印度洋另外几个名称,但是都没有流传下来很 久。
15世纪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为了寻找通往印度的航线,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这个大洋,于是将之称为”印度洋“。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的第三大洋,北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为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尼)和马来半岛;南为南极洲;中为英属印度洋领地。印度洋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411.8万Km²,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342.7万Km²,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60.8万Km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34万Km³。印度洋的平均深度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39.9m,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72.4m。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是在1515年左右,当时被称为“东方的印度洋”,1570年奥尔太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中,把“东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东方的”,简化为“印度洋”。
如果把印度地图移到太平洋会怎么样
印度这个面积也就相当于我们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国家,如果移动太平洋也只能把它挪到日本东边、俄国南边、美国西边了,这下可有意思了。
第一、我们西南有出海口,我们更富裕,更强大了。
1、进口石油距离近了。当印度漂移到太平洋后,印度洋也就要改名为西南洋了(假想名),而我们在西藏也会拥有了西海(假想名)、藏海(假想名)、文成海峡(假想名)、文成湾(假想名)。我们从中东进口石油、天然气就再也不用绕海万里,还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了。大大缩短了航程,节约大量的成本!
2、我国的西南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未来发展程度,可与东南比肩。而优越的地理位2置,我们将会大大增强同中东、非洲甚至欧洲、大洋洲的外贸联系,实现共赢。而这将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对东南亚、南亚、非洲的影响力。
3、西海、东海像我们的两只翅膀,不仅经济大有突破——超越美国,就是军事上也将会迅猛发展。因为我们掌控西南洋,南海的问题就再也不是问题了。我们西南不仅没有压力,反而会成为国力迅速强大的动力。
第二、印度位置更重要了。
当印度漂移在太平洋后,他的位置非常重要,地处日、俄、美之间,加上它现有的航母和核武,其经济发展会更加强劲。因为他这个位置更容易跟日本、美国、俄国还有澳大利亚发展外贸以及其他结盟。尤其是印度将会强化跟日本的关系,甚至日本也要受到印度的影响。
第三、印度资源更丰富了。
当印度漂移到太平洋中的日本附近,其气候会更宜人,资源也会更丰富起来,而其附近的海域也会存在了石油以及海鲜。同时,印度的旅游业也会进一步发展。因为印度成为了通过美洲和亚洲以及大洋洲的必经之处,它会发很多财的。而且印度会有更多美女哦。
第四、印度再也当不成小霸王了。
印度漂移到太平洋之后,虽然经济增强,甚至军事也会增强,但它却当不成了小霸王了。因为的周边的国家都很硬,俄国军事强大、日本经济强大、美国军事、经济都强大,如果印度不老实,就会受到美国、日本、俄国的攻击。当然印度如果做的好,就可以实现东西逢源,南北逢源。印度,处于这种位置,必然要依赖美国,其地位也就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3.0版。那么,印度人也就更加能歌善舞了。
可见印度漂移到太平洋之后,对我们对印度都是好事,就是印度未必想做牛后这个角色。
古代中国占领云南后,为什么没有继续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
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加点钱买奔驰”
首先要明确一点,从云南到印度必须经过先缅甸。
我们先假设一下,假设古代在占领云南之后,又接着占领了印度,那占领印度之后我们是不是又得继续占领伊朗,占领伊朗之后我们是不是还要一鼓作气拿下土耳其?
很显然,上面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否则现在整个世界早就全归我们了。
(云南到印度要经过缅北地区)
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开西南夷,汉军进兵云南,滇国国王投降,云南正式并入中国版图。两汉时期都在云南设立郡县,将云南划归益州管辖。
(汉朝地图)
不过在占领云南之后,汉军并没有继续南进,而是止步于此。虽然在那个年代,东南亚地区还没有出现国家,但是汉朝人对于这片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真的没啥兴趣,因为当时的东南亚没有任何价值。
可能有人会提出建议,让政府移民一些汉人去开垦土地,种粮食。这个建议虽然不错,但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汉朝不缺地,缺人。对于一个农耕文明国家而言,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在汉代小规模移民还可行,大规模移民边疆是不可行的。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大乱,但汉人依旧保持着对云南的影响力,但很长时间内,中央政府对于云南都是采取羁縻政策,也就是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刺史、都督等职务,只要这些首领不造反,按时给中央纳贡,那么中央政府也不会去招惹这些酋长。
今天很多人对于“羁縻政策”都不太了解,我跟大家粗略解释下。
羁縻政策出现的准确时间,今天很难去认定,但这个政策至少在汉朝时就已经比较常见了。到了唐宋时期被进一步完善,元朝正式形成土司制度,明朝趋于鼎盛。
羁縻政策说白了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州县等行政单位,这些州县在名义上隶属于中央,并且要向中央缴纳贡品或者税赋。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州县是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里的长官也都是由当地的部落首领担任的,而且是世袭担任的。
通常情况下,只要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不闹事,中央是不会干涉其内部事物的。这些地区可以拥有自己的法律、税收、军队。
说的再明白点,在羁縻政策下,这些州县就是国中国,属于朝廷的内藩。而这些州县的首领,就是本地的土皇帝。
可为啥中央政府不直接统治这些地区,而是要施行羁縻政策呢?
答案是:管不过来。
我在上文中写到,人口在古代是非常宝贵的,由于人口缺乏,边疆的开发是十分缓慢的。
举个栗子:
中国早在秦代就占领了岭南地区,可直到隋唐时期岭南的广州、泉州才形成规模。而到了宋代,海南仍旧是发配犯人的蛮荒之地,苏轼当年就是被发配到了海南。
在中国历史上,汉人从中原移民到南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南方尚且如此,其他边疆地区的开发就更缓慢了。
以云南为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云南的汉人很少。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想在这里长期统治,就必须拉拢一下当地的部落首领,给其官职,封其爵位,令其保境安民,不得反叛中央,这就是羁縻政策的来源。而政府制衡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的办法则是武力打击和经济封锁,这两招需要综合使用,单纯地武力镇压有时候效果并不好。
(两宋时期,云南属于大理国,云南从内藩变成了外藩)
羁縻政策一直持续到清朝,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朝廷在云贵川推行“改土归流”,这才基本消灭了西南的土司。
羁縻政策在中国施行了上千年,说明了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云南尚且如此,位置比云南还偏远的缅甸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在明清两朝,中国都曾经跟缅甸干过仗,但是没干过。明清军队都不太适应缅甸炎热的天气,而且面对缅甸多山的地形,骑兵部队也很难发挥效果。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花费巨大的代价占领缅甸,中原王朝又能得到什么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