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茨瓦纳首都

博茨瓦纳首都(秘鲁首都利马六百年未下过雨却生活着九百万人,他们是怎样存活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3 10:48:55 浏览9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秘鲁首都利马六百年未下过雨却生活着九百万人,他们是怎样存活的

六百年没下雨?真是卖布不带尺,尽瞎扯!就算是世界闻名的“旱极”阿塔卡马沙漠,持续没有任何降雨的记录也只有91年,根本没有哪个地方持续六百年没下过雨。

秘鲁的首都利马,的确极少降雨,因此也被称作是“无雨之都”。

虽说利马下雨极其罕见,但利马并不是全年滴雨不落,寻常年份,利马的年降雨量大约是十五毫米,当然,这样的降雨量,几乎跟没有差不多。

最为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的利马,最初建立于公元1535年,新航路开辟后不久,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西班牙人为了寻找黄金,抵达了南美的印加帝国。

令人极其不可思议的是,数万印加士兵,竟然被一百多名骑着马拿着枪的西班牙殖民者吓得未战先逃,庞大的印加帝国迅速走向崩溃,西班牙由此在南美洲建立起广袤的殖民地,占据了除巴西之外几乎整个拉丁美洲。

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头子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南美洲西海岸,择地下令兴建了利马城,作为秘鲁总督区的中心,也是仅次于波哥大与墨西哥城的拉美第三大经济文化重镇。

从建城开始,直到1821年圣马丁解放这里,利马在数百年间都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总督驻地之首,这里见证了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横行数百年的暴行。

利马一带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这里地处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边缘,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极其干燥,而盛行的东南信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使得水汽难以抬升,加上强势的秘鲁寒流,形成了常年稳定的逆温层,极难形成有效的降雨。

利马长年累月都见不到明显降雨,最多就是毛毛雨跟雾气,至于电闪雷鸣之类,压根儿就没听说过,但无雨并非完全没降水,利马一年好歹还有十五毫米左右的降雨量。

但与我们印象中的降雨完全不同,利马的降雨不仅很少,而且主要是以浓湿的雾状露珠,以粉末状的样子飘落,就像是大规模水雾蒸汽一般。

虽说降雨非常少,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这里的气温倒是十分宜人,常年平均都保持在二十摄氏度上下,最冷也不会低于十六摄氏度,而最高温也不超过二十六摄氏度,是真正的四季如春的地方,因此到处都鲜花繁盛绿树成荫。

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利马,却是个鲜花绿树遍地的城市,根本见不到黄沙漫天的景象,城市整体都比较清新,是十分舒爽干净的。

利马是一座规模相当巨大的城市,这里发展历史十分悠久,而且还跟外海海岸的卡亚俄港相连接着,因此经济发展程度在拉美算得上很高,人口超过九百万人。

尽管没有明显的降雨,但利马并不是没有水源可用,因为利马的东部就是高耸入云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在秘鲁沿海形成了诸多水量丰富的河流,利马附近有一条阿普里马克河,也是亚马孙河的源头之一。

依靠着阿普里马克河大量的淡水资源,加上利马当地的地下水,当地并没有缺水的问题,完全能够支撑近千万人口的用水需求,毫无压力。

从殖民时代开始,利马就被西班牙人作为秘鲁乃至于南美洲西部的中心城市进行建设,因此当地累积了数百年的发展沉淀,这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

由于优势十分明显,使得利马也集中着全国绝大多数的重工业与对外贸易,其在秘鲁的地位相当于东京在日本、首尔在韩国,只不过利马并没有前两者那么发达,而整个利马,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居住在贫民窟之中的。

好在利马没什么降水,而且气候凉爽平和,当地的穷人即便是居住在简易粗陋的棚户之中也不必太过担心,这不知到底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利马成为秘鲁首都的原因有哪些对此你怎么看

南美洲的秘鲁首都利马,被称作“无雨之城”,是世界上平均降水量最少的首都之一,平均下来利马每年的降雨量只有15毫米左右。要知道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的年均降水量都有80多毫米,也就是说,利马的降水条件甚至比荒漠地区更加夸张,干旱到惊人。

然而除了降水量非常低之外,利马个方面的条件都还算是相当优越的,16世纪西班牙人到来之后,秘鲁地区的统治中心就从深居内陆的库斯科逐渐转移到了西部沿海的利马,16与17世纪的利马,也是拉丁美洲西属殖民地仅次于墨西哥城还有圣菲波哥大的第三大都市。除了降水少,利马的气候相对宜人,而且交通便捷,非常利于经济发展。

虽说利马西边就是太平洋,可由于东南信风的存在,当地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很难形成降水,加上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存在,降温减湿的效应大增,使得当地的降水更加稀少,利马常年无雨,什么暴雨下雪从没听说过。不过除了降水少之外,利马常年气温宜人,最冷均温也在16℃上下,最热也不会超过24℃,可以说是真正的四季如春阳光明媚

利马的降水虽然少,可这并不代表利马缺水。利马的东部是高耸的安第斯山脉,水量巨大的阿普里马克河等亚马孙上游河流都距此很近,利马周围由冰川融雪形成的中小型河流也是数不胜数,当地的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降水少对于利马来说并没什么缺憾,反而使得当地常年干爽舒适,而且当地的水源供应也很便利

印加帝国时代,秘鲁地区的统治中心位于内陆高原的库斯科,然而当年西班牙殖民者从海上到来以后,库斯科的地位一落千丈,地处沿海的利马迅速崛起。秘鲁的地形从西到东,纵向分成西部沿海平原、中部安第斯山脉与东部的亚马孙河河谷平原。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存在,秘鲁西部沿海与内陆东部地区之间的联系非常不便,主要就是依靠小型内河航运与条件其实不怎么样的陆路交通。

安第斯山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而广大的东部平原热带雨林密布,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与经济活动的开展。所以西班牙人到来以后,秘鲁地区的人口与经济活动等都不断向西部沿海地区转移,内陆不断衰落,基本变成了印第安土著的保留区域。利马离海很近,海岸线漫长而且曲折,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加上气候非常适合居住,所以很快建立并崛起

利马城从16世纪前期建成之后,直到19世纪初,一直都是西班牙在整个南美洲的总督驻地,也是当时南美洲西属殖民地区的核心。经过数百年的建设,利马城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都非常完善,保留着大量的文化古迹,秘鲁的全国公路网,也是以利马作为中心然后再辐射扩散出去的。综合来说,利马是整个秘鲁软件与硬件方面,最好,也最适合作为都城的城市

如今秘鲁3200万人口中,接近三分之一都居住在首都利马,如果再加上利马的外港卡亚俄等都会圈的话,那么就集中了秘鲁超过75%的人口。利马还承载了秘鲁九成的进口与近一半的出口运输,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渔港、航空港之一,可以说秘鲁再没哪个城市的条件能够赶得上利马,利马也是秘鲁当之无愧的首善之地,定为都城是必然

详细描述里海周边有哪些国家,哪些河流流入里海,里海

谢谢邀请,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地处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处,总面积约为38.6万平方千米,和我国云南省的面积相当。里海是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大约在1.1万年前,里海和海洋分离后,成为了一个湖泊,所以里海是一个“海迹湖”,当然也是一个咸水湖。里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由于曾经是海底,拥有大量的海相沉积物转化而成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以里海沿岸的国家都可以在里海这个聚宝盆中分一杯羹。

里海沿岸总共有五个国家,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和俄罗斯这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位于里海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地处中亚地区,首都为努尔苏丹(阿斯塔纳);土库曼斯坦位于里海的东部,也是中亚国家,是亚洲唯一的一个永久中立国,首都为阿什哈巴德;伊朗位于里海的南部,属于西亚地区,伊朗南临波斯湾,北靠里海,石油资源极为丰富,首都为德黑兰。

阿塞拜疆位于里海的西部,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首都为巴库,巴库位于里海沿岸,是里海重要的港口,也是著名的石油城市;俄罗斯位于里海的西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首都为莫斯科。里海周围地势南高北地,南部为伊朗高原,西部有大高加索山脉,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为里海沿岸平原,地势十分平坦。里海周围有大小130多条河流汇入,其中主要的河流包括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河流。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也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全长3692千米,流域内地势低平,落差很小,航运十分发达。乌拉尔河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总体流向为自北向南,全长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库拉河位于里海的西南部,发源于西亚的土耳其,是外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河流,总体流向为自西向东,全长约1364千米,阿拉克斯河是其最重要支流。捷列克河位于里海西部,发源于大高加索山脉北部,总体流向约为自西向东,全长623千米。巴库

博茨瓦纳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草原,大象,钻石,茅屋,博茨瓦纳能够满足你关于非洲的所有想象)

博茨瓦纳是一个非洲的内陆国,南邻南非,西接纳米比亚,东接津巴布韦。北面和赞比亚有一小部分接触(维多利亚瀑布附近)。

(▲博茨瓦纳在非洲大陆所处的位置)

博茨瓦纳国土面积600370平方公里,比乌克兰稍小,是全世界第45大国家,全国人口225万(2016年数据),气候较为炎热干燥。其首都位于哈博罗内,人口大约25万。

博茨瓦纳1966年脱离英国殖民而独立,但是独立后依然保持了殖民时期的语言、政治和金融体系,因此在非洲国家中相对比较自由。也因此成为非洲国家中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发展水平和南非相当。

博茨瓦纳的国防力量较弱,共有军人约12000人,其中大部分是陆军(9000人左右),小部分空军,因为是内陆国家所以没有海军,除此之外,大约还有一支1500人左右的警察部队。

(▲博茨瓦纳概况)

博茨瓦纳最著名的产业是钻石开采,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其对外收入占到了该国输出利润的八成。利用钻石开采带来的巨额收入,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加上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积极进行国际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得以创立,吸引了原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前往观光旅游,旅游观光业有望继钻石开采业后又一经济支柱。

(▲博茨瓦纳有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博茨瓦纳拥有良好的金融管理纪录,并在2013年被国际透明组织列为全非洲最不腐败的国家,全世界排名第30,甚至高过许多欧洲及亚洲国家。世界经济论坛评估博茨瓦纳为非洲两个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2004年博茨瓦纳再一次被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与史丹普公司评估信用为“A”级,从而让博茨瓦纳成为非洲信用风险最低的国家。

中博1975年1月6日建交,关系较好,中博现在实行双方30天免签政策,想去博茨瓦纳旅游的同胞现在方便很多了(过去博茨瓦纳的签证是出了名的难),签证费500普拉(博茨瓦纳货币,1普拉约等于1人民币),如果是商务签证或务工签证则是1500普拉。(资料来源:博茨瓦纳共和国政府网站

(▲艾滋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但博茨瓦纳面临的考验尤为严峻)

中亚五国,为何把首都放在边境线附近

在1997年之前可以说中亚五国的首都都位于边境线附近,但是在1997年之后,只能说中亚五国中的四国的首都位于边境线附近,至于为什么?第一是历史的原因,第二个是地理的原因,并且历史的因素与地理的因素是相互结合和影响的。先说一个例外: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它的首都是阿拉木图,该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东南部边境,南边就是吉尔吉斯斯坦,1997年,哈萨克斯坦把首都从这里迁到了该国中北部的阿斯塔纳。

首都对一个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都,一般是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但是也有的国家不止一个首都,南非就有三个首都,包括行政首都、立法首都(南非国会所在地)和司法首都(南非最高司法机构所在地)。在全球很多国家,首都往往也是个该国最大的城市,但是在很多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并不在同一个城市,比如美国,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经济中心却是纽约。

先看中亚(中亚五国)的地理特点(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在气候上:中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气候干旱,此地属于典型的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较大。在地形地貌上:应当说极为复杂,在中亚的东部特别是东南部是海拔较高的山地和高山,在这些高山上则覆盖着总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几千条冰川,但是在冰川下面却往往是荒漠。但是中亚在面积更为广阔的中部以及西部地势比较地平,特别是里海沿岸地区。因为太干旱,这里分布着卡拉库姆沙漠(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克孜勒库姆沙漠(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的数个广大的沙漠。但是中亚地理最显著的一个特征还是面积广布的温带大草原:这是欧亚大草原的一部分,但是这里的气候特别干燥,所以就算在草原上也是难以种植农作物,中亚地区的大部分居民以放牧为生。而中亚五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每个国家的地貌特征也不太一样,比如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就是以山地和高山的地形为主,稍后每个国家都会详细介绍。

这样地形和气候特征导致了中亚地区的河流主要是内流河,内流河一般由内陆山区降雨(一般主要是夏季降水)或高山融雪(或者冰山融化)产生的、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消失的河流。中亚比较著名的就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他们共同注入了咸海。而在中亚最适宜农业生产和大规模人口居住以及建立城市的地方就是山谷盆地、沙漠中的绿洲以及内流河和引水自内流河的运河的农业地带了,这些面积不大的地方可以说是中亚地区最富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了,而1997年之前中亚五国的首都基本都是分布在于这样的地方。中亚五国的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占了绝对的最大头面积约为272万平方公里,所以人家哈萨克斯坦在1997年从容迁都了,地方大啊。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中亚五国的耕地占其本国领土的比较都不大:哈萨克斯坦面积约为272万平方公里,耕地约为22万平方公里;乌兹别克斯坦面积约为44万平方公里,耕地约为4.8万平方公里;土库曼斯坦面积约为49万平方公里,耕地约为2.26万平方公里;吉尔吉斯斯坦面积约为19.9万平方公里,耕地约为1.3万平方公里;塔吉克斯坦面积约为14万平凡公里,耕地约为1万平方公里。而耕地是发展种植业的最基础和必要的条件。

第一,分析历史原因:在历史上数千年的时间里,中亚都是游牧民族和部落的天地,在冷兵器时代,草原的骑兵可谓威风赫赫,但是随着火器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到了公元17世纪,游牧民族在中亚的优势被终结了。公元18世纪,中亚大部分地区成为了其南边波斯(伊朗)的势力范围,但是随着俄国对中亚的地区的扩张,到到19世纪末,中亚的大部分地区为俄国所统治。

在历史上几千年的时间里,中亚地区是欧亚民族特别游牧民族交融和争锋的一个地方,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历史上中亚地区基本没有形成一个由当地民族建立的稳固的统一国家,更多的时候是汗国林立。此时的中亚居民多是处于部落或者部落联盟阶段,民族意识淡漠,各汗国的建立更多的是基于政治、经济、地理(农耕绿洲区与游牧区)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等基础上形成的部落以及部落集团。但是千年的演进中,中亚的历史进程却形成了两个“基本盘”,第一,来自欧亚各民族特别是游牧部落融合上的“突厥化”,第二宗教上的“伊斯兰化”。

1717年,彼得大帝派遣几千人的远征军进攻中亚的希瓦汗国,结果这支俄国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对此俄国偃旗息鼓了好一阵子。在19世纪上半期,俄国开始全面征服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汗国,19世纪下半期,俄国凭借火器和雄厚的军事先是控制了广阔的哈萨克草原,开始了全面征服中亚的过程,到19世纪末期,俄国基本完成了对中亚的征服。此时俄国主要通过两个总督区(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和草原总督区)和两个附庸汗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对中亚进行统治,另外俄国还直接占有了中亚北部的一部地区。此时俄国统治的中亚是个什么情况?那就是民族杂居情况普遍,民族意识淡薄,从整个人口结构中,阿尔泰系突厥语族占多数,基本都是穆斯林,俄国对中亚的统治也比较松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亚进入了前苏联治理时期。1922年,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南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组成了联邦式的联盟,后苏联(苏联于1991年解体)发展为15个加盟共和国,1936年哈萨克斯坦成为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1924年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1924年土库曼斯坦成为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29年塔吉克斯坦成为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36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18年在原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的基础上建立了突厥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1918年-1924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草原总督区改名为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1925年改称哈萨克自治共和国;1920年,希瓦汗国被消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剌子模苏维埃共和国;1920年在布哈拉汗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布哈拉苏维埃共和国。为了防止中亚各民族和部落联合出现“大突厥斯坦”的威胁,前苏联开始了对中亚“分而治之”的策略,1924年前苏联开始对中亚的民族识别和划界,中亚历史上所形成的传统汗国的边界被打乱,经过一些列眼花缭乱的边界调整,到1936年形成了五个全新的中亚共和国,他们都加入了前苏联,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现有的边界就是那时划定的结果。

为了贯彻“分而治之”的策略,划界的结果就是四个中亚国家(除了土库曼斯坦,他的首都阿什哈巴德位于与伊朗交界的边境地区)他们的最重要的经济和农耕地带(基本为首府所在地)基本都是相互的“边境上”,例如当时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的首府阿拉木图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首府比什凯克就在相互的“边境”上,因为当时都属于前苏联,所以当时并不能称之为边境。这样的划界结果似乎更能激发这五个全新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独立热情。前苏联建立后,中亚开始了城市化和工业进程,这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的首府地区更是在本共和国内得到了优先发展,更加重了这一局面。前苏联的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超级无敌面积大国,但是前苏联国土的面积大部分处于高纬度的寒冷的地区,并不是适合农业。于是前着力发展中亚特别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中下游的绿洲农业区,并且从这些河流上引流,建立了一些运河,例如在阿姆河流域,1954年开工修建计划全长1400公里的卡拉库姆运河,在这些运河上又形成了运河农业带,1980年,苏联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也产自中亚地区。

第二,地理以及历史人为因素:1、吉尔吉斯坦: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地形特征就是多高山和丘陵,全境海拔大都500米以上,低地只占其全国面积的约15%,耕地面积也是较少,约为1.3万平方公里。流经其国内主要的河流是纳伦河和楚河,农业区和人口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地带。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和其国内最大城市比什凯克(同时也是该国楚河州的首府)位于北部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地带,这里是古代中亚地区的重镇,1825年这里建立堡垒,1862年俄国人占领这里后建立了军事要塞。比什凯克就位于楚河谷地,这里土地肥沃,楚河谷地平原堪称该国最大的平原地区,这里也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口聚集区,是该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地带。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在这里发展了大量的重工业,现在比什凯克的人口约占该国总人口的约五分之一。

2、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的东南部,这里的地形也是也海拔较高的山地为主,山区占了其总面积的90%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可耕地面积大约只有约为1万平方公里。其首都杜尚别位于该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边境地带,杜尚别市位于杜尚别河的山间河谷地带,周围群山高耸,这里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气候良好。1918年之前这里还只是几个小村,1924年前苏联重新划分中亚,建立了塔吉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前苏联相中了这里,意图把这里发展为新成立的塔吉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的首府,这里被发展了起来,1925年成为了市,1929年塔吉克成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后,这里成为了塔吉克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首府,前苏联时代这里也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是塔吉克族,其祖先为为公元前10世纪前后来自欧亚草原的一些使用伊朗语的部落,他们与当地人以及其他游牧部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塔吉克人,塔吉克语为伊朗语的一种方言。在中亚五国中,塔吉克斯坦是唯一主体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国家。

3、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地形是以低地和平原为主,低地和平原大约占了该国总面积的约80%,但是这些低地和平原的大部分却属于总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的克孜勒库姆沙漠。泽拉夫尚河流经该国东南部,锡尔河流经该国东部狭窄的地区,这造就了该国肥沃的谷地。该国的可耕地约5万平方公里,在中亚的可耕地面积中仅次于哈萨克斯坦。乌国的人口主要分布于该国东部和东南部,人口约3300余万,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中亚面积最大的哈萨克斯坦人口才1800余万。该国首都塔什干就位于该国东部的狭长地带,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地带。塔什干位于锡尔河右岸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绿洲中心,是古代中亚的历史名城和重镇,公元前2世纪这里就建有城池,1867年成为了俄国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的行政中心,现在它也是中亚人口最多和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50万),乌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4、土库曼斯坦:该国在地形是以低地为主,但是绝大部分却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1954年开始开工的引水自阿姆河的卡拉库姆大运河横贯该国南部,在这条大运河的滋养下,两岸的荒漠变成了良田,灌溉面积约30万公顷,不仅灌溉,这条运河还可以通航。运河两岸也成为了该国主要的种植带和重要的人口定居区。该国首都阿什哈巴德位于北部卡拉库姆沙漠与南部科佩特山交界处,位于该国与伊朗的边境地带,属于交通要冲地带。1881年阿什哈巴德成为了俄国里海军区的行政中心,就发展了起来,并成为了当时俄国与伊朗贸易的一个边境重镇,1924年成为了前苏联土库曼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首府。该地在1962年之前比较缺水和干旱,在1962年卡拉库姆大运河通该市后,缺水成为了历史。

5、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在地形上丰富多样,中部和西部平原、低地和丘陵广布,也有沙漠区,东部则多高山和山地,但是最为显著的还是贯穿其中的大草原。其国内最大的城市位于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边境地带的阿拉木图在1991年到1997年是该国的首都,它位于伊犁河谷附近地带,大、小阿尔马廷卡河岸的人工灌溉绿洲中,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1997年该国把首都迁到了其全国地理中心偏北的阿斯塔纳(2019年3月20日正式更名为努尔苏丹),并宣布这里为该国的“永久性首都”。阿斯塔纳位于伊希姆河畔,也是哈国的工农业主要的中心。为啥哈萨克斯坦把原先位于边境地带的首都迁到了其全国地理中心的地带,而其他中亚四国却没有动静呢?主要是哈萨克斯坦面积大,地形多样,对于其他这四个国家(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来讲,这四个国家面积不能说太小,现有首都地区其实就是合适的地方,其他地方不是高山就是荒漠啥的,不好找地方迁。

欢迎关注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的命运最终会如何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的最终命运会怎么样,现在还是比较难于预测,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州既不肯回到乌克兰,也不可能加入俄罗斯。不是俄罗斯不要,而是俄罗斯面对美欧的强大压力不敢这样做,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州预后不看好。顿涅茨克面积 2.65万平方公里,人口 470万;卢甘斯克面积 2.66万平方公里,人口 446万,两个州的人口加起来有916万。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虽然自称独立,但是毫无国际政治地位可言,只不过依靠俄罗斯的支持勉强维持现在所谓的独立状况。有朝一日一旦俄罗斯方面停止了援助,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将无路可走,有重新被乌克兰收复的可能。具体可以这样来分析:

一、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的问题出现,是2014年乌克兰事件造成的,其原因是乌克兰内部亲俄民众和亲西方民众的分裂。乌克兰东部地区民众传统上亲近俄罗斯,本身这两个地区有50%左右的俄罗斯族人,信仰东正教和说俄语。包括该地区的大多数乌克兰族人,基本上已经与俄罗斯族相融合,与乌克兰西部信仰天主教民众政治理念上完全不同。

所以在乌克兰事件发生后乌东民众,不满意美国西方策动上台的临时政府,选择投靠俄罗斯拒绝亲西方势力政权。只不过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在俄罗斯,没有获得克里米亚的地位,俄罗斯纳入了克里米亚,没有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带至终点。现在看来尽管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自称是“独立”身份,但俄罗斯还是希望保持现状,不想或者说不敢将这两个州从法律程序上吸纳为俄罗斯领土。

二、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州虽然号称“独立建国”,脱离了乌克兰,但是在国际社会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就是连俄罗斯都没有承认这两个所谓的“共和国”,其国际政治地位甚至还不如从格鲁吉亚“独立”出来的南奥塞梯和阿部哈兹,南阿两个地区得到了俄罗斯的承认和支持。而所谓的顿涅茨克“共和国”,只有外界的南奥塞梯和缅甸果敢的承认,从联合国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黑户。

三、关于《明斯克停火协议》。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的安全保障,有明斯克停火协议的作为依靠。乌克兰事件之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相继宣布独立,受到了乌克兰政府军的围剿打击。乌克兰政府认为这两个州的独立是非法的,是叛乱。波罗申科上台执政以后,集结了乌克兰政府军的精锐部队,针对顿卢两个州的叛乱进行围剿。奈何战斗进行到2018年的8月份,乌克兰政府军不敌两个州民间武装 。

波罗申科的5个旅的精锐部队,被两个州的民间武装悉数剿灭,乌克兰政府军处于下风打不下去了。在2014年的9月份波罗申科就通过默克尔与州民间武装谈判,准备双方停火。乌克兰政府针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从2014年4月开始,到9月份政府军已经没有办法从战场上取得胜利。经过德法两国斡旋,2015年2月乌克兰政府与州民间武装在白俄罗斯首都达成《明斯克停火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顿涅茨克还是卢甘斯克的民间武装都没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是因为背后有莫斯科组织的军事志愿军人的介入,才使得乌克兰政府军无法取得胜利。因为《明斯克停火协议》的签署,事实上造成了两个州的独立和脱离乌克兰,这个停火协议对于两个州来说有护身符的作用。今后不管怎么样,乌克兰方面不能贸然违反《明斯克停火协议》武装打击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

四、说到底,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今后的走向,主要看俄罗斯与乌克兰双边关系的变化。如果乌克兰3月份大选之后,能够与俄罗斯达成和解,哪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还有名份上回到乌克兰的可能。这是因为俄罗斯经济下滑力不从心,需要一个相对的安全环境来修生养息,如果俄罗斯经济繁荣,军事实力上升,就不存在两个州回归乌克兰的可能。俄外长拉夫罗夫2016年5月在接受采访时称,俄罗斯不会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

同时拉夫罗夫称,若承认两个州的独立,西方就会停止向乌克兰施压以促使其履行明斯克协议。俄罗斯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已经是破坏了与乌克兰边境的现状,不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纳入俄罗斯,就是为了俄罗斯今后与乌克兰改善关系预留了空间,所以俄罗斯不能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地位给予承认。关于这两个州的前途,主要看乌克兰大选之后的新总统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

综述、总的来看,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命运掌握在大国之间的利益调整,以及彼此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主要是俄罗斯与美国西方的关系变化,如果美国西方取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哪俄罗斯就能够说服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名义回归乌克兰,保持高度自治地位。对于这两个州最不利的是,乌克兰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违反《明斯克停火协议》,经常不断的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发生军事摩擦和武装冲突。新战场的出现,将两个州的民众陷入可怕的战火,成为新的战争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