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写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社会的贫富变迁。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好了歌》是《红楼梦》首回的一首七言古诗。此歌看似直白明了,却深藏奥妙。
《好了歌》寓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曹雪芹在小说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小说情节服务,传递其对现实的无奈和生活的失望。作者的一生和小说中四大家族均是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普天之下对这一败落谁人能解,这一把辛酸之泪谁知个中滋味呢?《好了歌》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消极"的大彻大悟,是小说中人物命运的一种注解和预示。读懂了《好了歌》也就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好了歌》是一首看破红尘的哲理诗
全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层意思,以"好""了"押韵。整首诗把封建社会的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世人都晓得神仙好,但芸芸众生"忘不了"的是功名利禄和娇妻子孙,这一弃虚求实,逍遥与烦恼形成强烈比对,这所有追求的一切到头来又是一场空。对"好"和"了"又有几人能参透呢?这也告诉我们对身外之物不要过于强求,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好了歌》蕴含着浓重的道教色彩
作者所处封建社会末期,从家道中落到官场黑暗,从人性的扭曲到争权夺利等,反映了当时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改变这一衰败的历史趋势?对作者个体来说无法也无力改变命运和现状,唯有远离这个尘世,逃离这个乱世,像道士那样无为。《好了歌》虽然有教人看淡看开人世间的物质和物欲,不为物所困,不为情所累,但传递更多的是一种悲观和厌世情绪。
总之,《好了歌》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人性的真实反映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世人大多选择了后者,但作者却似乎是鼓励引导世人追求前者。这应该说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如果人人都去当神仙,人人都去当道士,这个社会就无法发展进步。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唯有用更先进的制度代替旧制度,唯有用更先进的思想代替旧观念,也唯有用斗争精神和奋斗的姿态创造美好生活,才能用中国梦取代红楼梦,把虚无变成现实,让阳光照进每个人心中!
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斯是陋室的是的用法
斯是陋室————斯——它,是——这个,陋室——简陋的房屋。是——这个,指代名词。(昵称“生命的追问”友邀!)
贾母生日收到的“满床笏”围屏有什么隐喻
《红楼梦》里的故事每每都含着隐喻,贾母过生日收到甄家送的寿礼“满床笏”围屏就是隐喻着深刻的故事。
笏读hù,是古臣子上朝见皇帝时手执的记事板,四品官以上为象牙笏,五品以下官员为竹木笏。
“满床笏”的是来源于唐朝郭子仪办九十大寿的故事,当时郭子仪有七子八胥都是朝庭高官,郭家地位显赫,来祝寿的人把笏板都放满了床,足以看出郭家当时的兴旺。
《红楼梦》里贾母过生日远没有达到郭子仪办寿那样“笏满床”的风光。甄家送的“笏满床”的围屏,恰恰是对贾家的提醒。
一般来讲拿在群臣手中的笏板,写的是向皇上的奏本,极有可能就有参奏贾家的奏章。一旦皇帝听信了所奏言辞,那就会墙倒众人推,群起而攻之。“满床笏”就成为了“满朝笏”。事实上不久甄家的被抄,也是贾家逆运的开始了。
《红楼梦》开篇的“好了歌”早就预示了贾家的命运。如甄士隐注释好了歌所言,“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涉及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贾府眼前的喧华,己经隐藏着巨大危机,由于德妃不明不白的死去,贾府的荣华也就“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耗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满床笏”围屏的隐喻很快就显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