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安阳羑里城的游览价值高吗
羡里城,是商最早的都城,由武汤〔shαng〕建立〔不是成汤tαng〕。
武汤shαng,汤shαng河人一带人〔即现在的汤tαng河,汤tαng阴〕,而“汤tαng阴”,应为汤阴shαng也。即是说,武汤shαng取家乡河流“汤shαng之音,而为国名“商”。
而后来之“盘庚迁殷yαn〔不读yⅰn〕”,并非商都迁移,而是盘庚至殷而承王位也。
此,见于《诗》之“殷yαn武”,“长发”及“玄鸟”。
本文欢迎“商”榷。不欢迎吐槽。
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
朝歌就是殷墟,这可是诗圣杜甫的祖先杜预的研究成果。然而,孟子教导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时我也认为全信的话就是愚鲁。于是在下觉得杜预说的也是模棱两可,我今天就把这个模棱两可变成一锤定音。
最初我也曾认为杜预说得对,可对比神话影视、历史文献。我发现“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这真是一个烧脑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神话与历史相矛盾的问题,更是历史与历史相矛盾的地方。
《左传·定公四年》载:“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杜预注曰:“殷虚,朝歌也。”
倒不是杜预把殷墟说成殷虚,因为左丘明记录的也是殷虚,其实这里的殷虚是通假字,通假的字正是殷墟。我们还是从商纣王的朝歌说起吧,这里面也有很多颠覆你观念的真相。很多人知道朝歌这个地方,还都是得益于大型古典神话连续剧《封神榜》。
不过,《封神榜》犯了一个发音的错误,这个错误倒不像把”耄耋(maodie)”说成“耄耋(maozhi)”那么严重,但依然不能让淇县人民接受。
不过之前最不能接受的应该是浚县人民,而现在最不能接受的是鹤壁开发区的人民。这个问题就连《封神榜》里的演员都把朝歌(zhaoge(朝歌(chaoge)。
《封神榜》这部电视剧影响很大,很多人都把朝歌(chaoge)当成了正宗发音。淇县人民不能接受的是,朝歌就是淇县的古称,在汉太祖时还设立了朝歌县,朝歌被定为朝歌之前就是沬邑。
那为什么之前为什么浚(xun)县人民不能接受呢?朝歌的确是淇县的古称,但商纣王的宫殿,尤其是“天子死社稷”地——鹿台并没有在淇县,而在浚县。
汉高祖刘邦在河南省鹤壁市还成立了一个县叫黎阳县,黎阳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是黎明的太阳。而朝歌又是什么意思呢?大抵是对着朝阳而歌唱。
据《淇滨文史资料》考证,商纣王的殉国地鹿台就在今天的鹤壁市淇滨开发区钜桥镇刘寨社区、王寨社区之间。
鹿台其实是个错别字,其正确用字则为廪台。廪生是廪膳生员,廪台其实就是商纣王的粮仓。明朝“嘉靖七年岁次”的石碑记载的今天钜桥镇唐庄社区原名为宫堂村,这里的宫堂就是商纣王的宫殿所在地。然而,个人认为在今天浚县卫贤镇前后公堂才是真正的商纣王的宫殿所在地。
公堂村本为宫堂村,宫堂是宫议堂的简称。我私下认为,前公堂当为前宫堂,是商纣王的办公所在地;后公堂应是后宫堂,是商纣王寝殿后宫所在地。
既然宫殿都在浚县,浚县人民不能接受“朝歌”的错误发音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在2008年之前,不要说刘寨、王寨就是整个钜桥镇也都是属于浚县,甚至来说,淇滨区的主体在2005年原本就是浚县的大赉店镇。
另外,我们一直以来有个误区,商纣王的说法并不正确。这里,我特别想补充的是,尽管我前边多次提到商纣王,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殷纣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是殷墟而不是商墟,商朝从盘庚时期就改国号为殷了。可不是盘庚爱迁都,他的老祖先都爱迁都!
商朝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可从建国以来,商朝就成为了“流浪王朝”。
他们从番开始迁,陆续从商丘(亳)迁到郑州(嚣),后来又一路向北走到了安阳。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安阳是安阳西,可不是后来的殷而是相(地名)。根据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西京赋》的记载,商(殷)朝前后迁都了13次,王国维将这前八后五的迁都地方逐一考证。
(据王国维《说契至于成汤八迁》一文)可以归纳为:
亳(契居)→①番(契居)→②砥石(昭明居)→③商(昭明、相土)→④泰山下(相土)→⑤商丘(相土)→⑥殷→⑦商丘→⑧汤居亳。
五迁: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台);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商朝君主爱迁都,也并不是什么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安全、为了发展。
商王朝自盘庚至纣的都城。
公元前1298年(前1319【1046+273】),盘庚从奄迁移到了老家的老家商丘,可没多久就又迁到了北蒙。
北迁的过程很曲折,贵族都不愿意,这次迁都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同时也是为了强化对贵族的控制。奄就是后来孔子的老家曲阜,而北蒙(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就在今天的安阳,被盘庚改为殷,同时也将国号改为殷。这就有意思了,殷王朝的就是殷,这就和新加坡的首都是新加坡城一样有趣。
《古本竹书纪年》:“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史记·殷本纪》 《正义》 引 《括地志》:“ 《竹书纪年》: 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魏国的《竹书纪年》说的是盘庚自从迁都到安阳到殷纣王自焚,这273年都没有迁都。可您一想,不对呀。《封神榜》里明明记载殷纣王的首都是朝歌呀!
《封神榜》是神话电视剧,最初源自于明朝隆庆、万历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也叫《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别看又是神话电视剧,又是神话小说,但说的朝歌是首都也不算太大的错误。
这《商周列国全传》话本最早在南宋时已形成,话本再不靠谱,也不至于编造首都吧。更何况,把朝歌定为首都,古典文献都有记载。第一段,我不是说了吗?杜甫的祖先杜预还说朝歌就是殷墟呢!真相是什么呢?
其实,将朝歌定为殷朝的都城帝辛(殷纣王)并不是第一人。
《史记正义》似乎和《竹书纪年》很过去,后者说二百多年没迁都,前者说盘庚的侄子一代明君殷高宗(经常讹称为商高宗)的武丁(妇好的老公)就在南边的沬邑设立都城,还被称为武丁城,这武丁城就是后来的朝歌城。
不过武丁很快又迁回北蒙,然后武乙、文丁、帝乙、帝辛也都一次又一次地迁过来,还把沬邑改为沬都。殷纣王还对沬都进行旧城改造大升级,其规模很大,已经毗邻了城西的朝歌山。热爱游山玩水的殷纣王,在山上俯视沬都,向阳而歌,遂将沬都改为朝歌。
朝歌是殷朝的都城,后来成为了废墟,称之为殷墟也说得过去。我们经常所说的殷墟一般都是河南五阳(包括县级有十五阳)之北的安阳。
如果没有《封神榜》电视剧,也许有太多太多的人只知道殷朝的首都是安阳,殷墟是安阳,而不知道朝歌也是都城的事儿。那么问题来了,安阳与鹤壁市开发区南边(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淇县)哪个是正宗的殷墟?或者换句话来说,安阳与鹤壁市开发区南边哪个才是殷朝的首都呢?莫非殷朝有两个首都吗?
殷朝何止有两个首都,人家有四个首都好不好?正宗的首都就是安阳,安阳是名副其实的首都,而包括鹤壁南部在内的三个首都,只能算行宫陪都。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我们历史有两京制、三都制、五京制什么的?其实发源最早的还属于殷朝(商朝)。在殷朝晚年设立四都,分别是国都安阳、陪都朝歌、陪都沙丘、陪都邯郸。而这种“合纵”一条线的四都制,正是殷纣王的首创,而这可不是我乱说的是。有史册记载为证。
“纣广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皆离宫别馆。”(《竹书纪年》)
很明显从历史的记载上来看,朝歌的“存在感”、“出镜率”很明显高于邯郸还有沙丘,由此可以看出朝歌的地位。也就是说这陪都也是有等级的,也是要分个一二三等的。
如果按陪都尤其是第一陪都来说,杜预所说的是殷墟是朝歌也不错,毕竟朝歌不仅是殷朝的地方而且还是第一陪都嘛!倘若把殷墟定位真正的、唯一的、正式的国度的外,那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安阳。
朝歌和安阳的关系像极了今天的斯里兰卡、德国等国家的首都和行政中心(陪都)。斯里兰卡的首都是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科特,其行政驻地却在科伦坡。德国的首都是柏林,但他的政府所在地却是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