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其诺防线 英吉利海峡 兵战

“马奇诺防线”为何不延伸至英吉利海峡及波兰骑兵战坦克?马奇诺防线真的毫无用处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9 14:53:19 浏览1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马奇诺防线”为何不延伸至英吉利海峡及波兰骑兵战坦克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一战后为防御德国而修建的一道筑垒防线,从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只所以没有涵盖法国和比利时边境延伸至英吉利海峡,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比利时政府的反对。比利时认为法国修建的防线会破坏比利时的中立,是对比利时的侵略,所以坚决反对马奇诺防线延伸至法比边境。

二是因为马奇诺防线造价高昂,从1927年在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修建筑垒地域开始,到1936年马奇诺防线基本完工,法国共耗费了50亿法郎的巨资,足足耗去了这一时期内法国总军费的一半,继续增加防线规模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法国在最初修建马奇诺防线时并未考虑法比边境。不过在完工以后,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达拉第还是决定沿法国、比利时边境到英吉利海峡再修建一条新的防线——达拉第防线,不过这一工程一直到德军对法国发起进攻时还没完工。

马奇诺防线真的毫无用处吗

马奇诺:防线的修建是“战略战术“上重要的防御体系建设,是马奇诺军事思想的杰作。

马奇诺防线真是历史上的笑料吗

把“屠龙刀”交给一个十岁的孩子使用会出现什么结果?答:吹毛断发的屠龙刀变成小孩子手中的玩具刀。

“马奇诺防线”是一个十分巨大且坚固的防御公事,它像一柄无敌于天下的“屠龙刀”,保护着法国边界的安定。只不过这柄“屠龙刀”在愚蠢的法国军队手中,只能发挥出“玩具刀”的威力。

“马奇诺防线”由四大部分组成:

①连贯碉堡群 数十个巨大的防御性碉堡,组成了一个连贯的大型碉堡群。每一个碉堡内部,都配备独立炮台和75mm口径的火炮。

由3.5米厚的混凝土墙构建而成的碉堡几乎能够抵御任何子弹的进攻,而且碉堡内装备着若干个机枪射击孔。

巨大的炮台能够对坦克造成致命威胁,机枪射击孔能够成批成批的扫射进攻碉堡的敌军步兵。 ②炮兵攻击区 炮兵攻击区分为“炮兵炮塔”和“炮兵工事”两大部分。

炮兵炮塔是一个小于碉堡的独立炮台,炮兵炮塔配备射程约6000m的75mm轻型榴弹炮。

另外,布设在重要位置的炮兵炮塔还装备95mm口径的重型海炮,不过这种“重型海炮”只有四门,所以仅布置在马奇诺防线的门户地区。

炮兵工事中主要使用135毫米掷弹器、81毫米迫击炮来攻击陆军,或者进行弧度打击。 如果把“马奇诺防线”的炮兵攻击区放在中国,我国的指挥官能把日军轰成渣…

③步兵攻击区

法国人喜欢玩炮,这是一战在战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步兵的待遇相较于炮兵便低了一些。

步兵攻击区由军事隐蔽处、工事群、小型机枪地堡、通讯处四部分组成。步兵攻击区的覆盖面积比较广,所负责的防卫区域也比较大,比如大型碉堡之间的空白区域、重要的运输公路、炮兵攻击区的防御线等等。

步兵攻击区使用的武器为47毫米反坦克炮用于反坦、7.5毫米自动步枪或双联装机枪用于抵抗敌军步兵的进攻。

④大型、小型工事群 工事群相当于一个据点,是链接步兵攻击区与炮兵攻击区的枢纽。大型工事群一般有4-8个区城,内部通过走廊连接。每个大型工事群中驻有200—400名军人,配备8个火炮射击台、若干个步兵炮台、若干个观测哨塔和一个入口。 简单一点说,马奇诺防线由大型碉堡作为防御点,大型碉堡之间的空白区域驻扎着若干个大型、小型工事,工事中有若干个炮兵攻击区和步兵攻击区作为基础战斗力。 如果事无巨细的去描述马奇诺防线的构成未免太过于复杂,我只能大致的描述一下马奇诺防线的主要组成部分。

马奇诺防线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防御工事,但是它仍在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太短了……

马奇诺防线只覆盖了法国、德国的边境线,北边的荷兰、比利时的边境线却没有覆盖。如此一来,德军只要绕过马奇诺防线,从法国的北部门户入侵,那么强大的马奇诺防线就成为了摆设。好比你家的南墙安装了一道防盗门,但北墙却漏了一个大洞,这就叫顾头不顾尾,因此无能的不是马奇诺防线,而是天真的法军。

当然了,咱也不能一味的嘲笑,毕竟是上帝视角。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这个也很正常,那是人家的土地里,当时比利时明确表示,拒绝防线延申至本国境内,想以此来摆明中立立场。

而且法比边境的阿登山脉,山路崎岖,不利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就算是德军从这里搞事情,法军也自信有实力摆平。这是一战“大规模作战”军事思想所导致的漏洞。法军总是天真的以为战争的胜负是举国相争,是双方硬碰硬。即索姆河、凡尔登那样的阵地战。

但是德国人可不这么想,谁跟你打阵地战?闪击战不香吗?越过了阿登山脉后,法国南部的平原是德国装甲部队飙车的好地方啊。一路狂奔冲到巴黎,这边的法军估计还在给坦克加油。

所以,对于法国,德国算是智取,是战术思想的领先。从上帝视角来看,法国人就是愚蠢啊,如果把造马奇诺防线的钱拿来建设军队,那该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啊。

如果二战德国强攻马奇诺防线会出现什么结局

1940年的德军并没有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的能力,进攻这种现代化防线需要的是大量大口径的重炮和训练有素的步兵,而当时的德军在重炮方面并不占优势,而且步兵师大部分都是临时动员的,训练程度有限,无法担负高强度的进攻作战。而德军优势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在这种攻坚战中作用有限,无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德军将会在马奇诺防线面前损失惨重,迟滞不前,战争将演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而德军的战争潜力远不如法国和英国,德国将再度重复一战那样的失败!

在德军歼灭比利时境内的联军主力后,第二阶段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将马奇诺防线的守军和主防线上的联军部队分割开来,各个歼灭。所以原本在马奇诺防线进行正面牵制的德军C集团军群也开始向马奇诺防线发起了进攻,防止防线上的联军撤退。当时联军的士气已经一落千丈,马奇诺防线的驻守兵力也不充足,即便如此德军对马奇诺防线的进攻也遭遇很大的困难,炮兵和轰炸机的大面积火力覆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超大口径的榴弹炮和重型加农炮直接命中工事才能予以摧毁,坦克在这种作战中几乎没有作用,只有四号坦克能勉强作为支援火力为步兵提供机动掩护,而且其75毫米的短管火炮对混凝土工事没有任何作用。

从后勤补给来看,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也是不可能的,德军的弹药储备并不充足,1939年时陆军总司令部就曾以弹药储备不足请求希特勒推迟西线的进攻。而如果是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那么对于弹药的消耗将成倍的增加,这种战役靠的就是炮弹不停的砸、炸药不停的炸,这对德军的军工生产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在重炮生产方面,德国当时并不如法国。

最后退一步讲,即便德军经过苦战突破了马奇诺防线,那么德军也不可能赢得胜利,因为德军的进攻重点早已暴露,联军有着充足的时间和兵力在马奇诺防线后方构筑新的防御阵地,继续消耗德军的实力,直到联军完成战争总动员,取得兵力上的明显优势,对德军发起反击。时间对于德国来说非常宝贵,每浪费一天就意味着联军的力量增长一分,所以希特勒一直要求提早发起进攻就是怕联军的实力会增长到不可战胜的地步,德军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否则德国将失去战争。哪怕双方在西线陷入僵持,对德国也是不利的,东线的防御形同虚设,苏联不会在一旁袖手旁观,德国将再次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这意味着最后的失败。

二战中,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有什么缺点

  这是二战时期最出名的防御要塞,也是当时的第一要塞,这一要塞让它的所属国家赶到了格外的安全,要塞的内部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

(马奇诺防线要塞的内部)

(马奇诺防线要塞的内部)

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这就是二战历史中最出名的法国马奇诺防线,为修建这一要塞,法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在二战中它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为什么马奇诺防线没有起到作用呢?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德军绕路攻击,同时还因为马奇诺防线有一个防御漏洞,这个漏洞就是阿登森林,这是法国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都是欧洲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的坚固却没有涉及到这一地区,原因是什么呢?当时的法国军部认为这一地区军队是不可能穿过的,于是不仅仅没有在这一地区修建防线,同时在这一地区没有什么防御,于是这一地区成为了德军的突破口。

法国人的设想是,在法国和德国的边境线上修筑一条防线,用于抵挡德军的进攻。其实你看一下,这条防线,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城堡,钢筋水泥混凝土,里面还能跑车,有各类机枪火炮。德国人从这里进攻,根本就不可能,德国人如果强突马奇诺防线,他注定就是失败的,当然,这个霉头呢,德国人也没碰。

我们看,马奇诺防线很难攻克,法国人清楚,德国人也清楚,那么我们看,这个马奇诺防线就一定是想让德国在这下面血流成河的么?明显不是。

德国要进攻法国,法德边境无疑是最直接的,而法国人修了个马奇诺防线。再往北,法国北部和德国北部隔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既然有了马奇诺防线,德国人只能从这几个国家进攻法国,法国战役之前,法国将主力就部署在法国北部的法国比利时边境,随时准备过去。

这就很明显了,法国人想要的是将德国逼到比利时,然后自己在比利时和德国人打个消耗战。这样做,一来这战争不是在法国境内打的,二来还能拖死德国。这样看的话,这是个很好的方案,只不过法国人忽略了阿登森林。盟军内部,论谁也想不到德国人竟然从阿登森林穿了过来,要知道法国人曾经考察过阿登山脉,认为,阿登山脉无法逾越,法国可以高枕无忧。

法国人的错误就是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又把主力调往荷兰比利时,致使德国A集团军突破阿登山脉的之后,法国境内一片空虚。法国败了,并不是败在马奇诺防线本身,而是自己心术不正导致的。再加上比利时专门坑队友,怕德国报复,自己宣布中立,战前拒绝法军入境,法国比利时这两个好邻居,都是各怀鬼胎。

(德军占领法国)

单纯从法国人的战略和德国人的部署来看,马奇诺防线无疑是成功的,节省大量兵力,可以准备主力和德国人决战。只不过呢,法国输了,法国要是赢了,马奇诺防线可就不是笑话了。

二战德军如果硬刚能不能击破马奇诺防线

实际战争中,德军并没有对法军的马奇诺防线发起正面的进攻,而是从荷兰、比利时绕过了马奇诺防线,虽然德军在马奇诺防线的正面部署了C集团军群,不过只是发动了佯攻,旨在牵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关于德军能否从正面击破马奇诺防线一直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在1939年波兰战役结束之际,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确实就能否突破马奇诺防线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939年9月中旬,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委托施蒂尔普纳格尔将军准备一份针对西线的研究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在1942年前,陆军在物质上的准备程度,不足以突破马奇诺防线。这个结论应该是得到了陆军总司令部的认可,在德军所有的进攻计划中基本的前提都是绕过马奇诺防线,而不是实施正面的突破。

至于施蒂尔普纳格尔所说的德国陆军在物质上准备程度的不足,虽然无法得知其具体的内容,但也能大概猜测一二,进攻坚固的要塞主要依靠大量的重炮和训练有素的步兵,还有就是大量的弹药储备,尤其是炮弹的储备,几乎是正常野战的数倍以上。至于德军优势的装甲部队则基本发挥不上作用,1940年的德军装甲部队三分之二以上是装备机枪和机关炮的一号和二号坦克,这种薄皮坦克根本无法担负进攻马奇诺防线的任务,即便是三号坦克也由于火炮威力太小而作用不大,只有四号坦克可以作为突击炮为步兵提供及时的火力掩护,可是四号坦克数量太少了,而且其短管火炮对于混凝土攻势的伤害非常有限。

1940年的德军除了在装甲部队和空军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外,在传统的步兵和炮兵方面则处于明显的劣势,重炮数量只有联军的一半左右,步兵虽然在数量上基本持平,可是训练有素的只占小部分,大部分是新组建的部队,他们缺乏训练,即便是一般的进攻任务也较难胜任,更不用说进攻拥有完备防御体系的马奇诺防线了。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达成缓慢的突破,联军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在马奇诺防线后方构建新的防御阵地和集结强大的预备队,西线战争将再次成为缓慢的阵地战,炮兵和步兵将成为战争的主角,1940年的德军并不擅长阵地战,这是一支在短时间内极速扩充起来的军队,而不像是在1914年那样拥有上百万常备陆军和更多的经过良好训练的预备役军队的德军。

马奇诺防线,连普通人都知道能够绕开,为什么法国还想不到呢

法国:世人笑我太愚蠢,我笑各国看不穿。如果不是出意外,德国怎么会得逞?

耗资巨大,前后建设了接近7年的马奇诺防线,终究成为了世界上的笑话,因为,德军压根就没有从马奇诺防线强突。

难道,法国建设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么一个结果吗?不知道德国会绕过吗?

当然知道,那为什么还要耗巨资修建呢?

马上告诉你原因。

什么是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是个人名,他是法国曾经的陆军部长,从1929年开始,他主导了巨大工程“马奇诺防线”,因此,该防线以他的名字命名。

修马奇诺防线,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防德国这一个野心十足的狼。虽然造价昂贵,但法国人认为它是值得的。

马奇诺防线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

整个防御有6--8公里的纵深防御地带,还有4--14公里的保障地带。在防线上,有5800个永备工事,那堡垒的质量,简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铜墙铁壁。

这么大的工程,法国也舍得投资,说明一战时德国对法国造成的伤害太大了,毕竟,一战时法国和其殖民地有130多万人牺牲。

看了马其诺防线,让人不禁吸一口凉气,德国人想要攻过来,简直是难如登天。

法国人防住了自己家门口,难道就没有想到德国会绕道比利时、荷兰过来吗?

法国人想到了,但是,法国人有着他们精心的算计,他们不怕德国人绕道过来的原因有二。

1、法国计划重兵防守德国可能绕道过来的区域

如果德国人从比利时过来,最靠东边的阿登山区,法国和英国等认为,坦克装甲部队很难过来。

德国人的进攻路线,无非就是进入比利时中部,以及进入荷兰,再继续南下。

而针对这大概率发生的战略路线,除了荷兰和比利时的小部队外,还有法国和英国提前防御在比利时和荷兰的大军团,这让德国的对手增多,战胜的机会变小。

仅从这一点看来,法国人是想到德国人会绕道而来的,做了精心的准备,拉了盟友一起对付。

2、法国人计划把战场放在比利时和荷兰

一战的教训,让法国人印象深刻,当时,法国的防线脆弱,德国从多路进攻,战火燃烧在法国境内,让法国人死伤惨重,国家破坏严重。

于是,吸取一战经验教训,法国人直接成了“超级防守球员”,耗巨资修建马奇诺防线,至于“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这一招,他们早就忘了。

法国人把马其诺防线修好后,把主要防守精力放在了比利时的中部和西部、荷兰南部,他们认为这是德军必经之路,如此一来,法国一是增加了助力,二是战火在他国燃烧,这要比战火在法国境内要好太多了,国家损失会最小。

既然战争不能避免,多拉些盟友一起来,战争区域最好放在他国,这样最为有利!

看到这里,谁还会说法国不精明呢?

只是,千算万算还是出现了意外。

德国人的突破,完全出乎意料,这是法国人没有想到的

关于马其诺防线,英国的艾伦·布鲁克爵士在1939年左右,亲自进行了两次参观。

此人还是有眼光的,他参观完之后,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的设想,不过,给我带来的安全感却不多,在我看来,法国可以做得更好,把投到堡垒和地下设施的钱,花在飞机和坦克、大炮上,也许会更好……

这简直就是“皇帝的新装”成人版,竟说真话。

但布鲁克爵士只是写在了日记上,没有做其它的举动,因为做了也没用,毕竟,人家都建好了,哔哔只能得罪人。

事情完全验证了布鲁克爵士的担心,德国人出其不意地从英法等国认为不能穿越的阿登山区穿越了,就是这么神奇,一战期间步兵都不容易穿过的阿登山区,被德国装甲部队奇迹穿越。

这是一个人的计划起作用了,此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曼施坦因,这个计划叫“曼施坦因计划”。

计划分为三路大军,一路在马奇诺防线前做样子,一路进入荷兰和比利时的中部,最后一路出其不意翻越阿登山区。

最早提出来这个计划时,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后来,有一个人做了背书,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坦克专家古德里安。

对于阿登山区,曼施坦因早就安排人调查了多次,而根据调查报告,古德里安也认为“曼施坦因计划”可行。于是,在遭到反对后的不久,希特勒还是采用了此计划。

当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进入阿登山区,再进入法国后,就像一柄利刃,一个纵横切割,法国人溃不成军,之前准备好的策略,完全用不上了,法国就此沦陷。

而马奇诺防线就此成为了一个大笑话,超级国际笑话。

(曼施坦因)

回到开头,法国人在建设马其诺防线时,其实就想到了德国人会绕道而入,但,法国人没有想到,德国人能从阿登山区突破,这是意料之外,也造就了法国大败,并快速投降。

不得不说,希特勒很疯狂,但有疯狂的资本,他手下的三剑客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人实在突出。

马其诺防线的实际防御性能如何

马其诺防线,想必大家都不耳生,身为法国在二战初期最引以为傲的杰作,甚至被法国人冠以“上帝都无法摧毁的防线”,其修建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境内,南起瑞士边境,北部一直修建到比利时和卢森堡附近的阿登森林,防御主体绵延数百公里。

法国人在当时对战争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之中,认为拥有一道阻碍德国进攻的“铜墙铁壁”就能够保障法国国防安全无虞。整个马奇诺防线修建时长超过11年,动用无数人力资源、钢筋混凝土,耗资50亿法郎,约占当时法国国防预算的1.6%,可谓天价。

当然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德军装甲部队并没有傻傻地去进攻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相反他们从法国统帅部心目中的“无法穿越的地区”——阿登森林快速突破,通过“镰刀行动”计划,德军像收割稻子一样直插法国腹地,兵临巴黎城下。由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导致大量法军后撤,马奇诺防线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即使拥有着世界最坚固的防线,法国人仅仅在德国的猛攻下维持了1个多月,战争爆发后第35天,巴黎沦陷。

但如果采用法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应对策略,德军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这自然是盟军愿意看到的,只要给英国人反应的时间,那么德国在西线必然再无取得任何建树的可能。那么马其诺防线究竟防御力如何呢?

马其诺防线的建造是为了如下五个目的:

•防止德军突袭;

•保护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安全;

•能够让法国能适当减少征兵数量(当时法国仅4000万人口,但德国人口多达7000万,和德国拼募兵能力无疑不自量力);

•拖延德军战机,为了进攻法国本土德国必然需要取道瑞士或者比利时,这允许法国和盟国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映;

•作为未来反攻德国的阵地;

为了取得如上的这些效果,法国对马其诺防线的建造投入也是不遗余力,防线的宽度在20到25千米不等,由复杂的要塞、防御工事和军事设施构成,例如边防哨所、通讯指挥中心、步兵兵营、路障设施、火炮与机枪阵地、反坦克炮台等。另外地下医院、工厂、发电站、厨房应有尽有,长达数百千米的防线还通过地下铁路连接,可以说只要德军进攻马其诺防线任何一处,支援的法军将会在极短时间之内赶至并痛击敌人。

马其诺防线的每一处士兵兵营,都建有完善的复杂基础设施,包括部队宿舍、厨房,乃至带有先进手术室的医务室、防毒气过滤装置、发电厂、食品储藏室、冰箱水箱燃料箱、弹药库,甚至还有供士兵借阅图书的图书室。

机枪炮台理论上1.2千米就需要建造一座,这也是机枪的有效射程,这能够保证防线上的重机枪火力不断绝,炮台各式机枪数架,包括普通的双发机枪以及37/47mm反坦克炮和25mm反坦克枪等等。

马奇诺防线上还部署有343门各式口径的火炮,上到135毫米,下到75毫米,除了135毫米炮被部署在掩体里通过曲射来打击敌人外,75毫米炮和81毫米炮都属于速射炮,被架在专门的直射炮台上用以提供打击德军轻装甲力量和步兵的“大杀器”。据统计,各种火炮和机枪堡垒乃至小型侦察与火力输出堡垒在内,马其诺防线的数百千米阵线上一共零零散散分散有5000余个堡垒。最大的堡垒群位于法国、卢森堡和德国交界处,即哈肯伯格堡垒群,它由于位于防线最北部,在德军横穿阿登森林时,抵抗了三天法军的进攻后沦陷。

除了各式火力,马其诺防线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无坚不摧”,虽然最后瓦解于后方,但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条防线修筑技术之高。钢筋混凝土被大量使用,像是炮台和一些建筑的外壳的厚度都在3.5米之上,在当时几乎不可能被炮弹砸穿。虽然地下堡垒更加安全,但是由于比较压抑,不少驻扎的在编部队选择在堡垒附近修建木制结构建筑并居住在里面,但这样安全并不能得到保障。

现代陆军攻打马奇诺防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我要是现代陆军,我根本懒得打,直接用现代化的装甲洪流冲过阿登山区,绕过防线不香么?

一定要打的话,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法在现代看来是十分单调的,虽然那会儿比“炮兵打了步兵冲,步兵冲了炮兵打”的一战要好了那么一丢丢。

所以有的人产生了错觉,认为马奇诺防线在现代就是渣渣,翻手即灭。

恰恰相反,马奇诺防线就算放在现代,也属于非常坚固的堡垒,绝非什么火力开路,随便炸炸就能搞定,它是集阵地战之精髓的产物。

虽然现代武器技术发达了,但能轻松端掉马奇诺防线的国家还真没几个,能适用的武器也不算很多。

马奇诺防线的要塞,虽说还不至于防备核武器,但它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和深度,简直就是一个修筑在地下和山体中的城堡。

而且,为了应对一战时那种大规模的毒气战,马奇诺要塞也具备一定程度的防生化能力,理论上对放射性的沾染也具备一点抵御能力。

想想当年志愿军在上甘岭的坑道,无非靠的是反斜面工事、交叉式射击口和哨位式的正面阵地,就能硬挨美军的暴揍,虽然炸得兔子得了火力不足癌,但终究也没把这些简陋坑道怎么样。

马奇诺防线可是当时世界顶级列强倾国之力打造出来的战略防线,岂是上甘岭那些石头洞能比的?它拥有地铁、医院、工厂、发电厂、制氧设备、专用过滤通风室,主体钢筋混凝土构成,采用了300mm厚的装甲炮塔,一些地段连水泥顶棚都厚达3.5米,能连续扛住2发以上420mm臼炮的高抛轰炸。

此外,法国人还借助了莱茵河、莱因运河等作为护城河,甚至引来了河水,制造出了大片的人工沼泽,又设置了大量的反坦克壕、龙牙、断崖、雷区、铁丝网、金属桩、电网。防线被分为纵深达14公里的保障带,以及纵深6-8公里的防御带两部分,端的是易守难攻。

让陆军去冲击马奇诺防线,不说当年,就是现在也没多少国家做得到,比如那世界军力排行第七的韩国,你让他们打个试试?

要塞里那些为了防御重炮轰炸而修筑的永备工事,完全就是为堑壕战连绵的炮战轰炸而设计的,它们的支持力相当强劲,你就是让现代轰炸机去扔一堆常规炸弹,火力密度也未见达得到一、二战水平。

有人会说导弹,问题是,许多导弹其实装药量也没到很夸张的程度,与航弹差不多。只不过它们走的是精确打击路线,攻击更高效罢了。

人家本来就预备了让巨炮群轰炸1年的,你丢过来的导弹再精确也没用啊?就算用了弹道导弹,毁伤能力也极其有限,毕竟对方是一座超规模的多层次防御体系,而非几个普通的碉堡群,整个马奇诺有5800个永备工事,一个个全炸完到猴年马月去了?

至于有人说的火箭炮和温压弹轰炸,这就纯属扯淡了,火箭炮的打击突出的是短时间内的火力密度,对付普通的单位当然是摧枯拉朽,但是这种密度的提升并不足以将强度提升到破坏一个坚固的掩体式永备工事群。

温压弹固然能拿来打击坑道、壕沟中的人员,美军在阿富汗追剿塔利班就很喜欢使用这种武器,但温压弹也非万能,它被过度神话了。

在冲击威力强度上温压弹比普通的梯黑炸弹还弱点,而它那些恐怖的高温、氧气消耗、浮尘窒息等,对仅留有出口的混凝土封闭式多层大型堡垒杀伤不大。

实际上,俄制的温压弹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的相当泛滥,但他们也没表现出一些军事幻想家们幻想出的“杀光光”威力,仅城市的楼房就抵挡了不少温压弹的杀伤。普通的温压弹与越南战场上那些用来开辟机降场的巨型云爆弹也不一样,想想看,你要炸的是一个仅纵深宽度就有8公里的绵长要塞群,得需要多少温压弹?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现在通过轰炸机投掷的巨型钻地弹,它们才是对付坚固工事的主力。以现代钻地弹的能耐,打穿马奇诺防线的山体顶层毫无问题。

如果再加入钻地云爆弹和精确制导飞弹,像海湾战争时轰炸阿米里亚防空洞那样,一个开洞,一个杀人,靠高温能把几层的人统统烤死,有现代化的消防和抑爆装置都没用。

所以,光靠陆军单位,其实没有办法简单解决马奇诺防线,这是个必须空军、火箭军参加的战斗。

非要让陆军上去战斗,打到最后还得是硬磨,比如下面这段最没想象力的打法:

先释放侦查无人机,对要攻打的防线段进行侦测,然后用精确打击和陆航尽可能消灭掉发现的炮塔、掩体、小型工事。

消灭不掉的大型工事,采用烟雾进行持续的视野遮蔽,阻止其观测和有效反击。

装甲部队可逼近到一定的距离,在游动中采用直射的爆破弹和炮兵火力呼唤,进一步清除对方暴露的火力点。

武装直升机在此期间进行不间断的空中掩护,发现有火力点,立即用火箭弹将之消灭或压制,运输直升机开始逐步下兵。

装甲车携带步兵上去逐碉堡、工事、隧道的啃,爆破和封闭上层出口,监视和封锁下层出口,确保险峻地点的火力点不复活。

这就不是个轻松的活计,视兵力规模看攻击大小,能对付的也仅仅只是马奇诺防线的一隅。

有人会质疑,现代武器怎么就不能对付马奇诺了?不然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弄个反物质武器,一炮连山都撅了?我还拿歼星舰连地球一起喷了呢。

还是那句话,现代常规武器并不在强度上优于过去的武器多少,足够坚固的永备工事并不容易被拿下,否则你以为上甘岭那些志愿军为什么能在美军翻倍的火力下幸存并打出优势交换比?

所以,在没有航空钻地弹连续打击的情况下,仅靠陆军对付这种超大规模工事群很难,除非你动用化学武器、核武器,几颗VX解千愁。

就这还得配合完备的战术,否则光那厚厚的山体,中子弹来了都没辙。而且,大当量的核武器根本不掌握在陆军手中。

或者你可以把冷战时的核大炮搬来,连续轰个一阵子,靠吹也把对方吹平了。

如果当时德国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能打下来吗要付出多惨痛的代价

在德军进攻波兰之际,德军总参谋部就已经对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德军不具备正面强行突破马奇诺防线的能力,如果必须要进攻马奇诺防线的话必须要将进攻推迟到1942年。1939年-1940年的德军是一支刚刚完成动员的军队,这些新组建的步兵师仅能执行有限的进攻或防御任务,正面进攻坚固的马奇诺防线无疑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对德军新建步兵师进行专门的训练。

对于德军来说,相比于训练步兵,更困难的是缺乏大量的重型火炮,德军在重炮方面是远不如法军的,这还是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缴获了相当数量的重炮,不然德军的重炮数量更少,这主要是由于凡尔赛合约的限制。进攻马奇诺防线需要大量的炮火掩护,尤其需要重型火炮进行抵近直瞄射击,德军步兵缺乏这样的直瞄火力。另外德军主力的远程支援火力也不够,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在对付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工事时还是显得薄弱,德军需要更加重型的榴弹炮来压制法军的要塞炮和重型野战火炮。

德军总参谋部之所以评估突破马奇诺防线的可能性,是因为他们只能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当时德军要想绕过马奇诺防线就只能借道保持中立的荷兰和比利时,而这是政治上的事(希特勒决定),德国军方无权决定,因此在得出无法从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的结论后,德军便一直在考虑战略防御的问题,等待法军可能的进攻。直到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军陆军总司令部也没有改变防御的立场,最终在希特勒命令下才开始策划进攻计划,所有的进攻计划都是意图绕过马奇诺防线,而不是正面强攻。

可以预见到,如果德军选择正面强攻马奇诺防线,势必将无法迅速取得战役自由,不得不依靠步兵和炮兵缓慢的拔除马奇诺防线上数量众多的支撑点,鉴于马奇诺防线的纵深只有6-10公里,德军迟早会达成突破,但是缓慢的突破也使法军有时间在后方继续构筑纵深的防御阵地,并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动员,这样德军就只能击退法军,而不是歼灭他们。德军在兵力上本就没有数量优势,动员能力也不如英法两军,在这场正面的消耗战中德军毫无胜利的可能,即便德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也无力再做进一步的进攻,等待他们是庞大的英法联军主力。当时德军的装甲部队和空军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步兵和炮兵方面是不如英法联军的,而攻坚战靠的就是步兵和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