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象升 假如

假如卢象升不死,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末三位名将,孙传庭、李定国、卢象升依功勋该如何排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5 07:34:31 浏览9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假如卢象升不死,明朝还会灭亡吗

当时的明朝可以比作一艘又烂又破又老的船,它负担很重,问题很多。清朝可类比海盗驾的小船,很新又快效率很高。明内部的农民起义可以比作船里闹事的船员。而崇祯帝则是不专业的船长,心急火燎,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船上有没有懂行的?有,比如卢象升就是,但他能改变崇祯吗?他可以解决船内部的问题吗?不能!船越大,一旦发生系统性危机就越难补救,何况崇祯这个船长不合格,找不到重点,东支西补,内忧外患。只能看着船沉。

明末三位名将,孙传庭、李定国、卢象升依功勋该如何排名

先跑题讲个故事,然后再说答案。故事是小时候,在老家听老人们讲的。

孙传庭的最后一次战役是郏县战役,是在我的家乡打的。具体的过程,现在老人都说不清楚了。但是对战后的惨境的传说,却内容都差不多。

孙传庭和李自成的军队,没有一个对百姓好的。起先孙传庭占优势,明军以百姓从贼的名义对百姓血腥屠杀,实则是为了抢掠。

最后,获胜的是李自成。李自成胜利后,仍然不放过老百姓。百姓此时几乎死光了,也早被抢劫一空了。李自成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竟然还要杀光剩下的人。

打着报仇的旗号,李自成带着军队反复几次搜索,见到人就杀。不论百姓与官军残余,只要不是自己人就一律杀掉。

在后来,军队实在搜索不到人了,都杀光了。李自成和他的手下还是不放心,就想出新点子。派人在各条路上扔下许多金元宝,并几下各处所扔金元宝的数量。

每搁三天去查一次,点一下数目。路上见到金元宝,谁不捡呢?如果金元宝的数量少了,就说明还有人活着,李自成就立马派兵再搜杀一次。直到后来金元宝的数量,不会再减少为止。

事后,能侥幸活下来的百姓寥寥无几。其余的百姓,都死了。百姓何辜?招谁惹谁了……

我之所以先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孙传庭与李自成类似。都是打内战杀自己人,打得再好都不光彩。要论孙传庭的功勋,当然是要打一些折扣的,要排在另外两个人的后面。

卢象升和手里的天雄军勇敢善战,有对抗清军的实力。卢象在战场升尽了全力,最后和麾下勇士悲壮的全部战死,打得清军都害怕不已。然而由于猪队友们的扯肘,卢象升并无建立太大的功勋,还悲剧的以身殉国。

李定国抗清时,清军入关已久。在中原已经成势。明朝人打败仗太多了,已经对清军闻风色变。明军面对清军的进攻防守战都没有勇气打,野战更是不敢。

然而,李定国面对气势汹汹的清军。不但不惧怕,还从清军手里硬生生的夺回大片领土。在与清军精锐之师的野战中,大败清军。先在桂林逼得清朝南王孔有德走投无路,自焚而死。后来又在衡州,设伏兵阵斩尼堪。李定国的大胜杀得清廷朝野震动,甚至要放弃西南地区。

李定国屡战屡胜打出了威风,提振了国人的士气。可惜的是,由于内部不团结,李定国打出来的大好局面被毁于一旦。然而,李定国坚持抵抗,直到因病去世。

所以,我认为依据功勋排名的话。应该是李定国居首,卢象升居中,孙传庭居尾。(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如何评价卢象升和孙传庭相比如何

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大明不世出的人杰,进士出身,书生带兵,都善于练兵,卢象升练天雄军,宣大边军,孙传庭练秦军,都是一时之雄,为大明东征西讨,最后都是马革裹尸,名垂青史!不同的是,卢象升文武双全,每战必争先,巨鹿一战,与建奴近身肉搏,最后血染疆场,求仁得仁,死得其所!孙传庭是大明崇祯年贡献最大,分量最重,战功最盛,命运多舛的大臣。与流寇作战多年,战功显著,力挽狂澜,如果不是崇祯帝性情过于操切,在后勤无着的恶劣环境下,逼迫孙传庭追击流寇,也许孙传庭就能逐步消灭闯贼献贼,毕竟其曾经擒杀过高迎祥!

卢象升死时38岁,天下为之震动!孙传庭死时51岁,明史曰:传庭死,明亡矣!因卢象升去世太早,所以,孙传庭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要高于卢象升。

在明清战争中,为什么就袁崇焕对八旗主力打了胜仗,而卢象升、满桂、洪承畴等等都输了

看看成绩,袁崇焕所谓的宁锦大捷首级不到300个。浑河的川浙军17000人杀了20000的清军还都是满人。可见关宁军打仗一靠守城二靠吹牛。

卢象升最后是怎么死的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抗清大臣,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兴人。象升虽然不是出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也不是名门望族,但他的家庭也还是可以算作文人之家的。他的祖父是知县,父亲也是秀才,都是读书人,这对卢象升的教育很有帮助。象昇小的时候就潜心研读经史,又喜好骑射,因此两者都用心学习,卢象升可以说文武双全。

公元1622年,卢象升中天启二年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祯二年募兵保卫京师,镇压农民起义。因为军功,累迁右参政兼副使,崇祯四年又升按察使。七年凭借军功迁任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次年升任巡抚,总理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五省军务。崇祯十年,任兵部左侍郎衔,为各镇援兵总督。

后来,崇祯主张与满清议和,而他主张抵抗满清,在陈明抗清大义时得罪了宦官高起潜、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主和派。被架空权利,虽名为督天下兵,实辖兵员尚不及两万。杨嗣昌等人,多方牵制,以致地方竟不给卢象升增派军饷,各地军队首领,也纷纷找借口脱离他的麾下。这个时候的卢象升,实际手中已经没有什么权利了,只有两员大将可听其调遣。崇祯帝不久又听信谗言将其去职,以侍郎视事,手下仅有疲卒五千,乏食空腹,哀呼莫应。后在河北巨鹿身陷数万清兵之围,临危不惧,激战三日,壮烈战死。卢象升的死是三方造成的,崇祯帝的偏听偏信,任由杨嗣昌等人架空大将手下权利。杨嗣昌主张议和,就处处针对构陷卢象升,最后使得卢象升空担了总督军的名头,却没有相应的权利,以致深陷困境之中,竟调不动其他人手下的兵力,落得战死的下场。阉党高起潜更为可恶,为了手中权利,与人祸害诬陷卢象升不说,还见死不救,致使一代大将以及手下英勇男儿皆一一战死沙场。

卢象升不管是治世还是领军都很有才华,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他尽忠君主,心系天下,誓死抗击外族,是一代英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体恤下属,关怀百姓,没有将自己摆在高处,而是亲军亲民。

卢象升英年早逝,死时才38岁。

李成梁、卢象升、李定国、孙传庭谁才是明末的擎天柱为什么

凭心而论这四个栋梁之材在不同时期为大明王朝尽忠职守,可谓劳苦功高大气磅礴气壮山河,青史留名。但辽东总兵李成梁拥兵自重,养虎为患老哏昏花,实为不拆不扣的乌龟王八蛋,没有它力谏保全也就沒有建州指挥使这一肥差,李总兵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点也不为过。滋名落孙山排名最未,,,,,~~~孙传庭儒生入仕书生气重,但为人正直大公无私敢担当,无愧于忠臣良将,位列仙班第三位。而卢象升忠于职守肝胆相照,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俱生死,天日可鉴,是忠君报国杀身成仁的一代良将伟才,血性十足天丧英雄。名列为二,,,,,在名未的南明小朝庭中左良玉拥兵自重,不干正事为一个弱柿子病猫不值一提。唯有李定国百折不挠誓死如归,坚持不懈的奋斗了十六年,可谓劳苦功高,尽心竭心。唯忠心可表,缺失政治气度不能容人,但他的光辉形象永放光辉为第一良将。

明末威震天下的战神卢象升,最后一战身边为何只有五千人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卢象升,在明末的名将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是进士出身,但却武艺娴熟、气力过人。高迎祥和李自成最怕的明军便是卢象升的天雄军,由此卢象升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

崇祯六年(1633年),卢象升参与镇压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 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崇祯七年(1634年),卢象升击溃张献忠农民军。

崇祯八年(1635年),卢象升又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卢象升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

这一年的九月,清兵自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青口山(今河北迁安东北)入关,蓟辽保定总督吴阿衡酒醉不能起,被杀。

此时,卢象升的父亲刚刚病逝,他多次上书请求回家奔丧,但崇祯没有批准,并让卢象升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部队。

与杨嗣昌主和不同,卢象升再一次表现了他果敢干脆的个性,对崇祯说:“臣主战。”于是崇祯赐予卢象升尚方剑,让其率军御敌。

十月,清军临近通州,卢象升集结兵力夜袭敌营,同时下达了那道悲壮的命令:

“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带喘,违令者斩!”

然而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其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自领亲兵居中,虎大威总兵护左翼,杨国柱总兵护右翼。结果两总兵全都无耻的丢下卢象升溃围逃跑。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带兵与清军做最后的鏖战,他们射光了最后一支箭,砍断了最后一把刀,卢象升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在发出坚强的呐喊,杀死数十名清兵,最后从他眷恋一生的马背上跌下,时年仅三十九岁。

此后高起潜不战而溃,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其时卢象升正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明朝的末世,风雨飘摇。


卢象升的死,源于崇祯当时已有和议之心,导致主和的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揣摩圣意,联手架空了卢象升,最终卢象升能用来御敌的仅剩五千老弱病残,卢象升能做的仅剩以死殉国。

如何评价明末著名将领卢象升

感谢邀请!

怎么评价呢?文武双全,勇谋俱佳,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这样的评价不过分。

卢象升自己力抗满清而死,卢氏家族也是坚持抗清,约有百人战死,可谓满门忠烈。

卢象升是进士出身,要知道卢象升是在江苏进学,在那样的文学昌明之地能够中得秀才举人再得以在全国中进士,可以说卢象升功底扎实,文采斐然。而且,卢象升少年时期就非常喜欢读兵书,好骑射,也因此常常习武,有一身武艺在身可以称得上是文韬武略了。另外卢象升胳膊生有粗骨,因此力气非常大,能够轻易舞动140斤的大刀。这样一个人,简直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大明的,可惜英雄总被小人暗害。

崇祯二年,满清绕过了袁崇焕一手打造的宁锦防线,从内蒙古借道直逼京师,情形危急之下,卢象升以一介区区知府,招募万人进京保卫京师和皇帝。次年升任右参政,并整治大名,广平等地方的军备,并在此期间一手打造了一支晚明十分耀眼的军队――天雄军。

崇祯十一年冬月,满清分三路大军南侵,卢象升坚决抵抗,但是因为主将杨嗣昌一意主和,也经常让天雄军陷入到没有援军,孤军作战的境地。宋朝的三百年经验告诉我们,一意求和,最终仍然不会有好结果,不过是自欺欺人。

一个月后,卢象升在得不到援军的支援下,仍然以五千老弱伤残的明兵与数万满清铁骑决战,最后身中四箭三刀,力竭而亡。之后,卢象升麾下掌陆杨陆凯担心满清军队会残虐卢象升尸首,于是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卢象升尸身,结果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卢象升死后,因为太监高起潜和主将杨嗣昌担心自己怯战而导致卢象升战死的事情败露,于是声称卢象升未死,还将坚称卢象升已死的人施以私刑,其中负责侦察战争现场的侦察兵俞振龙被鞭打三天,但始终如一。千总杨国栋因为不愿意篡改塘报而被处以极刑。经过杨嗣昌的多方阻挠,卢象升的遗体停尸八十多天后才被收敛。可谓一片公心被全抛!

正义总是迟迟到来,但至少从不缺席!杨嗣昌死后,卢象升被追赠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南明时又被追谥为忠烈,至此卢象升总算得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