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过去农村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
- 你觉得你家乡里人们的什么习俗哪个方面最值得改
- 你们那过年都有什么习俗,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些习俗的
- 说说你对自己老家的民情风俗的看法是什么
- 你的家乡在过年期间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呢
- 在农村,你们那边结婚时都有什么风俗完整的流程是什么呢
- 你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习俗
- 我去送老丈人的棺材有什么风俗习惯,需要注意吗
- 你们家乡都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 农历二月二,你们知道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吗这一天干什么
过去农村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
谢邀,这个问题由住宅公园来回答。
先来自报家门,小编家是西北农村的,过年的时候真的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小孩子也为了新衣服而激动,在我们那边主要有以下这些风俗。
1、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的时候要祭灶王爷,相传这个时候灶王爷都要回到天宫述职,所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仪式,供上好吃好喝的,恭送灶王爷上天。
2、扫五穷
这是我们甘肃、陕西那边特有的风俗。过年期间不能洗衣服,也不能大扫除,一家人就舒舒服服的待在家里,或者走亲戚。等初五的时候再开始全面打扫,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收拾,洗洗刷刷,这一天把该洗的东西全都洗干净,扫去晦气。
3、守岁
还记得小时候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要熬夜到十二点才能睡觉,说这是“守岁熬年”。意思是把这一年的苦难全都熬过去,迎接新的一天。
4、社火
这个在我们西北那边可是很受欢迎的,每逢初五,社火队伍就开始走大街,道路全封闭。一般扮演的有《断桥》、《唐僧取经》、《八仙过海》、《包公赔情》等戏剧中的人物,基本上固定在车上进行表演。
除此之外,还有初九的朝拜庙会,初八的猜灯谜等等,都是特色。不知道其它地方有什么特色风俗吗?欢迎跟我们讨论。
关注住宅公园,每天都有农村乐趣分享。
你觉得你家乡里人们的什么习俗哪个方面最值得改
我觉得我们家乡办丧亊的风俗需要改进。因为存在如下问题:
1、铺张浪费。在我们家乡,办丧亊铺张浪费非常严重。不讲有钱的大老板,只说一般家庭,一场丧事办完,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主要表现在“三多”: 一是鞭炮放得太多,几万元很普通的。二是香烟发得多,来吊孝的都是成包发香烟。三是餐桌上肉食太多,十大主菜除了大碗的猪肉、牛肉、鸡腿、猪肚等,几乎看不到蔬菜。
2、相互攀比。我们家乡攀比风盛行已久,昨天李四母亲逝世子女们办丧事花了20多万,燃放了3万多元烟花爆竹,餐桌上每个就餐者的红包是50元,还有毛巾之类。那么,今天张三父亲去世丧事一定要比李四家隆重,放烟花爆竹要超过3万,餐桌上每个就餐者的红包可能是100元,发的毛巾之类质量更好。这样才能赢得乡亲的称赞、好评。
3、活不孝,死花钱。奇怪的是,办丧事子女们全力以赴花钱,甚至借钱。可仔细观察有些子女对活着的父母并不怎么孝顺,甚至还有吝啬鬼。其实不难发现,为父母办丧事的“豪气”归根结底是为自己的脸上“贴金”。
4、唱戏、载歌载舞不合时宜。给父母办丧事期间,本来是子女最悲痛的时期,但为了“热闹”,花钱请“戏班子”,唱戏、载歌载舞,戏到浓时,穿着“孝衣”的孝子也喜笑颜开,乐在其中。哪里是办丧事的氛围?
所以,办丧事中的一些不良风俗急待改进。听说近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干预、纠正这些歪风。让人欣慰!
你们那过年都有什么习俗,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些习俗的
这里的过年习俗
我的老家在皖鄂赣三省八县(市)交界处,这里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年味气息尤为浓厚:年炮、年烛、年画、年对子;年饭、年耙、年肉、年豆腐;辞岁、守岁、压岁;大年、小年、完年、拜年等五光十色,花样出新,让你目不暇接,兴趣盎然。
过年的许多禁忌让人笑不拢嘴,如:完年只要公鸡;完年只要男人;吃鱼不吃头尾;垃圾三天不出门;三十日不捏针,初七不拿剪刀;除夕之亱不熄灯,吃年饭不坐乌龟席等等。
最热闹的习俗是玩花灯、龙灯、狮子灯。玩这些灯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元宵,花灯、龙灯、狮子灯都是由当地民间艺人制作和玩耍,且走村串户连环玩,各村都要敲锣打鼓放炮迎接,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还有初一,初七,十五元宵日,都要到村头公共场地踩高跷、敲联宵,扭秧歌,说大鼓书,唱文南词(黄梅戏的姊妹)等,各路民间艺人登台表演,各露奇招,那种高腔,那种土调,真让人笑痛肚子。这些春节民风习俗,烙印在了老年人的心中,从那张张灿烂的笑脸上,让我们看到人们对这些过年习俗的欣赏和爱慕。
透过这些鲜活的春节习俗,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地域芬芳和历史厚重。可以说,当地过年的民风习俗,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战地文化的风骨神韵;是民俗文化的多彩灵动。人们喜欢这些纯朴的,快乐的春节习俗。
说说你对自己老家的民情风俗的看法是什么
生于斯,长于斯,入乡随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千万不要逆潮流而动,给自己的快乐幸福生活带来麻烦。
你的家乡在过年期间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呢
中国春节是传统节日,节日里的风俗种类繁多
象大家熟悉的穿新衣,放鞭炮,压岁钱,守年夜等就不细说了,我们这还有一种是近几年盛行的一种习惯 ,也成风俗了。就是每逢过年的时候,长辈给晚辈买红裤衩,红袜子,红裤腰带,因为红色有驱除邪魅之说,特别是本命年的,在大年三十刚过长辈就取出红裤衩,红袜子,红裤腰带叫子女们穿上,并在裤腰带上挂上用桃木做的小葫芦,小桃木剑因“桃”字的桃字,和逃命的“逃”字属谐音寓有逃命的意思。
还有一种风俗长辈给晚辈买“桃”(逃)罐头
也是意寓避邪逃命之说,在过年期间,当女儿和做儿媳妇的也给妈妈婆婆买一些头花,象红
孔雀花,象征着吉祥富贵,聚宝盆花象征着招财进宝的意思。这些风俗给春节带来了浓浓的韵味。谢邀请。
在农村,你们那边结婚时都有什么风俗完整的流程是什么呢
首先是订婚,订婚习俗一般是有两家家长协商决定的:
聘礼有订婚戒指、礼金(也叫订婚钱)、两个红包袱、两条红腰带、衣服至少两套(要有棉袄,俗话说婆婆的袄传到老),女方家要给男方准备一双新鞋(叫丈人鞋)。
根据个人经济条件的不同,定金通常有10001~~100000元不等。
小六样包括:六斤肉(一刀切的)、六条带麟的鱼(黄花鱼)、六瓶酒、六斤糖(六盒也可以)、六扎粉丝(用红线扎起来)、六斤点心(六盒也可)。
以上的每样(肉除外,俗话说闺女是娘身上的肉,是舍不得给别人的)一般女方家都会返还给男方家一些,每种两份或四份。
首饰根据个人喜好,最好事前由新娘选好。
棉袄里和面按理说是穿不着的,但是有有理有面的讲究就拿来压箱底吧。
红包袱和红腰带各2个。
订婚的日子到了,新郎和父母带着聘礼到新娘家,新娘家应准备茶,点心,水果或干果,来招待。订婚当天最好找一位第三者来主持,最好是有过经验的,善言语的人,来调节气氛。当天一般在中午以前男方家要到达女方家,大家聊聊天,这时新娘和新郎就要改口叫爸妈了,给对方父母敬茶,改口,这时家长准备了红包,也是改口费,分别送给你,视经济情况,有600-2000元不等。
新娘家事前应该去订一家档次和环境比较好的酒店,请男方吃饭。饭后男方家的人应该在日落前返回自己的家。
男方在离开女方家时,女方应该将男方送来的小六样,每样回给男方2份,除了肉以外。还要给男方回一定的定金。
在双方父母选定良辰吉日后,结婚的序幕就该拉开了。
结婚一整天的情况可以分为三部分,娶新娘,待宾朋,闹洞房。
娶新娘
一大早迎亲的车队已经在门外等候(一般迎亲的车队车辆数目为单数且有一辆装扮漂亮的花车,只等打扮帅气的新郎及随行人员上车,就可以直奔新娘家而去了。出发时间一般在6,7点左右,就是一大早了,出发前须放爆竹一响,一是图个吉利,二有告知公众的意思(迎亲队伍已出发)。到新娘家村口放爆竹一响,意为(迎亲队伍已到),这时,新娘的亲戚朋友就会大门紧闭,二门不开,等着要份子。车队到新娘家门口再放爆竹一响,便开始想办法开门了,说笑话的,叫丈母娘开门的,给份子的,乱作一团,一会儿大门开了,但是新娘的房门还没有开,还得去给份子,说好话。打打闹闹的叫开门的好不热闹。另一边新娘家里准备的简单的早饭已经开始了,迎亲的人吃几个小菜,喝几口小酒,就等着开了门新娘上花车。通常新娘是被新郎抱上车的,当然也有走着上车的,有的地方可能有新娘从出门到进门脚不着地的说法。到这里,新娘已经接到,只剩下回家进门了,车队回到新郎家门口,就开始热闹了,爆竹声大作,门口看热闹的人围的到处都是,新娘一般不会轻易下车,要份子,而且可能还是大份子500块,1000块的那种。这时新郎的朋友们,早已准备好,有堵着大门不让进的,有嬉皮笑脸等着脱新郎鞋子的,还有等着撒礼花的。新娘在下车后,门口会生一个小火堆,新娘要从上面跳过去(过火),寓意为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现在的女孩子都很聪明,等火小了,甚至没火了,才往过跳,更有甚者,新郎直接就抱着过去了。直到新娘坐到新房的床上,OK,迎亲结束。待宾朋
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家的亲朋好友都要到新郎家来吃酒席,所以,迎亲完后,一会儿就要去接亲家了,一般新郎肯定是要去的。小轿车也换成了大巴,通常新娘的陪嫁品里比较贵重的或者不好拿的都会提前拿到新郎家里(比如洗衣机等等),等到结婚那天都是空纸箱子,在关中基本上结婚的家具都是新郎家买,而电器都是新娘家买。您肯定很好奇,空纸箱拿着有什么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习俗了,关中八怪中有一怪是手帕头上带,长久以来,老祖先留下了“耍手帕“的习俗,就是接娘家人的车来了后,都会有嫁妆(包括空纸箱子),大家都会去“抢“,然后等中午吃酒席前,娘家人就会用手帕来赎回。其间,不乏能说之人,可以在喜庆之余,一饱耳福。这个不太好说只能到现场去感受气氛。开饭前新娘子会换装,并且会上厕所(其实就是去转一下),回来的时候一般都会经过一道门,这时,新郎的弟弟(不是亲弟弟也可以,其他朋友也可以)就会拿一把筷子撒在地上,让新娘捡,这叫“勤快“,捡完筷子要翻盘子,在一个大盘子里扣着3个碗,一个里面是馒头(寓意:一辈子不缺吃),一个里面是肉(寓意:一辈子能吃上好的),一个里面是钱(寓意:一辈子不缺钱花),一些捣蛋的就在碗底抹点儿油,用手肯定是翻不起来,太滑了,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女孩子都有卡子,用卡子挑一下就翻起来了,然后就是吃饭,敬酒。送客。
闹洞房
基本上从太阳落山就可以开始,其实也没什么,大家来看看新房,说说笑笑,年轻人多了就热闹,各种花招也层出不穷。
你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习俗
谢邀简答:我去过的地方不多,我认为东西南北,各有差异。除了少数民族过春节,有些差异以外,大多数过春节的习俗都差不多。
单从面食上讲,我们这个地方过春节,是按属相蒸面食。
如2018年是狗年,就蒸狗图案的面食,今年是猪年,就蒸猪图案的面食。当然,其他属相图案的也有……
另外,就是缝一对小公鸡的荷包,缝在小孩的胳膊上,其寓意是公鸡啼鸣报春。让小孩沐浴着阳光雨露,迎着春风,茁壮成长。
我去送老丈人的棺材有什么风俗习惯,需要注意吗
这要说具体地点,十里不同风,风俗变化很大。一般女婿不需要做什么,去了也就行了,不用哭,不用送坟地。但是也有不同的,穿孝衣、戴孝帽,和子侄们一起下跪哭泣。所以差别特别大,你这样泛泛而问根本帮助不了你。
你们家乡都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习惯是很多的,一年365天,不到的季节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俗习惯。现正值夏天,那就说说我家乡夏日之季的风俗习惯吧。当然,这指的是过去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已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已遂渐被忘却了。
(一)过庙会。人们会问夏天烈日炎炎,又值农耕大忙的季节,这过得那门子庙会呀,这样的说法,还是不了解过去农村生活实际的结果,这过庙会其实就与农耕生产有关。初夏,麦子熟了,在开镰之际,农民需购置收麦用的农机,如镰刀、绳、木锹、簸萁、扁担、粮袋等,而购买这些农具,在过去的农村有个习惯,都会去庙会上购买。夏初过庙会在当时有两个意思,一是麦子熟了的季节,天又易下雨,如果遇到连阴雨,会将麦子烂了,所以人们开庙会烧香上纸,以祈祷老天爷赐福,保佑丰产丰收:二是更主要的是为通过庙会,提供农具交易的平台,购置些农具。
(二)唱大戏,听说书。收割了麦子,完成了抢收抢打,又种上了三秋作物,就到了三伏天了,虽然此时农活也还很多,但相对来说少了些。此时村里的人们会请戏班子唱戏,而民间艺人如说书的,也开始走街串巷。每当夜幕降临时,人们会到戏台前或村里的空闲地看戏或听说书,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即纳了凉也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到龙王庙里上香求雨。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蕉。过去的人们靠天吃饭,北方又多遇旱年,望着田里半枯的禾苗,农民心里急呀,过去以小农经济为主,抗自然灾害能力又差,人们只能寄托于所谓的神的帮助,因而过去的农民常到龙王庙烧香求雨。这是在科技水平不发达年代的现象,属迷信活动。
过去农村许多的风俗习惯的形成,是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落后有关。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
农历二月二,你们知道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吗这一天干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在农村可是很重要的日子呢!我老家这一天过得还蛮隆重的呢。说一下老家这天的风俗习惯吧。
1、打灰囤
灰囤呢,就是用农村烧柴火的草木灰,在地上圈出一个个闭合的图形,或圆或方,里面放上各种粮食,代表“粮囤”。
小时候的二月二,每到早晨,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打灰囤时放的。有特别讲究的,在小院里、大门外、房屋中都会打几个“灰囤”。
一般院子里和大门外面的“灰囤”中间会放一把粮食,玉米、小麦、大豆等都是地里经常种植的粮食,粮食上面压上一块红砖。在房屋里面的就更有趣儿了,人们会放上钱,崭新崭新的纸票哦!
灰囤是朴实的农民对丰收的一种期望,希望今年能够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丰收了人们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的谚语。
2、炒料豆
料豆通常是黄豆,就是在大锅里,用黄豆拌上沙土炒熟,炒熟的黄豆香喷喷的、脆脆的,吃起来特别香。
农村的主妇们炒黄豆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们当“零食”,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制作黄豆酱。过去农村物质匮乏,一般都会做点酱腌点咸菜啥的,以备蔬菜少的时候吃。
记得小时候,母亲炒黄豆,通常还会炒点儿玉米粒,然后把黄豆和玉米一起磨成粉,做酱用。
这个粉儿也好吃,小时候最爱吃了,但是吃的时候一定不要笑,否则容易喷出来哦!小时候上学路上,有嘴里含着“豆面子”时,小伙伴们就一起逗他笑。那场景真是有趣儿。
炒料豆在山东很多地方都有这习俗,据说是龙王擅自降雨解旱,触犯了天条,被压在山下,人们通过料豆让“金豆开花”,解除了压山的咒符救了龙王,因此才有这习俗流传。
3、小孩剃头
一般这一天小孩子会剃头,因为老家这边正月里是不剃头的,据说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因此不管头发长短,人们都会忍着,放到二月里去剃头。
二月二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日给小孩子剃头,讨个好意头吧。
4、吃过年剩下的炸丸子
农村过年,一般都会炸点丸子呀、肉呀啥的,有心人都会放到这一天给小孩子们吃几口,说是吃了这一年碗里不会落苍蝇。
过去生活条件差,苍蝇蚊子也多,碗里难免会落蝇子。落蝇子不卫生,希望这一年都不会遇上这种事儿,这是人们的一个小心愿吧。
当然这习俗知道的人极少了,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会这样做,如今离家多年,都不知道二月二怎么过的了。
如今农村这些习俗,很多都不讲究了,有的已经不去做了。简单的“打灰囤”这些,也只有老年人会去遵守了。年轻人一般不出正月就出去打工了。疫情的缘故,很多人走不了,但是这些繁琐事事儿,哪里有耍手机看视频来得有趣儿呢!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