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清朝给列强的赔款折成人民币大约共多少亿,如何计算
- 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何有十四个国家获得辛丑条约赔款
- 《辛丑条约》对应的战争是什么
- 为什么课本上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朝是洋人的朝廷了
- 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难道是惩罚每一个中国人都陪一两吗
- 辛丑条约如果清廷不签字,继续打下去有打平手再和谈的可能吗
- 辛丑条约中为什么要求拆掉大沽炮台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 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8国联军侵华,参与签订《辛丑条约》的为何却是11国
《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清朝给列强的赔款折成人民币大约共多少亿,如何计算
熟读历史我们会知道在我国清朝时期,由于闭关锁国导致与世界脱轨,以至于泱泱大国惨遭西方强盗欺凌。
清政府面对强大的敌人只能求和,但求和的代价就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其中《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赔偿金银无数,数额巨大,让中国陷入了万丈深渊。
1895年,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共计赔款2亿3000万两,割让澎湖列岛和台湾岛给日本。
1900年,慈禧太后心血来潮向万国宣战,战败后西逃,清政府派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人每人向列强赔款一两,共计赔款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合计达9亿8000万两,另各省地方赔偿教会损失2000万两,共计约10亿两白银。
不算割地就金银来说《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12亿3000万两白银左右,我们不仅好奇,两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换算成人民币是多少呢?
虽然不想提及那段历史,但勿忘国耻才能让我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自己强大和团结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首先我们要知道银子在不用年代的价值不同,银子本身的含银量和成分不同价值也是不同的。
签订《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时间是1895年到1900年,加上偿还赔款的时间就是1900年以后,当时一两白银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一旦米需要600到700文钱,按照现在的米价3块钱一斤,一旦米需要510块钱。一两白银可以买1.5旦米,也就是说一两白银大概800元左右。
当然晚清时期生产力并不是很高,粮食价值相对来说也会提高,我们再以当时人们的收入来折合一两银子大概多少钱。
晚清时期虽然是饱受欺凌的时期,其实当时人们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的,当时人们一个月大概能赚取2两银子左右,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日常开销还能存下一些银子。如同现在人们一家最低生活费2000元左右能剩余一些,当然我们不能以高薪资来换算,只是以生活费的方式来换算。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一个结论,晚清时期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1000人民币。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得知《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清朝给列强的赔款折成人民币大约12600亿左右。
如果按照现在的银子价格来换算的话,一两白银等于50克,一克白银大概在8元到10元之间,也就是说一两白银等于500元左右。那么《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清朝给列强的赔款折成人民币大约6300亿左右。
如今新中国资源富足,2万亿对于祖国来说也只是小数目,但是如今是祖国繁荣昌盛强大的结果,当时清朝的国力与现在简直无法想比。
当时《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赔款真正是举清朝全国之力,掏空了民脂民膏,换算成现在全国之力数目可想而知。
我们应该庆幸有伟大的新中国,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不惧外敌,但是我们作为国人也要勿忘当年的耻辱,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用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给一切反动派说不。
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何有十四个国家获得辛丑条约赔款
″庚子赔款“是清朝慈禧太后,轻易地挑起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战争而引发的后果。
在1900年时,晚清时代的中国己经变得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了。外有列强窥伺,内部民心浮动。在这样的形努下,排洋排外的义和团兴起了!
清廷认为义和团能够被自己所利用,便想“因势利导″借着所谓″民心可用″去打击列强的在华利益!这也是清廷和列强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升级,当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时,战争就成了最终的手段。
果然慈禧太后贸然向十几个大小列强国家宣战后,其中有八个国家在实际上派兵应战!战争形势一面倒,清军和义和团很快战败了,连北京城也丟失了!慈禧太后西逃,双方展开和谈。达成了″庚子赔款″4.5亿两的协议!而当时清朝是向十余个国家宣战的,所以赔款当然也就要赔给这十余个国家了!(这里面也有自始至终都未参予此次战争,而战后却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国家)
《辛丑条约》对应的战争是什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清朝与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沙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比利时王国、西班牙王国和尼德兰王国(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真确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恒温恒湿的库房保存。
为什么课本上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朝是洋人的朝廷了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是慈禧在签订《辛丑条约》后发表的感言,意思是说:用中国的物力、财力,来取得侵略者的欢心,一副为了大清国的平安统治而卖国的嘴脸。
革命家陈天华曾经说清朝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陈天华像)
《辛丑条约》的签订后清朝变成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其词了。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辛丑条约》不是一个孤立的条约,清朝发生急剧变化开始于《马关条约》后,帝国租借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辛丑条约》时达到顶峰。
《辛丑条约》签订的背景。
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却遭到以慈禧为首的后党的反对,百日维新失败,光绪被慈禧囚禁。慈禧想着废掉光绪皇帝,另外立慈溪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的儿子爱新觉罗.溥儁为帝。(爱新觉罗.溥儁像,这是代替光绪皇帝的)
西方列强大都是君主立宪制,对慈禧擅自废立皇帝有看法,不想自己的国家产生连锁反应,一致表示反对。慈禧自然心里不舒服,加之各国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于是用义和拳运动以及朝廷主战派攻击各国在华使领馆和教堂等洋人聚集的地方。
八个主要国家组成联军,进攻中国,并占领了北京,1901年双方议和签订了《辛丑条约》。(绑缚刑场的义和团人员照)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清朝派遣爱新觉罗.奕劻、李鸿章、联芳等参加议和条约谈判,列强十一国派全权大臣参与,于1901年9月7日签订条约,因为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因此被称为《辛丑条约》。这一条约没有割让土地款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赔款。这次赔款共计456311995两白银,涉及14个国家(不是签订条约的十一国)。分39年还完,年息4厘,共计9.8亿两白银。如下图:
平均每个中国人人均一两多白银,清朝政府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为担保。清朝以及民国时期的海关一直把持在外国人手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全面回归。
二、侵华国家的特权。侵华列强在北京的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并且派驻军队保护,成为国中之国。北京到天津大沽口炮台之间所有的军事设施予以拆除,不能设防,并且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12处主要战略要地驻军。(东交民巷的教堂)
一个国家的首都不设军事防线,在周边驻扎外国军队,并设立使馆区,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并且随时干预影响列强利益的清政府。
三、设立外务部。列强将原来的总理衙门改成外务部,专门负责对外交涉,而且凌驾于原来的六部之上。这也是干预清朝政府内政的表现,列强利益大于清朝政府的利益。
四、干涉内政,镇压反帝运动。列强要求清政府从上到下保护外国人及其在华利益,民众不能参加反帝组织。对参加反对列强的官员进行惩处,清政府有一百多位官员被处理,准备接替光绪皇帝的溥儁也倒台了。
对于义和拳运动兴起的地区,列强要求清政府将这些地区停止文武科举考试五年,也就是让这些地方的人不能进入清朝政府统治阶层。
清政府的内政、国家主权都受到严重的侵略,此时已达顶峰。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慈禧的心思是保住清政府的统治为首位,权利受损也只能忍气吞声了,弱小就要被奴役。
《辛丑条约》的执行情况。
分39年还清赔款,要全部还完要到1941年了,期间虽然发生了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赔款还是要继续的。在赔款的时间段内,世界发生了剧变,赔款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看一看赔款的变化。
一、庚子赔款办学。美国人比较聪明,经过美国和清朝驻美公使的交涉,美国将赔款的小一半退给中国政府,1907年美国国会通过,1909年实施。但是强制要求将退还的赔款用于教育事业。“清华学堂“就是这个时候开办的,这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其他几个主要的获得赔款的国家纷纷效仿,在中国各地办起了大学、中学、小学等教育机构。他们的目的是文化渗透,中国的文化精神领域进行侵略,不过这时一把双刃剑,也培养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量中国人才。
二、中间停止赔款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参加了协约国,对阵奥匈帝国和德国,赔款也就相应的停止了,奥匈帝国和德国战败后,对于他们的赔款就没有再支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沙俄被苏联取代,1920年苏联放弃了中国的庚子赔款。
三、对日本的赔款。大家可能认为中国和日本在东北开战,赔款就应该停止了吧,结果是没有停止。就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引爆中日全面战争后,庚子赔款仍然没有终止。一直到1938年底,海关仍然拨款,不过没有拨付给日本,当时应该有52.5万英镑,最后成了海关洋人们的福利发放了。(占领卢沟桥的日本军队合影)
中国海关仍然差1858万两白银未支付日本,由于侵华战争就作废了。
1940年11月,日本由于和汪精卫政府的协作,率先废止了《辛丑条约》;1941年底,美英等国家为了同盟抗战,也废除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中国在《辛丑条约》中连本带利的9.8亿两白银赔款,实际执行到位的有6.532亿两白银,只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赔款,条约就废除了。
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难道是惩罚每一个中国人都陪一两吗
根据《李鸿章其人其事》中所写,确实有这个说法,120年前的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西逃,跑到大同才缓过神来,匆忙命令随行的肃亲王善耆返回北京,与庆亲王奕劻,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办理洋人谈判和善后等事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病重咳血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偕庆亲王奕劻等人在北京与十一国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十一国方面称为《最后协定》。
但签约之前病榻之上的李鸿章经过与洋畜纠缠谈判,洋畜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算下来连本带息的要赔偿9.8亿两白银,意思是清国四亿五千万国民每人都要赔偿一两银子,这还不包括其他割让的利益。这十一国畜名是是英国、美国,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这一天是阳历9月7日,所以又被称为九七国耻。条约签订之后同年不久,李鸿章因胃管壁破裂大出血去世,享年79岁,他努力延续了国家和统治者的生命,而他身后却背上了““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骂名。
辛丑条约如果清廷不签字,继续打下去有打平手再和谈的可能吗
根本不可能打成平手。再打,朝庭就完了,慈禧太后等人只有当俘虏的份。
为什么?
先要搞清当时的清庭什么性质。满清政权,实质上是满洲贵族与汉人地主阶级、儒家文人的一个联合政权。满洲入关时的人口,估计只有一百多万。而中国汉人及少数民族,估计是一个亿。而且中原的经济文化水平,超过满洲。一个人口只有对方1%,经济文化又处于落后状态的民族的贵族来当统治者,这难度够大的。不仅如此,满洲人还拉拢了蒙古人,藏人,维吾尔人,他居然还是大中国的盟主,其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之一(有争议)。而事实上,大清政权的支撑力量却是满汉联合政权,没有汉人支撑,满清政权想做那么大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如何统治这一亿汉人,才是满清的头号任务。
于是,他们请出了孔孟之道,推广儒家的人分九等,再兴科举(考的是圣贤书)。用这一套愚民、弱民的文化,再加上残酷的专制手段,把中华变成了一个“大劳改农场”。二百多年下来,中华的精英人才都加入了看守队伍,而上亿普通人都已经没有了国家摡念,丧失了主人翁意识。
当然,从这个角度讲,满清是成功的。
“太平天国”运动后,满清朝庭更是把镇压中华人民的的反抗放在第一位。对于满清朝庭而言,洋人只要钱和经济利益,而农民起义要他们的江山,老命,还会挖他们的祖坟。熟重熟清,她清楚。所以,防民甚于防敌,成了晚清政权的最大特色。
也正是基于对中国的深刻研究和认识,八国联军也才敢于用三万多人就长驱直中国腹地,进入北京,还准备进攻热河。因为他们清楚,他们真正的敌人,只不过是满清朝庭和直属的那只不堪一击的军队。连慈禧太后在指示谈判时都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承诺绞杀“扶清灭洋”的“义和团”,镇压之前反抗洋人的人。到此,满清朝庭专制的丑恶嘴脸、比起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民,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中华人民也起来抗击多国联军,那么别说占领北京了,联军在天津登陆后,有没有胆量离开海军支撑,深入华北腹地都是问题。三万人能带多少补给?这天天要吃、要喝、要弹药,一旦后勤被截断,那岂不送死?!
但是,联军拿住了满清的“七寸”,区区三万多人,就做到了后来日军两百万打了八年也做不到的事情。也是,“聪明”得紧!但这怨不得人家聪明。
所以,“打成平手”,只是个伪命题。单凭满清政府及那支腐败军队,绝不是八国联军对手,平手?一点希望都没有。
辛丑条约中为什么要求拆掉大沽炮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只是因为大沽炮台是首都北京的门户,扼守海河。
沿着海河可以溯江而上,直接杀到北京。
所以列强想要攻打北京,就必须首先占领大沽口,摧毁大沽口炮台。
围绕着大沽口炮台,发生过无数战斗。
即便清末,列强就4次攻打过大沽口炮台,分别是: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
其中三次是惨败,但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战斗,满清却打了个大胜仗。
1年前的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战斗,9000清军驻守落后的4做炮台,2个小时就被1200名英军打败,四散逃走。
咸丰皇帝无奈,被迫向列强屈服,签订了《天津条约》。
随后,咸丰将大沽口的防御任务,交给最信任的僧格林沁。
当时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可以说是满蒙贵族中极少有的优秀将领。
僧格林沁花费了1年时间,在大沽口修建了9座炮台,自造和从西洋购买了高达260门大炮。
在炮台四周还修建有防御步兵的工事,防止英法联军炮战不胜后,使用步兵强攻炮台。
僧格林沁还在海河设置了多道拦阻线,都在炮台的射程内。
1859年,英法联军乘坐22艘军舰和汽船,再次杀到大沽口炮台。
僧格林沁很聪明,他明白即便是这9座炮台,大小火炮260门。
其中1万斤大铜炮11门,5000斤铜炮2门,5000斤至8000斤铁炮36门,新购的西洋铁炮23门,也不足以和英法联军这么多军舰对抗。
他巧妙的装成已经逃走或者不敢还击的样子。无论英法联军如何试探性开炮,僧格林沁都不还击。
英法联军由此错误判断,僧格林沁已经逃走或者根本不敢拦阻。
他们堂而皇之的将军舰看到海河口内,开始拆毁三道封锁线。
然而,封锁线极为坚固,英法联军花费几个小时时间,直到下午才突破封锁。
没想到,此时海河突然退潮,导致几乎所有大型军舰都搁浅。
此时,僧格林沁命令开炮,260门大炮立即猛烈射出炮弹。
由于平时训练较多,大炮的命中率很高,连续击中敌舰。
搞笑的是,由于军舰搁浅,而当时的英法军舰都没有炮塔,每艘军舰只有几门火炮能够开火,根本不是炮台的对手。
1个小时炮战后,参战的英法军舰全部被击沉或者击伤。其中参战的13艘军舰,6艘重创,4艘沉没或者全毁,只有3艘带伤逃出。
当时英军还不死心,派出步兵从陆地强攻炮台。
谁知道,炮台前面全是海河形成的沼泽,还有大量的陷阱、壕沟和木栅栏。
英军陆战队根本无法靠近炮台,成为火炮的靶子,最终只能逃走。
此战,英军伤亡578人,算是非常惨重,英法联军仓皇逃回杭州。
到了1900年,第四次大沽口战斗,八国联军也是打了一天一夜才占领大沽口炮台。
所以,必须将大沽口炮台拆毁,并且在天津到北京一线允许洋人驻军。
说通俗点,这就像今天的禁飞区,有了这个以后,列强随时可以盘你。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主要内容:(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收入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对外国侵略。(3)清政府拆毁大沽口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1)巨额赔款本息合计达白银9。8亿两,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2)《辛丑条约》关于禁止中国人民反侵略和允许帝国主义在华驻军的规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3)外国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回答:辛丑条约是奕劻和李鸿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北京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有中法两种文本,以法文本为准,共12款,再加19个副件。中国给十一个国家赔款白银4.5亿两,价息共9.8亿两并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允许外国驻兵北京天津等等多条丧权辱国条款。
8国联军侵华,参与签订《辛丑条约》的为何却是11国
八国联军进中国,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九零零年,义和团运动的愈演愈烈,已成为我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中国人民还组织了义和团,成为国家的栋梁。义和团进京后,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的大使馆焚毁。战绩突出,慈禧太后,见义和团这么勇敢,是大清的靠山。
慈禧太后,面对八国联军的狼子野心,义和团是一支″刀枪不入“的军队,战无不胜。与八国联军的正面交锋,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无耐,一九零一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总额达到了四亿五千万两白银。
虽然英,法,德,意,日,俄,美,奥匈组成的八国联军,各个国家都是心怀鬼胎,特别是日本,俄国尽可能的夸大国家的损失,借机出兵东北,和山东,趁火打劫,企图瓜分中国领土。
一九零一年八月八日,英,美,法,德,日,俄,意,奥匈,八国联军接受子清政府的赔偿后,包括(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也参加了赔偿签字共十一个国家,正式从北京撒军,原因很清楚。
后院起火,无心连战,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始暴发。不得已,把侵略中国的军队,全部撤离回国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