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用 进一步

在领导干部公示当中常常见到的“拟进一步使用”,是什么意思?战国时期,为何最终是秦国统一天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2 09:04:06 浏览3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在领导干部公示当中常常见到的“拟进一步使用”,是什么意思

“拟进一步使用”就是没有提拔晋升,仍然在原职级徘徊,但已担任比原岗位更加重要和关键的岗位。

2019年3月正式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十七条明确提出:个别提拔任职或者进一步使用,可以按照拟任职位进行定向推荐,也可以根据拟任职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非定向推荐;进一步使用的,可以采取听取意见的方式进行,其中正职也可以参照个别提拔任职进行民主推荐

举例说明更加直接:

(一)普通副县长转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属于政府系统,县委常委属于党的系统。二者在职务层次上是相同的,都是副处级领导职务。但县委常委作为县委核心领导成员之一,相比普通副县长,当然是更加重要和关键的岗位。这种调整,属于典型的“进一步使用”。

(二)市直部门局长转任县委书记、县长。仍以地级市为例,市直部门是职能部门,正处级。县委书记、县长是“一方大吏”,也是正处级。一个管线,一个管面。很明显,担任县委书记、县长是明显的“进一步使用”。

(三)县委常委转任县委专职副书记。在职务层次上,县委常委与县委专职副书记都是副县级。但后者的党内地位更高,是除县委书记、县长之外的“三把手”。所以,类似的党内地位提供,也是明显的“进一步使用”。

(四)乡镇长转任乡镇党委书记。在乡镇,镇长是政府主官,属于“二把手”。因为在地方,党委书记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二者虽然平级,但属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里的党委书记,可以是在本地直升,也可以赴异地提任。

欢迎关注@体制内特派员

战国时期,为何最终是秦国统一天下

感谢悟空邀请 秦国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不外乎四点

一、秦国历代国君都是以一统天下作为最终目标,而且一直为这一目标做战略规划,从未改变为,见《过秦论》秦“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襄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还荒之心”。足见其雄心壮志。而别的国家虽有称霸的想法,却一直没有长久的规划。

二、秦国君主能审时度势,看准时机。当苏秦以“连横”之策游说秦惠文王时,秦惠文王对形势就有清醒判断说道“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未采纳苏秦之策。虽然苏秦的计策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但秦惠文王能精准的计算到对秦国的利与弊,所以他拒绝了苏秦的计策

三、秦国重用商鞅,实行了商鞅变法,国富兵强,而且秦人鼓励战功,只要有战功就可以换来一切,在当时的社会对那些最底层的来说是这翻身的唯一机会,所以秦兵毫不怯战,勇猛过人,称之为虎狼之师!打起仗来常常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长平一战就活埋赵国军队40万!

四、这也是秦国的运气,其他六国国君一代比一代昏庸,毫无志向,更无远见,内政腐败,贤能不进,对内强硬,对外软弱,屡屡遭秦国算计,外交处处被动。无不听信奸佞,迫害忠良。秦国一直走上坡路越来越强大,而六国则一直走下坡路,越来越弱,这也给秦国创造了机会。 以上四点足以说明秦国最后灭亡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

孔子认为秦穆公凭什么成就了霸业

秦穆公成就霸业,如何成功的呢?关于这些历史问题大家有没有什么简介呢?下面小编跟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秦穆公成就霸业。秦穆公在位时,开拓疆土千余里,灭了许多小国。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代君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秦穆公的霸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秦穆公重视人才。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的哥哥秦成公死了,秦穆公顺利即位。当时的秦国与东方诸国相比,文化比较落后,而且人才奇缺,这与秦国的历史有关,秦国人是从西部戎狄转化过来的,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农耕生活是需要时间来学习的.

  秦穆公求贤若渴,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五羖大夫”的故事。“五羖大夫”说的就是百里奚,百里奚之前是虞国的大夫,由于虞国被晋国灭了,百里奚不幸成了晋国的俘虏。晋国国君晋献公要和秦国结秦晋之好,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这个俘虏就被晋国选做“媵人”,也就是做了女方的嫁妆。

  百里奚觉得没面子,堂堂一国大夫,竟然成了俘虏,成了人家嫁妆。于是趁人不注意,在去往秦国的路上溜了,结果跑到了楚国南阳一带,被人家抓住了,给人家养牛。

  当秦穆公多方打听得知此事,设计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换了回来。百里奚见秦穆公态度十分诚恳,求贤若渴的样子,就和他进行了三天的长谈,秦穆公一听,了不得,这是个治理国家的大才,于是就委以重任,让百里奚料理秦国政务。

  另外秦穆公又任用了百里奚推荐的蹇叔,想方设法得到贤才由于,给秦国以后的“霸西戎”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霸西戎。

  崤之战的惨败,秦穆公主动把失败的责任都归咎于己,秦国上下一条心,经过了四年精心准备,秦国终于在王宫之战取得了胜利,一血前耻。

  王宫之战后,秦穆公深刻意识到:当前的条件与实力,直接向东发展是不可行的,必须另辟溪径。

  经过一番思考、论证,秦穆公决定向西挺进。对绵诸这个国家采取突袭,趁着戎狄军队亳无防备,把西戎军打得个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最强的一支被打败后,秦军势如破竹,开国二十,辟地千里,大片的土地就划归到秦国统治的范围之内,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说英文“CHINA”这个词就来源于秦这个字的音,这就是秦穆公霸西戎产生的影响,把中国声名远播到西方。

  秦穆公成就霸业如何成功的呢?1.寻求贤才,重用贤才。2.对崤之战的失利,敢于把责任归咎于自己,使秦军重心上下一心。3.霸西戎,向东发展条件不成熟,便果断向西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六国的愿望是从秦孝公变法就有的吗

统一六国这个愿望别说秦孝公,七国之中哪个君王不想统一六国,成为唯一的统治者?

秦孝公时期,秦孝公想要国家变得富强,所以广招贤良,进行变法。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来到秦国后受到秦孝公的支持,做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变革之法,废除了旧制度,让秦国从此走上了富强之路。有了去其他六国一争天下的能力。

题主所说,是否秦孝公时期才有的愿望,在笔者看来,只要不是昏庸无道的君主,几乎任何一个君王都有一统天下的愿望,成为世人敬仰的对象。不应该说秦从秦孝公变法有这个愿望,而是从秦孝公变法让一统天下的愿望变得更加现实可行,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希望回答能帮到题主

文:史努比行走历史

关于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事

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

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他出谋略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这并不说明他的贤德增加了。百里奚即使贤德,如果不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选样的名声。现在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中想要寻求贤士的人,不可不广泛地去寻求。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1、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

后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葬于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2、秦穆公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沅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兼有神奇的“西周古饮风池“和“秦穆公赐盗马野人美酒解毒“的历史故事,以及《诗经·秦风·黄鸟》中所提到的“三良“之墓冢,还有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和肖史一对青年神仙夫妻乘凤凰飞天的美丽神话故事,数千年来被历代文人墨客在小说、诗歌、笔记中记载、叙述和吟咏,在民间广为流传,遂使其蒙上了浓重的历史 氛围,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秦穆公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建都雍城的十九位秦君中最为贤明的一位。关于他的事迹在《东周列国志》、《诗经·秦风》等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海内外游人都为能到秦都雍城探幽访古,参观秦穆公墓这一著名历史胜迹,凭吊先贤古人,增长历史见识大开眼界而为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穆公

统一六国的为何是秦不是魏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的一首诗展示了秦灭六国,包举宇内,并吞天下的非凡气势,那么为什么是秦国统一天下而不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魏国呢?我个人认为有四点原因。

一、地理位置差异

秦国周围没有强国,通往秦国之路只有函谷关,战国时期六国联军二次败于函谷关说明了函谷关的易守难攻。此外秦国坐拥八百里秦川和四川盆地两块沃土,人民和兵源都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反观魏国,虽然坐拥中原,土壤肥沃,人口众多,但是却是四战之地,孙子兵法《地形篇》谓之通形,四通八达,敌人可以畅通无阻的来,这种地形国家强大时尚可维持,国家贫弱时往往是顾头不顾尾,秦名将白起能够连下魏国数城,斩首数十万就是因为这种地形在防守情形下极为不利。

二、魏国人才流失,秦国求贤令遍访贤才

魏国在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理所应当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商鞅、张仪、尉缭子、范雎等人皆是为魏国人,可是这些人却都在秦国得到重用,究其原因是魏国朝堂混乱,不愿意吸纳人才,当然也留不住人才。而秦国国君求贤令一发,六国贤才入秦得到重用,范雎受辱后归秦终成相国,商鞅冒着生命危险到秦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为秦统一六国铺平局面。

三、魏国发展战略失误

魏国是战国初期乃至中期实力强大的国家,但是确始终没有一个正确的战略。一开始魏国攻打秦国,占据秦国河西之地,扩地六百余里,差点灭了秦国。然而此时魏国反而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向东扩张,给了秦国变法做大的机会,后来被秦国穷追猛打,魏国却又参与其他五国纷争,穷兵黩武。想想一战二战时德国两次两线作战两次失败,魏国实力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五线作战,最终因为没有正确的战略错失霸主地位,失去了统一六国的机会。

四、秦魏两国变法程度不同

魏国变法较秦国温和的多,魏国变法的目的只是改变生产关系,并没有触及根本的生产力,因此只是治标不治本。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上有明君,下有强臣,严格推行新法,为了维护新法的权威不惜处死参与私斗的800多名老秦国旧贵族,使得渭水为之变赤,这是何等的魄力与意志,商鞅变法能够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

总之,秦国统一六国有着人才、地利、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优势,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秦国最后胜出的根本在于体制,能够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场并迅速的得到补充,这是战国六国做不到的。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祭和人殉就是一个很常见的习俗。尤其是在商朝时期,人祭和人殉达到了一个顶峰状态;到了周朝时期这种习俗虽然有所减弱,但依然还是很常见。

人祭和人殉的对象,大多是使用战俘。只有在战俘数量不够的时候,才会使用奴隶。一般不会出现让大臣去殉葬的情况。

虽然如此,人殉也是有标准的,不能想用多少人就用多少人。《墨子》里面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秦穆公死后不仅用人殉葬,居然用了一百七十七人之多,这里面居然还有不少贤良的能臣。秦穆公的这个人殉数量算是什么标准?这就多少透着那么一点反常!

由于当时的局限,或许秦穆公骨子里还是“视死如生”,很有可能会带去几位贤臣侍奉他,同时再有几位主动殉葬的。但是一百七十七这么个人数,依然还是非常惊人。

由于这么多的贤臣被殉葬,秦国从此就走向了下坡路。难道秦穆公预见不到这种结果吗?

纵观秦穆公一生英明,为何却在这件事儿上如此糊涂?

还有个人的殉葬人数比秦穆公还要离谱。那个人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后宫之中没有生育的女子,都被胡亥下令殉葬了!修建秦始皇陵的那些工匠也被关在了陵墓里!

胡亥赐死了长公子扶苏后,大肆屠杀自己的哥哥姐姐们。公子高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就主动请求为秦始皇殉葬。此外像蒙恬、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也都选择了自尽。

秦始皇的殉葬人数,都是胡亥搞出来的。如果把蒙恬、冯去疾、冯劫等人改成是选择殉葬,那么是不是就和秦穆公死后的人殉非常相像了!

无论秦穆公生前再怎么英明,死后也是什么都做不了主了!

秦穆公有四十个儿子,继位的是秦康公嬴罃。

秦穆公其它的那些儿子资料不是很详,嬴罃是秦穆公和穆姬所生之子,应该是以嫡子继位。

秦穆公有四十几个儿子,嬴罃继位后会不会也像胡亥一样,和同宗、兄弟有着权力斗争?

秦穆公把晋惠公俘虏后,公子絷就建议将他杀死。晋惠公的姐姐,当时是秦穆公的夫人,带着自己的儿子秦康公和公子弘站在架起的火堆上,劝秦穆公释放晋惠公。

这个建议杀死晋惠公的公子絷,不知道和秦康公是什么关系。

但是这个公子絷非常不简单!

好多人都是通过公子絷才跟随秦穆公的。

白乙丙的父亲蹇叔,就是公子絷拜访请来的;那个公孙枝也是公子絷寻访到推荐给秦穆公的。

如此看来,秦穆公死后留下的那帮老臣,多数都应该和公子絷关系不错。

那时的秦国的君位还不是完全按照嫡长子来传承,公子絷就成了秦康公最大的威胁!

秦康公这个人名声并不是很好,为了修建一座奢华的观景台,仅仅才经过三年,就搞得怨声载道。

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和好大喜功,就是后世对他的评价。

就是这样的一个君主,面对秦穆公留下的老臣和公子絷,会不会也像胡亥那样展开杀戮?

给秦穆公殉葬就是最好的排除异己的手段!反正秦穆公已经死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哪位秦王功劳最大

秦惠文王贡献最大,是他继沿用商鞅变法 ,派司马错取得巴蜀,巴蜀乃天府之国 ,使秦国有了重要的粮草供应基地 ,使秦国的国力位于其他六国之首 ,具备了一并天下的实力 。

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

谈秦说汉(354)

历史上秦国有六代秦王,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最后一个秦王就是嬴政,后来自称为始皇帝。其中最有作为的秦王应该是秦昭襄王嬴稷,这老头寿命特别长,大杀四方让列国怀疑人生

对秦国的历史进程影响比较突出的君主,还有非子、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国正是在这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下,才有后来的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

  • 非子

非子是三皇五帝之颛顼帝的后裔,居住在犬丘,喜欢养马和其他的牲口,为周孝王在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马匹大量地繁殖。于是,周孝王将部分属于王室的土地秦邑赐给非子。从此,秦人也算是有了封地秦邑

因为非子只是替天子养马的工人,是个技术工种,没进入周朝的管理人员序列,所以非子虽有封地但无爵位,而且秦邑的封地只有不足五十里见方,史书上称之为天子的附庸。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位。

  • 秦襄公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与西戎作战而死,其子嬴开继位,也就是秦襄公。原本由其兄世父继君位,但世父一心想为父亲报仇,与西戎人作战,便把君位让给嬴开。当时,周王室因褒姒之烽火戏诸侯,发生了镐京之乱,周幽王被西戎人杀于骊山下。

申王后之子宜臼继位,也就是周平王。为躲避西戎之祸,周平王决定迁都到洛邑。秦襄公率军护从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赐予其岐山以西的土地。其实,当时岐山以西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西戎人占领,周平王也就给秦襄公填了一张空头支票。

秦襄公与西戎人经过数年血战,土地得到成倍的扩张以后,于是迁都汧邑,也就是现在的陇西县。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去世,葬于西陲,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襄公最大的成就是获得了正式的列侯之位,并在汧邑建立新都城

  • 秦穆公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嬴任好继位。经过秦国数代人的努力,秦国的领土已经很大了,秦穆公在位期间,渡过黄河占领了大行山以西的茅津,消灭滑国、梁国、芮国,关中之地尽归秦土。同时,发兵千里之外进远征郑国,具备东出之扩张能力。

秦穆公重用贤人不讲究出身,用五张羊皮从宛地换回奴隶百里奚封为五羖大夫。又依百里奚之言,从宋国迎来了蹇叔封为上大夫。从西戎部落里得到了由余,还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在贤人的辅佐下打败西戎,辟地千里,成为春秋之霸。

秦穆公为加强国家外交关系进行政治联姻,娶了晋献公的大儿女穆姬为妻;又将女儿怀嬴嫁给晋献公之孙、晋惠公夷吾之子公子圉,也就是晋怀公;后来又改嫁给晋献公之子重耳,也就是晋文公。关系看起来真有点乱,历史上称为“秦晋之好”。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葬于雍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秦穆公最大的成就,是“关中之地尽归秦土地”与“称霸西戎”,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春秋称霸的诸侯

  • 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嬴渠梁继位。自秦穆公到秦孝公时期,秦国因地处于西部,不利于参加中原的盟会,被视之为狄夷,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同期的魏国实施了“李悝变法”、楚国实施了“吴起变法”、韩国也推动了“申不害变法”而强大。

于是,秦孝公也重用了卫国人公孙鞅而发动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精髓是奖励织耕、奖励军功。也就是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同时又废除井田制、开通阡陌,将部分王公贵族的土地收归国家,租给百姓耕种,百姓向国家上交一定比例的租赋。

建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废除旧有的爵位世袭制,规定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杀敌数量来获取爵位。商鞅变法开始时推行相当困难,数年之后,成效显露出来了,国库充盈,国人尚武,军队所向披靡。可以说,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室举鼎身亡,其弟嬴稷在穰侯魏冉的支持下继位为王,也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继承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数代积累下来的综合强盛国力,一生致力于南征北战,在位五十六年,秦军东出征伐近百余次。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派向寿伐韩,占领了武始,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武安市南。同时,又派左更白起攻打新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伊川县西南。次年,左更白起率军在伊阙攻打公孙喜领导的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了公孙喜,占领了五座城,韩、魏军队从此精锐尽失,史称伊阙之战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派大将司马错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占领了楚国的黔中郡。次年,又派大良造白起率军伐楚,占领了鄢城、邓城。公元前279年,大良造白起又占领楚都郢城,将设为南郡。还一把火烧了楚夷陵,楚王被迫迁都到陈地,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史称鄢郢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因韩国的上党之争,引发了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派武安君白起率军大破赵军于长平,四十万降卒全部被杀。次年,韩国献出垣雍,赵国亦同意割让六个城邑,秦军方撤回,自此中原强国赵国国力大伤,史称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发动的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的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的主要精锐,又合纵五国伐齐,使中国诸国国力严重衰减,为后世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秦国四面有高山隔阻,北有萧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秦军据四大关隘而守,关中安全无虞。而关中土地肥沃,又占有巴、蜀、汉中的沃野千里,粮食充足。而秦昭襄依靠国内充盈的粮食储备,不惧列国与之消耗国力。

同时,秦昭襄王又依范雎之策,确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军东出在战场上游刃有余。公元前251年,76岁的秦昭襄王终于死了,这个在秦国执政最久的一代君王,若活多几年,估计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了

  • 写在最后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秦国各代人数百年努力的结果。从非子养马有功被封于秦邑开始,到秦襄公护送平王东周而获封诸侯,再到秦穆公称霸西戎,成为春秋霸主之一。虽然此后曾经有段时间没落,但到了秦献公时期,又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而秦孝公因推动了商鞅变法,让秦国再次成为霸主

秦孝公之后,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时期的南征北战,得到了粮食高产的天府之地,综合国力与军队战斗力更加增强,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基本上是大杀四方了。而经过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的征伐,六国已经疲惫、苟延残喘

虽秦孝文王在位只有三天无所作为,秦庄襄王在位三年之后,秦国的指挥棒交到了年轻有为的强人嬴政手里。嬴政在数代先人的积淀的基础上,励精图治、率军东出,十年磨一剑,荡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大秦王朝

2020/12/27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