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东方不败软禁了任我行之后,为什么不敢杀任盈盈斩草除根
- 为什么古话说斩草除根又说穷寇莫追两句话适用什么语境
- 赵匡胤抢了柴荣大好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女斩草除根
- 巴沙尔真的会将8万叛军斩草除根吗
- 怎样能把地里成片的丝麻草有效的斩草除根
- 朱元璋为何放任元顺帝逃走,不选择斩草除根呢
- 明朝为什么不把蒙古人和女真人斩草除根
- 什么是斩草除根
- 官渡之战袁绍兵败,曹操胜利,为什么斩草除根连袁绍儿子都不放过
- 《龙珠》里面弗利沙为什么不斩草除根把剩下的如贝吉塔等几个赛亚人铲除掉
东方不败软禁了任我行之后,为什么不敢杀任盈盈斩草除根
并非不敢,而是不愿!东方不败对任我行的态度本就复杂,对任盈盈则视若亲女,对她百般宠爱!
东方不败前期是一个感恩的枭雄,修炼了《葵花宝典》却变成了一个痴情的“女子”!
东方不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枭雄,家境贫寒,多受童百熊的照顾,后来任我行对他十分赏识,多次破格提拔他,任命他为副教主,给他《葵花宝典》,指定他继承下一代教主之位!东方不败才智绝伦,野心勃勃,自然不甘愿等到任我行死后,才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野心,于是他发动了叛变,袭击了任我行,成为了日月神教的教主!但东方不败懂的感恩,任我行,童百熊对他的好,他一直铭记于心,这才没有杀害任我行,只是将他囚禁起来,成为了一个“心软”的篡位者!
东方不败的改变是从当上教主,修炼了《葵花宝典》之后,自此他的人生目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东方不败不再想着“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了,只是一心一意的爱着杨莲亭,对他百依百顺,将昔日的恩情义气都排在了杨莲亭之后。东方不败成为了一个痴情的“女子”!
东方不败叹了口气,说道:“我初当教主,那可意气风发了,说甚么文成武德,中兴圣教,当真是不要脸的胡吹法螺。直到后来修习《葵花宝典》,才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谛。其后勤修内功,数年之后,终于明白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笑傲江湖 第三十一章》东方不败对任盈盈前期可能是利用和掩人耳目,后期是羡慕,但都不可否认,东方不败对任盈盈真心实意的关怀!
东方不败篡位后,任盈盈在日月神教的地位丝毫没有变化,得到的宠爱甚至比任我行给的还多。东方不败作为枭雄,或许需要借助任盈盈巩固自己的地位,但他既然有不杀任我行,统一江湖的野心,又能够容忍知悉他阴谋的向问天继续担任左使,又怎么在乎区区的一个任盈盈?浮萍认为,东方不败对任盈盈的关心更多的是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女儿,因此,对她才百般放纵!
后来东方不败渴望成为一个“女人”,自然对任盈盈的女儿身十分羡慕,或许任盈盈能够活的潇洒自在,东方不败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自己不是“女子”的遗憾。可这种遗憾为何要在任盈盈身上弥补,不正是东方不败视若亲女,才会有此期盼吗?
我是随波逐流却又独具风格的浮萍,为您解读金庸小说背后的故事!不对请直言,期待你的关注!
为什么古话说斩草除根又说穷寇莫追两句话适用什么语境
斩草除根和穷寇莫追算得上是两句兵法成语。
既然是兵法,大家就必须知道,兵法是活用的,不是套用的,更不能是纸上谈兵。
斩草除根的本意是不能留下祸患,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而穷寇勿追是担心困兽犹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没有必要的胜利成本。
举个例子,49年渡江战役前夕,曾有国外调停团建议中共和国民党划江而治。
但是毛主席甚至蒋介石的尿性,一旦让他缓过气来,必然是个大麻烦,有可能三年国内革命战争的成果会在反扑下逝去,审时度势,毛主席屹然发起渡江战役,并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
然后,在中国大陆以及大部分周边岛屿收复直至金门战役失败之后,毛主席采取了在政治上高压,在军事上“穷寇勿追”的战略,正是考虑国际形势和两岸海军实力的对比,如果继续打下去,胜利可能会得不偿失。
还是那句话,兵法是活用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国际环境来应用,每一句兵法都并非是绝对性的真理。
赵匡胤抢了柴荣大好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女斩草除根
赵匡胤完全没有必要对柴氏斩草除根,因为后周的宗室对宋朝完全不造成任何威胁。
首先,后周的开国之君是周太祖郭威,他的两个亲生儿子郭侗和郭信都被后汉的刘承佑所杀,所以他才传位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而柴荣七个儿子中的前三个也都被刘承佑所杀,所以他只能传位给自己最年长的儿子柴宗训,柴宗训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而已,他的三个弟弟就更小了。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发动“陈桥兵变”另立新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后周没有强势的诸侯王拱卫皇室啊。
唯一与柴宗训亲近的,也就是李重进和张永德了,他们一个是郭威的外甥,一个是郭威的女婿,和柴荣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曾经是柴荣的皇位竞争者。所以柴荣即位后一方面不得不继续倚重他们,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防备他们。柴荣临终前就把张永德调离京城,又提拔了赵匡胤来防备李重进,这才给了赵匡胤机会。
所以,赵匡胤称帝之时,柴氏基本上就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完全没有与赵匡胤抗衡的能力。既然如此,赵匡胤为什么不做个好人?
巴沙尔真的会将8万叛军斩草除根吗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根据俄罗斯媒体3月14日的消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为了叙利亚的统一,为了尽快结束叙利亚的内战,为了叙利亚人民不再受战火之苦,巴沙尔下令对4万名武装分子进行特赦,让他们平安回家!
从这样的情况来了,巴沙尔对待反政府的武装分子还是非常仁慈,根据叙利亚的数据统计,巴沙尔特赦的武装分子已经高达6万人左右,规模很大。很明显,叙利亚即将迎来统一,和巴沙尔的这些政治手腕是分不开的!
然而在4月8日的时候,一部分被特赦的降军趁着反政府武装对叙利亚西北的13个大镇展开袭击,他们又发生了倒戈,在叙利亚政府军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并抢占叙利亚政府军的弹药库,搞得叙利亚局势异常紧张,在俄罗斯的空天军紧急出动之后,才把这些倒戈的降军给压下来,帮助巴沙尔控制了局势!
巴沙尔对他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他们还这样对待巴沙尔,这一群不知道感恩的东西,巴沙尔没有必要再对他们仁慈,应该将他们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而这些降军再一次倒戈,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宣布撤军计划之后,并不会全部撤离叙利亚。另一方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说成是以色列领土,让叙利亚叛军和降军再次看到了美国还没有放弃他们。其三是因为叙利亚统一的最后一战伊德利卜迟迟没有打响,让降军怀疑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伊朗联军的能力!
有了这一次教训,巴沙尔也知道光是特赦是行不通的,对待8万的叛军,巴沙尔不会将他们全部解决掉,但是杀鸡儆猴是免不了的,只要让这些叛军感到畏惧,处死所有投降之后再次倒戈的武装分子,才能彻底打消他们再次倒戈背叛的念头!
怎样能把地里成片的丝麻草有效的斩草除根
怎样把地里成片的丝麻草斩草除根?
丝麻草又称茅草,株高0.5---1.5米,根的深度基本和株高差不离,春生秋枯,正因根深才很难灭除,人工或机械除理最多深度也就在30至50公分之间,留下的根还会生长,化除虽是省工省时,但又怕田间残留农药,怎么办?那就土法上马!每亩用机材油2---3两,加洗衣粉2至3汤匙再加水50斤水融解、分三次喷洒,二十天后按以上配方再喷一次,如此三次定能杀灭丝麻草(茅草)!
朱元璋为何放任元顺帝逃走,不选择斩草除根呢
元顺帝北逃一事,很多言论指向朱元璋“天命归我”的魄力,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这些论调未免有些自欺欺人。朱元璋放虎归山完全是因为明军不具备追击穷寇的能力,或者说朱元璋受到的威胁太多,形势不允许他继续追击元顺帝。
事实上朱元璋进行了两次北伐,第一次是将元顺帝赶出元大都,第二次是将元顺帝赶出元上都开平,两次北伐都让元顺帝成功北逃。我们在讨论朱元璋放虎归山时,焦点聚集在第一次北伐上。1367年10月,朱元璋开始以南京为起点进行北伐,战前发布的《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个口号根本就没有扩张意愿,宗旨就是要拿回汉人固有的土地。在战略方针上也是根本就没有考虑跨过长城: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明史》
朱元璋的战略思想很大胆,明军步兵也是非常争气的,四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山东闪击战的全面胜利,战果是俘虏元军3.2万余、收缴马匹1.6万余、粮食59.7万余石、盐5.37万余引、布绢8.07万余匹。有了这一次的收获,明军势如破竹,五个月后一路攻向元大都,元顺帝弃城逃跑,这标志着元朝灭亡,此后的元朝残余就在史学界被称为北元。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徐达、常遇春的表现有些“怪异”,即明军抵达通州时停留了七天,此地距离元大都只不过两天路程,待明军抵达元大都时,元顺帝已经成功逃跑,由此可见元顺帝是被故意放跑的。徐达本人万万不可能贻误战机,此事据《明史》记载,徐达在汴梁时就请示过朱元璋,问到顺帝北逃该当如何,朱元璋的指示便是驱赶至塞外即可。所以徐达攻克元大都后并未乘胜追击,也是奉了朱元璋的最高指示。
那么朱元璋为何做出这种指示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元顺帝毕竟是元朝皇帝,当时山西、辽东两线都在元朝手里,而且山西的10万元军战斗力极强。明军虽在西线有所遏制,元顺帝虽然“香”,但他也是东西两头勤王之师的绝对风向标,鱼死网破对于明军来说并不划算。
其实在北伐前,常遇春就提出过直捣黄龙,擒杀元顺帝的战略勾思。朱元璋反对的理由就是考虑了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政治倾向、军事实力。朱元璋认为直捣元大都会让明军陷入攻坚战的被动,首先是这座坚城不好打;其次是东西两翼的元军随时可能形成对元大都的钳型支援;再次就是明军战线过长,补给上不允许打持久的攻坚战。由朱元璋的这个考虑可以看出,元顺帝能弃城逃跑算是最佳结果了,即减少了明军攻坚的损耗,又打破了北方的战略格局,随着明军对华北地区的征服,辽东与山陕失去了联系,这为明军后来的各个击破提供了条件。
“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明史》
那么明军攻克大都后,朱元璋为何又不让追击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形势不允许。元顺帝北逃时,北元的实力还不可小觑,元顺帝逃往上都开平后的形势对明军而言无法追击。开平后方是元朝时期的岭北行省,即蒙古大草原;开平左侧是木华黎后裔纳哈出控制的辽阳行省;开平右侧是军阀李思齐、张思道占据的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出潼关即可截断明军)。
若放大至全局,明军的北伐路线偏向正北,而中华大地上的西南地区保留着元梁王集团,这是忽必烈第五子的后裔,是元顺帝的坚决支持者。山西地区又是元末名将王保保的十万精兵,他据守太行山两侧,对明军华北后方的威胁很大。1369年,北元还主动出击明朝控制的北平,这说明北元在北方的战略姿态是高于明军的,当时也速也是调动了辽东的4万精骑,这也完全说明北元可以从东西两侧形成对明军的出击线路。
这就是明军为什么不追击元顺帝的理由,当时的明军若非火器先进,北平城固,恐怕守住胜利果实都难,又谈何继续向北推进?明军后来的北进是建立在战略姿态达成后,其中第一步就是迫降了张思道、李思齐,控制陕西诸州府。但这里有个插曲,明军入陕时,北元再次攻打北平,朱元璋连忙从前线调回常遇春和李文忠所部。由于西线已被控制,这才有了常遇春的“防守反击”,赢得北平保卫战后,随即出塞攻击开平,逼迫元顺帝第二次逃亡。
(王保保剧照)
第二步则是徐达对王保保的且战且进,王保保最后是抱着一根木头渡过黄河逃窜,至此明军彻底控制了甘肃、山西一带,西线烦恼得以解除。1370年元顺帝病逝,其子北元昭宗任命王保保为宰相,企图继承父志,收复大都,但朱元璋老谋深算,弄了个亲王镇边,于北方边塞大置卫所,巩固国防。这就为明朝解除了后顾之忧,到了1372年,朱元璋这才令徐达、李文忠、冯胜各领5万精兵,分三路远征漠北。
但这一次徐达、李文忠都未占到便宜,后来明军撤退时,汤和的断后部队还差点被全歼,只有冯胜的西路军未遇到北元主力,还算有所收获。这次远征后,朱元璋不再对漠北进行长途征伐,而是对北元控制薄弱的青海、辽东进行打击,这也是希望达成对漠北两翼包抄的战略格局。
1375年,王保保去世,三年后昭宗去世,北元的振兴计划随着二人的离世而破产。1382年,明朝灭西南梁王,1387年,明朝攻辽东,逼迫纳哈出投降,这使明朝彻底解除西南威胁,又使蒙古草原侧翼遭受威胁。这才有了蓝玉捕鱼儿海的战争奇迹,可以说是明朝在一系列操作后所达成的战略格局成就了蓝玉。蓝玉远征不仅收货了北元三代大汗积累的财富,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还在逃跑的途中,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伏杀,这算是帮助阿里不哥完成了对忽必烈的“复仇”。
(蓝玉剧照)
蓝玉的这次远征带来了蒙古草原的蝴蝶效应,此后的15年间,北元汗位六次易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当年,北元汗位因政变由拖雷系移至窝阔台系,国号也更改为鞑靼,历史上也将此事认定为北元灭亡的标志。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朱元璋当年放弃追击元顺帝,完全是因为形势不允许,明朝远征的胜利是建立在战略格局达成以后,这是明朝用了20多年战争积累打下的基础。所以当时的放虎归山是不得已而为之,若一开始明朝就控制了东西两翼,元顺帝跑多远,朱元璋就敢追多远!
明朝为什么不把蒙古人和女真人斩草除根
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就像元顺帝时期有人提议把汉族人口最多的六大姓杀掉一样,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明朝初期明军几次深入蒙古草原打击北元势力,即使占领蒙古地区移民都是困难。蒙古人和女真人势力不弱,明朝做不到斩草除根;再者斩草除根是野蛮作法,中原王朝是礼仪之邦轻易不会釆用这种作法。
蒙古族好釆用斩草除根做法,灭西夏时杀死很多西夏人,成吉思汗在耶律楚材和丘处机劝说下都改变了野蛮屠杀作法。清朝和准噶尔部多次作战,乾隆皇帝对准噶尔部进行杀戮,这属于特例。
什么是斩草除根
来自左传。意思,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对于做事,工作中做一件事情必须做好,不然过程返工会带来无尽麻烦。做就做好,不做就不做。对于做人,还是赞同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官渡之战袁绍兵败,曹操胜利,为什么斩草除根连袁绍儿子都不放过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内心忧郁不已。他和曹操一起长大,曹操论家世,论相貌,论才干都不如意自己。可惜他不懂得用人之道,嫉贤妒能,好些像沮授这样有才华的人到他这里受不到重视,官渡之战过后没多久袁绍就积郁而死。
他死后,袁家分为两派,两个势力争得不可开交,最后他们作死,自己人整死了自己人,曹操乐的坐收渔人之利。
袁绍死后曹操并不急着铲草除根,要杀光袁绍的儿子,他要去攻打冀州。而路上有三只有勇无谋的拦路虎,他们分别是袁绍的大儿子袁谭,二儿子袁熙和小儿子袁尚。
他们没有想着为袁绍报仇而团结一致,反而为了继承权争得不可开交,自己人打自己人,最后把袁绍就给他们的人马消耗殆尽。
曹操每次打他们胜利后,都故意让他们溜了,然后让袁家自我消耗,这几个纨绔子弟没有参透曹操的意图。
曹操自己没有杀任何一个袁绍的儿子,毕竟他们是从小玩到大,小时候过家家,成年了领着部队干仗玩。无仇无怨,无非就是为了争天下夺地盘玩玩,也没有非要置于死地嘛,袁绍死后,曹操还落了泪,小时候一起抢过亲,荒唐过,长大带部队过家家的好朋友说走就走了,好不令他伤感。他曹操也是人怎么能没有一点感情?曹操夺了袁家的地盘后袁家三兄弟投靠了公孙康。
公孙康收下了投降的袁家三兄弟后,为了讨好曹操,把他们的人头砍下来,献给了曹操。历史上模糊的说袁家还有一个人叫袁买延续袁家的烟火。
袁家从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起就不合,内部消耗,到他们儿子手里依样不变,可见是家风有问题,如果袁术和袁绍联手,天下唾手可得,可惜他们偏偏要争个你死我活。如果袁绍的几个儿子能共同抗曹,胜负不可知。可惜袁家一团散沙,四世三公的家底就这么没落了,被败光了。他们是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败家子啊。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后,并非输的只剩一口气苟延残喘,他们还有人马还有卷土重来的希望,只怪袁家不争气,又怎么能说曹操要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呢。
《龙珠》里面弗利沙为什么不斩草除根把剩下的如贝吉塔等几个赛亚人铲除掉
绫小路義行参上。
贝吉塔行星毁灭的根源
看了好几个动漫爱好者的回答,我也来答一答,为什么弗利萨没有消灭贝吉塔这几名残存的赛亚人呢?因为弗利萨是一名商人,包括贝吉塔在内的赛亚人都是为弗利萨打工的,他们征服星球然后卖出去,弗利萨有人脉和实力,赛亚人出战斗员,双方合作的非常默契。
按照《七龙珠》中多多利亚、邱夷的说法,弗利萨是担心赛亚人最后出现“异类”威胁到自己,才将赛亚人的星球贝吉塔行星消灭的,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可信,按照正常的逻辑,一个种族有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出现威胁自己生存和地位的话,就一定会被完全消灭,古往今来的历史都是如此,凭借弗利萨的智商又怎么会想不到这点?
所以弗利萨毁灭贝吉塔行星的真正原因应该是赛亚人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合作,只有共同的利益,一旦赛亚人枝繁叶茂掌握了全宇宙的星球生意,自己就得不偿失了,在《七龙珠》漫画中出现过的弗利萨一族只有他和他的父亲,由此可见,具有天生变形能力的弗利萨一族的繁殖能力远不如赛亚人。
虽然弗利萨和父亲的战斗力强于赛亚人,但是如果全部赛亚人团结在一起做生意的话,一定比弗利萨厉害的多,这也就是《七龙珠》漫画中为什么邱夷谁弗利萨担心的是很多赛亚人,而不是超级赛亚人了。
可见,当时的弗利萨对超级赛亚人可能还是不太相信的。
贝吉塔、那巴、拉蒂兹的威胁大不大?
接下来我们看贝吉塔行星毁灭后,弗利萨已知的残存赛亚人小队贝吉塔、那巴和拉蒂兹会不会对弗利萨形成威胁?既然失去了后盾、组织和基地,贝吉塔三人只能靠给弗利萨卖命为生了,贝吉塔战斗力最高,三人加在一起战斗力2w多不到3w,多多利亚和萨博就可以搞定了。
虽然贝吉塔在地球一战出乎弗利萨的预料战斗力猛增,但无论如何贝吉塔都迈不过基纽特种部队这道坎儿,所以实际上弗利萨应该担心的并不是贝吉塔这三个残存的赛亚人,而是更应该担心悟空这条漏网之鱼的赛亚人,脑袋被摔出问题的卡卡罗特已经完全打急眼的,什么叫急眼?就是眼睛里只有战斗没有其他。
为什么弗利萨不用担心贝吉塔?因为贝吉塔还算理智,至少在龙珠出现之前完全是可以同金钱来收买的,说句不好听的,哪天贝吉塔撞大运变成超赛,也没必要置弗利萨于死地,顶多是小卒逆袭当老总,哥俩换换位置,弗利萨给贝吉塔打工也未尝不可。
但是卡卡罗特就不一样了,虽然《七龙珠》中的悟空一副天真烂漫的表情,但是只要他急赤白脸的打起仗来,一定会致对手于死地,完全不是传统武术点到为止那么简单,举几个例子,红绸军的统帅,被悟空干死了,鹤仙人的师弟被悟空干死,第一个超级BOSS短笛大魔王被悟空干死,来地球省亲的外星人哥哥拉蒂兹被悟空与别人合伙一起干死,这里悟空宁可同归已于也要整死你,就问你狠不狠?
只要你沾惹上悟空,肯定逃不过一个死字。
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弗利萨提前铲草除根,整死贝吉塔、那巴和拉蒂兹,那么悟空会不会有一天找上弗利萨,按照弗利萨的商业运作轨迹来看,地球被弗利萨再次派出清剿小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拉蒂兹如果不来地球,悟空有可能会局限在一个瓶颈期无法成长,那么等到弗利萨大王君临地球时,极有可能造成超级战士的团灭。
所以,提早铲除贝吉塔三人确实可以自保,但是弗利萨确实也没有发现还有卡卡罗特这个突发情况,可谓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