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致那里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
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诗令人怅然若失,遂成经典。
译文:白云满天,黄花地,西风紧,大雁南飞北。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扩展资料
《西厢记》创作背景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
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是什么意思
碧云悠悠的天空,黄花纷纷的大地,秋天西风凄紧而猛吹,空中大雁从北往南飞。
出自:元·王实甫《端正好·碧云天》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译文:碧云悠悠的天空,黄花纷纷的大地,秋天西风凄紧而猛吹,空中大雁从北往南飞。早晨枫叶红得像喝醉酒的人脸一样,都是被离人的眼泪染成的啊。
正宫: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端正好:曲牌名,套数首牌,曲调庄重、肃穆。
霜林醉:形容经霜的树叶像醉酒一样颜色发红。
离人:处于离别中的人。
扩展资料:
此曲通过崔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因离别产生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全曲短短二十五个字,把天、地、风、雁、山、林和主人公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色彩斑斓的画面,产生了和谐的韵律。
此曲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是王实甫写于元代元贞、大德年间的杂剧。其中第四本第三折的主要情节是“长亭送别”。穷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千金崔莺莺相爱,但门第不般配,遭到老夫人阻挠。
必须去考取功名,才能实现美满姻缘。临行,崔莺莺送他到十里长亭。这首《端正好》是崔莺莺在送别张君瑞时所唱的曲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出自哪里﹖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戏曲《西厢记·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译文:【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扩展资料:
1、作品简介:
《西厢记·长亭送别》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2、作者简介: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西厢记·长亭送别
百度百科——王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