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刘彻和玄烨能成千古一帝
- 许多人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是因「妇人之仁」而失去天下,为什么苏轼却说这表现了项羽的「君子之度」
- 什么叫“妇人之仁”,这种仁慈的危害是什么请摆出道理来
- 妇人之见,妇人之仁,腐儒之论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
为什么“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刘彻和玄烨能成千古一帝
自古以来,几乎90%的帝王不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吗?他们之中有的人成为了一代明君,有的人变成了昏君,暴君,甚至是亡国之君,所以环境虽然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生长环境不是塑造帝王的主要因素
历代帝王之中,除了开国皇帝外,没有出生在深宫之中的,大概有这么几类,一种是每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和第二代皇帝,第二种是向汉宣帝刘询这种从小关进监狱,大了在外避祸的,第三种是皇帝没有子嗣,从其他王爷家过继来的,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
秦始皇画像
这三类皇帝是比较特别的,开国皇帝知道打江山不易,创业的艰难,另外才建立国家,江山并不稳定,因此处处谨慎,所以开国皇帝中很多是比较贤明的,另外经历了大风大浪,政治手段也不是和平时期的皇帝能相比的,所以开国之君中,杰出的皇帝很多。
另外像刘询这种从小在外避祸,还有第二代的皇帝,父亲在外打拼的时候,有的也跟着分忧,他们是能体会到百姓疾苦的,因此登基之后,也不会有太出格的行为,中规中矩成为一代贤君问题不大。
汉宣帝刘询画像
而第三类因为前任皇帝没有子嗣,从其他血缘近一些的宗室里,选择一位皇室的子弟过继过来,这一类的问题会比较大,因为这一类的皇帝继位之后,在朝堂之上根基不稳,容易沦为傀儡。
比如清朝的光绪皇帝,当然这也和光绪皇帝的年龄较小,慈禧太后独掌朝政有关,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是同样的情况,在他才登基时和大臣们的关系一度非常恶劣,就连汉朝的刘询,他登基后,在霍光还活着的时候,也是没有实权的。因此是否“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并不能判断一个皇帝能否成为一位杰出的君王。
光绪皇帝
刘彻和玄烨为何能成为杰出的帝王?
汉武帝刘彻在馆陶公主的帮助之下,被汉景帝立为太子,并最终登基称帝,刘彻登上皇位这一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登基之初想要推行新政,最后新政却被窦太后废除,还好在统治初期,因为母亲王娡的关系,得到田氏外戚的支持,但是后来田氏外戚也日渐骄横,刘彻又只能将田氏外戚铲除。
这一系列的经历,让刘彻有了很大的成长,也让他知道权力来之不易,要掌控权力,平衡大臣,外戚,宗室之间关系并不容易,因此他开始逐渐巩固皇权,实施推恩令,削弱宗室的势力,加上有汉文帝,汉景帝多位皇帝的修养生息,也给之后刘彻决战匈奴提供了机会,最后成就了汉武帝的不朽功绩。
汉武帝刘彻画像
而玄烨8岁登基,顺治皇帝给他留下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臣和动荡不定的江山,不过好在他还有奶奶孝庄文皇后的辅佐,让江山得以稳定,但是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还未亲政,在联合索额图除掉鳌拜之后,康熙皇帝才一步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他这一路走来,比刘彻还要坎坷,惊险。
但是康熙皇帝面对的考验还没结束,三藩,台湾,沙俄,蒙古,反清复明的势力都对他虎视眈眈,所以康熙皇帝在执政早期根本就不敢掉以轻心,这让他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平定三藩,收复了台湾,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同时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康熙皇帝的功绩有一半是时代大环境所造就的。
康熙皇帝画像
结语
所以不论是汉武帝刘彻,还是康熙皇帝玄烨,他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但是这个“妇人”却非普通的妇人,在帮助两人成为杰出君王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关健的作用,加上这两人都是非常勤奋皇帝,一个有父辈留下的基业,一个面对动荡带来的压力,共同成就了伟大的帝王。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许多人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是因「妇人之仁」而失去天下,为什么苏轼却说这表现了项羽的「君子之度」
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其原因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猜测、臆断、评说,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妇人之仁”;二是“君子之度”;三是“君主之度”。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其实,以项羽自身的风格而言,应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妇人之仁”
- 项羽有没有妇人之仁,当然有,他的壮士断腕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对虞姬那是千般不舍、万般柔情;对他的江东父老也是情深意切。项羽的确有些“妇人之仁”,但这种妇人之仁只是用在他的亲人和父老乡亲身上,对他的敌人肯定没有。
- 火烧咸阳加上坑杀秦军二十万,项羽是名副其实的伏尸百万的狠角色,对待敌人他根本不会用“仁”。
- 鸿门宴之前,刘邦野心业已暴露,已然成了项羽的一枚敌人。当他得知项羽大怒,必然要杀他后,又怯之,于是在宴会上表现出诚心悔过,项羽当即原谅了他。“诚心悔过是友,心存异心是敌”,这是项羽的逻辑。在项羽看来,此时刘邦还不算是敌人。既然仍是“友”,自然还有一些仁心,所谓“妇人之仁”的确是有一些的。
“君子之度”
- 项羽也的确是一个君子,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大人格的英雄。对虞姬的不舍,对江东父老的愧疚,都体现了他的君子担当。以及后来完全执行“鸿沟协议”,放弃人质,放弃自身绝对的优势,真心与刘邦议和,都体现了他的君子风范。
- 而鸿门宴,项羽除了还没有把刘邦敌化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君子思想在“作祟”。他向来做人做事光明正大,不屑于小人的做法,因而即便他明知刘邦野心不死,也不可能用此下作之法去灭他。
“君主之度”
- 自称“西楚霸王”的项羽,俨然是以高于刘邦之上的王者身份对待刘邦的。在居高自傲的项羽心里,刘邦还没资格上升为自己的对手。暗杀一个小人物,根本不合王者身份,也不是王者的作为。他觉得杀刘邦应易如反掌,完全可以明目张胆地杀他。
放虎归山,不杀刘邦是项羽居高自傲的性格决定的,其间有“君主之度”,也有“君子之度”,还有一部分“妇人之仁”。
什么叫“妇人之仁”,这种仁慈的危害是什么请摆出道理来
这里的这个妇人是泛指,并非就是说妇人就是仁慈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感情用事就是妇人之仁,不从实际出发而看双方的情感处理事情,就是妇人之仁。他的最大危害在于,成小事。而坏大事。当然如果从理智出发就是仁慈,这这样的仁慈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也是值得称颂的。妇人之仁满足的是他人的愿望,受伤害的是自己。比如农夫和蛇就是典型的妇人之仁。过于同情心泛滥。
妇人之仁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这里就说明一个问题,自古成大事者没有是妇人之仁的,仁慈是表,残忍是实。仁慈是广告,杀人是结果。妇人之仁不是贬义词,这是个中性词。他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妇人之仁是非理性的,不按原则和己方利益处理,而是为对方考虑。不能权衡利弊,公私利益不分,在《三国演义》里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孟德。就是典型的妇人之仁。第二就是妇人之仁在行为提体现出懦弱、平庸、幼稚的行为。在楚汉鸿门宴中,项羽就是妇人之仁,在政治体现出他的幼稚。
妇人之仁和仁慈是有区别的。妇人之仁是“自私”也是无能的表现。在其他上无法体现自己能力的时候,只能用妇人之仁来体现的自己的仁德,说白了就是假仁假义,但仁慈绝对是一种美德。他们最大区别在于妇人之仁是以损失大家的利益来成就自己的名声,而真正的仁慈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补偿他人损失,这才叫美德。还有一种妇人之仁就是平庸,老好人,这种人宽以待人,处处原谅他人,目的就基于一个不单纯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后有人会以同样方式来原谅他。这样 的人最可恶的。因为这样的人无原则,无底线,很自私。
在你创事业,工作和掌握一定权力的时候,你应该讲原则、有立场、这才是成大事的表现,杀伐决断。在确保整体利益的情况下,不惜牺牲局部利益。不考虑利益的同情心泛滥就是妇人之仁,你怜惜于他,他日此人能够这样对你吗?尤其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尤其不能有妇人之仁。对于你个人而言,就是你的 事业和爱情不能有妇人之仁。妇人之仁不是大错误,更不是什么原则错误。但圣母婊,泛滥的爱心就是贬义,就是彻底的错误。人们都说,自古妇人之仁难成大事就在于此。依照百度的解释就是:“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形容妇女的软心肠,也指小气、斤斤计较似妇人”。但现在妇人也有识大体的,男人小肚鸡肠也不少。
而妇人之仁的这个典故之所以用项羽做类比,就是韩信对于项羽的评价。项羽失败就在于妇人之仁,他没有刘邦的“流氓”狠毒。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宋襄公盲目以为仁者无敌而丢了霸业,空留笑柄。对于我们而言,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洞察世事背后复杂的人性,没有成熟的社会阅历来看清这个本质,所谓妇人之仁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托词。也是你个人无能的体现。作为团队领导的你,如果你做不到以团队长远利益最大化为行动原则,决策易必然受到个人感情的用事。这也是妇人之仁的体现。
成大事者不能有妇人之仁,但必怀仁慈之术,我们无需以德抱怨,太高尚一般人做不到,睚眦必报也不必,心胸过于狭窄。简言之,只要从理性出发,无愧于心就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为人可以有妇人之仁,但做事不能有妇人之仁。与妇人之仁相对应的一个词就是匹夫之勇。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对我的关注点评。
妇人之见,妇人之仁,腐儒之论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
1、妇人之见 【解释】妇女的见解。由于旧时轻视妇女,故用来比喻平庸的见解。
2、妇人之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形容处事和认识事物时感性强,但缺乏理性思维。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3、腐儒之论:只知读书,不通世事的论断。
基本解释
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
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史记·黥布列传》
迂腐的儒生,简单的说就是书呆子,只知读书,不会变通,不通世事.
千古腐儒骑瘦驴——寓意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