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当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时,家长该如何应对
- 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 宁夏一校霸以“找对象”为名逼迫9名学生交往被捕,这个案件还是校园霸凌吗
- 我们该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 怎么能使一个内向的孩子免受校园暴力
- 最近一部《少年的你》引发了对校园欺凌的关注,让我们来说说有多少被欺凌改变的人生
当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时,家长该如何应对
1、平缓孩子的情绪
孩子被欺负了,自然是很委屈的,他们会跑来讲述的时候,一定是带着情绪的,所以,你一定要让孩子先把情绪平静下来,让孩子能够真实地还原当时的过程,让孩子客观地讲述出来,不要带着情绪。
2、分析事情的过程
孩子讲完了后,你要记得,抛弃掉孩子讲的假的部分,留下孩子讲的真的部分,当然,孩子如果受伤了的话,那得另算。
这个时候,你就要找负责人了,或者是知情人了。
如果是学校发生的,则要打电话询问班主任或者是当事出现的老师。
3、与老师沟通处理
不管孩子是否受到的欺负是大还是小,这样的事如果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切记抽个时间送孩子上学后,找到老师进行一次沟通,并说明原因,让老师及时关注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照看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今年春节后,听朋友说起初三一男孩长期被同学欺凌的事件,正巧这个孩子以前是我带过的孩子,听到以后愈加心痛,更有点恼火:这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是极为上心的,为何孩子被欺负这么久竟然一点不知?如果这次不是伤害严重,住院治疗,是不是欺凌还会继续下去?
每对父母都是期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面对制造霸凌事件的孩子,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怎样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确实挺难。
遇到霸凌事件,我们一般容易从受害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但是施暴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曾经也是受害者。有人做过调查,承认自己有过霸凌行为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三同样也是霸凌行为的受害者。
如果要减少霸凌事件的发生,就需要研究施暴者的心理,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解决霸凌问题。
施暴者一般具有这几个特征:
1、大部分霸凌者生长在有问题的家庭中,如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缺少父母关爱、父母离异重组家庭等。
2、有些霸凌者的身边有朋友是施暴者或者受虐者。
3、大部分霸凌者不喜欢遵守规则,缺乏同情心,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想法都比较消极,情感比较扭曲。
4、有些霸凌者自尊心过高或者过低,容易感觉到挫败,一旦有人触及他的自尊,就可能做出激烈反应。
5、有些霸凌者也曾经是被欺凌的对象。有的被伤害的孩子,欺负别人的时候会更加心狠手辣。
6、有些霸凌者情绪暴躁,支配欲强。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有倾诉对象,受抑郁困扰,只能通过愤怒和攻击来表达他们内心的苦恼。
7、有些霸凌者思想认知有问题,他们认为:强大的可以欺负弱小的,弱小的就应该被欺负,甚至去死。
这样的孩子童年被父母或他人欺凌,这痛苦绝望的创伤记忆,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藏着“炸弹”的孩子,非常恐惧自己成为弱者,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弱者不会得到帮助和同情,弱就意味着无助和被凌辱。对成为弱者的恐惧会驱使他不断想要把弱者的感觉扔到别人身上,然后通过霸凌别人,强化“我是强者“的自我感觉,获得虚幻的安全感、掌控感,和痛苦投射出去的快感。
8、有些霸凌者的父母管教孩子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甚至养育观点扭曲。
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霸凌事件主谋,他的母亲观点就是男孩一定得学会打架,打伤了别人赔钱就是,反正家中有钱。
还有个女孩,每次惹事,父母都是帮着撒谎、隐瞒,实在瞒不住就花钱摆平,最终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有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许是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遗憾的是我们成人老是读不懂。
霸凌者喜欢欺负这样的孩子:
1、性格自卑、胆小怯懦或者有缺陷的孩子。
2、家长老教育孩子退让、躲避或者娇生惯养的孩子。
3、某方面比较优秀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被欺负往往更隐蔽,更多的是语言上和心理上的暴力,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
4、人际关系差,朋友较少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遭遇“霸凌”后并不会选择主动向家长、老师求助,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多关心孩子,及早发现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
1、衣服丢失或被撕破,解释的理由比较牵强。
2、身上出现伤痕、淤青等,却吞吞吐吐解释不清;
3、莫名的拒绝上学,甚至旷课逃学;
4、变得情绪化,会突然暴躁或消沉;
5、变得自卑,心情压抑成绩一落千丈,没有朋友;
6、食欲反常;
7、老向家长要钱;
8、睡眠不安,或经常做噩梦、失眠或惊醒。
被“霸凌”的孩子在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如果孩子不幸被“霸凌”,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尽快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鼓励他们早日走出阴影。父母一定要高度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孩子是最不容易卷入霸凌事件的。
因为霸凌者的内心其实是极度虚弱的,他们一旦无法在对方的身上看不到弱者的影子,自己就立会立刻心虚。如果当对方呈现出,我不怕你,我比你还狠的气势,霸凌者可能会立刻收敛自己的行为。
当然我们只用气势压到对方最好,万一动手也得注意技巧,要避免伤己伤人。
有个初二男生因为被欺凌心生愤怒,在一次冲突中,他突然拿出一把尖刀刺向对方,差点导致对方丧命。
有个高二男生也是因为长期被欺凌,再一次欺凌中他拔出尖刀,一刀下去,对方几分钟后毙命。
当遭遇霸凌,老师或者家长三万不要试图和稀泥。你的宽容和谅解,等于在鼓励霸凌者继续施暴!因为在霸凌者眼中,宽容等于软弱,等于你害怕我欺辱你。
我们必须让霸凌者看到,家长和老师,都有坚定的立场,决不姑息容忍这种行为,没有人是软弱可欺的,霸凌者才能收手。
我们要教会孩子防范校园霸凌。
1、孩子要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2、经常注意告诫孩子,要尊重他人,不要传播是非,切勿取笑、侮辱、挑衅他人。
3、教孩子应对霸凌的技巧,如以幽默言辞回避挑衅,情势紧急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如何求助等等。
4、告诉孩子如果遇到霸凌,不要埋在心里,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即使这个成年人没有给予足够关注,也不要沮丧,而要继续告诉更多的可信任的成年人。
我是妈咪老师,欢迎大家关注、评论、转发。
宁夏一校霸以“找对象”为名逼迫9名学生交往被捕,这个案件还是校园霸凌吗
霸凌事件
近日,宁夏彭阳县警方通报了一起“校霸”案,犯罪嫌疑人张某虎被指以“找对象”为名,强行与9名中学女生交往,使多名学生不能安心上学,甚至辍学,其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目前,该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观点分享
张某虎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本不是什么寻衅滋事罪,而是典型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94条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张某虎将在校学生结识为“兄弟”,用于“保护”其所找的“对象”,并在学生中树立“大哥”地位,多次为其“兄弟”、“出头”、“摆事”,威胁、恐吓、殴打未成年学生,造成多名未成年学生心理形成恐惧感,有的不能安心上学、有的不敢达到学校上学、甚至有些辍学。这是寻衅滋事吗?典型的黑社会!
张某虎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而且是其中的最主要头目,应该依法予以严惩。张某虎不但有组织、有领导的引诱未成年学生搞黑社会团伙,而且极其嚣张跋扈,并打着“找对象”的幌子,逼迫未成年女学生与其交往,用心险恶,手段残忍,性质恶劣。张某虎自2018年以来逞强耍横,以“找对象”为名强行与彭阳县职业中学、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9名女学生交往,起初不答应的,张某虎便实施恐吓、滋扰、殴打等方式逼迫女学生与其“找对象”;其中,3名女生被扇耳光,2名女生迫于压力辍学回家,多名女生由于张某虎的骚扰,由家长护送上学或改变上学路线。张某虎罄竹难书的斑斑劣迹,岂是简单一个寻衅滋事罪能够蒙混过关的?
央视网对此事件,发文直接指出: 在当前“扫黑除恶”的大背景下,各地公安机关需要切实提升执法效率和水平。央视媒体这是在警醒、也是在警告某些机构,不要因为某些犯罪嫌疑人的特殊身份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变相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央视网新闻尖锐指出: 护佑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首先需要法律的兜底和执法的刚性。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并不缺少法律。然而在一些地方,其执法响应和执法效果似乎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并进一步提出严格要求: 各地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要主动出击,肃清校园内外的“恶手”,还校园一片安全,还孩子们一张干净、安心的课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宁夏彭阳“校霸”张某虎的罪恶,压根就不是所谓的寻衅滋事罪,而是数罪并举,定性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更为合适,应予以从严从重从快惩罚!
我们该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齐l抓共管,学校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制定切实可行校园安全措施,请当地公安部门协助。
怎么能使一个内向的孩子免受校园暴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澄清一下校园暴力究竟多发生在哪些孩子身上。
我从教三十多年,我看到的是:
第一类,性格外向的学生。外向的学生喜欢张扬,喜欢拉帮结派,总爱拭着向别人挑衅,以达到显示自已的目的。如果碰到比自己更张杨的学生,就会爆发冲突。一旦落单了,就发生了一群围殴一个的事件。
第 二类,性格懦弱的学生。懦弱的学生胆小、怕事,即便不招惹别人,也会成为欺凌的对象。因为欺凌的人认为,他(她)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
接下来再讨论讨论性格内向的学生。
性格内向的学生突出的表观是说话少,但外表之下隐藏的是韧性、坚毅、沉着、冷静。这种性格的学生在班级里极少惹事,如果惹事,必定会惹个输赢来。所以很少被欺负。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化。教给孩子防范校园暴力的方法是必要的。
第一、在学校不随便招惹张狂的、三五成群的学生。
第二、最好与同学结伴而行。
第三、发生小磨擦,第一时间告诉老师。
第四、遇事一定不怕事。
但愿校园里一片详和,每个学生都快乐成长!
最近一部《少年的你》引发了对校园欺凌的关注,让我们来说说有多少被欺凌改变的人生
前天听人说起这个影片,还没来得及去看。不过,看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来一个与之相关的话题:
家长过于强烈的控制欲。
家长通过打骂或者是高压的心理控制孩子,以达到顺从自己的目的,这和欺凌是不是同一类作用呢?
当然两种行为的施与者、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可是对接受者造成的心理作用是一致的。
谈到被欺凌改变人生的故事,比比皆是。我自己在中学的时候也曾遇到过一个非常嚣张的女生,谈不上欺凌,但其霸道的行径也至今让我不能忘怀,自己当时那种无助和害怕的心理依然还很清晰。
如何让孩子避免这种欺凌或者被欺凌呢?这是我重点想说的内容: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正向的生活观,是最好的方法。
自信,给予自己一种内在的力量,自信的人自带力量,令人不可小觑。
培养孩子的自信,家长就必须避免过度控制孩子,必须避免让孩子完全顺从。自信是在一个人对自己不断认可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品质,不是与生具来的,也不是他人能直接赠送的,但是他人的认可是培养一个孩子自信的必要条件。
正向的生活观是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
每个人都是一个磁场,他为人正向,自己就会吸引更多正向的同学和朋友在身边,一个人如果有正向朋友在身边,心理上不孤单,就不容易被人欺负,也不会轻易地去欺负别人。反之一个人如果形只影单,心理上有很大的孤独感,就会缺乏安全感,就难以自信。不自信的孩子就容易成为坏孩子欺凌的对象。
如果孩子自小没有建立起一个正向的生活观,另一种人就是,自然就会把精力用于他喜欢的方向,而他喜欢的方向很可能就是肆意妄为、恃强凌弱,欺凌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这会给他带来快乐,可是他却不会在意被欺凌者的心理。
在一个孩子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期,培养他的自信和正向的生活观是最基本的一个为人内容。这两个方面的品质,只有家庭、家长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来,学校和老师只是辅助作用。所以,面对少年欺凌现象,家长单纯吐糟没用、家长把孩子层层保护起来也不现实,唯有让孩子学会自己正向又强大,这样既不被欺、也不欺人,这才是最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