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蒲松龄的详细资料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寒月芙蕖》是幻术描写的大成之作,后来人难有超越
-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有哪些
- 蒲松龄有何神奇的故事
- 鬼故事爱好者or文学青年蒲松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 蒲松龄故居值得旅游吗
- 蒲松龄的故居是哪里
- 三千越甲,凭什么吞了吴
- 蒲松龄为何写《聊斋志异》
- 蒲松龄是清朝什么时期的人他和王渔洋什么关系
蒲松龄的详细资料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清代对考了一辈子都没有取得功名,而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考生的安慰性的功名)。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在科举考试中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龄屡屡受挫,终生不得志。为生活所迫,蒲松龄只好去做私塾先生。他对仕途失落同时,便把精力转到写作上去了。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
科场仕途的失败使蒲松龄满腔悲愤,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劳苦平民,身不在官场,反而使他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
到蒲松龄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此后他还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可以说《聊斋志异》这部小说凝聚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所以有人说:若是蒲松龄中举了,最多多一个清官,但中国文学却少掉了一个里程碑,世人也无人知晓蒲松龄。祸福就是这么难于理解的转换,这也是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不少诗、词、散文、俚曲,他的作品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以及《历家文》、《农桑经》、《药崇书》等关于历法、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著有《宋七律诗选》和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寒月芙蕖》是幻术描写的大成之作,后来人难有超越
《寒月芙蕖》出自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主要讲述,一位表演魔术的道士来济南,一位市井无赖想学魔术,道士不肯,无赖趁道士河里洗澡,抱走道士的衣服要挟,道士把黄带子变成大蛇,吓无赖。无赖求绕,另有一蛇爬进城去。道士宴请宾客,在墙上开两扇门,门里有人把桌椅,食物递出。此时,隆冬时节,宾客想赏莲花,一会儿,满池荷花争芳斗研,荷香扑鼻。观察(官名)请道士与客人饮家传好酒,客人喝一斗,未尽兴想再喝,观察不肯,道士取过酒壶塞进袖筒一会,请大家喝,此酒味道与观察的酒一样,大家尽欢而散。观察起疑心,发现自家的酒坛的酒没了。观察令人把道士抓起来打,每打一下,观察的屁股疼一下,感同身受。道士假装很疼,观察屁股流血,观察只能把道士赶走。
《寒月芙渠》是幻术描写的大成之作,后人难以超越的原因如下:
- 文中的幻术视觉效果逼真。无赖趁道士河里洗澡,抱走道士的衣服要挟欲学魔术。道士把黄带子变成大蛇,,蛇有好几把粗,将无赖的身体绕了六、七匝,还瞪着眼,昂着头,冲无赖直吐信子。无赖惊恐求饶。道士施展幻术,荷叶长满池塘,荷叶中间夹杂着粉红色的荷花苞,转瞬间,千万朵荷花一起开放。这说明道士的幻术视觉效果逼真。
- 文中的幻术嗅觉效果逼真。隆冬时节,池塘己没荷花,道士的宾客想赏莲叶,道士施展幻术,荷叶长满池塘,满塘郁郁葱葱的荷叶,荷叶中间夹杂着粉红色的荷花苞,转瞬间,千万朵荷花一起开放,北风吹面夹杂着荷花荷叶的馨香。荷香扑鼻说明道士的幻术嗅觉效果逼真。
- 文中的幻术触觉效果逼真。观察发现道士用魔术偷他的好酒,令人把道士抓起来打,每打一下,观察的屁股疼一下,打得越重,观察的屁股血染座椅。说明道士幻术触觉效果逼真。
- 幻术的高境界“无中生有”。道士在大明湖水面凉亭宴请宾客。客人来到凉亭,发现什么都没有。道士在一面墙上画两扇门,用手敲门,门被打开,里面有人把桌椅、床榻、屏风、美酒、佳肴递出。这是幻术中的“无中生有”。
- 幻术高境界借花献佛。观察宴请道士与客人饮家传好酒。客人喝一斗,未尽兴想再喝,观察不肯,道士取过酒壶塞进袖筒一会,请大家喝酒,此酒味道与观察的酒一样,大家尽欢而散。观察起疑心,发现自家的酒坛的酒没有了。这是道士利用幻术的“借花献佛”盗用观察的酒来请众人饮酒。
- 幻术高境界“李代桃僵”。观察发现自家的酒没了,把道士抓了起来,说他是妖怪,命人用棍子痛打。棍子刚打到道士身上,观察便觉得屁股一阵剧痛;再打,屁股上的肉像要裂开一样。道士装模作样地在台阶下声嘶力竭,观察屁股上的血却已染红了座椅。观察只得命令不要打了,将道士赶了出去。道土利用幻术的“李代桃僵”,把加在自身的痛苦转移到观察身上,由观察代替自己受苦。
《寒月芙蕖》采用人体感官的视觉、嗅觉、触觉来描写道士幻术的高明,并用“无中生有”,“借花献佛”,“李代桃僵”的手法来描写幻术的神奇,因此此文被认为幻术描写的大成之作。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有哪些
作为一位奇幻故事的爱好者,小冲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之一就是蒲松龄了。
中国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被誉为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代表作之一《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小说最后的高峰,据说,作为一介穷秀才的蒲松龄写故事的来源就是在自家门口搭了一个小棚子,摆了个公益凉茶摊,路过的行人坐下来休息喝茶时,他们讲的故事就会被蒲松龄记录。
蒲松龄的一生,是坎坷艰难的一生。他参加过无数次科举考试,每次都是名落孙山。他只好把内心的孤愤与不平,融入笔端,注进形象,使每一个鬼魁仙妖的精灵都栩栩如生,充满灵性。
蒲松龄和同时代其他文人,比如自诩为大才子的纪晓岚不同,《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还是之前六朝志怪笔记、宋人笔记的套路,只是如实记载,不加点评,而《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根据普通的民间故事做了个人二次创作,而且也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点评”异史氏曰“,两人的区别就好比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区别。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的伟大之处即在于此,这也是他的这部谈鬼说狐的作品可以流传几百年而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原因。
蒲松龄本人的小故事很多,这里我摘录两种吧:
《蒲松龄改联戏财主》
清朝时期,山东有个贾财主,不识字却爱假装斯文。
一年除夕,他请蒲松龄写对联,蒲松龄写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并念给贾财主听。贾财主听后大为不满,说什么“要增寿就该我娘增寿,穷鬼怎能占这个福分”!并要蒲松龄把“人增寿”改为“娘增寿”。
蒲松龄见他大腹便便,半瓶水乱晃荡,感到十分好芙,便对地说:“对联要成对偶句,上联改了下联也改,否则会让人家笑话的”。
贾财主随口答道:“只要我娘增寿,下联随你怎么改都行”,说罢不辞蹒跚而去。
蒲松龄听了贾财主的话后,挥毫如游龙,“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14个大字跃然在红红的对联纸上。
大年初一天,人们瞧见贾财主门上的对联,不禁都哈哈大笑得合不拢嘴来。 贾财主气得吹胡瞪眼。感到非常馗尬。
《寄驴》
蒲松龄所在的家乡临近有一个范家庄, 庄里有一个老财主下得一手好棋,便觉着“老子天下第一”起来。于是,他让人写了幅“北面来的让马, 南面来的让车”的门联,贴在大门口。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 一下子传到蒲松龄的耳里,他想治一治高傲的老财。
一天,蒲松龄骑着一头小毛驴来到财主家门口,喊道: “老爷在家 吗?我今天要和他较量一下棋艺呀!”
财主走出,引蒲松龄入座,问明是南面而来,就让他一个 “车”。两人还讲好,谁输了就出二十块银元。不料,才下了一会儿,蒲松龄就输了。财主趾高气扬地说: “快拿钱来吧!”
蒲松龄说 “身上没带这么多的钱,用我这头毛驴顶了吧!”财主应允了。
过了几天,蒲松龄又来找财主下棋,他掏出银元说 “这回我输了,银元全归你!你输了把毛驴 还给我。
” 财主听了不由大笑,又要让他一只“车”。蒲松 龄说 “咱不用让了,就这样下吧!”谁知,才走 几步,财主就被逼上了绝路,一下子输给了蒲松龄。
蒲松龄牵过毛驴,哈哈一笑,说 “上次出门带着毛驴不方便,就找你寄存了几天,受累啦! ”
说罢,蒲松龄骑着毛驴走了。财主呆了半天没回过神来。
蒲松龄有何神奇的故事
答:(1)蒲松龄,清朝文学家。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
(2)蒲松龄赴宴:宴会上要喝清明酒,酒宴散后,这位县官闭门三天,也不问案,也不出门,只是在屋里打转转,琢磨蒲松龄这话中的道理。
听说,这县官官做得清明如水。临卸任时,蒲松龄死了。他嚎啕大哭,挂冠出了城门,百姓也泪汪汪地送行,边送边问:“大人为官清正,今日升调本是好事,为何大哭起来?“县官擦擦泪,边走边说:“官职大小是小事,失去恩师教导,却是痛心的大事啊?““谁是恩师?““本县蒲圣人,松龄先生。
(3)灯下读诗。他在灯下读诗,一首古人描写月光的诗吸引了他,尤其对“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这两句,十分欣赏。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山峦披着月光,就像布满了积雪;河岸一片白茫茫,就像铺了一层银色的沙子。
这两句写得多么逼真,多么优美啊!蒲松龄马上把这首诗抄在了本子上。他又想:这位诗人还有没有其它描写月光的诗呢?于是,他又翻阅起诗集,把写月的诗都找出来,仔细抄在本子上。
(4)摆茶摊
蒲松龄回到家乡以后,为了谋生,到本乡的有钱人家当了一名教书先生。他最大的乐趣,还是写故事。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他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旁边,摆个茶水摊,自己坐在席子上,招呼过往的行人:
“歇歇脚吧,喝口水,抽袋烟。”
“谢谢啦。您这茶水多少钱一碗?”客人问。
“水随便喝,烟随便抽,不要钱。”
“噢?有这么好的事?”
“不过,您要是有什么新鲜的故事,就请讲给我听听。”蒲松龄诚恳地说。
(5)“您这么爱听故事吗?喜欢听什么样的呢?”
“讲什么都行。”蒲松龄爽快地说,“当然越奇怪越好,神啊鬼呀的,更欢迎。我最爱听奇闻。宋朝的苏东坡,不就喜欢听别人讲鬼的故事吗?我跟他一样。”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他们中间有出外干活的汉子,有做买卖的商人,还有云游四方的文人,见多识广,讲的故事五花八门。不管什么故事,蒲松龄听得都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等有了时间,再编成完整的故事。
(6)有一回,蒲松龄听一个木匠讲了这么一个新奇的故事:
有个皇帝喜欢斗蟋蟀(就是蛐蛐)玩。地方官吏就逼老百姓每年捉蟋蟀上贡。有个人因为交不出蟋蟀,被官府打得死,小儿子害怕父亲打他,就悄悄地投了井。全家人正哭得死去活来,忽然见到一只大蟋蟀,忙捉住它献给皇帝,全家人才免遭灾难。后来才知道,这只蟋蟀是那人的小儿子变的。这个故事多悲惨哪!蒲松龄听了,不觉流下了眼泪。
(7)他想: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写成动人的故事,让大家看看官府压榨百姓是多么残忍!后来,他真的写下了不朽的名著《促织》。多少年来,谁看了《促织》这篇故事,都会感慨万分的。
鬼故事爱好者or文学青年蒲松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蒲松龄即不是鬼怪传说的爱好者,也不是一个文学青年,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不过当时还没有作家这种说法),他以鬼怪故事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引子,实际上深刻揭露了社会现实。
蒲松龄故居值得旅游吗
你好,蒲松龄故居是非常值得一游的,蒲松龄先生一生清贫,就在他的故居内写下了一部巨作(聊斋志异),有幸能够前往蒲松龄先生故居游览,感受蒲松龄先生发愤著书的地方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下面我带你去蒲松龄纪念馆来体验一下为什么值得一游。
淄博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有一座四进院子,这里就是蒲松龄先生故居(蒲松龄纪念馆),院子并不是很大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民宅。据介绍这里曾经被战火毁坏过后来重建,故居所在的小巷有一双拱型石门为青砖砌成,小巷底部的小径全部为条石铺成,不远处有一院落墙壁上有一块大理石石刻写有蒲松龄故居几个字,优雅简洁的门楼旁边挂有蒲松龄纪念馆的竖匾。
院子里面有这么几个看点吧,院内蒲松龄先生的雕像,为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底座为黑色大理石高大约三米左右,雕刻的蒲松龄先生手捋须髯,悠然自得在院子里沉思。这个四进小院的过道也是非常特别,较粗的藤萝盘于青砖之上,穿越的过道都是长八角形,有一种古建筑的美感。院中有一水池养有锦鲤,水池并不是很大,池边摆有各色鲜花,还有一座拱形石桥跨越水池,同时池中还有一座雕像,由于没太注意不知道有什么含义。
后面就是蒲松龄先生的聊斋了,几间简陋的草房,屋门口并不是很高,可能最早的民居都是这样的吧,进入屋内最上方挂有聊斋二字的匾额中间就是蒲松龄先生的画像,两边挂有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联,这也许是对蒲松龄先生的最终评价吧,下面摆着一对太师椅与一方桌。
还有一座陈列室,里边陈列着彩色泥人,刻画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旁边的壁画上画有蒲松龄执笔在桌案前双目有神在思索着,画上还画着聊斋志异中的神话一类的人物。另一间房屋内陈列着一些书籍与蒲松龄先生相关的资料等。
游完了蒲松龄先生故居最大的感受就是蒲松龄在极其简陋的居住条件下,在极为清贫的状态下写下了这部巨著实属不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衷感谢蒲松龄先生,这是笔者游蒲松龄故居的感受,所以说蒲松龄故居是值得一游的。
蒲松龄的故居是哪里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62年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现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三千越甲,凭什么吞了吴
凭借的是越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隐忍,凭借的是越王卧薪尝胆的坚毅,凭借的是越王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凭借的是越王不忘国耻的信念。
蒲松龄为何写《聊斋志异》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州人。生活在清朝初期,自幼以文才闻名乡里,很早就立下入朝为官的壮志。十九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顺利以首名通过了县、府、道三个预备考。但到了正式考试,却屡试不第,三十岁以后,回乡做私塾先生,自此约四十年间。他均依此为生。也因此怀着对被科举制度蹂躏了的绝望和悲哀,蒲松龄用这本,聊斋志异,书的故事,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境。可惜,这本书也同他一样,遭到了怀才不遇的恶运。当他尚在人世时,聊斋志异,虽然十分著名,抄写他的人不在少数,但却一直没有适当的人,肯出钱为他大量出版。当第一次雕版印出时,己是蒲松龄辞世五十年后的一七六六年,这更是通行本的原版。蒲松龄的这本,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融合了超现实与现实社会的怪异传闻,想象丰富奇特,境界神奇迷人,变化莫测。聊斋,是作者蒲松龄的书斋名,而,志异,就是记述怪事奇闻的意思。通行本共十六卷,四百九十一篇,其中部分作品出自蒲松龄的亲身见闻,而绝大多数则是记述当时流传于民间和下层文士中间的故事。故事内容,其中就有,关于幽灵的故事,有关狐狸的故事,关于神仙的故事,关于异人的故事,关于动植物的故事,还有其他奇异的故事等。体栽内容丰富,耐人寻味!???
蒲松龄是清朝什么时期的人他和王渔洋什么关系
蒲松龄(1640— 1715)是我国十七世 纪伟大作家。他生活 的年代正是明末清 初,由崇桢末年到康 熙年间,民族矛盾、阶 级矛盾非常尖锐的王 朝更替时期。
渔洋认真阅读了蒲松龄的诗文作品后,认为蒲的诗作 “近古”,“缠绵艳丽”,“苍老几近少陵矣”,评其文“得《离骚》之神”, “一粟米现大干世界,真化工之笔”,“写恶官势焰,摘心捥胆,令此 辈无可躲闪。至词气古茂,是两汉手笔”,“竟是一篇驱鳄鱼文 字。”将他的诗文比作屈原、《史》、《汉》、杜甫和韩愈,又认为达到 “化工”的境界,简直给以至高无上的评价。还特撰《题聊斋文后》: “聊斋文不斤斤宗法震川,而古折奥峭,又非拟王李而得之,卓乎成家,其可传于后无疑也。”认为蒲文是可传之后世的卓越的大家之作。渔洋对蒲翁诗文的高度评价,与他对《聊斋志异》的极高评价, 显然有密切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联系。
蒲松龄将自己生平最得意的著作《聊斋志异》完成稿呈渔洋阅读,希望得到渔洋的承认,关心和支持。渔洋一贯慧眼识人,以识 拔、谕扬困厄的才子为己任。他那卓特的文学、美学眼光,当然立即 看出蒲松龄著作的伟大价值。他在《聊斋志异》的一些篇章之后写上精辟的评批,给以极高的评价;更且询问;“尚有几卷统望惠教。”对蒲翁继续创作《聊斋志异》起了极大的鼓励作用。他还诗赠蒲翁《戏题蒲生卷后》;“姑妄盲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 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不仅正面肯定蒲松龄在 豆棚瓜架之下收集民间传说故事、深入下层人民生活的创作态度, 赞赏蒲松龄大写阴世、鬼魂、狐精的瑰异题材,更暗寓他对《聊斋》 批判人间不平与黑暗的赞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