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德大夫 大夫

卢俊义的官职武功大夫是什么官?北宋时各个城市的武官如何称呼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3 13:28:49 浏览2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卢俊义的官职武功大夫是什么官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先来说一下“玉麒麟”卢俊义的事迹

卢俊义是《水浒传》里面的人物,绰号“玉麒麟”,仪表堂堂,重情重义,感情内敛含蓄,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在梁山一百单八将好汉里面,卢俊义排名第二位,论武功卢俊义可以说是水浒传里面的第一高手。

卢俊义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他本是河北大名府的富豪,从来不与官府作对,日子过的悠闲自在,因为武艺高强江湖中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此时的梁山好汉晁盖在曾头市被射杀之后,留下了让宋江十分恼火的遗言,谁只要帮他报仇杀了史文恭,谁就当梁山老大。

这对于武功稀松平常的宋江来说,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晁盖死之前就没想让宋江接替他,或者因为晁盖看出了宋江想招安的意图,所以晁盖应该是想让林冲继位。但是宋江多聪明啊,必须找个外人杀了史文恭,这样自己就可以以大哥的身份继位了。所以宋江需要卢俊义这样一枚棋子来帮助自己登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就让狗头军师吴用用计来骗卢俊义上山。

卢俊义虽然后来知道中计,但是事已至此,自己变成了朝廷的钦犯,不得已只能落草为寇。宋江利用卢俊义帮助自己登上了梁山寨主之位,所以也不好意思亏待他,就让他做了梁山的二把手。卢俊义后来跟随梁山大军讨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在这些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自己武艺高强的作用。

再说一下宋江和卢俊义获封的官职

虽然宋江和卢俊义等梁山好汉征讨方腊胜利归来,但是由于战争的残酷,一百零八个好汉十去七八,只活下来31人。大军班师回朝,作为梁山的一二号人物,先锋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那么有人就会问宋江和卢俊义的官有多大,卢俊义的武功大夫是什么官职呢?

其实武德大夫也好,武功大夫也好,这些都是官阶,而且是武将的官阶。在北宋定武臣五十三阶,以第二十七阶武功大夫,以代旧官皇城使,第二十八阶武德大夫代旧官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武功大夫为正七品。由此可见卢俊义还比宋江高一点呢!

当然再看两个人的职务,两人都为安抚使,要知道宋朝的安抚使是负责某一路(相当于现在的省)行政、政治安的长官,一般这个职务都是由知府或知州来兼任,相当于这一路的最高民政、军政长官。而宋江的是楚州安抚使,这个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因为安抚使是一路的官职。楚州在宋朝是归淮南东路,而且淮南东路安抚使的衙门设在扬州,而宋江的这个楚州安抚使是说不通的。

可能是因为施耐庵是明朝人,对于宋朝的官制不是太熟悉的结果。而卢俊义的庐州安抚使其实是对的,因为庐州是淮南西路的帅司所在地。所以卢俊义应该是淮南西路的安抚使,负责淮南西路的军政事务。至于卢俊义和宋江的兵马都总管应该就是一路的军事司令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综上所述,卢俊义的武功大夫只是官阶,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军衔,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上校。但是庐州安抚使和兵马副总管就厉害了,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或者省军区副司令员。这也怪不得宋江和卢俊义等人很快就被毒死了,由梁山的人担任这样的军政大员,皇帝能放心吗?

北宋时各个城市的武官如何称呼

宋朝的官制非常复杂,分为阶官和职官两种。阶官,对于武将来说,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军衔制度,如上校之类;而职官,就是团长营长之类。

例如,狄青曾经做过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秦州刺史是虚衔,代表他的官职大小,代表从五品的官员,而是泾原路副都总管是职官,是负责统领泾原路兵马的指挥官。

两名武将要比较官的大小,一般来说,是比较阶官。那么,这些阶官是如何比较的呢?宋朝的官制发生过三次变化,分别是政和以前武将官制(1116年前),政和官制(1116至1131)和绍兴官制(1131以后),大体如下

政和新官 政和之前旧官 官品 阶次

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正二品 1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五品 2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六品 14

正侍郎 正七品 15

宣正郎 正七品 16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翊卫郎 正七品 22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 从七品 24

左武郎 东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5

右武郎 西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6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9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武功郎 皇城副使 从七品 35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将官阶情况,先比较品,同品官职就比较阶次。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

此外,还有: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这些武将虚衔。而事实上,这些武将虚衔,作用比阶官还大,很多武将官职大小的比较,都是通过这些虚衔来比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阶官的一种补充。

宋江牺牲70多位兄弟换来的楚州安抚使,是个多大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楚州是什么地方。前些年,江苏省的地级淮阴市更名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与新的地级淮安市重名了,于是县级淮安市更名为了楚州区,后来又重新更名为了淮安区。那么,当初为何要选择楚州这个名字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古代淮安这片地方曾经隶属于楚州。

安抚使到底是什么职位

安抚使之职始于隋唐,最初叫安抚大使,主要为行军主帅的兼职。唐初,朝廷派大臣巡视经历了战争或受灾的地区,称安抚使。但这个时候的安抚属于朝廷派遣的钦差性质,并不是地方官。宋初沿用唐制、设置安抚使,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依然带有明显的钦差性质。后来,安抚使逐渐固化、成为了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通常由知州或知府兼任。

北宋后期的楚州隶属于淮南东路,也就是俗称的“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烽火扬州路”,指的就是淮南东路、而不是扬州。彼时的扬州和楚州一样,都隶属于淮南东路,而扬州则是淮南东路的治所,故淮南东路又被俗称为“扬州路”。

换言之,安抚使在北宋时期是路一级的职务、而不是州一级的职务,彼时根本没有什么“楚州安抚使”,只有淮南东路安抚使!而且,淮南东路的安抚使通常都是由其治所驻地扬州的知州兼任,曾经驻过楚州的是淮南东路制置使、而不是淮南东路安抚使。如此一来,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担任的所谓“楚州安抚使”就只能是一个杜撰出来的职位。如果他担任的是淮南东路安抚使,则应该同时担任扬州知州。然而,小说中并没有提及宋江担任过扬州知州,哪怕是楚州知州也没有提及……而且,宋廷给宋江封的武德大夫与知州之间地位相差过于悬殊,宋廷也不太可能只给一个知州封武德大夫。

淮南东路路安抚使到底是多大官

因为制度完全不同,这个问题没法与现在直接对应,如果我们把宋朝的路视为现在的省、把彼时淮南东路的治所扬州视为现在的省会城市市,那么宋朝的扬州知州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大概其类似于现在省会城市的“一把手”兼任省军区和省公安厅的“一把手”,但事实上现在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类似配置的。因为制度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只能说是大概其类似,相互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事实上,宋朝的路和州与现在的省和市根本不是一回事……

宋江的“楚州安抚使”是多大官

前面已经说了,北宋时期只有淮南东路安抚使,根本没有什么“楚州安抚使”!很显然,这个职位要么是小说作者杜撰出来的,要么是他搞错了……我们姑且认为这个职位是存在的,那么这是个多大的官呢?

按宋制,路辖州、州辖县,与现在的“省-市-县”构架颇为相似。如果我们假设宋江的“楚州安抚使”是存在的,那么他肯定要比淮南东路安抚使低一个层次。我们姑且生搬硬套一下淮南东路安抚使的设置,“楚州安抚使”大概其恐怕也只能是由楚州治所所在县的知县来兼任这个安抚使了。再对照宋制,宋江接受招安之后受封的武德大夫,大概其也就是个七品武职而已,和文职的知县的品级大体相当。所以,在宋江接受招安之后,宋廷给他的仅仅是一个“县处级”而已,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高!

综上所述,宋江牺牲了梁山几十位“兄弟”,并没能换来“红顶子”,他换来的仅仅是一个“县处级”而已……但这对宋江而言,足矣!在上梁山之前,宋江的身份只是县吏,说白了就是“编外人员”——在吏部是没有备案的、而且一辈子只能是吏!但接受招安之后,宋江不仅成为了“编内人员”,而且还成了“正处级”。而宋江如果不上梁山,这一切是他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的!诸君知道宋江为何要接受宋廷的招安了吧?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之徒、伪君子!

岳飞和韩世忠相比,谁的官职更高

韩世忠比岳飞官大,因为他们俩人是有“时间差”的,两人其实“出身”很像,都是“应募”出身,“应募”出身,说白了就是从“兵”开始干的,但韩世忠出道比岳飞早,韩在1106年就出来当兵了,比岳飞在概早了二十年。所以韩在南宋的官位一直比岳飞高,无论是军阶、军职,还是地方官职,都比岳飞高,他是南宋军队的元老,是岳飞的前辈。

韩世忠北宋后期参加了对西夏的攻歼战、剿灭方腊之战等硬仗,到北宋末年时,已经从普通士兵晋升为高级军官了,宋钦宗时,韩世忠因为血战阻击金军南下之功,已升为“嘉州防御使”(上校),并率所部参加了“劝进”赵构当皇帝的活动,赵构即位当上皇帝后,韩晋升为光州观察使(少将),成为高级军官。

而这时的岳飞,因为刚刚才出道,两人在官场的地位可谓“天渊之别”,南宋建立的时候,岳飞的“阶官”只是“承信郎”,宋代武官有53个等级,承信郎排在倒数第二位,可见当时岳飞在军中地位之低下。直到建炎三年(1129年),岳飞在平定了许多开封附近的“悍匪”后,才获得“英州剌史”的职务,这标志着岳飞正式进入“军官”行列,刺史在宋代跟唐代不一样,不是“地方官”,而是“正式军官”的等级标识,相当于今天的“军衔”。岳飞的英州剌史只表明他的“剌史”身份,他跟英州这个地方是没有关系,他不会去英州上任。

宋代的很多武将不一定可能获得“军官”的身份,很多武将实际上是以“使臣”的身份行使军官的权力,而并不是真正的军官,真正获得军官的身份的,只有以下八个等级:即

剌史(少校)
团练使(中校)
防御使(上校)
观察使(少将)
节度观察留后/承宣使(中将)
节度使(上将)
两镇节度使(大将)
三镇节度使(元帅)

这六个等级的官名在唐代全都是手握军政大权的地方官,但在宋代,全都变成了类似于军衔一样的军阶标志了,这六个等级恰好可以依次对比今天的从少校到元帅的军衔序列,获得“剌史”算是真正进入了军官序列,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武将打了一辈子的仗也混不到这个阶位。不过这时的韩世忠已经因为一直在高宗身边,特别参与平定苗刘之乱,救了高宗一命,韩的军阶已升到了在宋代的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升到的越级军阶,两镇节度使(大将),比岳飞的剌史(少校)高太多,完全不在一个平台上。

但岳飞在南宋的“升官”的速度是惊人,获得剌史(少校)的军阶一年后,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就因为收复了建康(今南京)的大功,被越级提拔为“昌州防御使”,连升两级,同时获得了他人生第一个“实权职位”,“通泰镇抚使”,即他以防御使(上校)的军衔获得了“通州泰州地方警备区司令”的实职,在这之前,岳飞是只有军队,没有地盘,这次是一个“质”的飞跃。但不久因为金军反扑,泰州失守,岳飞实际上又失去了“通泰镇抚使”的职位,只有继续带着部队到处转战。

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的官位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击溃悍匪李成,宋高宗意识到岳飞部队的战斗力强劲,于是正式将岳家军编入“正规军”,注意,此前岳飞的部队实际上不是南宋的中央正规军序列,而是属于地方的杂牌军。这次整编,南宋朝廷给了岳家军一个正式的番号叫“神武右副军”,岳飞被任命为“神武右副军统制”,相当于获得了兵团司令级的军职,该编制序列名义上的上级就是“神武右军”,注意,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不受管辖,只表示部队的编制级别,神武右军的级别比神武右副军高级一些,因为它的最高指挥官是“都统制”,都统制相当于“集团军总司令”,要到这时,岳飞才勉强可以和韩世忠比一下了,尽管这时的韩世忠的军阶仍然比岳飞高太多,但两人在军队中的实际的军职开始拉近,韩世忠虽然是“两镇节度使”(大将)的军衔,比岳飞的防御使(上校)的军衔要高太多,但韩的实际军职这时就是“神武左军”的都统制,也就是比岳飞这个兵团司令级的军职要高一级的集团军总司令级。

接下来岳飞因为镇压江西的农民起义成功,在吉州剿匪战中岳飞表现卓越,被宋高宗认定为可以和吴玠相比的“将星”,召他到临安相见,然后又破格提拔他为承宣使(中将),并将岳家军的“神武右副军”的编制升级为“神武后军”,任命岳飞为神武后军统制,虽然仍然是“兵团级司令”(统制)的军职,但却可以统帅集团军级别的部队了。这时的岳飞的官位与韩世忠就越来越接近了。同时岳飞再次获得了“地盘”,宋廷将江西交给了岳飞,任命岳飞为江西制置使,这样岳飞不但拥有了高级军职(承宣使——中将),还拥有了高级官职(相当于省部级地方大员的制置使),岳飞开始同时拥有了军队和地盘,这是岳飞在官场地位的转折点。

绍兴四年(1134年),宋廷为收复襄阳,又让岳飞兼任“荆南制置使”,表明只要收复襄阳,可以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盘都交给他,岳飞最后收复襄阳,把南宋的边防前线推进到河南的南阳、信阳一带,立下比之前都要大得多的功劳,事后岳飞的军阶晋升到了节度使(上将),同时出任荆湖制置使,全面主持湖南、湖北的军政事务。此后襄阳成为岳家军的大本营。而这时的韩世忠则得到了淮东的地盘,以楚州为大本营,而韩的地方官级别比岳飞要高,岳飞是“制置使”(相当于普通的省委书记),而韩世忠是“宣抚使”(相当于政治局委员兼任省委书记),制置使和宣抚使虽然职权差不多,但在官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岳飞要到绍兴七年才升任“宣抚使”,在地方官级别上和韩世忠才相同,但他俩在军衔上一直有差距的,这时的韩世忠是两镇节度使(大将),岳飞只是一镇(上将)。绍兴五年(1135年)南宋军队取得前立国以来的最大的胜利,击溃了伪齐和金军的联合进攻,岳飞被提升为两镇节度使(大将),但韩世忠则成了三镇节度使(元帅),还是比岳飞级别高。

宋江被毒死时,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为何无一人为宋江报仇

水泊梁山在宋江主持下被招安,可以说就是一个悲剧的开始。

最初,招安后的梁山一百单八将,犹如天助般,代表朝廷伐辽国、征田虎、战王庆,虽然恶仗不断,却都凯旋而归,而且神奇的是一将未损。

可是,在与方腊一场大战之后,梁山好汉们虽然最终取胜,却是损失惨重。此战,梁山泊108将,共阵亡59人,病故10人,坐化1人,一下子就去了70人,仅剩38人活了下来。

活着的人当中,武松、公孙胜2人出家修行;另有燕青、李俊等4人辞官不受,各奔前程;安道全、皇甫端等5名医官一直留在京城。38人中又去了11人,仅剩27人表功受封。

除了朱武、杜兴、宋清等15员偏将,获封义节郎,继续以偏将身份跟随主将之外,其他12名主将,均各授官职。

12主将之中,除了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是一个没有兵权的闲职之外,其他11人皆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我们先看看宋江被毒死时,手握重兵的梁山好汉都有哪些。

神行太保戴宗授兖州都统制。

宋朝,路(道、开封府)类似于现代的省;州、军、郡、府(开封府除外)同级别,类似现代的市;州郡之下设有县。

都统制,在宋朝是遇到战事之时,特别任命的实掌兵权的地方军事长官。如果是在京城任职,则称为御前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得知朝廷要用毒酒赐死宋江,就曾大吼:“我镇江有三千军马……”,要跟宋江合兵一处,重回水泊梁山。由此推断,一个州的都统制至少掌管有数千兵马,也算是握有重兵的实权将领了。

不过,戴宗已经无意为官,缴了官诰,去岳庙出家,数月后大笑而终。庙祝以戴宗真身为胎,在庙中塑了一尊神像供奉。

当然,不要误会,这时候是北宋,奕天十分确定,此时岳武穆还健在。所以,戴宗修行的岳庙不是岳飞庙,而是泰山的东岳庙。

再看活阎罗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因为平方腊时,得罪了大将王禀、赵谭怀,被两人排挤,贬为庶民。阮小七倒是豁达,带着老母回梁山泊继续以打渔为生,逍遥自在,六十岁而终。

小旋风柴进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见戴宗辞官,阮小七被罢官,怕被构陷,也托病辞官为民,无疾而终。

扑天雕李应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听说柴进辞官了,也称病纳官诰而去。副将鬼脸儿杜兴,跟随李应,一起辞官返回家乡,做了一方富豪,皆得善终。

11位手握重兵的主将之中,又去了4位,还剩7位。

先说正主,宋江被授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卢俊义任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安抚使也是在遇到灾荒、兵乱时,由中央特别委派前往地方安抚军民的实权官员,是地方掌兵权的军事长官。

兵马都总管、兵马副总管,则是地方诸军兵马都总管府的正副主官,是地方掌管军事的高级长官,统管本州、路全部兵马,负责日常管理。

所以,平方腊之后,宋江和卢俊义两人,才真的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呀。正因为此,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人,才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卢俊义先中毒,在乘船从京师返回庐州的途中,毒发坠入淮河而亡,还余6位。

宋江在喝了所赐毒酒之后,知道自己中毒了,而且,他应该猜出来是蔡京等人要置他于死地,所以,宋江不肯再反。于是,找来了很可能在他死后会造反替他复仇的铁杆小弟李逵,也让李逵喝了毒酒。两人共赴黄泉,同埋一地,还余4位。

小李广花荣也是宋江的铁粉,被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手握重兵。他与吴用皆梦到了宋江、李逵。二人在宋江、李逵墓前重逢,互述遭遇之后,双双自尽,并被赶来的仆人葬于宋江、李逵墓之旁。

花荣一死,手握兵权的梁山好汉,的确只剩下3位了,我们等下再说。

到这里,没人会帮宋江复仇的主要原因其实已经非常明了了。

首先,宋江自认忠义,应该为朝廷尽忠,不希望别人替他复仇。要不然,宋江肯定不会毒杀李逵。

其次,真正跟宋江关系好,且在世的梁山好汉只有李逵、花荣、吴用三人。正因为此,宋江和李逵死后,才给花荣、吴用托梦,导致后者自尽,四人葬在了一起。

其他早已辞官的梁山好汉,跟宋江的价值观根本就不相同,包括武松,在丢掉了一只胳膊之后,也早已想通透了,所以,他们都称不上是宋江的生死挚友。在他们看来,宋江之死是迟早的事情,宋江自己做出了选择,自然与他们也就没有多大关系了,更何况即使是有心也无力呀。

所以,能替宋江复仇的仅有的希望就是剩下的3位手握重兵的梁山好汉了。

这三人分别是:大刀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双鞭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美髯公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

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加入水泊梁山之前,都是宋朝廷的官吏。

关胜被荐举之后,深受太师蔡京器重,征缴梁山时被授予领兵指挥使之职。后来,被宋江施计擒获,才不得已归顺了梁山。关胜原本就无意反宋,现在重回朝廷,还被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升了官,凭什么造反替宋江报仇呢?

关胜有将才,在大名府操练兵马颇有成果。可是,关胜贪酒,失足落马,病亡。很可能,关胜在宋江被赐毒酒之前,已经病逝了。

再看呼延灼,根正苗红的宋朝开国将领呼延赞嫡系子孙,原为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经太尉高俅推荐,被宋徽宗赐了踏雪乌骓马,授征寇大将之职,原本在朝廷中的地位就已经高得不得了。

呼延灼投靠梁山,同样是被擒后,为了活命,迫不得已。因此,呼延灼是非常赞同招安的,这也是宋江要呼延灼、关胜等人上梁山的主要原因。

在平方腊之后,呼延灼因功被留在了京城为官,负责御营兵马。这可是皇帝的亲军卫队。呼延灼,深受徽宗、高俅信任和重用,让他造反为宋江报仇?如果有人胆敢去撺掇呼延灼,恐怕会被一鞭打死当场。

后来,呼延灼在于金国大战中,领军大破金国四太子金兀术,一路杀至淮西,为大宋捐躯疆场。

正因为关胜、呼延灼,在朝堂之上都有靠山,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所以,两人都安心为官,根本不会在意宋江的生死。

最后,再看朱仝。

原本朱仝跟宋江是同乡兼同事,按道理而言应该是最亲近的才对。而且,朱仝担任郓城的马兵巡捕都头之时,为了义气,曾经放过晁盖,救过宋江。后来,雷横犯法。押解途中,朱仝又私放了雷横,被打了二十杖,刺配沧州。

不管怎么看,朱仝都是一个比宋江更有义气之人。可是,宋江并没有放过朱仝。

朱仝到了沧州,凭借在官场的多年经验,很快得到了沧州知府以及小衙内的喜爱,成了小衙内的专职“保姆”。

原本,朱仝可以借此关系,继续在宋朝做一名小吏,安稳度日。可是,宋江、吴用等人为了拉朱仝上梁山,不惜让李逵杀死了小衙内。朱仝走投无路,被逼上了梁山。

实际上,很多梁山好汉,都并非是被官府逼上了梁山,反而全都是宋江的阴谋。所以,当宋江被毒杀之时,恐怕很多人会开心大笑,你宋江终于遭了报应,其中就应该包括朱仝。

宋江之于朱仝,不但无恩,反而有仇,朱仝自然不会为宋江报仇了。而朱仝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及早已在官场中练得如火纯青的处事之法,很快找到了新靠山。朱仝的新靠山就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御林军大总管、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

后来,朱仝跟随刘光世,大破金军,做到了太平军节度使之职。

看到这里,手握重兵的三人不救宋江的原因,已经非常清楚了。除了前面我们说过的宋江不让人为他报仇,仅李逵、花荣等人与他是生死之交的原因之外,其他诸如关胜、呼延灼、朱仝等人,跟宋江的关系并不友好;更何况,呼延灼三人本就忠于朝廷,是被宋江逼上梁山的,又如何会替宋江报仇。

对于宋江而言,恐怕只能落下两个字,活该。

如果细读水浒,宋江的确不愧为一代江湖大佬。但是,宋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过于自私,过于狠毒。直到最后,还在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忠义”之名,不惜搭上最忠于他的兄弟性命。最终,宋江只能落下一个千古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