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诞

诸葛亮和诸葛珪、玄、瑾、均、诞、恪、瞻、尚是什么关系?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在诸葛亮跟随刘备后去哪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6 21:43:46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诸葛亮和诸葛珪、玄、瑾、均、诞、恪、瞻、尚是什么关系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诸葛亮的故事千古流传,但诸葛亮的家族成员及人物关系却比较复杂。毕竟,不管是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姓诸葛的人可不少。

先祖——青史留名

(诸葛亮 剧照)

诸葛亮是琅琊人,诸葛家族也是琅琊的名门望族。所谓名门望族,祖上必有牛人,诸葛家族的牛人就是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曾担任光禄大夫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监察京师百官及周边地区的官员,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级别略低,职责一致,权力很大。在当时属于 二千石的官,与郡太守差不多,大致现在的正厅或副部级。

诸葛丰为人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厌恶奸佞小人。后因弹劾权贵被汉元帝降为城门校尉,后再次被免官,最终老死家中。

诸葛丰是诸葛家族的先祖,距诸葛亮生活的三国近 200 年,算是诸葛家族史上名气最大的人物。

父辈——乱世求存

到了诸葛亮父辈这一代,依然担任着朝廷官职。诸葛圭是诸葛亮的父亲,官至泰山郡丞。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和养父,官至豫章太守,官职都不算低。

诸葛亮 8 岁时,其父诸葛圭便去世,诸葛亮及其姊妹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后诸葛玄被杀,诸葛亮带着兄弟姐妹前往隆中耕读谋生。此后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横空出世。

兄弟——三分天下

(诸葛瑾)

到了诸葛亮这一代,家族再次兴盛。在魏蜀吴三国均有人身居高位,可谓是诸葛家族版的「三分天下」。

「太平预览」中,有「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的「龙虎狗」之说,指的便是诸葛亮三兄弟。诸葛亮任蜀国丞相,诸葛瑾官至吴国大将军,诸葛诞官至魏国征东大将军。三人各事一国,也算是古今奇谈了。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比较清楚,公元 234 年病逝于北伐途中的五丈原,在此不再赘述。诸葛瑾在吴国很受孙权的信任,在平衡和处理吴蜀两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任南郡太守,领豫州牧,官至大将军,后于公元 241 年病逝。诸葛诞为魏国征东大将军,后为反抗司马氏起兵反叛,258年兵败被杀。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兄,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诸葛亮还有一位亲弟诸葛均,随诸葛亮入蜀,官至长水校尉。

公元 263 年,蜀国灭亡,随刘禅迁徙洛阳,于途中病逝。

子侄——终极辉煌

(诸葛恪)

到了诸葛亮的下一代,随着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去世,诸葛家族的代表人物转到诸葛恪身上。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亮的侄儿。

诸葛恪从小机敏聪慧,后辅佐吴国太子孙登,为东宫属之首。公元 252 年,孙权病危,授诸葛恪为托孤大臣。有点类似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意诸葛家族就是这么责任重大。

诸葛恪刚掌权时,革新政治,出兵伐魏,大胜而归。声望日隆,为吴国大将军,丞相,封阳都侯。后产生轻敌心态,伐魏大败亏输,专权朝政,于公元 253 年被吴王孙亮等在宴会中被杀害,全家被诛。

血脉——最后一战

(诸葛瞻)

我们说了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的辉煌与幻灭,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

诸葛亮因长年无子,其兄诸葛瑾将自己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后诸葛乔又早逝。

诸葛亮在公元 227 年有下儿子诸葛瞻,此时诸葛亮已经 46 岁,第二年就大举北伐,真是拼了。刘禅出生时,刘备也刚好 46 岁,果然是一对好君臣呢。

诸葛亮死时诸葛瞻方 7 岁,后慢慢成为蜀汉的重要朝臣。虽有些名过其实,与父差距甚大。但也忠心耿耿,在这点上和其父诸葛亮到十分相似。

公元 263 年,曹魏伐蜀。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率兵前往据敌。诸葛瞻不听建议据守险要,放邓艾军入平川。在绵竹之战,也是蜀国的最后一战中,父子二人双双殉国。诸葛亮一门三代均献身蜀汉,一门忠烈,古今少有。

在绵竹之战中,除了诸葛瞻父子阵亡外,还有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张遵,李恢之子李球,黄权之子黄崇。忠烈之家有,蜀汉何其多!

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在诸葛亮跟随刘备后去哪了

诸葛均是诸葛亮的亲弟弟,诸葛亮兄弟三人,诸葛瑾老大,诸葛亮老二,诸葛均老三。另外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大姐嫁给了蒯家蒯良的大儿子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为妻,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官至丞相。当年诸葛亮出山时,诸葛均还小,诸葛亮嘱咐三弟好好照料居处,等他功成名就天下大定之后还要回山隐居。诸葛亮出山后,诸葛均听从二哥的安排,继续在隆中躬耕垄亩,过田园生活,研习奇门遁甲之术。刘备三顾隆中请出诸葛亮时是公元207年,此时诸葛均留守隆中。九年后诸葛均投奔二哥诸葛亮,最后官至长水校尉。诸葛均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蜀汉为官的,干了四十七年。他比较长寿,熬到蜀汉灭亡时还活着,蜀汉灭亡后诸葛均与宗预被迁徙至洛阳,在途中病故。这个宗预曾做过诸葛亮的主簿,出使过吴国,是个外交家,他为人耿直,蜀汉和东吴都很喜欢他,后来因功被封为蜀汉的镇军大将军,蜀汉亡国后,他与诸葛均一起被迁徙到洛阳,传奇的事,他与诸葛均一起在途中病故了。二人虽未同生,但做到了同死。诸葛均的事迹信史记载不多,传说他是奇门遁甲的高手,诸葛亮的“八阵图”发明人其实是诸葛均,拿来给他二哥用了。诸葛均为人低调,所以很长寿,从刘备三顾茅庐活到了蜀汉灭亡,几乎见证了三国的兴衰。

诸葛亮三弟诸葛均为什么会平庸一生

我来谈谈诸葛均这个的看法。

诸葛均,诸葛亮之弟,长水校尉,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自幼和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叔父死后,与诸葛亮隐居隆中。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后,诸葛均仍在隆中。
后来兄长诸葛亮引荐刘备,蜀汉建立后216年出任长水校尉官职,蜀汉灭亡后与宗预被迁徙至洛阳,在途中病故。

诸葛均真是平庸么其实不然。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个一句话,“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后人表彰诸葛亮的功绩的总结。其实不然八阵图并非诸葛亮所创。而是我们主人公,诸葛均的手艺。那么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吧。

诸葛均绝对个绝顶聪明之人,只不过不如诸葛亮留心世事。他只醉心于奇门术数。诸葛亮出山时他还小,留在家里读书种地。十年寒暑,老大诸葛瑾成了东吴长史,老二诸葛亮当了西蜀丞相,老三诸葛均却也钻透了阴阳八卦五行生克奇门遁甲,排成了穷天地造化的八阵图。图成之后的诸葛均想到,如今天下三分:大哥在吴,二哥在蜀,都混得不错。我若去投,人家介绍起来,说这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多丢人?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安能在人卵翼之下?我不如去投曹魏罢。这样看来诸葛均心里有同哥哥们一较长短,争胜的心里。
到了许都,求见曹丕。门人听说叫诸葛均,马上问道:“诸葛均?诸葛亮是你什么人?“诸葛均心下暗叹:看来我这辈子很难走出二哥的影子了。然而,献上阵图。曹丕却看不懂,随手放在案上,却对他说(隐含要考量诸葛均的意思)说我给你一只人马去赚成都,就是骗开城门了。诸葛均一听,心想你不要我手足相残么,摆手到我布个阵还行,带兵不行。曹丕闻言哈哈大笑道:先生大义,转念说道我封你为新亭侯,去往成都带上图,就是要诸葛均收买诸葛亮。
到了成都门子问诸葛均何人,诸葛均道,你去通禀你家丞相,就说魏大使新亭侯求见,还想卖弄一番,就有意不说名字。见面寒暄说明情况后,诸葛亮笑到老三,厉害厉害呀,我辛苦十年,才弄了个武乡侯,自愧弗如呀?“诸葛均听了,比得了新亭侯还高兴。把图拿给诸葛亮看,诸葛亮一看阵图是暗藏杀机,立马叫出了夫人黄英,黄英一见此图心中一惊,问到这图谁做的,诸葛亮指着诸葛均到,老三。黄英道,贺喜老爷家中又出俊才了。然诸葛亮却忧心匆匆的道“是有出息了,却离死不远了”。黄英大惊。诸葛亮马上对夫人黄英说道你把图改动一下。还给诸葛均并未细说。
再说诸葛均,回到许都,曹丕夸奖一通,厚遗诸葛亮的使者。然后派诸葛均和夏侯兰领五万人马,说要到吴蜀战场帮助刘备。尚未走到,就听说刘备兵败西逃。夏侯兰二话不说,领兵去拦截刘备。诸葛均大惊:“不是说要助刘备吗?“   夏侯兰哈哈大笑,掷过一纸。诸葛均一看,是曹丕的密令:吴蜀两家谁败打谁,倘遇八阵图,着诸葛均带路,抗令者斩。原来曹丕见诸葛亮把八阵图原封退回,以为没啥大用,便叫诸葛均到战场露面,意在让刘备听说离间诸葛亮。诸葛均识破了曹丕的计谋,在路上利用八阵图逃走了。不愿做手足相残之事。
此后刘备在白帝城病危,召诸葛亮托孤,司马懿便挥师猛进。一路毫无抵抗,司马懿正自心喜,却掉入诸葛亮预置的第三座八阵图中,被牢牢困住。八阵图一战显神威。

在我看来诸葛均此人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有惊天大才,是个心地纯良的君子,为了亲情甘愿平庸一生。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吴蜀魏三国做官,是多方投资吗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方投资等灵机一动的观点或许有道理,但绝对和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公元187年(东汉中平四年),诸葛瑾、诸葛亮任职泰山郡丞的父亲诸葛珪病故,三年前母亲章氏离世,叔父诸葛玄带着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妹,前往庐江一带暂避谋生。这时,年仅19岁的诸葛瑾主动辞别大家,独自前去江东寻求发展。后来,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进入了东吴的核心圈层。

以此来看,诸葛瑾进入东吴应是偶然为之,并无什么谋划投资的想法。

诸葛亮16岁时候,叔父诸葛玄死于荆州(另一说被豫章太守朱皓所杀)。由于叔父和荆州牧刘表关系颇有交情,因而为诸葛亮、诸葛均俩兄弟在南阳隆中谋得数亩良田用以度日。因此,曹魏一方文武辱骂诸葛亮时,喜欢说“诸葛村夫”。但是,直到诸葛玄死,也一直没有提到诸葛诞之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请(三顾茅庐)诸葛亮时,诸葛亮已有27岁。但是,从诸葛玄死后到诸葛亮投入刘备麾下,期间长达10年之久。根据诸葛诞的经历来看,他至少比诸葛亮小10多岁。也就是说,在诸葛亮投效刘备的前10年中,诸葛诞也只有10多岁,诸葛亮完全有机会投靠曹操。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投靠,或许理由很多,但绝对和诸葛诞这个“堂弟”没有半分钱的关系,更不存在多方投资的谋划。

如果,诸葛家族真想多方投资,为何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要跟在他的身边呢?作为大家族的司马懿八兄弟,即:“司马八达”,又为何全部投靠在曹操的麾下?难道他们不懂多方投资的道理吗?显然,所谓的“多方投资”或“分散投资”或“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说法,是后世一些人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吧。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诸葛瑾传》以及《三国志·诸葛诞传》的记载中,都没有提到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的堂弟,只是说三人都是诸葛丰的后人。如果以此来算,从西汉的诸葛丰时期,再东汉末年,长达近300多年,其后人分支不知有多少。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侄子诸葛恪兴兵东关之时,叔叔诸葛诞奉命督诸军前去征讨,反被侄子大败。但是,在这期间,依旧没有资料显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是比较亲近的三兄弟。

《世说新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该史料之所以说,“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无疑是参照《三国志》的记载之说,三人均为诸葛丰之后。

因此,可以断定,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自不必多说,而诸葛诞也应该和这两个所谓的兄长并不认识,因此也就不会去投靠“两位兄长”,又何来多方投资之说。

此外,令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竟然找不到诸葛诞父母的记载。由此可以断定,他的父母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最多也就是个朝廷的“一般公务员”身份,因此他才有了接触曹操高层的机会,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爬到了曹魏政权的管理高层“征东大将军”,高平侯,封邑三千五百户。

所以,关于“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吴蜀魏三国做官,是多方投资”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图片来源网络

诸葛诞先后背叛王凌、毋丘俭、司马,这样的人凭什么齐名诸葛兄弟

诸葛三兄弟分别被称为龙,虎,狗。

诸葛诞就是其中的狗,但不是贬义确实挺有才华的。看一下诸葛诞在曹老板手下什么职位就知道了。

诸葛诞事曹魏,官至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杨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被称为诸葛兄弟没什么问题,诸葛家也确实人才辈出。

诸葛亮为什么执意让自己的女儿诸葛果修仙

正史没有这么一个女人,诸葛亮有一个女儿叫诸葛果不见于任何正史。

徐道《历代神仙通鉴-上册》卷十,第六节

孔明深慨,呼三子一女出拜,(诸葛)均曰:“三兄分仕三国,吾宗当兴。”孔明蹙额曰:“安不忘危,《易》之知几呼,闻(诸葛)恪侄刚躁,非保家子弟;(诸葛)诞固执寡谋,亦非令终者,我受付托之重,以身许国。此女爱未字人,常教以禳斗之法。彼即奉事不懈,后必证仙果,故名曰‘(诸葛)果’。”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

引用 魏了翁的《朝真观记》:出(成都)少城西北,为朝真观,观中左列有圣母先师乘烟葛女之祠。故老相传,武侯有女,于宅中乘云轻举。唐天宝元年,章公始更祠为观,奏名乘烟。

这些出处都会相当于现在的科幻小说,连古人都不相信的神话小说。

这个道观,为了让自己的名气更大,攀龙附会一个有名的祖先而已,现在很多人也干这种事情,这个东西千古不变。

诸葛亮和道家其实关系也不大,是三国演义写成呼风唤雨的这个样子,他勉强算一个懂得心理学的儒生吧!

但孙明懂八卦阵是真的,八卦阵是一个变化的阵型,还加上很多辅助的武器,对阴阳五行有很大的研究才行,诸葛亮这方面是专家。

而且道观里面出家当道姑在三国汉朝的时候并不流行,连道士都很少,一般出家当道姑的唐朝最多,一般大户人家的女儿是不出家当道姑的,而道姑的形成还要向后推百来年。

真的是料事如神吗?

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为何分别效力魏、蜀、吴三国他们谁的结局最好

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

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

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

琅琊郡世族

据《诸葛亮传》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

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

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

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

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

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

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

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

诸葛亮

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

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

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

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

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

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

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

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

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

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

《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

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

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

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

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

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

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

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

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

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

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

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

诸葛瑾

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

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

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

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

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

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

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

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

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

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

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

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

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

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

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

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

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

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

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

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

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

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

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

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

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

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

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

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

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

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

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

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

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

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

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

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

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

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

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诸葛诞与司马家族是至交,为何却勾结东吴,举兵造反

因为诸葛诞想自保,所以才举兵造反。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也就是诸葛家族中在三国时期“龙虎狗”中的“狗”。诸葛诞与司马懿家族是联姻的,他有一个女儿嫁给司马懿的第三个儿子司马伷,司马伷有一个孙子叫司马睿,也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诸葛诞还有一个女儿嫁给当时的魏国太尉王凌的儿子王广。

诸葛诞在魏明帝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因为魏明帝觉得诸葛诞这个人太过于浮躁,直到魏明帝死后,他通过自己的好友夏侯玄的关系被曹爽重用。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

所以曹爽对诸葛诞是有恩的。

曹爽被司马懿诛杀时,诸葛诞的站队很明确,他站在司马懿这一边。后来他的姻亲王凌举兵谋反,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征讨的时候封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册封山阳亭侯。要知道王凌也是他的姻亲。

有时候需要作出的选择往往是比较残酷的,但又不得不选。

诸葛诞一直站在司马家族这一边,无疑他赌对了。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毌丘俭和文钦在寿春起兵,列举司马师的罪状进行讨伐。

此时他们派人去联络诸葛诞,希望一起起兵,结果诸葛诞斩杀他们的使者并宣布他们造反。

毌丘俭和文钦没有想到诸葛诞会来这一招,只得仓促起兵,结果在司马师和诸葛诞的联合绞杀之下,毌丘俭死,文钦降吴。

诸葛诞因功封为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这是诸葛诞最高光的时刻。

此时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密谋杀司马师,让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结果失败,夏侯玄等人被杀。

夏侯玄与诸葛诞关系很近,他看到司马师两兄弟专权,开始清算,这让他感到很不安。

因为王凌是他姻亲,夏侯玄是他好友。

虽然自己的女儿嫁给司马师异母兄弟,但谁能保证这两兄弟想玩点什么新玩意?

因为诸葛诞与司马师关系比较好,有长期合作的基础,虽然内心不安,但还没有想到造反。

后来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掌权。司马昭和诸葛诞没有过深的交情。贾充有一次过去问诸葛诞,是不是支持魏帝禅让司马氏,诸葛诞是忠于魏国自然表示反对。

当司马昭的亲信贾充认为他不会支持司马昭的时候,司马昭就对诸葛诞下手,用皇帝的名义要求升诸葛诞为司空,入朝任职。这看上去是升官了,实际上手中已经没有实权,不再是封疆大吏,接下去就是等着被人收拾。

久在官场的诸葛诞自然感受到空气中不一样的气氛,于是他马上兵分两路,一路聚集人马,杀扬州刺史乐綝,乐綝是乐进的儿子。另一方面派儿子诸葛靓去东吴求救兵。

这一切的举动都在钟会的预料之中,钟会料定诸葛诞不会进京,后来平定诸葛诞时钟会出谋最多,当时人称钟会是司马昭的张良。

最后诸葛诞被夷三族,司马昭彻底握有魏国大权,无人再有力量与之对抗。

不过诸葛诞也很得人心,他的下属都愿意为他而死。

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历史上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为何分投三国呢

诸葛亮三兄弟,分投三国,被冠以"龙虎犬"。可见三兄弟在三国都是风云人物,而诸葛亮更出类拔萃。

因为诸葛亮自小有大志,以管仲乐毅春秋将相为楷模,誓为匡扶汉室而奋斗。而兄长和堂弟,最初都是为了好工作而求职。这如同一家三兄弟大学生,毕业后各奔东西,在不同的五百强工作一样,各为其主。

诸葛亮在历史上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五伐中原,培养关门弟子姜维九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朝忠臣,才给后世留下了卓越的忠义贤相的丰碑。

诸葛谨也是孙权非常器重的人物,但东吴总体上划江而治、自保一方,没有给诸葛谨更大发展的空间,在二弟面前只能甘居人后。

三兄弟各为其主,是一般家庭必然产生的现象,毕业了,各自循着各自的人生轨迹发展。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他的胞弟张学思加入了人民军队,后来成了人民海军优秀将领。

战乱年代,人们先要填饱肚子求个一官半职,是首要生存大事。诸葛亮兄长和堂弟分投求职都是生活必需。而诸葛亮有大志,等待明主和机遇,恰巧刘备三顾茅庐一拍而合。

假如三兄弟第一个找到工作的,并已经获得大成就名声如雷贯耳,或许也会招徕两兄弟前来投奔,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而三兄弟当初自顾不暇,有机会各人找到好工作当然会欣然以赴。而诸葛亮三兄弟,首先是诸葛亮在蜀汉做出了一番非凡成就,青史扬名,才让三兄弟的事迹引人注目。更多的人、更多的兄弟同样各为其主,只是没有出人头地的早被历史风云掩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无数千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