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景德镇永和春瓷器餐具怎样保养
- 山阴兰亭修禊本来与书法有关系吗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书法的伟大里程碑纪念
- 自古学书者,真正能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悟出书法笔意的为何很少是何原因
-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为什么在历史的记忆中永远是书法《兰亭序》
- 关于淮南寿县报恩寺,你知道多少
景德镇永和春瓷器餐具怎样保养
1、瓷器大的瓶或罐等移放时,不能一只手提起物的脖子,而应一手拿个瓶子,一只手托起,以免原来连接起来的的部分分离,在取放有双耳装饰的瓶,罐等瓷器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是损坏。2、大盘、大碗移动时应该用双手捧起,或用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只手的手掌和四指托底,忌用单手拿盘或碗的一边,以防断裂。3、薄胎的器皿,薄胎,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4、带座还盖的瓶器取放是不能带连盖带座一窝端,而应将盖、座和主体分离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是脱落打碎,遇到多人鉴别观赏时,不要将瓷器手递手的传,以防失手打碎。5、瓷器上出现灰尘或污渍时,要用软布轻轻擦拭,且不可用硬度过高的布或其它物品强行去污,免得划伤瓷器釉面。这种瓷器的餐具属于高档骨质瓷具,所以要按照上述精心保养使用。
山阴兰亭修禊本来与书法有关系吗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书法的伟大里程碑纪念
本来没有关系。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王羲之等41人临河修禊,本来是依照民俗,到河边玩耍,祓除不祥。不过这也可能只是外在由头,主要是这些雅士有兴举行雅集,挑选这一天更为顺理成章而已。
集会的成员写了诗,为集结这些诗,王羲之给它写了序,这才同书法扯上关系。
这篇序在王家世代相传,到了唐朝,又有唐太宗派萧异计赚兰亭的故事。唐大宗又把《兰亭序》随葬。使得《兰亭序》显得格外神秘,引起历代书法人的特别关注。加之当初唐大宗令人摩拓的复制本得以传世,从摩拓本来看,又显示出高超的书法水准,使得《兰亭序》在书法史上亨有崇高的地位。
唐太宗把兰亭真本随葬,以直接推理来说,对兰亭的传播是很不利的。但事实上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等于给它作了绝妙的广告,复制本得以传世,到现今遇上了照像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达,兰亭将永垂不朽。
当初萧异赚取辯才法师的《兰亭序》,实在太无理。从道义上说,很不应该。但是,如果没有此事发生的话,让兰亭一代一代的自然传下去,说不定传到哪一代,就自息自灭了,即使能够永远传下去,外人也看不到。这样,世人根本没有《兰亭序》的概念,更不会有关于《兰宁序》的许多笔墨官司,许多的争论(这些对《兰亭序》的宣传是很重要的)。因为世人未曾见到它。
自古学书者,真正能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悟出书法笔意的为何很少是何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别把《兰亭序》看得太神秘了!其实不是那回事。
自古以来的书家,悟得《兰亭序》书法笔意者多之,为什么说真正能从《兰亭序》中悟出书法笔意的人很少呢!试问,现在出版发行的不同版本的《兰亭序》,是不是古人临摹的呢?难道古人没悟得出《兰亭序》书法笔意吗?
最近有不少人提出了关于针对《兰亭序》研究方面的问题,而且提问者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依我看,大有拟成立“兰亭序研究会”之势,这很好!说明热爱王羲之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就今天的问题来说,似乎有点幼稚且不合情理。建议以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贴合实际,不要远离《兰亭序》研究的方向。
《兰亭序》中的笔意从何而来?关于这个问题,古今书家早已有结论。但是,结论归结论,学归学,悟归悟。如果自己不去临摹,不去读帖,不去领悟《兰亭序》的书法精神,总是夸夸其谈,那就永远也不会悟出《兰亭序》的笔意。
《兰亭序》的笔意是复杂多变的,王羲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起笔露锋偏多,时转微妙,落笔呈“刀片状”,行笔丰富多姿,收笔点画多变,章法布局合理,墨法泼洒无常且极具韵味,字字神彩飞扬,中和、高雅之气尽显,等等。说实在话,王羲之在书《兰亭序》时,当时处于微醉状态,大脑里轻飘飘的,他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的用笔方法,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形文上了。
至于《兰亭序》后来成为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王羲之有相当深厚的、超凡脱俗书法功底;二是王羲之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和文字组合能力。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为什么在历史的记忆中永远是书法《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样开头记述历史上一段书法聚会本应很平常,而让人产生联想成为极不寻常的是“四美俱”:一是《兰亭序》成为书圣王羲之最优秀作品,书法史上被誉为行书第一;二是这篇集序事理明达文字优美,被广泛作为典范文章传诵;三是兰亭聚会的41位人物皆是东晋当时的社会名流,如谢万、孙绰之流,皆做过当朝司徒、司马级重臣,谢安更是史上风云人物;四是这次聚会的诗篇可谓篇篇锦绣,不过被前“两美“所掩盖了光彩。“四美”是本人的借用语,正因这几点汇集在一块,兰亭集会成为史上书法盛事,这几句特定叙述只能让人联想起这段历史往事。
其实这题目不仅是说书法,还涉及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习惯。近读张岱有一段话:“古今事有绝相类者…骑青牛,人知有老子,而不知有封达。生空桑,人知有伊尹,而不知有孔子。白鱼入舟,人知有周武王,而不知有宋明帝…”现在看,有些日子已经被国家正式或民间约定俗成了特定日子,比如九九就是重阳节,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三月三你能想到拜轩辕,因为那是咱老祖先;可你却不会想到这一天也是兰亭聚会的日子。
谢邀!
关于淮南寿县报恩寺,你知道多少
提起报恩寺,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南京的大报恩寺了。而题主所说的报恩寺,位处淮南寿县,相信不少安徽人是相当熟悉的。
据《寿州志》记载,这座位于寿县城内东北角的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更有传说,寿县报恩寺是著名的玄奘法师建造的。这座佛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在江淮大地上更是首屈一指。
说起寿县报恩寺,镇馆之宝“重佛舍利”金棺不得不提。报恩寺内的九级佛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在清代遇到一次地震后,佛塔塔身损毁严重,只剩下了三层。1977年,在对这座三层的残塔进行拆除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里不仅有美轮美奂的壁画和佛像,还有金棺银椁。其中,金棺装满了舍利子,底部有“重佛舍利”四个字。金棺银椁做工十分精美,极其罕见。
这座千年古刹内,有古塔遗址、泥塑十八罗汉、寿县“内八景”的“石羊抵头”、“城里城”等名胜古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寺内除了苍松翠柏,更有两棵银杏树千百年来遮天蔽日,守护着大殿。这两棵千年古银杏,枝繁叶茂,栽植于唐贞观9年,都是雄树,树高20多米,金黄色的银杏叶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异常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