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经常吃莲藕有什么好处
莲藕的功效:
1. 清热凉血: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
2. 通便止泻、健脾开胃: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3. 益血生肌: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4. 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莲藕食疗作用 :
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
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
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
熟藕性温、味甘;
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功的功效;
主治肺热咳嗽、烦躁口渴、 脾虚 泄泻、食欲不振及各种血证。
常吃莲藕却不知道莲藕对身体也有好处,是不是out了?我们吃也要吃出学问,虽说好,好在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莲藕的好处,到底好在哪!
莲藕的好处 :
莲藕中含有淀粉,晒干碾碎就是藕粉,营养价值高。莲藕还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生吃鲜藕可以清热解渴,还在止呕吐。把鲜藕榨成汁效果更佳。煮熟的莲藕可以健脾开胃,补血,补五脏,还可以助消化。
1. 血友病 (鼻衄、牙出血、咯血): 鲜藕1000克,鲜梨1个,生 荸荠 500克,生甘蔗500克,鲜生地250克,同榨汁,每次服1小杯,每日3~4次。
2. 产后出血: 鲜藕榨汁,每次服2匙,日服3次。
3. 白带: 藕汁半碗,红鸡冠花3朵,水煎,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4. 痔疮、肛裂: 鲜藕500克,僵蚕7个,红糖120克,水煎,连汤服下,连服1周。
5. 急性肠胃炎: 鲜嫩藕1500克,捣烂取汁,分2次用沸水冲服。
艾草药用功效
首先谢谢邀请。
要说到艾草的功效还是挺多的,像妇女的崩漏症,痛经,宫冷不孕,胎动不安这一类由于宫寒所引起的症状,艾草就是不错的选择。其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艾叶。另外艾草经过晒干,揉制后就是艾灸的主要原材料。那今天借着这位网友的提问,我就为大家介绍艾叶的功效及用法用量。
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其主要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为:
用于虚寒出血,尤宜于崩漏。本品能温经止血暖宫。常配阿胶、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若配入大队凉血止血药中,也可用于血热出血,如四生丸,是放其寒凉太过而留淤,且可加强止血之效。
用于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本品能温经散寒,调经止痛,又能止血安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宫冷不孕等,常配香附、当归、肉桂等,如艾附暖宫丸;治疗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配川断、桑寄生等同用。
近年来以本品治疗寒性咳喘,有之咳、祛痰、平喘之功;制成注射液,行痔核粘膜层注射治内痔,有一定疗效。此外,本品煎汤外洗又可治疗湿疹瘙痒。
最后为大家介绍的是用量用法。煎服,3-6克;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余则生用。治疗咳嗽入煎剂宜后下。
爱中医,爱本草。大家在中药养生方面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关注我,并向我提问,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
一,补脾益肠丸,每次六克,每日三次,适用于慢性、持续性腹泻。二,结肠炎丸,每次四克,每日三次,适用于本病寒热错杂型。三,加味香连丸,每次六克,每日三次,用于本病初发或活动期。四,附子理中丸,每次八粒,每日两次,适用于脾肾阳虚型。五,补中益气丸,每次八粒,每日两次,适用于中气下陷型。六,四生丸,每次八粒,每日三次,本品用于黎明泄泻者。七,人参健脾丸,每次九克,每日三次,本品用于脾虚湿盛者。
大年三十早上门前烧火弄烟什么意思
这个是民间习俗,是防病治病的智慧。
我们这边都是大年三十晚上就把柏树枝,主要是侧柏叶,树枝在院子里的空场地方,放成小堆。
到过了十一点以后,子时 交年时候点燃树枝,红红火火,火光冲天迎新年!院子里面充满松柏油香气味很大。
烧柏树叶其实是西部很多民族共同的习俗,这种祭祀的行为叫做煨桑;
其实柏树叶还是一种中药材,它的止血功效非常的好,还可以配合艾叶使用;如果你也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用它治疗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说了这么多,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柏树叶的作用吧。
柏树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地。以四川、湖北西部和贵州栽部最多,江苏南部也有栽培。
侧柏叶炒炭,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内出血而属热证者(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脉弦数),止血效果好,是中药止血药,常配艾叶等,方如四生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有热咳、燥咳而无痰者较适用)
前人认为本品能“养阴滋肺”,现已证实其作用为镇咳、祛痰。
外用治疗烧伤,以侧柏炭研成细末,过筛后用熬沸的豆油或香油调成软膏,适用于中小面积程度较轻的烧伤,创面经初期处理后余敷,有一定的消炎和去腐作用。
还可以用来洗发,护发,有乌发作用
同时也开始放炮仗,就是现在的鞭炮。
传说是驱除妖魔鬼怪避邪气。这是来源古代人朴素驱除疾病的原始做法。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指 现在的春节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温暖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要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屠苏酒,是种中药菝葜草用酒浸泡的药酒。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成了现在的春天门上贴的对联。
中药知识点
屠苏又称 菝葜
别名:金刚刺、金刚藤、乌鱼刺、铁菱角、红灯果
使用的菝葜的干燥根,切片 颜色呈金黄色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菝葜的功效与作用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用于小便淋浊,带下量多,风湿痹痛,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10~15g。
选自2015中国药典
农村常见的艾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艾草祛病强身
民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此时气温较高,蚊子、苍蝇大肆出没,多种传染病也相继出现,古人在这天上山采艾挂于院中,既消毒杀菌又预防温病,于是古时候的端午节其实也是“卫生节”。
艾草也叫“艾蒿”,有浓郁的馨香味,点燃干枯的艾蒿,浓烟所到之处,蚊子都不敢接近,这时你就可以安心纳凉了。除此之外,将干枯的艾蒿泡在水里洗澡或熏蒸可以消毒祛湿止痒。
艾草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消炎、抗过敏,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发展到今天,大家越来越注重艾草的药用价值。用干燥的艾叶泡脚,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气和寒气,调理阴阳。
要说驱寒,不得不提中医里的艾灸。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熏烤人体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灸法。艾柱、艾条都是将艾绒用棉纸卷好后进行切割,短的为艾柱,一般直径在1.5cm~2.5cm,长度小于8cm;长的为艾条,直径一般在0.4cm~5cm之间,长度在0.2cm~3cm之间,其中,最常见的艾条直径1.2cm,长度20cm。艾柱通常与灸罐或铜盒配套使用,艾条可直接在患处(距离身体表面2至3厘米)灸灼。若是新手,不太懂艾灸手法,建议选购艾柱、灸罐进行熏蒸。市面上艾绒的质量参差不齐,有5:1,8:1,10:1,15:1……35:1(5:1的艾绒就是指用5公斤的艾叶制成1公斤的艾绒,以此类推),可见,比列越大,用的艾叶越多,自然艾绒的纯度就越高。而10:1以下的艾绒适合温和灸,10:1以上的艾绒可做成艾条直接灸。
除了质量差别,艾绒还有新陈之分,到底是买新艾绒还是陈艾绒,陈艾绒有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七年等等。新艾容易烫伤经脉,陈艾温和,药性可渗透到体内,达到理想的效果,年份上,三年足矣,三年艾温燥适宜,药性刚好。
艾草除了有药用价值外,还有很多用艾草做成的地方特色小吃,比如“艾饭”,艾草作为“艾饭”的食材之一,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味道跟氛围。
艾草消得了毒,杀得了菌,保证了健康,还可以做成美味,享受味蕾,需要的时候温经驱寒。
二哥网,专业购物消费指导网站。为您提供各种专业购物消费知识和资讯,帮您解决购物消费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惑,让您有依有据、快速买到优质的商品或服务。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回答,请访问二哥网。
生地有什么功效,该如何服用效果好
生地有什么功效?要说生地的功效可真不少,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生地?生地,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它是参科草本植物,地下茎果称为生地。
生地,又名生地黄,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两种。生地黄是未经过蒸、晒干的鲜品。从外观上看,颜色呈黄色。
而熟地黄是地下块茎,经过蒸、晒制作工艺后的干品,称为熟地黄。从外观上看,颜色呈黑色。
生地有什么功效?
生地性微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生地主功凉血,擅长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治崩漏、尿血、便血、心悸多梦、血虚闭经、慢性咽炎、皮肤斑疹等症。生地,清热解毒作用较强。
熟地有什么功效?
熟地主功补血、养血,擅长生血、补血、消渴、养阴生津,熟地黄主治肝肾阴亏、头昏心悸、消渴去烦、肠燥便秘、补血养血、盗汗、耳鸣、失眠多梦、厌食、腰膝酸软等症。熟地,养阴疗虚作用较强。
生地黄、熟地黄的禁忌?
请记住,再好的药物也不是适合于每一个人。一般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生地黄、熟地黄。另外,单一食用中草药生地黄、熟地黄,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药用价值。
中药讲究的是合理配伍,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药效。为了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食用此药前最好遵医嘱,明确药效、药理后再服用是最恰当的做法!
艾灸后为什么会起水泡
谢邀!
艾灸后为什么会起水泡?
呵呵,有点意思。
好多人都在说,艾灸后起水泡是因为身体湿气重,是在排湿毒。
然而,如果这些人不小心被火烧或开水烫了,同样是起水泡,他们会“坚定”的认为自己被烧烫伤了。
同样是遭遇热损害,同样是起水泡,艾灸火烧烤的起水泡为啥就是排湿毒;而其他火烧烤或开水烫就成了烧烫伤了呢?
道理很简单:
很多人只要沾上中医,智商立马就会归零。
皮肤轻度烧烫伤
皮肤热损伤,即烧烫伤,是日常最常见的损伤,几乎没有人没有经历过烧烫伤的侵害。
皮肤的热烧烫伤从损伤程度来说可以分成三度:
一度烧伤:轻微的热损害主要影响皮肤表面的表皮层,主要表现是皮肤即可出现发红,疼痛,还可能有轻度的肿胀;
这种烧烫伤没有对组织造成实质性损害,更多的是伤害性高温(42℃以上)短时间的刺激引发皮肤初级感觉神经元在产生神经信号上传到大脑产生热痛觉的同时,释放的神经肽引发局部组织产生的炎症反应:
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扩张血管致使局部发红,P物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外渗,引发局部水肿,缓激肽刺激产生持续性疼痛。
由于这种炎症不同于通常说的由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因而被称为神经源性炎症。
艾灸的局部不可避免的都会导致一度烧伤。
二度烧伤:更高的温度,更长时间的接触造成皮肤表皮和真皮层部分的损害,根据累及皮肤的深度,又可以分为浅二度烧伤和深二度烧伤。
浅二度烧伤的发生和病理过程与一度烧伤类似,也是局部皮肤产生红肿热痛。
但是,程度要重于一度烧伤,通常,局部皮肤肿胀和疼痛要更加明显;并且,常会在在很短时间内,或者几个小时后出现水泡——这种水泡是浅二度烧伤的标志性体征。
起水泡的机制是,浅二度烧伤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更明显,因而血浆渗出更严重,这些渗出的血浆积聚在真皮层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的致密层和表皮层之间的组织间隙而形成水泡。
艾灸之所以会导致局部皮肤起水泡,是因为“火候”或时间没有掌握好,艾火距离皮肤太近,或者烤的时间过长,从而造成了浅二度烧伤所致。
除非发生意外,艾灸不会造成深二度以上的烧伤,因而不赘述。
发泡灸为什么会起泡
“灸法”,除了艾灸这类火灸外,还有一类灸是使用一些可以“发泡”的中药敷在局部的灸法,称发泡灸。
发泡灸最常用的是白芥子,斑蝥等;其次,也有用火灸与一些可能具有发泡效应的中药联用的灸法,如下图所示:
这种灸法也称药物灸,常用的像是生姜片,蒜片或蒜泥等。
“发泡灸”为什么也会导致局部皮肤起泡呢?
难道也是烧伤?
恭喜!答对了。
这种发泡本质上也是一种烧伤,叫化学烧伤。
什么样的化学物质,通过什么分子机制产生的化学烧伤呢?
具体的物质可以有不同。
比如,白芥子含有的芥子甙转化成的异硫氰酸甲酯等强刺激性化合物;生姜、大蒜和胡椒中的大蒜素、姜醚、姜辣素,胡椒碱等,也都是像白芥子中含有的强刺激物一样的含硫化合物。
这些物质的强刺激性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途径都是一样的,都跟辣椒素的“强刺激性”一样,通过激活辣椒素受体,也称TRPV1受体发挥效应。
TRP受体是一个有几十个成员的大家族。
辣椒素受体TRPV1是这个受体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本质上是一种非特异性阳离子受体通道,就是可以被很多理化因素和物质激活,产生热痛觉,和神经源性炎症。
比如,辣椒素,42℃以上温度,PH5.9以下的酸,大蒜素,姜辣素,姜醚,胡椒碱,芥子甙,仙人掌毒素,以及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等等。
其中,绝大多数发泡灸和药物灸,甚至几乎所有“热”性中药,都是是通过激活TRPV1产生其热(热痛觉)和“灸”(也是热)效应的。
因此,发泡灸可以发泡,跟艾灸可以起泡一样,都毫不奇怪,也不是什么排泄湿毒,通通都是高温或者化学物质造成的烧伤的结果。
艾叶有药用价值吗
1.温经止血:本品气香性温,善走三阴而逐寒湿,开一切郁滞,固阴以和阳,能温三阴、利阴气、温气血、除寒额、固阴血、止血溢。用于:①崩漏:下元虚寒、冲任不固所致少腹冷痛,崩漏不止,用此温经止血,如《养生必用方》与温脾止血的干姜、阿胶合用,治妇人崩中下血,连日不止;亦可与阿胶、当归、生地、芍药配伍,共奏温经止血,养血益气之功,如《金匮要略》胶艾汤。②下焦虚寒、脾肾不足所致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不止者,用之暖血温经。可单用,如《肘后方》以艾叶同酒煎服,治妊娠卒胎动不安,或下血不止;亦可用胶艾汤去川芎,加黄芪、白术、续断、寄生,取效更宏。③吐血、衄血:血热妄行所致吐衄,常与凉血止血的生地、生荷叶、生侧柏叶合用,如《济生方》四生丸;亦可单用,如《圣惠方》治鼻血不止、《千金方》治吐血,皆取艾叶煎服。2.温里止痛:本品辛温,能温中阳以除脾胃寒凝,行气滞而解脘腹冷痛,为温里和中、祛寒止痛要药。用于:①胃脘痛:脾胃虚寒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用之温脾胃、逐阴寒、止疼痛。②腹痛:下焦阴寒内盛、阳不化气所致腹痛,少腹冷痛,用之温里散寒止痛。常与白姜共末,醋煮面糊为丸服,治湿冷下痢腹痛,如《世医得效方》艾姜汤;若气痢腹痛者,合陈皮为末,水泛为丸服,如《圣济总录》香艾丸;若经行少腹疼痛,或宫寒不孕,经行冷痛者,与香附、肉桂、吴萸、当归配伍,如《仁斋直指方论》艾附暖宫丸。此外,艾叶具有愠通经脉,调理气血,祛风除湿,辟秽杀虫之功,常制艾绒、艾柱、艾条,灸治百病;煎水薰洗,祛风疗疮。用法、用量:炒炭止血,炒焦温中,生用行滞。内服:5~12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外用:捣汁、捣绒、研末、熏洗。使用注意:性质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参考文献摘录】1.《别录》:“灸百病,可作煎剂,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崩血。”2.《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3.《本草从新》:“温中开郁,调中安胎,治吐衄崩带,腹冷痛,血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