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含胸驼背的危害有哪些如何纠正
- 什么姿势可以矫正“含胸驼背”的情况
- 内家拳的“含胸拔背”是怎么一回事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 含胸驼背过度训练会导致什么情况该怎么办
- 太极里的“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是什么意思
- 太极拳中怎样算是含胸拔背怎样能做到含胸拔背
- 含胸是指什么
含胸驼背的危害有哪些如何纠正
首先为题主解疑驼背及害处?
什么是驼背?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主要是由于背部肌肉薄弱、松弛无力所致。
为何要矫正?
矫正练习的目的是加强背部伸肌的力量,并牵拉胸部前面的韧带。
驼背的种类及危害有哪些?
大家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被称之为“驼背”的人,在医学上,驼背被命名为脊柱后凸畸形。其发生部位可以发生在颈椎至腰椎的任何一个部位。产生脊柱后凸畸形的原因有很多,最多见的是姿势性驼背(良性后凸),其次为休门氏病(青年圆背)、先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分节不良、楔形椎等)、骨质疏松、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较少见的有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畸形、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黏多糖病等。除良性后凸外,绝大部分后凸畸形将持续加重,导致椎管狭窄、脊髓损伤、椎弓崩裂等并发症,使出现病变部位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更有甚者可能出现瘫痪。因此,对于驼背应早诊断、正确诊断、早期干预,避免出现严重的不可逆转的不良后果。
驼背和上交叉综合症有什么关系?
你一定见过佝偻的花甲老人,他们圆肩、驼背、头前移的姿势一定让印象深刻,这就是典型的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但上交叉综合症绝非老年人的专利,在很多长期伏案缺少运动的年轻人中更为多见(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但缺少运动绝非上交叉综合症的独有标签,即使在那些每周去健身房3次,常年在健身房锻炼的运动爱好者身上也并不罕见。不管运动或不运动,只要错误的姿势在那儿,上交叉综合征就会出现。如果因为你对上交叉综合症的无知,盲目进行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锻炼,不但不能改善相应疾病的症状,反而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那既然说起上交叉综合症就为你普及一下上交叉综合症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症呢?
上交叉综合症是指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或过度锻炼胸部肌肉(忽视背部肌肉锻炼且不进行胸部肌肉拉伸练习)造成相应部位肌肉不平衡(主要指胸大肌过紧及缩短,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被拉长及软弱),形成头部前倾(颈椎正常弧度减少或变直)、含胸(圆肩)、驼背(胸椎曲度增加)、肩胛骨耸起等一系列形体的变化,并进而导致颈肩部肌肉紧张酸痛、头痛头晕、手臂麻木、呼吸不畅、心慌胸闷甚至便秘等各种症状。如下图所示。
上交叉综合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的上半身姿势应该是无论在坐位还是在站位,都应是挺拔的,即下颌微收、头在肩膀之上、肩在躯干之中偏后,正所谓挺胸颔首,双肩打开的姿势。而不良的上半身姿势如长时间低头伏案,含胸驼背,日久因胸前下部和颈背后上部肌肉紧张和缩短(如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背后下部和颈前上部肌肉被拉长及软弱(如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使肩外旋的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深层颈屈肌),强弱肌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交叉,导致头部前倾(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消失或减少)、含胸(圆肩)、驼背(胸椎曲度增加)、肩胛骨耸起等一系列形体变化。此外,不当的力量训练也会影响人体的形体,如有些健美运动员过度训练胸部肌肉(相对忽略背部肌肉),且不注意进行伸展练习,就会出现上交叉综合症。如下图所示。
上交叉综合症的不良影响?
低头,含胸,驼背,耸肩,在形体上就给人一种不是很美观的印象,但这并不是主要的,重点是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如颈背部紧张疼痛,甚至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等。有研究发现,女性头痛、偏头痛和颈椎疼痛远多于男性,可能与上交叉综合症密切相关,因女性颈部肌肉的力量远小于男性,但头部的重量却几乎相当,在同样的身体姿势下更容易出现上交叉综合症。
1、因头颈部和胸前部肌肉紧张,可引起颈肩背部酸痛,胸骨部疼痛。
2、因颈椎曲度变小甚至消失,严重时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可引起头痛和手臂痛麻,压迫穿行于颈椎间的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
3、因含胸驼背,胸腔容积减少,可引起呼吸不畅,肺活量减少,运动能力下降。
4、因圆肩姿势会使横膈膜处于紧张缩短狀态,造成对大动脉和腔静脉的压迫,使心脏工作负担加重,可引起心慌、胸闷等心脏不适症状。
5、因腹腔容量变化,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可造成便秘。
那么如何纠正呢?
1.每天坚持靠墙站立半小时到一小时,贴墙练站姿,小腿,臀部,肩部,后脑,都笔直的贴在墙上。
2
穿形体矫正鞋,又叫形体训练鞋,很管用的哦。这样会让你的重心习惯性的靠后,不但可以矫正驼背,还能穿出好身材。
3
睡硬板床
4
还有我老妈请教体育老师的方法,就是多练俯卧撑 要动作标准到位哦。
注意事项
这些小方法都一定要坚持,不然没有用的哈~
什么姿势可以矫正“含胸驼背”的情况
那些让脊柱后仰的姿势都可以纠正含胸驼背。推荐大家别忘了晚上的纠正方法,建议各位了解下面这种。昂首床垫是带有定制的枕头,可以当普通床垫或者普通床垫加枕头使用的,请参考。
视频加载中...内家拳的“含胸拔背”是怎么一回事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含胸拔背,是内家拳尽人皆知的基本要领,因为这一要领,在传统的武术发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传统的武术发力,大都力发于整体,力由脊发,特别讲究含胸拔背。
什么是“含胸拔背”? 1925年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中说“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腿根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自能拔背,能拔背自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此文中含、涵二字是交换使用的);1978年初版、1984年再版的、由台湾数十位专家集体编写的《太极拳图解》又说:“含胸拔背即肋骨内涵,不凸出,脊骨平背,不陷入,两者互为因果。作用是胸涵气沉,背拔神聚,掩蔽要穴,保护内脏。练法是肋骨内涵、脊骨平背,自然含胸拔背,气向下沉。禁忌是挺胸驼背 ”。
然而以上二说对含胸为何能爆发整体力、拔背与力由脊发有何关系等都未道及,故而还有进一步推究之必要。
含胸拔背的说明及练法。
“含胸拔背”也叫空胸紧背,是内家拳的一项基本要领。含胸,即胸略内收,以使脊背后靠,脊椎节节微拉,胸内有虚空、包涵之意,故在拳谱里含、涵二字是可以通用的。拔背,即背部肌肉的对拔舒伸,呈上下、左右的十字状对称相拔。合而言之,没有含胸则背肌难以舒长伸展,没有背肌的舒长伸展则无法打出力由脊发的效果。因而,在科学的发力技法中,含胸与拔背是互为制约的因果关系。
练好含胸,先要放松两肩的关节。能松肩必能沉肩,能沉肩不一定能松肩(肩部僵沉为习拳之弊)。松肩包括:肩胛骨自然放松地向下、向旁、向后伸拉,使上臂自然放松地抬起、前伸、环撑,腋下有容一拳的空隙。随着双臂与胸口撑起一个抱球状的空间,含胸的形体要求便初步完成了。练好含胸,要保持胸内涵虚、空洞之意境,与含胸的形体和谐自然地统一起来。
练好拔背,先要做到肩撑肘横、悬顶坠臀。这样,可使背肌呈横向、竖向均衡伸展,进而使脊椎节节拉开,产生脊椎弹簧力,力由脊发的科学性即是由此而来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松和自然,切勿急于求成,不顾后果地强行伸拉,导致背肌僵直板硬,失去本来的弹性活力。
含胸拔背的功能之一,就是使习者的肺部成为储量充足的养料基地。
我们知道,氧气是运动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养料,而肺活量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体内氧气的充足与否,关系到习者能否发出雄劲浑厚的整体力。值得注意的是,含胸在使背肌得以伸拔舒展之外,还引发另一项拳法要领——空胸实腹。空胸实腹能使人的横膈膜肌下降。横隔膜肌位于肺脏的下端,它的下降移位必然扩大肺部的上下径,再加上两肩外撑来扩展肺部的横向空间,如此肺活量势必能增至极限,使整体力的发挥更为雄厚。
含胸拔背的功能之二,就是使发力者变成胸腹上虚下实、胸背前松后紧的“特殊共鸣箱”。
我们知道,整体力之所以具有强劲穿透的摧敌之威,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力者善于利用声波的传送来振动体内各个细胞,使之参与发力的缘故。所以要想获得强劲穿透的力量,不能没有强劲穿透的发声与之相助。然而,富有穿透性的声波是由何处发出的呢?是腹腔、胸腔、脑腔经过特殊训练而发出的三腔共鸣。凡懂乐器者皆知,共鸣箱的内环境愈大,所发之声就愈宏远。从前面介绍含胸拔背的练法来看,胸部的涵虚空洞、背部的撑拔舒张以及腹部的沉实稳重,正好构成人体特殊的共鸣箱。
含胸拔背的功能之三,就是使其机体成为主动发力的弓弩。
通过含胸拔背的训练,技击者的机体各部可以得到协调配合,形成一架撑圆张满的强弓硬弩。只要中枢神经发出攻击指令,这架“弓弩”便会由节节松开的脊椎开始,随着整体前撞的惯性脊椎节节紧缩,发出离弦之箭般的内劲。
如果没有经过含胸拔背的专门训练,发力者的背肌便无从张满,其脊椎也无从松开,因而就不能企及“蓄力如弓满,发力似放箭”的上乘境界。
含胸拔背的功能之四,就是使其机体特别是双臂部分弯成被动发力的“拱桥”。
通过练习含胸拔背,习者的双臂会因此而变成形曲意直、外方内圆的拱桥状间架。拱形受力,是最能承受外界压力的一种形式,是符合物理力学原理的。因此匠心独运的拳法大师把这个原理巧妙用于技击功法。应该认识到,这种受力条件是由含胸拔背的特有功能所决定的。试看,撑满张圆的后背加上含胸而生的双臂环抱,这样做自然形成了拱形受力的技击间架。这种间架的最大优点是不管敌手来拳怎样沉重,都可以利用拱形间架来分解敌力,从而达到小力胜大力的技击效果。
含胸拔背的禁忌:凹胸和驼背。
含胸不是凹胸,拔背不是驼背。含胸,外求双肩外撑、胸略内收、横膈膜肌下降;内求涵虚空洞如庙堂之磬。凹胸是片面紧缩前胸,致使肺脏受到挤压,非但达不到增大肺活量的目的,反而迫使呼吸不畅,运力受阻。拔背,形体上要求对称伸拔如强弓张满欲射,意念上要求背部松和自然饱含弹力。驼背是失去对称相拔的抻拉背肌,其后果不仅尽失对敌交手中的空间优势,而且大大减少和降低了技击者的力度和速度。故而凹胸、驼背可谓练习含胸拔背的两大禁忌。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内家拳的主要基本要领之一,含胸拔背不是孤立存在于拳法中,而是拳法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者应该结合其它要领,从局部服从整体的宏观方面来练习之。
含胸拔背给我们的启示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含胸拔背的基本要领,我们不妨去动物园观看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老虎的体态可谓含胸拔背的典型范例。你看它不管是睡眠、嬉戏、搏斗,都保持不断脊骨弓起而且胸腹柔软如绵的体态,遍身并无丝毫肌肉隆起发达之处,有的只是脊椎骨节随一举一动而显现的伸缩开合。
反观家畜中堪称健将的骡子、马之类,全身各处肌肉无不高高隆起,以手触之坚如硬石。一匹骡子拉的车,五只老虎未必拉的动,而五匹骡子齐斗一只老虎,优势则在老虎一边。这样说来,与其说含胸拔背给我们的启示,不如说是老虎启发了我们。
含胸驼背过度训练会导致什么情况该怎么办
含胸驼背的状态下训练,极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含胸驼背是目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体态,它代表我们的前后肌肉张力不一致,也就是肌肉张力失衡,说的在明白一点把我们人体比作一幢大厦的话,含胸驼背就是相当于大厦是歪点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训练,会加重我们关节和韧带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一些运动损伤,所以,告诫各位平时多注意我们的生活姿态,不要让不良体态找上门!
太极里的“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是什么意思
各人观点认为含胸拔背是相对而言,比方站桩背部稍绷加上腋下走空,自然会含胸,虚灵顶劲气自然而行,使脊椎直而不僵,蓄势待发,看成一种功境吧,从自然之道演化而来。不只是太极,各种关于气,拳的训炼都应有这样的要求吧。
太极拳中怎样算是含胸拔背怎样能做到含胸拔背
含胸拔背。是指习练太极拳时的正确身形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指肩以下至胯以上,叫身体的中节。
正确的含胸拔背。是肩的位置不动,肩窝放松,腹股沟放松,身体中间向体后坐移,同时命门以上向上拔,命门以下向下拉,使身体上下成一个弧")"。使身体成为一个弓形。这就是含胸拔的初级阶段了。
做到了含胸拔背,命门会打开,腰脊会变直,腰就松了。胯也会松了。尾闾会向前吋,臀为溜臀。同时身体成了五弓(上肢,下肢各二弓,身体中节为一弓,共五弓)。
如果再能泛臀,裆就圆了。身体中节横向会再成一个横向的弧形,人的身体好似成为一个半球开了。这时真正意义上的含胸拔背才算作到位了。
但容易出现错误的做法。把含胸拔背作成扣肩弓背。这是肩设定住,肩向前吋而非中节向后坐移形成了错误的身形。命门没有向后打开(即松腰),身体没有以命门为中点上下对拉,而只是弓背。
如果做的对,肚脐和膻中穴与地平线会交到一点。肩窝和腹股沟都是松的。当然腰也是松了。胯也松了。,,因此,含胸拨背与整个身形的调整是同时完成的。一处对处处都对,一处不对全身也不会完全合度。还是找个师傅指导一下为好。只锻练一下也就无所谓了。
含胸是指什么
明明和朋友差不多的身高,走路时总觉得矮了半个头?别人穿着高跟鞋可以气质爆表,自己穿着却是全身都不自在?明明是一个优雅的白领一族工作者,却坐成了一个豆芽菜的囧相?!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因为你的脊柱变形了, 通俗点解释就是驼背。
所以,含胸驼背,体态不好,气质不优雅,再多的好衣服,贵鞋子,都是白搭。
那什么是驼背?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
多见于年老脊椎变形、坐立姿势不正或佝偻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驼背能够被纠正称活动性驼背。不能够被纠正称固定性驼背。
典型的例子就是霉霉和幂幂。真的很减分。反之,看下刘诗诗,气质优雅,又细又长的天鹅颈,好像人的第二张脸。让人再也挪不开眼睛。
一个动作,判断“驼背”程度。
背朝一块平整的墙壁,按照“脚后跟”、“屁股”、“后脑勺”的顺序贴墙站好。
后脖子最凹陷处和墙壁的距离大概是3~5cm;而且还能毫不费力地做这个动作的话,说明你“含胸驼背”只是习惯问题。
后脚跟、屁股贴到墙以后,后脑勺要用力一点才能贴着墙;有些人后脚跟和屁股贴到墙后,为了让头也能贴到墙,还会把头仰起来,就说明你的脊椎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形”了。
头根本贴不到墙,而且后脖子最凹陷处和墙壁的距离远远大于5cm的话,就得去医院拍片子看看了。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有用的话,请关注我,定期分享健康知识。或者私信回复我“天鹅颈”,免费领取我花费三个晚上整理的健身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