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简介 曾经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是一个放牛娃吗有什么历史依据?朱元璋的个人简介是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7 21:10:51 浏览7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是一个放牛娃吗有什么历史依据

谢谢邀请!我们这里就有朱元璋小时候给人放牛的传说。听老人们讲,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双亡,为了活下去,给人家放过牛,当过和尚。在放牛的时候,一天夜里,由于饥饿难受,小伙伴们想起了杀牛吃的念头。想杀牛吃没有刀不行,朱元璋看到地上的茅草叶子,长得像牛耳尖刀,朱元璋把它拔起来看了看,心想你要是一把刀多好啊!没想到,这个茅草叶子竟然变成了一把钢刀,他们就用这把钢刀真的杀牛吃了。天亮了,钢刀又变成了茅草叶子,他们又把牛皮、牛骨头藏好,一切如常。牛老板发现牛少了,也没有找到凭据,他们都说是放丢了。当出现第二次的时候,受了惩罚,把朱元璋赶走了。朱元璋又当了和尚,方丈每天安排很多事让他做。朱元璋看到那么多神像,不好扫地,自语道:“你们不能出去吗?”谁知他的话一落音,这些神像都跑出去了,朱元璋扫完地,告诉神像们说:“你们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都跑进去了。天天如此,谁知这一天事多,忙得忘说“你门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还是都在院子里,中午被方丈看到了,大惊失色,忙问朱元璋怎么回事,朱元璋赶紧说“你们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都又进去了。方丈一看,心里有数了,也不敢收留,也不知和朱元璋说了什么。从此朱元璋离开了寺庙。

现在可以看到茅草的叶子梢是红色,人们说,这就是牛血染的;还有一个歇后语:朱元璋扫地,各就各位。

朱元璋的个人简介是什么

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生于1328年,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入寺为僧。1352年率众投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朱元璋称帝后半年,北伐军攻克大都,元亡。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改革中》央的地方的行》政机构。废除丞相制,设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负责。调整军事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法制。加强了皇帝的统》治。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对明处文化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朱元璋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一生做过哪些恶事

朱元璋的一生是个传奇,祖辈世代农民,他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从最底层做起,参加农民起义军,短短15年就成为大明国的开国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他驱逐胡虏,除暴安良,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他鼓励垦荒屯田,轻徭薄赋,兴教育、打击贪官污吏好不手软……可是他也做了几件让人不耻的恶事。

一,人殉

朱元璋在明朝开了殉葬制度的先河,这种丧失人性的野蛮制度随之被朱元璋的后代子孙所效仿,民间权贵富豪效仿更甚。人殉重新成为一种制度,酿造了大量的人间惨剧。

1398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崩于西宫,终年71岁。他死前立下遗嘱,令所有没有子女的嫔妃全部殉葬,“伺寝宫人尽数殉葬”!皇宫内的女人哀嚎声震天。其中有38人被强制从死,其她主动自杀。这38人具体怎么死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最大的可能是为保全尸,被勒死。

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因为有朱元璋的带头作用,接下来他儿子朱棣死后,继续用活人殉葬,光记载的就有30多位,这些可怜的美女被逼吊死。对于朱棣后宫活人殉葬的具体过程,有详细描述:

《朝鲜李朝世宗实录》记载:

“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这30多人的死法惨不忍睹,她们被安置在一个屋子里,梁上悬上绳套,下面是木床,监视人员让她们站到床上,把头套进绳套,立即挪去木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香消玉损。其中有一个女孩才进宫不到一个月,就成了人殉制度下的冤魂。

此外,仁宗朱高炽让5名妃嫔陪葬,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则有10名妃嫔殉葬……其中还有些无身份无地位的女子没有被统计下来。

不仅是皇帝要求殉葬,就连朱元璋的诸王也要求为他们殉葬。诸王死后,伺候过他的女子也都要殉死,这在当时已经约定俗成。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辟,废景泰帝为王,不久景泰帝死。据《明史》

“景帝以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这种残酷的人殉职度,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被废除(但是民间还有效仿,可谓影响深远),1464年(天顺八年)朱祁镇不忍再有人殉时的惨景发生。他临死时留有遗诏,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勿复为”。

二,滥杀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子孙,为了大明江山永固,老朱要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江山有威胁的人。借着整顿吏治、惩治贪污,他策划了著名的四大屠杀。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

一,胡惟庸案,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灭其九族。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相关官员,到此还没有停止,10年后,朱元璋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滕国公顾时(他虽已死),但老朱没有放过他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全部处死。又继续延伸,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又揪出一部分,就这样朱元璋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二,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有争议或1376年),这是个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属于惩治贪污的案件。此案中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本案实为一个冤案,主印官员(即掌握印把子的人)被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远方 。

三,郭恒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朱元璋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所有富人纷纷破产,朱元璋为了平息怨气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所涉贪官统统被处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共杀了七、八万人。

四,1393的蓝玉案,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把蓝玉投入大牢,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接着一场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死者且四万人。经过“胡惟庸案”、“蓝玉案”后,明朝的官员几乎被杀了大半。

五,锦衣卫,1382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对大臣施行剥皮、贴加官、抽筋、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后来还改善的廷仗之刑,栗木棍打人的一端包上铁皮,铁皮上有倒勾,一棍下去,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就被撕下一大块来,基本上只要30下就会命丧黄泉,即使不死也会终身残疾。

朝臣们每天清晨出门前都要与妻儿老小做生死诀别,晚上若能活着回来,全家欢庆。历史上,这样大肆屠杀功臣的例子实属罕见。

三,大兴文字狱杀文臣(出于稗官野史)

缘由,有一个武臣为讨好老朱,向他进谗言,说了文臣的许多坏话。还举例子说:

您认识的张士诚,本来叫张九四,他的名字就是被身边的文人改的,这改名字的文人不安好心。

老朱问:怎么不安好心了,名字改的好啊。

武臣说:《孟子》上说了,士,诚小人也。张士诚被人天天骂小人,而且骂到死他都不知道,多可悲。

老朱一听,脊背发凉,找出《孟子》一书,仔细查找,果然有这一句。从此他越来越感到文人真可恨可怕。

因老朱年轻时当过和尚诸如“光”“秃”“僧”“贼”和“寇”等字眼,或者与和尚沾边儿的字眼儿,都会犯他禁忌,甚至“生”“则”(音同贼)就有杀头的危险。

因“则”字毙命: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则垂宪被杀;桂林府学训导蒋质:“建中作则”被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垂子孙而作则”被杀;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以则天下”被杀。

一个和尚在给朱元璋写的感恩诗中有‘殊’字,被他认为:歹 朱。意思理解为杀朱。老朱把他斩首。

状元张信训导王子,引用杜甫诗“舍下荀穿壁”出题,被认为讥讽天朝,腰斩。(《皇明记略》)

明初“吴中四杰”之首的高启,用“龙蹯虎踞”一词形容魏观,朱元璋认为这个词只能被皇帝(老朱)专用,因此把高启腰斩。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望帝扉”一词,老朱认为“帝扉”隐含“帝非”之讥,吕睿因此被杀。

陈州府学训导周冕因写“寿域千秋”被杀。可能是“寿”同“兽”谐音。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永绍万年,天下有道,……”有道和“有盗”谐音,被老朱杀死。

亳州训导林云:“式君父以班爵禄”“式君”同“弑君”被杀。

尉氏县学教谕许元:“藻饰太平”被老朱理解为“早失太平”,结果他也见了阎王。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例,五花八门,让人触目惊心。

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位亲民皇帝,极其亲民,仇视腐败。农民出身的朱重八胆大,善交朋友,善利用朋友,敢作敢当,胆大心细,其胆量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因为敢作敢当,有事总是一人承担,深得有志之士赏识。朱重八交的全是一帮铁哥们,极聚凝聚力,只要作战,将士们都是铁板一块。心计大王,套路大王,这是智多星刘伯温对重八的称赞。朱重八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遇上了知己马皇后,历史上著名的贤内助,掌管内政,极俱才能。铁哥们徐达,常遇春,智勇双全,虽然出身农民,但精通兵法,是重八的左膀右臂。大明王朝统治中国近280年,与朱重八制定的一系列治国策略有重大关系,朱重八确实是雄才大略!朱重八亲民是有名的,反腐也是有名的。在潘阳湖大战中,死亡的烈士没有得到照顾,安抚,完全是地方官员不作为。在潘阳湖大战中,死了丈夫,两个儿子的妇女在朱重八当上皇帝后,朱重八巡访,妇女拦轿,当场痛骂重八无情无义,朱重八不但没发怒,反而一一细问,安慰,问出原因,完全是地方腐败,不作为,大怒之下,处死了地方官员。洪武年间,朱重八为了打击腐败,亲自在皇宫外设置登闻大响鼓,全国百姓有冤的,揭露腐败的,都可来此击打登闻大鼓,来击打登闻大响鼓的,任何人不得阻拦,无论权势大小,阻拦者,全家处死!这是真正的亲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雄才大略,极其亲民,这是史上少有的!

朱元璋手下都有哪些谋士武将

谋士:

1、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宁人,字允升,号枫林。元末的1357年举乡荐,为池州学正,弃官隐石门,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门,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言策”是明王朝开邦定国的国策。朱元璋南征北战十余年,终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于南京,朱升被征召入京充当谋臣,先后被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翰林学士,并与诸儒编修《女诫文》、《斋戒文》。明王朝建立后,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隐。

2、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省青田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授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正德时追赠太师,谥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称“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启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武将:

1、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明史》记载徐达的病死,而据野史徐祯卿《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2、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洪武二年(1369年)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常茂隶宋国公冯胜北征纳哈出,不奉约束,被削爵,安置在广西龙州,又别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建文末,以抗靖难师安置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忧死。

3、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太祖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1384年(洪武十七年)农历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太祖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太祖亲自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4、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蓝玉案后,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的很近而且战功赫赫,更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大宴文武,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的儿子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立刻,傅友德提着二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5、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明朝开国将领,爵至德庆侯,后因逾制被明太祖赐死,明安宗追封庆国公。

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当初,韩林儿在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将他迎回应天,至瓜步时船翻而死,朱元璋因此归罪廖永忠。到大封功臣时,朱元璋对诸将说道:“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杨宪被杀,廖永忠因功大幸免。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扩展资料

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或称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汉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县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统称“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称洪武帝。太祖之后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国号)外,皆实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统的皇朝,国号“大明”。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并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领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后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为明惠宗。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为什么名字里有元字

引语:

所谓名字,不单是一个人的称呼,也是一个人的符号。古人在起名字的时候,不但会有名字,还会有“字”“号”等,这其中,“名”,是个人的特称,多由父母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则是“名“的补充,与“名“互为表里。所以又称“表字“,“号“一般都是人的别称,或自取,或旁人所起,是对此人的一个别称。

作为以白手起家开创新的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政权,建立了大明朝,按道理来说,朱元璋无论从于公还是于私的角度,都应该对元朝十分抵触。但是为什么名字里有元字呢?其实,这个元字和元朝可没什么关系,朱元璋的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改过的,毕竟,一个已经建功立业的人,再叫重八,实在是上不了台面。而朱元璋名字的改变,也分别代表了他不同时期的状态。

其一、出身于贫寒之家,名字只是代号

朱元璋本名叫做朱兴宗,小名重八。

朱元璋祖籍安微濠州,也就是后来的凤阳。根据元朝惯例以及民间取名字的习俗,朱元璋的父亲名字叫做朱五四,朱元璋本人叫做朱重八,而他的爷爷,叫做朱初一。起这些名字,并不是老朱家对数学有多深的研究,相反,老朱家是实实在在的文盲。而是当时的民间,穷苦百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家里添人进口以后,对于名字,没有那么多讲究。名字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本身文化素质低,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对于起名字,相当的随性。不会像文人墨客等人,有名有字有号。而兴宗这个名字,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儿孙能够光宗耀祖的朴素希望。但至少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光宗耀祖,实现起来的属于高难度操作,能吃泡饭,就应经相当的不易。

朱重八的家乡濠州太平乡孤庄村,属于淮河流域附近,在元至正四年(1344),遭遇了罕见的苦难,旱灾导致地里的庄稼基本上颗粒无收,旱灾过后,蝗灾接踵而至,大片的蝗虫,将稀稀拉拉的庄稼吃的干干净净。正当百姓们走投无路之时,不知名的瘟疫又席卷而来,太平乡随处可见让上瘟疫而死的尸首。百姓们纷纷四处逃难,偌大的太平乡,很快就人影寥落。

而朱重八的家里,不到半个月,先是父母故去,紧接着朱重八的大哥也死了,转眼间,家里就剩下朱重八和二哥朱重六(学名兴盛),眼看着家里大人一个个倒下,小哥俩却毫无办法,家里没有一文钱,别说看病抓药,连给父母置办棺材的钱都没有,求爷爷告奶奶也没有人帮他们,最后同村人刘继祖看这小哥俩可怜,施舍了一块地,小哥俩用家里的破衣裳将亲人的尸首包裹,草草埋葬了事。

这一段经历,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还时常感叹,伤心无比,重新在凤阳修建了中都,将父母隆重的安葬。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朱元璋《皇陵碑》

其二、投身于红巾军,成家立业,改头换面

在埋葬家人后,万般无奈的重八重六弟兄,为活命各奔东西,重八做了和尚,但元末战火蔓延,和尚也做不安稳,当时天下大乱,为反抗元朝暴政,各地英雄纷纷起义,重办也索性投奔了起义军。

起义军的首领名为郭子兴,甚是喜爱重八,不但升他做秦兵队长,还将故友遗女马姑娘许配给他,将重八召做了上门女婿,在郭子兴以及夫人的撮合下,两个年轻人就这样成婚,朱重八从一个身无长物的穷苦小子,平白得了一门亲事,也算是成为一个有家有室的人。

成为首领的女婿,有了一定的身份,军中的大小将领,就称呼重八为朱公子,这起个新名字,就成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毕竟首领的女婿,叫重八,确实难听了点。

于是,找到濠州城比较有学问的老先生,恳请帮忙取个名字,在一番挑选后,就起了“元璋“这个名字,有了名字,就要学着别人起个字,字就叫做国瑞。

其三,朱元璋三个字的含义

为何要起元璋这个名字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含义的,众所周知,朱元璋对于元朝,可谓是苦大仇深,如果不是元朝的苛捐杂税,逼得自家吃的上顿没下顿,自己的父母亲人也不至于被活活饿死,再加上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在当和尚游方的过程中,看到了太多各地民不聊生的场景,穷苦百姓因为战火,死走逃亡,流离失所,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万恶的元朝。

朱元璋的“璋“,在古代是一种玉器,此玉器质地坚硬,外形锐利,朱元璋取这个名字,寓意自己是一个诛杀元朝的利器,谐音“诛元璋“之意。

而在朱元璋之后的生涯中,充分的验证了这个名字本身的含义,历经数年,浴血奋战,以一己之力,生生的将腐朽的元帝国推翻,将元朝的游牧政权,重新赶到了关外,建立了大明帝国,为中国带来了近三百年的安定。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结语: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有很多开国皇帝,但如明太祖这般,赤手起家夺得天下的,仅此一人。伟大领袖毛主席曾高度评价朱元璋:“自古军事才能,出唐太宗李世民之右耳,唯朱元璋也!“。从文盲到皇帝,朱元璋走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艰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