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康生和郭沫若的书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 如何评价郭沫若“黄帝陵”题字的书法水准
- 你如何看郭沫若的书法
- 文毫鲁迅、余秋雨、贾平凹、郭沫若书法谁更出众
- 赵朴初和郭沫若都是书法大家,从艺术水准来看,谁的略胜一筹
- 郭沫若的书法为何总有那么多争议
- 启功书法,郭沫若书法谁的题写匾额好
- 郭沫若有哪些经典题字
- 郭沫若练书法是练什么体的怎么欣赏
- 有人说郭沫若给襄阳隆中题词“诸葛草庐”时将“诸”字故意写错了,这是为什么
康生和郭沫若的书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康生与郭沫若的书法截然不同,二者犹如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将康生与郭沫若放在一起说,总让人想起康生那句“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的强”,虽然已然证明这是有人编排出来的,但康生在书画上的自负却是真实的。
康生虽多行不义,但他确实也是有才的,能书善画,他常以“鲁赤水”为名作画。这个名字非常有讲究的,为什么?你联想一下著名书画家齐白石之名就知道了,“鲁”对“齐”,“赤水”对“白石”,康生这是想和白石老人并驾齐驱啊!
康生,原名张叔平,又名张绍卿,山东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接受严格的国学教育,因此对书法、国画造诣颇深,又精收鑶。
在书法上,他诸体皆能,尤擅章草。他的章草字字独立,尤其注重笔画的细节处理,装饰性较强,字形古朴典雅。
但他的字,总让人感觉过于阴柔,太拘泥于局部,不够大气。
郭沫若同样也是有才之人,甚至鲁迅先生评之为流氓加才子。他的字也是有童子功,年少时在二王一路的帖学上下过不少工夫,后来又融入了不少碑学的内容,他走的是碑帖融合之路。
郭沫若的字,大气磅礴,雄浑苍涩,线条老辣,字形潇洒,无论他写的“故宫博物院”还是“黄帝陵”,其气势都很大,镇得住场子。
但郭老的字却又给人一种感觉:狂野!狂野也许算个中性词,但如果“野”多一点,就有野路子的感觉。其实也就是说,郭老的字,不大注重法度。
也许,一阴一阳,一柔一刚,正好说明了二者的区别。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如何评价郭沫若“黄帝陵”题字的书法水准
人文景观题字,我认为并不在艺术性是否有多高,关键在于能够和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格调一致。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难。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名人名家题字时并不是随便选一个名人或书法家就可以的,甚至也有非常厉害的书法家的题字因书风的不同,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场合和环境。
从所附图片看,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字还是能够和景观环境融合在一起的。
三个字点画处理也许和我们传统的书法所表现出的点画的总体印象并不一样。甚至起笔收笔都模糊,甚至点画反用,如“黄”字的最后一点。长横的处理在用笔上似乎不是中锋,因为轮廓线下光滑,上边有锯齿状的轮廓线。似乎很有些意境。
还有“帝”字的部首的线条,明显不合常规。包括“帝”字的最后一笔的竖画。但线条的形与质感却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一致的。特别是气韵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所附图片从各角度欣赏一下,看是否如此。
近来从媒体上读到对郭沫若的不同声音。如果就事论事,看这件题字书法,还是非常有水平的,点画线条有新意,通篇看非常大气,甚至可以说经典。并且是能够传达【黄帝陵】这三个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信息的,没有那种不得体的感觉。
你如何看郭沫若的书法
郭沫若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和充满争议的一生,他的天赋令人羡慕,早年与鲁迅一样留学日本学医,后来转行搞文学,以新体诗创作、戏剧、散文而闻名。在从事文学创作之余,还在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著名的“四堂”之一。另外他还是个社会活动家,在科学、文化与教育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对他的争议也非常之多,“谄媚文人”、“价值虚无主义”、“崇拜权力”等,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批评,甚至现代互联网的快餐文化把他的婚姻、私生活也挖掘出来,甚至赋予了“渣男”的形象。但今天我们就说说他的书法吧,其余我们不过多评论。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见过郭沫若的书法,但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书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郭沫若的题字太多了,很多人见过,但可能没有注意过或者记住这是郭沫若写的。例如最著名的“中国银行”,“故宫博物院”,“荣宝斋”等等。
因为郭沫若的社会地位摆在那里,所以所到之处都有人请他题字,因此无论是历史名胜还是店铺学校,郭沫若的题字之多让人惊叹。甚至有人开玩笑,有生之年能把郭沫若题字的地方走一遍,那是不肯能的。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
康生和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被誉为当代四大书家,尤其擅长章草和金石篆刻,在绘画方面的功力也是了得,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不输齐白石,就给自己起了个笔名:鲁赤水,由此也可见他的为人。
因为当时人们经常将康生和郭沫若齐名,因为二人皆在书法上有名气,康生自觉书法超过郭沫若,十分不服气,曾经放言:郭沫若的字也能叫书法?我用脚夹个木棍都比郭沫若写的好。公开叫板郭沫若,可见康生对于自己的书法水平那是相当自负啊。
单论书法而言,康生的书法确实强过郭沫若,郭沫若的书法感觉创新比较多而继承不足,大概跟他的社会活动太多的缘故吧。
文毫鲁迅、余秋雨、贾平凹、郭沫若书法谁更出众
谢敬!
此文毫非文豪!此题出的有意义!为你点赞评论!这里的文豪!直属鲁迅才能是吧,其它的不了解谁的书法更出众?
可关键是只闻他们是作家,但并没有畅销书法!是的,大多文人都能会比划那么两下子,并非专业,所以可能也谈不到书法!有名望的书法,应该是人所共知,人所共睹的,就你在家摆摆架势,就是书法了,那你问大众认可吗?我这是对事不对人!
总之是出题要谨慎!有实际调查才有发言权!别一动不动,不是这个家,那个豪的!不切合现实的东西,没人认可的!其实谁也难知道他们书法的功力有多劲道呢?这很难说,再加上我没有看过,目光短浅!所以就不能做评价!
(谢悟空!谢阅)!
(3、23)!
赵朴初和郭沫若都是书法大家,从艺术水准来看,谁的略胜一筹
看越朴初和郭沬若俩人的书法都很好。
赵朴初的书法带有古人老辣的手法,字体结构很对称。
郭沫若的书法古新结合甚是得体优美。
俩人都有落笔如有神,收笔似刀尖苍劲有力。字体结构对称完美。
但从艺术来评价,我认为赵朴初较为好,因为我喜欢老辣的古体风格字。
郭沫若的书法为何总有那么多争议
郭老的书法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事,不仅他的书法有争议,就他这个人也存在争议,这大可不必认真。
就郭老的书法就事论事谈点我的看法。
郭老的书法看过一二,从他的书法来看确实够不上是上乘的,这是因为他那个时期的书写工具还主要以毛笔为主,因此,写到这种程度确实是很差劲的,而书法的好坏也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通过不断的书写与练习,掌握好字的结构,写出一手好字是不难的,而郭老的书法并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这只能说明他在书法方面的天赋是不具备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草冦书家而已,而他的书法历经争议,多半是他书法以外的事,尤其是他的人品方面。
他书写的一些毛泽东的诗,以及鲁迅先生的一幅对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是书法。而要把字说成“书法”就必须要体现出字的美感,“书”的意义通常来说是写字的过程,而“法”则是通过书写把字的每一笔划经过修练体现出美感来,这就是书法的含义,如果不讲究字的结构与字的美,那无论谁随便一写就都可以称书法家了,那么,书法还有多少价值可言?所以,现在阿猫阿狗都称自己为“书法家”了,原因就是把写字与书法混淆起来了,没有衡量的标准。而称之为“书法”的,就必定是通过规范的训练和不断的探索而得到“法”的精髓,随之而融会贯通。然而郭老长期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可所书写的作品并没有达到法的境界,却冠以书法家,这就成为了长期引起争议的话题了。
以上所述是否准确,还请各位网友从网上搜索郭老的墨迹加以对比,以便可作出准确判断,希望有兴趣的网友参与讨论,仅此而已。(原创作品)
启功书法,郭沫若书法谁的题写匾额好
郭沫若的提匾好!
虽然从书法的角度看郭沫若的书法远不如启老,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谁的书法好就推断谁的提匾必然比书法差的强!
原因在于,启老的书笔划过于纤细,不太适合写提匾的字体,而对于把启老的字简单地做放大处理,其效果真的不尽如人意!
反观郭沫若的字呢?郭沫若的字因为混合了魏碑的成分,虽然对于成篇的书法来说确实不成,可是,真的在只有一个字的匾额来说,反而效果很好,最明显的是,中国银行几个字,很完美!
说句实话,我一向不认可郭沫若的书法,只是,他提匾额真的很适合!
郭沫若有哪些经典题字
沫水若水
两个问题,分而答之。
1、他有哪些经典题字?
作为一代书法家,他的题字太多了,经典的也很多,大家熟悉的比如故宫博物院、武侯祠、黄帝陵中国书店、中国银行等,不胜枚举,废话少说,经典上图,:
2、其书法水准为何总是饱受争议?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作为一代文豪,他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对其为人,很多人是颇有微词的,以至影响了对其各方面成就的评价,比如在诗歌写作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郭老郭老,写的多,好的少”。书法上也是如此,传说某人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脚趾头夹根木棍也写得比他好。”
事实上是否如此呢?仅以书法为例,启功就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书法:“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就知道了”。不说启功,就连教员也是肯定他的书法的。在黄帝陵修缮完成的时候,当时的修缮人员找到了教员,希望由教员来题写牌匾,但是被教员婉拒了,而是希望由书法造诣更高的郭沫若来题字,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帝陵,就是他题写的。无论是教员亲自点名题字黄帝陵、为中国银行题字,还是现代被争相收藏的作品,可以说都是肯定了他的书法水平。
总之,对其书法,我们应客观而全面地评价。
郭沫若练书法是练什么体的怎么欣赏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其人,众所周知他是大文学家,文学上的造诣无须多议,除此之外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可谓涉猎领域极其广泛且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所以他的书法同样吸收了很多历代书法家的东西,据其自述早期在颜体上下了很深的功夫。从后期他所题的匾额能看出来,他受宋人的影响也比较大,加上他后期的文学、文字学及考古学的功底,博采众长,融合篆书、隶书于一炉,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其实但凡书法上取的极高成就者,肯定不是学哪一个人,一定是海纳百川,取百家之长,且字外的功夫往往是决定上限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很难出大家,因为太把它当成一门技术去研究。对于如何去欣赏他的书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多看。匾额最考究书写者的功力,因为他会被放大悬挂起来让人反复去看,先来欣赏下
有人说郭沫若给襄阳隆中题词“诸葛草庐”时将“诸”字故意写错了,这是为什么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历史上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传说至今不绝于耳,虽说诸葛亮并不像在《三国演义》里那样传神,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诸葛亮的称赞!
纪念诸葛亮的场所很多,例如“武侯祠”就有几个,自然这里提到的“诸葛草庐”也有几处。
这里提到的郭沫若给襄阳隆中题写的“诸葛草庐”将“诸”字故意写错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几点原因。
第一,有可能故意写错
这里提到的襄阳隆中,并不是历史上诸葛亮“躬耕垅亩”之地,普遍认为是在河南安阳,诸葛亮原是山东琅琊人,后来隐居在河南南阳的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所以说,这里的襄阳隆中自然是“假的”。
郭沫若在题写的时侯,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了,所以是不是故意写错了,表明这个是假的呢?我觉得有可能的,因为这样一个“假的”草庐,就算写错了,也并不影响郭沫若什么,反而表明了郭沫若的一个态度!
第二,笔误
我觉得笔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任何大书法家都存在笔误,特别是现场书写时,既可能出现笔误,也可能保证不了质量,所以很多书法家都不愿意现场题字,怕的就是拉低了自己的水平。
而且郭沫若以行草见长,行草的笔法和形态或许出来就自然是这种效果,因此,郭沫若可能当时没有留心,就写成了这样,也并不代表就是写错了。
第三,确实写错了
这种可能性大家觉得有没有呢?有时候生僻字,不经常写的,或者太过于熟悉的,一写起来就容易忘了,下笔就写错,自己还不知道,这种情况应该比比皆是。
假如郭沫若是现场题写,一气呵成,还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的确将字写错了,大家都没有察觉,或者说有人察觉了也不好指出。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