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当今的企业家中有超越前两者的吗
- 范蠡为何被称为“陶朱公”
- 都知道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吧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历史上哪些男人是女人最喜欢的陶朱公、李白、潘安、李世民
- 从历史来看,范蠡算不算最明智的人了
-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什么意思
- 相传范蠡次子在楚地杀人被囚,范蠡知道大儿子去救不了次子为何不阻止
- 为什么范蠡明知长子去救次子不会成功,还让他去救,而不坚持己见
- 《范蠡》全文翻译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当今的企业家中有超越前两者的吗
陶朱公范蠡是过去及当今的儒商榜样,也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范蠡对财富的经营三聚三散,在中国历史上及世界历史上也是唯一的。范蠡财富的观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财富也是一样,财富能成就人,也能摧毁人。由于范蠡出色的经营理念,以及一颗慈善的心,我们中国历史上所以的人都推崇他,怀念他,于是人们就把范蠡作为财神供起来学习。
胡雪岩,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商人,虽然也做了一些慈善,给国家还债及捐钱打战。但是他不是企业家,他的成功不值得称赞,我们看他经商的整个过程都是官商勾结的过程,失去靠山后,也就很快结束自己人生。最主要,他从事的基本都是倒爷工作,企业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缺乏企业家民族责任感,缺乏实业救国科技强国……
近代历史上有一个人值得我们每个企业家学习,他叫张謇,他几乎一生都在实践,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亲手创办的大生集团包括69家各类企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1902年8月,张謇利用在大生纱厂历年积累未支的个人薪俸2万余两白银,再加上他四方筹集的资金,于1903年4月27日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私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从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至1925年的20余年间,张謇将他在大生纱厂中的全部工资与部分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及地方公益经费。据统计,他一生在南通教育上的投资为257万两白银,到1924年,他在南通地区共创办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和农、工、商、科技为中心,包括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其中尤以师范教育为首创。虽然张謇实践最后失败了,但是为我们国家输送很多技术人才,以及教育人才,肩负着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民族责任!张謇这样伟大的企业家,值得我们当今所有企业家学习!
范蠡为何被称为“陶朱公”
范蠡因卓越的商业头脑,成为史上的商圣,因定居于定陶,在这里再一次发家致富,故有“陶朱公”之称,后世人以“陶朱公”形容富甲之人。范蠡被世人冠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典型人物,他前后三次散尽财物,或是救济贫困的家人,或是给困苦的百姓,对于财物从不吝啬,即使散尽钱财,凭借其能力又很快能聚集财物,成为富甲之人
都知道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吧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通过阅读陶朱公,也就是范蠡救子的故事,我得到的启示是:
以范蠡当时的实力,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救出他的二儿子。但是范蠡深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更懂得“进退有据”的智慧。范蠡知道杀人者偿命的道理,但作为一名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果不施以援手,又会被外人背后议论不讲亲情;可如果是为了亲情,竭尽全力去救儿子,即便能将其救出,对于二儿子,甚至家里其他人,也不一定是个好事。因为范蠡如果搭救了二儿子,家里其他人和亲戚,必定会认为:杀人也不过如此,还不是轻松摆平?如此心态,将来必定会酿出比杀人更大的祸来,到那时,即便自己权倾朝野,富可敌国,也无力回天,甚至还会连累一大家子人。
现在很多坑爹的孩子,比如我爸是李刚之流的,不正是如此吗?
历史上哪些男人是女人最喜欢的陶朱公、李白、潘安、李世民
陶朱公的代名词就是有钱人,代表着财富。
李白的代名词就是有才华,代表着智慧。
潘安的代名词就是帅哥,代表貌美。
李世民那就是皇帝,代表着权势。
所以任何一个站出来,都能拥有无数的女性粉丝。
从历史来看,范蠡算不算最明智的人了
从历史上来看,范蠡不仅是最明智的人,还是一个很成熟的人。
范蠡明智主要是指:
1,范蠡原本只是边远小国越国的一个臣子,名不见经传。当吴国灭掉越国时,范蠡敏锐的看出越王勾践,非同寻常,必定会登山再起,因此他一直对越王勾践不离不弃。
主上蒙难,臣子忠义,臣子的声名必定会远播四方,也会名留青史。范蠡所求,最终成功。
2,越王勾践降吴后,先被囚于吴国,而后又使诈,得以复国。越王勾践,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并不光彩。而越王勾践的丑态,范蠡都清清楚楚。如此一来,越王复国日,便是老臣被诛时。主上的不堪,是不能被臣下亲眼所见的。
范蠡看得懂世事,也看得清人性,所以立马离开越王,溜走了。而越王也会颂扬范蠡的功绩。
范蠡的成熟主要是指:
1,范蠡离开越王勾践后,立马改名为“陶朱公”,他既不承认自己是范蠡,也不过于隐藏行踪。如此一来,越王勾践既能放心,也能释怀。
君臣缘份已尽,好聚好散,相见不如怀念。君臣二人都不会陷入无解的死局。
2,范蠡改名“陶朱公”,弃政从商。将权谋术,用于商业经营,最终成为了天下知名的大富贵,为天下人所称颂。
人的成熟,并不是指人的年龄渐长,也不是指人变得淡然,而是指人能够更好的处理一些事情,而且不动声色,不着痕迹。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什么意思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翻译成现代文:“我本来就知道他必然要害死他弟弟的。”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节选自《史记·越世家》,记载了陶朱公的一段家事,陶朱公有三个儿子,二儿子杀人被抓。陶朱公深知“千金之子不死于事”的道理,就安排小儿子带两万四千两黄金去救赎二儿子。大儿子知道了,就说,长子就应该有担当,让小弟去,不让我去是瞧不起我。说完要自杀。妻子看到了,就说,小儿子不一定能救出二儿子,现在先没有了大儿子,如何是好?陶朱公无奈,就答应让大儿子去。并让大儿子带重金,修书一封去见好友庄生。并嘱咐儿子,一定要把钱和信给庄生,任凭他处置。庄生虽是国家重臣,但很清廉,住的也很寒酸。大儿子遵父命奉上千金与书信。庄生说,你快回家吧,等你弟出来,别问为什么。但大儿子不懂庄生的用意,没离开京城,自己私自打点了一个楚国贵人。庄生见了楚王,劝以施仁义之名赦免二儿子的罪。楚国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大儿子。大儿子想庄生也没出什么力弟弟就放了,就去向庄生辞行。庄生大惊,知道大儿子是来拿金子的,就让大儿子把金子拿走了。然后庄生连夜进宫,对楚王说,陶朱公的儿子贿赂楚国贵人,赦免二儿子会引起信任危机。楚王大怒,连夜把二儿子杀了。听到二儿子被杀,全家人都很哀痛。
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
陶朱公独自笑了说:“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他的弟弟的。不是他不爱他的弟弟,而是他有不能忍的地方”。然后陶朱公说,大儿子与他艰苦创业,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不舍得把大笔钱送人。而小儿子呢,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很富有了,不会心疼钱的,所以当初叫小儿子去救二儿子就是这个道理。
这段故事说明:
1.陶朱公范蠡通达人性的弱点,把大儿子与庄生看得很透。
2.不要被别人的外表所迷惑,比如庄生。
3.财产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破财免灾。
相传范蠡次子在楚地杀人被囚,范蠡知道大儿子去救不了次子为何不阻止
范蠡被称为“商圣”,是一代奇才,相传范蠡次子在楚地杀人被囚,范蠡想派小儿子去救,但是大儿子非要去救,结果非但没有救得下次子,反而导致范蠡次子被杀。其实,范蠡原本阻止长子去救次子,但是没阻止得了。
范蠡是古代商界奇才
范蠡曾经是越王勾践的谋臣、上将军,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仇以后,就选择了退隐。先到了齐国,很快便积累了几十万的家产,齐国人让他做卿相,他不愿意做,就把家产分给乡亲朋友,搬到陶地居住了。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在陶地,他自称陶朱公,住下不久,又积累了亿万财产,太会赚钱了,天下人都津津乐道陶朱公。
於是自谓陶硃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范蠡原本阻止长子去救次子
范蠡在陶地居住时,生了少子。少子长大成人时,范蠡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了人而被处死,这是常理。但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孩子,不应当在闹市之中被处死。”
于是,告诫少子去探视他哥哥。并收拾好一千镒黄金,藏在褐色的器具里,用一辆牛车载运。在打发少子出发时,范蠡的长子坚决要求要去,范蠡不同意。
但是长子坚持要去,他的母亲也替长子说话
范蠡不同意长子去救次子,但是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探视,却派少弟去,这说明我是不肖之子了。”就要自杀。
他的母亲也为他说话,说:“现在派少子去,未必就能救活中子,却先白白死了长子,这怎么好?”
范蠡不得已,就派长子去,并写下了一封信,要长子送给平素要好的庄生。说:“到了楚国那里,就将千金送到庄生住处,听庄生去办理。遇事千万不要与他争论。”
硃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范蠡长子走的时候,也私自带了几百镒黄金。到了楚国,看到庄生的住处,挨着楚都外城,拨开野菜杂草,才能走到门前,家里很贫困。
但是,范蠡的长子还是打开信匣,送上千镒黄金,照他父亲说的办。庄生说:“你可赶快离开了,千万不要停留!即使你弟弟放出来,也不要问所以然。”
结局
范蠡长子离开庄生以后,就不再去拜访庄生,但是他也没回去,而是私自留在楚国,用他自己带来的黄金,献给楚国的贵人及当权者。
坏就坏在这里,因为范蠡长子看不上庄生,所以一直结交楚国达官贵人,希望通过他们能救出自己的弟弟。但是庄生虽然住在穷巷,却因廉洁正直而闻名楚国,从楚王以下的人,都把他当老师一样敬重。
庄生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去见楚王,并且编了一个理由,让楚王大赦天下,这样范蠡次子就能获救。
可是范蠡长子从达官贵人那里听说,楚王要大赦天下,认为这样他的弟弟就会获救,所以就去找庄生要回了那千镒黄金。
庄生顿感被小儿辈欺骗玩弄,深感恼怒,所以就又去拜见楚王,指出范蠡次子杀人,并且还在上下打点,希望免罪,这就激怒了楚王,楚王下令先杀了范蠡次子,再大赦天下。于是,范蠡的次子就被杀了,范蠡长子带着次子的尸首郁闷地回去了。
庄生羞为兒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硃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硃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硃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硃公子,明日遂下赦令。硃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结语
“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范蠡长子这类人,觉得自己用几百镒黄金可以办成的事,不需要多花千镒黄金,并且认为达官贵人才能办事,穷苦潦倒的庄生办不成事,所以就没瞧得上庄生。可不知“人不可貌相”,庄生虽然穷困,但是话语很有份量,可以让范蠡次子生,也可以让范蠡次子死,而范蠡长子是不会明白其中道理的。
范蠡本想阻止,可范蠡长子以死相逼,他的母亲也在旁边帮腔,最终导致范蠡次子身亡!您有何感想?
为什么范蠡明知长子去救次子不会成功,还让他去救,而不坚持己见
范蠡是个干啥成啥的人,你说气不气人?他在越国做大夫的时候,帮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泛舟太湖以后,他觉得日子过得很无聊,就做起了生意,结果成了大富翁,被人称之为陶朱公,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财主。
至于他和西施之间,在传说中也终成眷属。此后范蠡有三个儿子,不知道是不是跟西施生的,这三个儿子可不是省油的灯。
次子在外面杀了人,按照道理是要杀头的。可是范蠡有钱啊,不管哪个时代,兜里有票子,万事好商量。他认为只要花钱就能把这件事给摆平了。
01长子宁死也要带钱去赎回次子。
次子杀了人,本来就已经给范蠡惹了不少麻烦了。这边长子听说了这件事,立刻要求范蠡把钱给他,他去把次子赎回来。
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硃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史记》
可是范蠡明白长子的秉性,他表示不赞成,而是想要让小儿子去赎回他的二哥。可是长子这边听了可就不乐意了。
- 长子拿着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表示,今天这件事儿要是让他办了,那就算了,要是不让他办,你范蠡就先给你大儿子收尸好了!
-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范蠡就算再聪明,也没办法在这几个儿子里做出个权衡来,眼看着大儿子就要抹脖子了,范蠡的老婆跑又跑出来劝范蠡,还是让老大去好了,不然老大抹脖子了,她也就不活了。
- 范蠡心里当然不忍,于是勉强答应了这件事。为什么长子一定要去救弟弟呢?我相信这是出于对弟弟的关心。
但是更可能是因为长子太爱惜钱财了,花这么多钱去救弟弟他不心疼,但是如果能少花一点,自然是更好了。
范蠡的三儿子是个花花公子,他哪里懂钱财来之不易的道理。所以说范蠡的长子,一直请求要去,是为了给父亲省钱。
02长子为了省钱,害死了次子。
长子为了救弟弟还留了一手,他带着范蠡的千两黄金前去送给了庄生,自己兜里还揣着几百两黄金另作他用。
这个庄生是范蠡的旧相识,两人早就通了书信,所以庄生也明白范蠡长子的来意,他收了钱,告诉长子,让他快点离开楚国,就算他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长问短的。
硃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史记》
长子留了个心眼,他把自己私下带来的几百两金子送给了楚国的其他人,让他们帮忙在宫中探听消息,最好是能救出他弟弟。
庄生这个人是个实在人,他不愿意收这些钱,打算等到事情解决以后,再把这笔钱原封不动地退还给范蠡。
他进宫告诉楚王,说天上有颗星星比较怪异,这可不利于咱们楚国,最好还是大赦天下,才能破解这一麻烦。
- 楚王这个二愣子听得一愣一愣的,连连点头,就要大赦天下。宫中的人听说楚王要大赦天下,立刻就跑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范蠡的长子。范蠡长子又惊又喜,他喜的是弟弟要被放出来了,惊的是送给庄生的千两黄金岂不就白送了吗?
- 左思右想以后,长子还是决定要跟庄生把这笔钱要回来。于是他跑到庄生那儿辞行,并且表示咱弟弟马上要被楚王大赦天下给放出来了,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庄生把钱退给他。
- 庄生二话不说,就把钱原封不动地还给了长子,但是他心里恼羞成怒。于是连夜进宫告诉楚王,说了一系列范蠡次子的坏话,直接导致楚王在大赦天下之前,先把范蠡的次子给杀了。
长子还在屁颠屁颠地高兴拿回钱财的同时,却已经听说次子被杀的消息了。他这才知道事情办砸了,只好把弟弟的尸体给拖回来了。
03范蠡长子为什么这么爱钱?
长子拖着次子的尸体回来以后,家里人都哭成了一团,唯独范蠡在那边傻笑。他告诉大家,他早就知道长子此去肯定是要杀掉次子了。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史记》
倒不是说长子不爱自己的弟弟,而是长子这家伙太贪财了。当年范蠡创业的时候,次子和三子都比较小,可是长子岁数已经不小了。
长子明白一个道理,钱难赚,那啥难吃。长子在创业的时候,帮了范蠡不少忙,是最辛苦的一个,虽然懂得挣钱的方法,却也明白了挣钱不易的道理。
所以三个儿子里,最心疼钱的,那就是长子了。可是三儿子就不同了,他一出生的时候,范蠡就很有钱了,什么玩具周边随便买,整天游手好闲,他对钱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去了才能把次子救回来。
总结:那么范蠡明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还要答应这件事呢?
其实范蠡本来是想要通过钱财救自己的次子的,毕竟一条性命,不是钱财能换来的。可是他的思想在斗争,因为次子杀了人,这本身就是杀头的罪。
他有钱就可以拿钱去换儿子的命,那被杀的那个人的家人,又拿什么去把亲人的命给换回来呢?所以他最初认为,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这两种思想本来就在斗争当中,这个时候范蠡的长子以死相逼要去救次子,而且老婆也不依不饶地要让长子去。
范蠡于是心一横,决定让次子伏法算了。毕竟他手里有一条人命,犯了罪自然是要受到处罚的。那个年代的人,跟现在人不一样,他们有礼义廉耻的观念。
所以说范蠡答应让长子去,不是不知道结果,恰恰是因为知道结果会怎样,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参考资料:《史记》
《范蠡》全文翻译
范蠡 全文翻译
陶朱公范蠡住在陶,生了小儿子。小儿子长大以后,陶朱公的次子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说:“杀人者死,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我听说‘富家子不应在大庭广众之间被处决’。”于是准备千两黄金,要派小儿子前往探视。长子一再请求前往,陶朱公不肯,长子认为父亲不派长子而派小弟,分明是认为自己不肖,想自杀。母亲大力说项,陶朱公不得已,派长男带信去找老朋友庄生,并告诉长子说:“到了以后,就把这一千两黄金送给庄生,随他处置,千万不要和他争执。”长男前往,照父亲的话做。庄生说:“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即使令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他为什么。”长男假装离去,也不告诉庄生,而私下留在楚国一个贵人的家里。庄生很穷,但以廉洁正直被人尊重,楚王以下的人都以老师的礼数来敬事他,陶朱公送的金子,他无意接受,想在事成后归还以表诚信,而陶朱公的长男不了解庄生,以为他只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而已。庄生利用机会入宫见楚王,说明某某星宿不利,若楚国能独自修德,则可以解除。楚王向来信任庄生,立刻派人封闭三钱之府(贮藏黄金、白银、赤铜三种货币的府库)。楚国贵人很惊
奇地告诉陶朱公的长男说:“楚王将要大赦了。因为每次大赦一定封闭三钱之府。”长男认为遇到大赦,弟弟本来就当出狱,则一千两黄金是白花的,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惊讶地说:“你没有离开吗?”长男说:“是啊。我弟弟很幸运在今天碰上楚王大赦,所以来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便叫他自己进去拿黄金回去。长男这么做,使庄生感到非常不舒服,就入宫见楚王说:“大王想修德除灾,但外头老百姓传言陶的富人朱公子杀人,囚禁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很多钱来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这次大赦,并非真正怜恤楚国的民众,只是为了开释朱公子而已。”楚王很生气,立即下令杀朱公子,第二天才下大赦令。于是陶朱公的长男最后只有运弟弟的尸体回家,他的母亲及乡人都很哀伤,陶朱公却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自己的弟弟。他并不是不爱弟弟,只是从小和我在一起,见惯了生活的艰苦,所以特别重视身外之财;至于小弟,生下来就见到我富贵,过惯富裕的生活,哪里知道钱财是怎么来的。我派小儿子去,只因为他能丢得开财物,而长男做不到,最后害死弟弟,是很正常的,一点不值得奇怪,我本来就等着他带着丧事回来。”
注释①朱公:范蠡,春秋时名相,助越王勾践灭吴,弃官隐居于陶,自号陶朱公,累资巨万。②职:规定,常理。③阳:佯,假装。④短长:计策。⑤三钱之府:贮藏黄金、白银、赤铜三种货币的府库。⑥为生:经营。⑦重弃财:看重花钱的事。⑧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