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相声界有什么行业“黑话”
- 孔云龙的《扒马褂》真的那么好吗
- 如何评价德云社的后起之秀张九龄和王九龙
- 郭德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马志明为什么不动黄鹤楼和扒马褂
- 相声界历史上,阎月明有哪些故事
- 在单口相声方面,和刘宝瑞水平相当的还有谁
- 你如何评价周云鹏的演技你觉得他的演技做作吗
- 您认为周云鹏的演技怎样怎么评价他
相声界有什么行业“黑话”
从最早在100多年前相声开始出现,就带有非常重的江湖气,如今尽管已经到了一个全新时代,但相声界的江湖气也还是有的。一般人所谓的相声黑话,现在尽管并不怎么说了,但相声演员基本也都知道,演员之间偶尔还会用此开玩笑,但已经不作为日常沟通的方式。
不过要是在旧社会,相声演员之间说黑话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黑话是老百姓对这种语言的称呼,对于江湖行业来说这叫做“春典”。
春典有几百条之多春典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江湖中人彼此联系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用只有行内人士才懂的词汇,指代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避免被外界了解他们之间所说的内容,这是对艺人的一种保护。春典算是一种专业术语,但相声中的春典和当时江湖中说评书的,唱鼓曲的,还有算卦卖野药的所用的春典基本相同,当然也有一些话是相声独有的。
简单说一些相声的常用春典。比如“尖”,就是好、漂亮,“念”就是不好,难看,可以形容表演的好坏,也可以形容人的长相。还有一些在北京人题材电影中用到过,女人称作“果食”,老太太叫“苍果”。
那么,春典是怎么来的呢?
这些话是江湖中人的集体创作,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间之前就开始广泛流行,后来经过不断补充,到1940年代已经有数百条之多。春典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包括生活、生意、交际、思想、情感各个方面,分得非常细。
马三立靠说春典吃上饭那么对于相声行业来说,那时候的春典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第一,春典被视为艺人身份的证明。比如相声和快板书演员李润杰当年从东北逃出来一度靠乞讨为生,曾经有意向乞丐学习数来宝,乞丐用春典试问他,但是他没有反应,乞丐就认定他不是江湖中人因此拒绝教他。
第二,春典可以进行艺人之间的交流。1930年代,马三立和搭档去济南某地撂地也就是街头演出,但是发现已经没有空地,他就用春典问旁边的变戏法艺人,我们哥俩从天津过来,是“团春”的,这几天“念啃”,您能否赏个“穴”?这意思是说,我们是说相声的,几天没吃饭了,您能不能把场子借我们用用。对方听后,慨然应允。
第三,春典可以保护艺人的经济利益。比如演出过程中如果演员发现有小偷想偷观众的钱包,就会说,“荣点,让杵门子。”荣点就是小偷,杵门子就是收钱,那意思是说,我马上要敛钱了,你别在这个时候搅合我们的买卖。小偷也属于江湖中人,听懂话也就不下手了。
第四,春典可以代替一些难以启齿的话。比如艺人们一起吃饭,有人想去大便,而且有行业外的女性在场,他就可以说我去撇山,这也就避免了尴尬。
第五,春典丰富了当代社会语言。一些春典本来是行业内人所说,但由于它们生动形象,后来逐渐流入社会,被更多的人们使用,比如“火了”、“腕儿”、“走穴”。
春典如今不宜多用当然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尤其是对于年轻相声演员来说,他们懂的春典其实不少,但不到非用不可的时候是没有必要说的,更不必以掌握的春典多为荣。
早在八十年代,马季就非常反对年轻相声演员用春典来沟通。对于姜昆、冯巩他们来说,说几句春典显得有些神秘好玩儿,但马季不让他们这样说话,他认为春典应用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新时代相声演员就要有新时代的样子,不应该再说那些老气横秋的过时语言。
如今这个时代,年轻相声演员又空前多了起来,尤其德云社还恢复了很多相声传统。春典这种东西可以作为了解的内容,但还是不宜多用,比起真正说好相声,春典又算得了什么呢?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孔云龙的《扒马褂》真的那么好吗
话说德云社的《扒马褂》,在孔云龙之前,能撑上台面的基本没有。
孔版动了大手术。不能不说是近几年的《扒马褂》当中,最有新意的一次。
除开结构上比较牵强,其他攒的都比较成功,当然,效果上也相当可以。
不过,如果说孔云龙的表现比德云社前边几位的《扒马褂》有多好,我也觉着有点儿不太公平。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传统的《扒马褂》基本属于人保活的范畴,难点在于扑盲子的劲头。
这段新《扒马褂》经过拆洗之后,弱化了后两番的扑盲子,插进刨着使的环节,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同时也避重就轻,把节目变成了活保人。
所以在节目难度上降低了不少。
如果有基础难度分的话,前边几段《扒马褂》满分如果是100,孔版满分就只应该是80。
换而言之,这块活换谁演,想出现这样的效果,都不太难。
———————————————————————
然后,孔云龙没有解决德云社所有《扒马褂》中,最大的一个问题:
扑盲子的时候劲头太过,表现的比捧哏的更“云山雾罩”。
其他的《扒马褂》也都有这个毛病。
但是孔版的更严重,因为在节目的改动下,增加了逗哏的攻击性。
所以导致节目在结构上和人设上的纰漏,比前几版更大。
当然,这样的节目,不能挑太多的刺,实在比较难得。
———————————————————————
然后,个人瞎猜:攒这段儿的时候,刘春山在后边是不是插了手?
在风格上不能不让我联想起他和铁刨花的《八扇屏》,灵感简直一模一样。
最后,这段儿新《扒马褂》已然可以和这段新《八扇屏》以及董李的《量广论》相提并论。
都可以说是近些年来,老段新说的杰出代表。
以上……
如何评价德云社的后起之秀张九龄和王九龙
张九龄、王九龙是德云社九字科比较优秀的相声演员。
张九龄本名张仲元,90后,郭德纲九字科大徒弟。小小年龄的他,来德云社已经足足有11个年头了。2007年他随“鹤”字科考入德云社,但却因为当年的年龄太小而没有被招进“鹤”字科。2013年随“九”字科第一批拜师,成为郭德纲“九”字科的大徒弟,也就是“九”字科大门长,目前主攻逗哏,和王九龙是一对搭档。
张九龄也是“云、鹤、九、”三科大门长里最出色的了,“云”字科大师兄闫云达已经社,“鹤”字科大师兄杜鹤来一直表现平平,所以张九龄就成了三科门长里最出色的了。别看他年纪不大,但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老艺人的潇洒,他台风稳健,“使活”少年老成,但老而不油,
是德云社最有发展潜力的演员之一。
王九龙是郭德纲“九”字科的徒弟,也是其外甥,外形高大帅气,现在是张九龄的捧哏。也是九字科里比较出色的捧哏,颇有阎鹤祥的风范。他和张九龄的“玲珑组合”渐渐地为网友们所喜爱,也渐渐有了他们自己的舞台风格,并且已经在今年开了他们从艺生涯的第一个专场,凡响十分热烈,可以预见他们两个前途不可限量!
都说九字科里无弱兵,张九龄、王九龙更是精兵强将,相信假以时日,此二人定会成为德云社的中流砥柱!
郭德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主流相声演员,当着曲协的主席,委员,拿着国家的工资和经费,把相声混得销声匿迹。
郭德纲传承创新,把相声这门艺术起死回生,商演娱乐群众,不花国家分文。捐款抗疫尽到社会责任 。
笑罢主流,他们只会说教,不懂艺术,拿意识形态遮羞。
相声是面向大众的艺术,它的宗旨是博人一笑,消除疲劳解除烦恼。
郭德纲做到了,使这门艺术雅俗共赏,让相声重回到大众之中,给人民带来欢笑,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马志明为什么不动黄鹤楼和扒马褂
少马爷的传统活儿,一向不愿意改动,全力继承前辈遗风。
特别是马三爷表演过的节目,有的连词儿都不带改的。
所以说少马爷是传承多于创新。
不使《扒马褂》,大概率因为找不着能压得住少马爷的搭档,毕竟这段儿马三立老人不是主角儿。
﹌﹌﹌﹌﹌﹌﹌﹌﹌﹌﹌﹌﹌﹌﹌﹌﹌﹌﹌﹌﹌﹌﹌
至于《黄鹤楼》,许是因为难度太大,拎不起来。
话说像马三爷那样使《黄鹤楼》的,可是独一份儿。
私以为似乎除了赵心敏先生,别人都使不出来马三爷的那个味儿,也包括少马爷。
相较于教科书版荣寿老的《黄鹤楼》,马三立老人的版本,解决了人设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马三爷塑造的人物不是老版本“不懂装懂”的人,而是对京剧“一知半解”的人。
您琢磨琢磨,要演出人物“一知半解”的状态,可比“不懂装懂”难了不少。
这个不细说,您多挑几个老版本听听就能感觉到了。
﹌﹌﹌﹌﹌﹌﹌﹌﹌﹌﹌﹌﹌﹌﹌﹌﹌﹌﹌﹌﹌﹌﹌
相较荣寿老的《黄鹤楼》,马三立老人把前边的“追柳”、“谐音”这两番儿都给省了。
这样,跟着的“挑戏”这一番儿就显得特别重要,这里不出彩就抓不住观众。
只看台词,这一番平平无奇,淡淡如水。
但是马三爷唯唯诺诺、含含糊糊、怯声怯气的劲儿,使出来硬是让人回味无穷。
单只这一节,少马爷就来不了。
马志明先生对业务要求一向严谨,按照怹自己的说法:没达到这个境界,就不敢使。
这大概是少马爷不使《黄鹤楼》的主要原因之一。
反观现在许多《黄鹤楼》,不要说“一知半解”,能演出“不懂装懂”的味儿就不错了。
绝大多数都把人物塑造成了“混不吝”的角色,落了下成。
冲着这儿,他们离着少马爷可差着好几扔。
﹌﹌﹌﹌﹌﹌﹌﹌﹌﹌﹌﹌﹌﹌﹌﹌﹌﹌﹌﹌﹌﹌﹌
再而,以我小人的心态揣摩,黄族民先生似乎对腿子活也不太瓷实,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最后一辙,少马爷没有学过外语,不会说戴“帽帽”…
所以没法演…
不明白的,自己琢磨去。
以上……
相声界历史上,阎月明有哪些故事
阎月明算是曲艺世家出身,父亲是西河大鼓名家阎临玉(也有说拜的是竹板书门户)。
阎月明从小就接受曲艺熏陶,而且当兵的时候就表演评书和相声。毕竟父亲是西河门里人,阎月明虽然唱不了大鼓,但说几段大鼓白还是没问题。再者阎月明应该算相声天赋挺高的,使活的尺寸火候都特别好。再加上阎老师相好,老实巴交憨态可掬,往台上一站就喜庆,而且扮演受气包的角色都不用演,直接杵那里就有七八分。
当年在部队的时候,阎月明还跟王刚合作了七年,两人相声评书两门抱,后来王刚提前红了被调入央视。而阎月明再次跟老搭档合作,就到了九十年代《综艺大观》节目组中,这也是倪萍在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档主持节目。
阎月明因为没有相声门里的师承,说白了就是海青,所以搭档也一直没有固定,跟诸多大腕儿,比如高英培王平李金斗石富宽赵伟洲都合作过,而且群口活居多,阎月明老师还因此得了一个雅号“群口大王”。
据阎老师自己说,他相声表演有一个坚持,就是尽量演自己创作的节目,至少也要参与创作才行。因为他本身就是以创作为主业,表演为副业,而创作者为自己量身定制段子,塑造角色会更加得心应手。这点阎月明确实做得很好,他虽然表演的段子不算很多,但每一段都是水准极高,而且角色匹配度也很高。
比如阎月明用传统相声《扒马褂》改编的《好好好》(也叫《开水煮活鱼》),跟高英培李金斗唐爱国孟凡贵这些门里出身的专业演员比起来,阎月明不但丝毫不逊色,反而在扑盲子这一段表演中,比其他几位的尺寸都好得多。尤其是表现焦虑、没话找话、拼命想辙的情绪,用结巴的形式予以呈现,虽然看似毫无逻辑,其实是“认真的胡说八道”,完美展示了这种表演技法的精髓。再配合他的身上跟表情,几乎做到了一句话就能逗乐观众一次。个人觉得,即使在诸多《扒马褂》经典版本中,能够把扑盲子演到阎月明这种水准的也不多。
阎月明创作并参演的另一段经典群口《跑题》,个人觉得这是可以跟《五官争功》相媲美的传世佳作。既有密集的包袱,还跟时尚元素相结合,讽刺了机关单位人浮于事,大搞形式主义的会议丑态。当年何迟先生的《开会迷》也有类似的主题,但《跑题》更深入了一些,而且在创作和表演难度上也更高,跑题的话题必须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之后还得在支出去几里地之后,演员还得自己找补回来。
这个段子不但在春晚上大受欢迎,而且在海外也大受追捧,阎月明凭着《跑题》得到了美帝华人评春晚一等奖。
跟赵伟洲合作的几段对口,阎月明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个人觉得远胜杨少华,比刘伟也丝毫不差。比如《聘文书》这个段子,阎月明塑造一个老实巴交,但又贪小便宜,面对土大款云山雾罩的时候,既无奈又要给他纠错,而且还要憋住不敢嘲笑他,而且还要在情绪上有一个递进,从刚开始得心应手的纠错,到后来忍无可忍直到爆发(底包袱),这种情绪非常难拿捏,但阎月明几乎做到了滴水不漏,不但自己把角色塑造得很完美,还让赵伟洲的狗气得到最大程序发挥。
反观杨少华版本,老头儿没完没了的抖机灵,只顾自己痛快不管赵伟洲会不会卡住,经常莫名其妙的把剧情阻断,害得赵伟洲只能自己往回圆。而且基本没有把角色慢慢被整崩溃的感觉演出来,底包袱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垮了,硬得不行。
人缘好、活好、能演又能创作,阎月明老师可以算是相声界少有的全才,在2007年,苏明杰代拉师弟仪式,让阎月明拜了高英培门下,结束了老爷子的海青身份。
在单口相声方面,和刘宝瑞水平相当的还有谁
刘宝瑞被誉为“单口大王”,其单口相声可谓出神入化。但从单口相声水平而言,超过刘宝瑞的人还真有,这便是相声界大门长张寿臣,而水平相当的至少还有马三立,其余单口相声也有不错的,比如苏文茂、马季、白全福等,但和上面几位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刘宝瑞,单口相声大王
刘宝瑞是当之无愧的单口相声大王,其虽然也表演对口相声,和侯宝林、郭全宝等都搭档过,但是其在相声界最为人称道和熟知的还是单口相声。
刘宝瑞生于1915年,比马三立仅小一岁,十三岁的时候,刘宝瑞拜师张寿臣,正式学习相声,凭借过人的天赋,刘宝瑞开始在相声界崭露头角。之后,刘宝瑞也和许多相声艺人一样跑码头挣钱,天津、济南、南京都去过,而在解放前后,刘宝瑞还曾去天津表演相声,成为第一个把相声带到香港的艺人。
刘宝瑞
解放后,刘宝瑞回到北京,调入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和侯宝林、郭启儒、郭全宝并称四大导师,而且也曾多次进中南海给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相声,不幸的是在文革时期,刘宝瑞遭到了严重冲击和破坏,最后在下放的山村中,被批斗至死。
刘宝瑞的相声技艺高超,尤其是表演的单口相声,既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其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了“使活”细致、瓷实,“包袱儿”别致、含蓄和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凭借高超的表演水平,刘宝瑞也赢得了“单口大王”的称号。
张寿臣的单口相声功底超过刘宝瑞
张寿臣是相声界的一代宗师,其师承相声名家焦德海,由于在寿字辈中拜师最早,且威望最高,因此成为了寿字辈的门长。
张寿臣生于1899年,父亲是著名的评书艺人张诚甫,张寿臣早年就在北京学艺,后在天津演出,并和万人迷李德钖搭档表演,李德钖出走并暴毙东北后,张寿臣成为当时最受欢迎、威望最高、最有能耐的相声演员,经常演出爆火,并首次作为相声艺人到电台录制节目。
张寿臣
张寿臣晚年致力于单口相声的表演传承,著名曲艺评论家薛宝琨教授评价他:“张寿臣建国以前就是大师,传统的单口相声经张寿臣之手,达到经典的程度。”几十年的相声表演生涯,使得张寿臣的相声造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表演单口相声可谓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不过遗憾的是张寿臣建国后,表演不多,留下的音像资料更少,以至于现在观众对其知之甚少,但要说单口相声水平,恐怕张寿臣还要在徒弟刘宝瑞之上。
马三立单口相声水平不亚于刘宝瑞
单口相声表演难度较大,因此一般相声演员大多都选择对口相声,有固定的搭档,虽然偶尔也表演个小段,但是主要精力还是在对口相声上。马三立在解放前就已经成名,和侯宝林、张寿臣、常宝堃等并列天津最受欢迎的五档相声演员,而解放后,马三立更是将马氏相声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晚年,马三立的相声水平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是相声界技艺水平的高峰。
马三立
马三立在搭档王凤山去世后,并不再表演对口相声,而是专业从事单口相声表演,当时的马三立已经是数十年的功底了,别说表演单口相声,就是往台上一站,浑身都是包袱,所以马三立晚年的许多单口相声个顶个的都是经典,不过由于年龄原因,马三立的单口相声段子都不长,和刘宝瑞长篇的单口相声属于不同类型,各有千秋,但就水平而言,两人也可以说难分伯仲。
单口相声表演难度大,并不受欢迎,白全福、苏文茂、马季等也都说过,但并不是主业,偶尔表演,水平看起来和上面三位差别不小,而如今来看,相声界能继承单口相声技艺的更是寥寥。
你如何评价周云鹏的演技你觉得他的演技做作吗
周云鹏具有一定的喜剧表演能力,但他的喜剧表现总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人钟爱无比,瞧不上的人又心生厌恶。这与周云鹏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有直接关系。
2016年之前,我对周云鹏没有太多印象。在那以前他曾经从事过年的二人转表演,在二人转剧场表演很多年,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但名气一直不是很大。直到2016年,周云鹏参加了《笑傲江湖》比赛,最终获得全国总冠军,一下子为天下所知。
他此前的表演风格我不太清楚,但在《笑傲江湖》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类似于误打误撞、装傻充愣的表演形式,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个人好像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就上台表演,从而制造出一种出乎意料的表演效果。这种形式很容易造成一种意料之外的效果,因此把宋丹丹、郭德纲等现场评委逗得哈哈大笑。
在相声表演中,这种方式被称为扑盲子,就是表现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表演状态,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很容易让人爆笑。
周云鹏能够获得全国冠军,说明这个人的表演方式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但这种方式也蕴藏着一定局限性,尤其这些年周云鹏出现在其他场合也都一贯使用这种方式,时间一长就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一个演员总是让人出乎意料是不太可能的,经过一定时间总让人感觉出套路,这样就不太容易给人以惊喜了。很多二人转演员都容易产生这种局限性,因此在一举成名之后很难持续辉煌,周云鹏如此,小沈阳也是如此。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您认为周云鹏的演技怎样怎么评价他
周云鹏从一名二人转演员转换成小品演员,参加了笑傲江湖才使他有了些知名度,总体看,他不算优秀的二人转演员,更谈不上是著名的小品演员,依本人看,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演员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