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asegun

greasegun(二战后期,美国为何选择了M3冲锋枪,而不是继续沿用汤姆逊)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5 10:45:24 浏览1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战后期,美国为何选择了M3冲锋枪,而不是继续沿用汤姆逊

二战后期的汤姆逊M1A1单位成本45美元,M3黄油枪单位成本15美元。换你你选谁?

M3的尺寸非常短,收拢枪托后只有550mm;而M1A1长810mm,两者的重量也差了将近一公斤。

虽然汤姆逊7-800的射速吊打M3的450发/分,但对于一把发射.45ACP的冲锋枪而言,450的射速更可控,而且更适合疏于训练的士兵。

轻便、紧凑、便宜、可控,这赋予了M3新的用途——自卫

他可以大量的发给重武器操作手、驾驶员、辎重部队等非作战兵种,而汤姆逊这种又重又长又贵的玩意是不可能下发到全体二线部队的。

即便是到了自动武器普及的越战,汤姆逊这种传统全尺寸冲锋枪自然被突击步枪取代,但M3还能凭借紧凑的尺寸在特战、伞兵、二线部队中有一席之地

注油枪是一种怎样的武器

美帝30年代那会的孤立主义,让他们并没有做好去干一场硬仗的准备。尤其对于冲锋枪的认知也不足,所以刚开打的时候,美军就拿着20年代的汤姆逊冲锋枪上场。但是汤姆逊初期的采购成本高达206美元。而当时1美元差不多能买20罐可乐,400美元能买一辆汽车。

汤姆逊不但贵,而且还重,虽然后来各种简化之后(M1A1)成本和重量都下来了点。但那会已经是1944年的事了

好了,回到M3。当年美国人准备参战的之前,观察过德国佬结构简单的MP40。觉得冲锋枪的效用是不错的,但是自己的汤姆逊是真贵。所以对于新枪两个关键词:便宜!简单!所以说这玩意本身设计理念就是卫生纸,用完就丢...(顺便提一下中间还有个M2冲锋枪,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亮剑》中山本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在当时可能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不可能的。

抗战前期,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并不好,但还维持了基本的贸易,比如废钢和石油交易。

这些贸易,主要是战略资源,以及日本造不出的机床等。

也有军事交易,但数量有限,没有大规模交易轻武器的记录。

在抗战中,山本特种部队使用美式装备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而山本特种部队原型益子挺进队是伪装成八路军,使用的是八路军的武器,根本就没有冲锋枪。

为什么出现这种离奇的场面,其实很简单,搞不到百式冲锋枪的道具。

百式冲锋枪和少量的MP18、MP28是日军二战中唯一的冲锋枪。

但如果萨沙没猜错,亮剑的作者和导演根本不知道日军用过MP18、MP28。

其实MP18、MP28也就是花机关,在中国实用广泛,是有道具的。

但百式冲锋枪总生产数量只有3万支,基本都部署在太平洋和美军拼命,所以国内搞不到道具。

相反,美军M3冲锋枪,也就是黄油枪的道具是最多的,主要都是当年拍解放战争题材电影留下来的,随处可见。

所以,干脆就让日军用美制M3冲锋枪了。

其实萨沙虽然不算什么抗战专家,至少写过抗战轻武器和抗战重武器的两本书,不会犯这种离奇的错误。

如果以后那个导演想要咨询武器和战史方面问题,直接来问我,不收一分钱,介绍女演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