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辅国

李辅国有拥立唐代宗李豫大功,为何却被李豫杀死?历史上三大奸恶宦官赵高、宗爱和李辅国谁最厉害如何排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5 18:49:06 浏览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李辅国有拥立唐代宗李豫大功,为何却被李豫杀死

李辅国是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也是唐朝真正宦官专政的开始。

李辅国入宫后,在前40岁的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但是后来做了两次投机,让他突然暴得大利,权倾一时。

(李辅国与唐肃宗)

第一次投机是拥立太子李亨为帝。

安禄山打进长安,唐玄宗带着一家老小及文武百官逃出京城,向四川进发。队伍行进到马嵬坡的时候,李辅国开始酝酿拥立太子李亨事宜。他们联合陈玄礼,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

但是陈玄礼却不愿意拥戴李享为帝,而表示继续效忠唐玄宗。这样一来,李辅国便撺掇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

后来,李辅国与李亨的妻子张皇后、李亨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及建宁王李倓一起拥戴李亨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这件事让李亨大为感动,视李辅国为左膀右臂,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他。

(唐肃宗剧照)

第二次投机是打压张皇后拥立太子李豫。

本来,李辅国和张皇后是站在同一个阵营里的,他们联合起来,逼压唐玄宗,不但让唐玄宗与世隔绝,还把唐玄宗身边的陈玄礼、高力士等大巨贬走,让唐玄宗成为孤家寡人,再也没有复辟的希望。

同时他们还联合起来,逼走唐肃宗身边的重要谋士李泌,让唐肃宗李亨赐死聪明能干的建宁王李倓,让朝堂上下成为李辅国、张皇后的天下。

但是,当张皇后在唐肃宗病危期间,准备继续发动政变,谋杀太子李豫的时候,李辅国又一次发现了机会。他坚决地站在李豫身边,捕捉并处死张皇后,保住李豫的太子之位。

其实,因为李辅国在唐肃宗执政期间,专擅朝政,逼死李倓,已经让李豫对他很不满,多次想要除掉他,甚至准备付诸行动。只是被唐肃宗的谋士李泌劝阻,李豫才没有这样做。

不过,李辅国的这一次投机成功,让李豫一下找不到杀他的借口,只得继续让李辅国像以前那样把持朝政。

(唐代宗剧照)

但是李辅国并没有发现危机,李豫(是为唐代宗)当了皇帝后,他依然按照执政的惯性,继续把持朝政。

唐肃宗时期,他在朝廷上排斥异己,架空唐肃宗。大臣们给唐肃宗的奏折,都要通过他转呈。而唐肃宗每发布一道圣旨,也要经过他的同意。

唐代宗当皇帝以后,他依然想这么干。他对唐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也就是说,皇帝你在宫里好好呆着,外面的事情都交给我。

唐代宗可不是唐肃宗,他要除掉李辅国。他一面尊李辅国为“尚父”,封他为博陆郡王。一面又解除他的兵权。同时派刺客深夜潜入他的家,割下他的脑袋,丢进厕所里。

唐代宗这样处理李辅国的方式,其实是值得商榷的。这种采用暗杀,而不是审判其罪证的方式,既不光明正大,也缺乏法律支撑。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辅国祸乱朝政,不知进退,让自己走向了覆灭,也是活该。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历史上三大奸恶宦官赵高、宗爱和李辅国谁最厉害如何排名

【赵高】

赵高,嬴姓,赵氏,本为秦国宗室远亲。

①赵高身为一名宦官,侍奉内廷,因为人勤奋、精通法律,被秦始皇提拔为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还负责教公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很快就博得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②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发动沙丘政变,伪造诏书逼公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秦二世,任郎中令,独揽大权,结党营私,赋役更加苛暴。

③设计害死李斯,继为秦朝丞相,逼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宗爱】

宗爱,南北朝时期北魏宦官、权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宦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太子太师、中秘书,封冯翊王。

①宗爱籍贯、出身不详,因犯罪成为阉人,从历任办理杂务的职位直至任中常侍,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秦郡公。

②宗爱在太武帝拓跋焘出征期间,与正在监国太子拓跋晃产生嫌隙,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造反;于是太武帝下令整肃太子府,且诛杀了许多太子近臣,太子拓跋晃因此积忧成疾而死。

③太武帝拓拔涛知道真相后,宗爱害怕受到诛戮,于是先下手为强弑杀拓拔涛;面对众臣拥立东平王拓跋翰为帝,宗爱假立皇后之命杀掉拓跋翰及拥立大臣尚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薛提等人,拥立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吴王拓跋余为帝,拜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总督中外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

④面对宗爱身居宰相高位,总管三省政务,日益跋扈,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被宗爱所弑。

⑤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朝野震动,不久羽林郎中刘尼、太子少傅游雅等人密谋迎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宗爱及其党从处斩,夷灭三族。

【李辅国】

李辅国,本名静忠,赐名护国,后改辅国,唐朝中期权宦,曾任元帅府行军司马、司空兼中书令,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被唐代宗派人刺杀,又追赠太傅,谥号为丑。

①李辅国于唐玄宗年间入宫,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爆发后劝说拥立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②唐肃宗回京长安,加李辅国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从此,李辅国大权在握,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他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他的署名才能施行,被宗室贵人尊称“五郎”、当时宰相李揆尊为“五父”。

③李辅国勾结肃宗皇后张氏诬陷建宁王李倓,让肃宗下诏赐死了建宁王;唐肃宗病重,李辅国阻止了张皇后废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图,保护太子李豫即位唐代宗。李辅国被唐代宗尊之为“尚父”,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

④自此李辅国日益骄横,曾对唐代宗说:“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于是唐代宗李豫联合宦官程元振,削掉李辅国军权,进封博陆郡王,又派人刺杀李辅国,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后又刻木代其首级以葬,赠太傅,谥丑。

赵高、宗爱、李辅国都是权倾天下的宦官,拥立皇帝、废除皇帝、排除异己,让天下政令出自自己,将自己超越皇权之上;三人最终都不得善终,被人杀害,赵高、宗爱被夷三族,李辅国被枭其首。

三人为祸最厉害当属宗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其次当属赵高,逼死自己所立帝王;李辅国架空皇权,但没有弑杀帝王行经。

唐朝三大祸国害民宰相李林甫、杨国忠、李辅国依罪行危害如何排名

这三个人都是恶贯满盈、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的唐朝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辅国是唐代宗时期的宦官宰相,他因为拥立唐肃宗、唐代宗继位有功,而居相位,他深得唐肃宗李亨的信任。

我觉得这三人的排名应该是李林甫排第一,李辅国第二,杨国忠第三。李林甫的狠毒,辜负了唐玄宗对他的信任,只要唐玄宗看中了谁,李林甫就要害死谁,只要有人可能得到唐玄宗的重用,他就要害死谁,成语“口蜜腹剑”就来自于他,他自己没有才华,就拼命排挤有才学的人,比如张九龄、卢绚等人,并且选拔不学无术、目不识丁的番将,安禄山等人就是他提拔起来的,李林甫的胡作非为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李林甫排挤、杀害有才华的人,断绝了有才华的人出将入相的道路,使得无德小人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李林甫的罪恶。

李林甫还参与太子与皇子、妃子之间的派性斗争,李林甫为了支持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唆使唐玄宗杀掉三个儿子,还想杀太子李玙(后改名为李亨)。

李林甫有些本事,但人品太恶劣狡猾,他在世的时候,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不敢乱来,他死了以后,杨国忠继任宰相,杨国忠的能力差,压不住这些人,所以安史之乱爆发。

杨国忠因为杨贵妃的裙带关系,李林甫死了以后,他继任宰相,他虽然不是好东西,能力差,但没有李林甫恶毒,安史之乱的源头是李林甫。

李辅国拥立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继位,得到唐肃宗李亨的信任,权倾朝野,肆无忌惮,专权乱政,迫害忠良。唐肃宗李亨过世以后,他又因为拥立唐代宗自命为定策功臣,代宗李豫无奈,尊他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

李辅国不惜离间唐玄宗和唐肃宗的父子关系,激化矛盾,使得唐朝丧失了复兴的良机。

唐肃宗李亨的张皇后本来和李辅国互相为援,但张皇后也被李辅国挟制,从此积怨,张皇后知道李辅国奸诈,他召见太子李豫,希望李豫杀了李辅国,李豫当时没有同意,她只好召越王李系带人杀李辅国,被另一个太监程元振泄露消息,张皇后被李辅国反杀。张皇后被杀死在唐肃宗的寝宫,唐肃宗亲眼看到李辅国杀死他的皇后,唐肃宗在惊骇和悲恼中死去。

唐代宗后来借程元振之手罢免李辅国的官职,派刺客刺杀了李辅国,割掉了他的脑袋和手臂,唐代宗下诏刻木代首,悄悄安葬。

李辅国死了以后,程元振开始专权,唐朝从此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历史,朝堂一片混乱,宦官专权之风愈演愈烈,就是从李辅国开始。

唐肃宗李亨为什么眼睁睁地望着太监李辅国杀死自己的皇后

唐肃宗当时已经病入膏肓,自顾不暇,他已经管不得皇后和太子。等他咽气之后,李辅国举起屠刀斩杀了张皇后。

只能这样说,一个恶人收拾了另一个恶人,肃宗宠爱的张皇后也不是善茬,她先是为了利益需要和李辅国组成政治拍档,陷害建宁王李倓,并让肃宗赐死了李倓和一些反对他们的大臣。

然后为了政治利益需要,她与李辅国又分道扬镳,各自为战,在肃宗病危时期,张皇后感觉太子李俶和她不是一心,就想铲除太子,立李亨次子越王李係为帝,张皇后矫诏让太子觐见临终前的肃宗,打算在进宫之后斩杀太子。

太子不知是计,随时就去了,结果李辅国这边提前通过眼线知道了张皇后的阴谋。太子未到宫殿,李辅国就派兵拦截太子,把太子软禁了起来。又带兵把张皇后及宫女宦官移到偏殿幽禁起来。

这场政变把侍候肃宗的宦官、宫女吓得一哄而散。整个太极宫就剩肃宗一个孤家寡人,在又惊又怒的情况下,李亨一命呜呼。

张皇后就更没有存在的价值,紧接着,张皇后和一批宦官、宫女死于非命。

这里,我们会有疑问,张皇后没有儿子吗?李辅国怎么有那么大的权力。这就需要从安史之乱谈起了。

张皇后原来只是肃宗的良娣,肃宗还是太子时有一个太子妃韦氏。大舅哥韦坚时任刑部尚书与李林甫不合,被打压陷害。直接影响到了太子的前途,太子一惊之下与太子妃离婚。

她被太子休掉后,唯一的出路就是遁入空门落发为尼,伴着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此后,张良娣就很受宠,说起来她与肃宗还是有亲戚关系的,她的祖母窦氏与李亨的祖母(也就是玄宗生母昭成太后)是姐妹关系,昭成太后为武则天杀了后,玄宗当时幼年,就是这个窦姨抚养他长大。

玄宗即位后,非常感谢这个姨母,封她为邓国夫人,四个儿子都是高官。特别是第四子生的女儿在天宝中期,选入太子宫为良娣。就是张良娣。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跟着玄宗一路逃亡。后来太子一班人马去了灵武。

在这一路逃亡过程中, 张良娣凭借一系列表现迅速获得的李亨的恩宠。

每次侍寝时, 张良娣总是睡在太子的外面,说是要保护其安全。在灵武产下幼子后,不顾产后虚弱,带病为将士缝制衣裳。自己那些珠宝首饰也全部用与军费开支。

只能说这个女人很会作秀,她的目的很明确,想做皇后。可自己势单力薄,这时,侍候太子的老奴李辅国主动投靠了。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其貌不扬,家境一贫如洗,从小就被净身送进了宫中,一直在宫廷马厩里养马。由于他有点文化初,而且人比较聪明,所以后来就成了高力士的仆从。天宝中期,年近五十的李辅国才进入东宫,成了太子李亨的贴身侍从。

玄宗逃离长安时,李辅国也跟随太子一同出逃。马嵬驿之变中,李辅国是陈玄礼和太子之间的联络人,也算是兵变的参与者之一。事后,他又和广平王、建宁王一起策划了“父老遮留”,成功促使太子与玄宗分兵,并北赴朔方。抵达灵武后,李辅国极力劝请肃宗即位,从而立下了拥立之功。

据《旧唐书·李辅国传》称,马嵬之变后,

“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

肃宗即位后,当即擢升李辅国为太子家令,兼元帅府行军司马,并视他为心腹。

“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旧唐书·李辅国传》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李辅国开始逐步掌握宫禁大权,并且逐步架空肃宗,并最终成为肃宗朝的一大权宦。

肃宗即位后,张良娣日益得宠,随时有可能登上皇后宝座。面善心险的李辅国见她得势,便主动向她靠拢。于是,两人为了利益需要,相互勾结,沆瀣一气。

当时肃宗三子建宁王李倓血气方刚,嫉恶如仇,非常讨厌这两个人,每次见到肃宗,都会大骂这两人虚伪阴险,心怀大恶,并称他们内外勾结,企图危害皇嗣。

而李辅国和张良娣都是肃宗最宠信的人,而李倓在肃宗面前肆意攻击他们,久而久之遭致肃宗的反感。

张良娣和李辅国本来就和李倓势同水火,如今又天天遭受他的人身攻击,自然是怒不可遏,所以便夜以继日地在肃宗耳边吹风,说:“建宁王恨陛下不给他当元帅,企图谋害广平王。”

肃宗最后还是相信了张良娣和李辅国,将建宁王李倓赐死。这个在肃宗分兵北上、即位灵武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三皇子,就这样冤死在了张良娣和李辅国的谗言之下。

肃宗收复长安后,张良娣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她就想把她的儿子拱上储君之位。她有两子:兴王佋、定王侗。兴王早薨,侗又年幼,而广平王李俶已经被立为太子,所以为儿子谋求太子的位置只能缓缓了。

但是,张皇后野心勃勃,她和李辅国联手除掉建宁王李倓之后,接下来必然会把矛头指向广平王李俶。

当时肃宗疾病缠身、精力日衰,李亨自知不久于人世,遂下诏命太子李豫(原名李俶)监国,数日后改元宝应。

而一场阴谋就在这年酝酿着。

李辅国与张皇后都在蠢蠢欲动,都想以自己的方式控制太子李豫,进而掌控帝国的未来。

一场巅峰对决就这样不可避免地暴发了。

张皇后决定率先动手。

她假借肃宗之命召见太子李豫,说:“李辅国久典禁兵,四方诏令皆出其口,擅自矫诏逼迁上皇,罪不可赦!他尚存顾忌的只有你和我,现在皇上已陷入弥留,李辅国和他的心腹程元振(掌管禁军神箭营)已暗中准备作乱,若不诛杀,祸在顷刻!”——《旧唐书》

可是,太子李豫也很会演戏,他知道张皇后想借刀杀人,自己几次都差点被她害死。他演的惟妙惟肖,痛哭流涕,说两人都是父皇功臣故旧,如果先斩后奏,会加剧父皇病体,还得从长计议。

张皇后看到太子是无法指望了,而肃宗处于弥留之际,李辅国不会给她时间,眼下的形势已是剑拔弩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不容许她有丝毫的犹豫和拖延。

可她毕竟是个女人,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凭什么和李辅国斗呢?原本想利用太子对付李辅国,可太子却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立场。在此势单力孤的情况下,张皇后就只能另找同盟了。

她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李亨次子、时任天下兵马元帅的越王李係。张皇后决定跟李係做一笔交易——既然太子李豫跟她始终不是一条心,那不如把李豫废了,另立越王李係,条件是让李係帮她除掉李辅国。

太子一走,张皇后马上召见越王李係,对他说:“李辅国图谋不轨,可太子懦弱,不足以平定祸乱,你能不能?”

让张皇后甚感欣慰的是,李係的回答就一个字:“能!”

于是,一场政变阴谋新鲜出炉了。

随后,张皇后立刻安排手下宦官段恒俊与李係联手,挑选了两百多名勇武的宦官,发给武器和铠甲,命他们埋伏在长生殿后面。

然后张皇后假借肃宗名义召见太子李豫,命他到长生殿觐见。

长生殿是肃宗李亨的寝殿,张皇后和李係伏兵于此,准备伏杀太子。然后由李係继任储君,再集中全力对付李辅国。

可是,很不幸,李辅国比她更厉害,他的心腹程元振通过眼线获悉了他们的阴谋,赶紧密报李辅国。李辅国立刻命他带兵埋伏在陵霄门外,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截住太子。

太子李豫接到诏命,没有怀疑,立即进宫,行至陵霄门时,程元振等人忽然一拥而出,将太子团团围住,并把张皇后伏兵长生殿的事情告诉了他。

李豫半信半疑,还想进入,程元振就命士兵把他架了起来,不由分说地把他带到了玄武门外的飞龙厩中,并派重兵把守。此举名义上是保护太子,实则无异于软禁。

当天夜里,李辅国和程元振率兵冲入麟德殿,逮捕了越王李係、宦官段恒俊、内侍省总管朱光辉等一百多人。稍后,李辅国等人又勒兵进入长生殿,宣称奉太子之命迁皇后于别殿,随即逮捕张皇后,把她和左右数十个宦官宫女强行拖下殿,全部囚禁于后宫。

在这场事关帝国未来的巅峰对决中,谁先控制了太子,谁就夺取了斗争的主动权。张皇后机关算尽,最终还是落了后手,在这场终极对决中一败涂地。

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唐肃宗李亨在阒寂无人的长生殿里黯然闭上了眼睛,终年五十二岁。

李亨刚刚咽气,李辅国便祭起屠刀,斩杀了张皇后、越王李係、兖王李僴(李亨第六子)。同日,李辅国领着一身缟素的太子李豫在九仙门与宰相们见面,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四月十九日,朝廷发布国丧,宣读肃宗遗诏。四月二十日,太子李豫即位,史称唐代宗。

他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被宦官拥立的皇帝,但却不是最后一个。从此,唐朝进入了“宦官乱政”黑暗时代。

李辅国为什么要杀张皇后

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 肃宗同时又宠信张皇后,纵容她干预政事。唐肃宗因为受制于张皇后,而不能去探望唐玄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狡猾阴险的宦官李辅国附会肃宗宠幸张良娣,互相唱合。建宁王李倓屡次向肃宗奏言此事,李辅国与张良娣反诬奏建宁王“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肃宗一怒之下,赐死建宁王。广平王李俶为此有些内怕,欲谋杀李辅国和张良娣,经李泌劝说而止。后来,张皇后与李辅国有矛盾,张皇后想废掉唐肃宗所立的太子李俶。改立越王李系为太子,还想杀掉李辅国、程元振。

上元二年(761年)末,肃宗患重病,不理朝政,即命太子监国。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玄宗去世,肃宗病危。张皇后惧太子“功高难制”,暗中把越王李系召至宫中,阴谋废立太子。张皇后趁机召见太子,要太子李俶帮她杀李辅国、程元振。太子李豫不允许杀李辅国、程元振。张皇后与内官朱辉光等人谋划废太子李俶、改立越王李系。张皇后选择在唐肃宗即将病死时发动政变,召太子李俶进宫,准备与越王李系除掉太子。程元振得知了他们的阴谋,告诉了李辅国。

李辅国阻止了太子,出兵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率兵逮捕了张皇后与李系的党羽,将张皇后囚禁在别殿。这一晚,李辅国、程元振出兵擒获了与唐肃宗有矛盾的张皇后。唐代宗下令贬张皇后为平民,并杀了她。

李辅国身为一个太监,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朝中期权宦,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

拥戴肃宗

李辅国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李辅国以国家大义劝说李亨留下抗敌,又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逼压玄宗

公元757年,李辅国随肃宗回到长安,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

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长安。唐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唐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矫诏令唐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唐玄宗;然后又把对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强令唐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

打击异己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

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拥立代宗

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

762年,唐肃宗病重,唐玄宗病死。张皇后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密谋准备杀掉唐肃宗所立的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此举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逮捕了越王及其支持者,并囚禁了张皇后。当晚唐肃宗病死。第二天唐代宗李豫登基为帝。

罪恶伏诛

自此李辅国日益骄横,曾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闻此僭君之言,唐代宗不快,决意将李辅国翦灭,于是唐代宗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却私下逐步废除其权势,夺兵权,罢辅国官职。不久,又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

在历史上除赵高外,李辅国也从太监一职坐到宰相,为何下场却很悲剧

李辅国本名叫李静忠,辅国这个名字是后来唐肃宗即位后赐给他的。

李辅国是唐玄宗年间进入皇宫做太监的,四十岁以前还一事无成。入宫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遂成了李亨的心腹。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辅国在灵武辅佐李亨登基为帝,于是成了皇帝跟前的大红人。开始干预朝政。

唐肃宗是个生性懦弱的人,见李辅国热情的拥戴他,于是视其为左膀右臂。回到长安后更是对李辅国加官晋爵。

李辅国仗着皇帝的宠信,在朝中和唐肃宗的张皇后狼狈为奸,他二人里应外合逐渐成了唐朝当时的实际掌权者。

唐肃宗成了摆设,当时就连皇帝的诏书,只有李辅国签字才有效。李辅国之所以能够后来一手遮天,封王封相,除了唐肃宗的放任还跟张皇后有很大关系。

张皇后跟李辅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里应外合,唐肃宗的第三子建宁王李倓就是被这二人构陷而死的。 然而小人比而不周,最终李辅国和张皇后由于利益的冲突,张皇后被李辅国所灭。

后来李辅国拥立唐代宗即位,此时李辅国更加嚣张跋扈了。而促成唐代宗杀李辅国的,还是因为李辅国的一句话。

当时李辅国跟唐代宗说,只要唐代宗老老实实的坐在皇宫里就行了,外面的事儿由他去处置。

正因为这句大逆不道的话,唐代宗下定决心除掉李辅国。唐代宗欲擒故纵,表面尊称其为“尚父”,实则暗地里架空李辅国的兵权,尔后将其暗杀。

唐代宗不仅杀了李辅国,还将他的头割下来扔到了厕所里,然后安了个木头做的头将其下葬。李辅国死后还有个谥号为丑,总结了他一生的丑陋行为。

赵高最后被夷灭三族,虽然死的没有李辅国下贱,头被割下来扔到厕所。但这两个大宦官的下场势均力敌,谁也不比谁好到哪儿去。也算最后都罪有应得,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李辅国拥立唐代宗登基,为什么又死在唐代宗手上

如果不是安史之乱,李辅国这个做了宰相的宦官可能就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任何痕迹,当然这只能是四姑娘的幻想。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仓皇出逃,李亨在马嵬坡发动政变,父子俩分道扬镳,是李辅国拥立李恒登基为帝,唐玄宗李隆基被动的做了太上皇。李辅国权倾朝野,又在唐肃宗即将去世的时候,保护太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李辅国的权力更上一层楼。然唐代宗不想受制于人,遂设计杀死了李辅国。
李辅国原来不叫李辅国,而叫李静忠。李静忠在唐玄宗时期入宫做了太监,跟随在太子李亨身边,并成为李亨的心腹,李亨这个人有野心,但太过小心,也可能是做太子小心翼翼惯了,显得有些懦弱,而李静忠则总是给李亨出主意,充当他的保护神。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李亨让李静忠去说服陈玄礼在马嵬坡发动政变,诛杀了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然后这对父子分道扬镳,李静忠跟随李亨去到灵武,在灵武,李静忠说服李亨登基为帝,遥尊已经入蜀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继位后,李静忠因功获得赐名“护国”,后又改为“辅国”,从这名字也可以看出李亨有多依赖李辅国。自此,李辅国开始权倾朝野,军政大事都有他处决,李亨实际上已经是个傀儡,而且是心甘情愿做的傀儡。李辅国和张皇后勾结在一起,排除异己,更是孤立迫害唐玄宗。让唐玄宗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终于染病去世。
在唐玄宗去世的那一年,李亨也一病不起,太子李豫监国,张皇后和李辅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都想除掉对方。而张皇后还想要废立太子,在矫诏李豫进宫欲除之的时候,计划为李辅国所知,李辅国赶紧出兵保护了太子李豫,而囚禁张皇后并杀死了张皇后想立为太子的李系。就在兵变发生的时候,李亨已经快不行了,兵变的发生加剧了他的死亡,李亨于当天夜里去世。也因此,有传言说唐肃宗李亨是被太监吓死的。

第二天,李豫登基为帝。李辅国再次立下大功,也越发的骄横,不久就对李豫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意思就是陛下你就乖乖的在宫里待着,军国大事都有我呢,我什么都能处理好。这种模式已经运营的很成熟了,之前的唐肃宗和李辅国不就是如此吗?但唐代宗却不肯受制于人,只是他也没办法一下子除去李辅国,就开始做表面功夫,尊李辅国为“尚父”,封了司空,又兼着中书令,可以说是官宦中最有权势的了,李辅国也因此以为唐代宗很好控制。
只是,另一个大官宦程元振与李辅国不合,找唐代宗告状。唐代宗利用两个人的不合,一步步设计夺了李辅国的兵权,撤了他的中书令,又明升暗降。李辅国终于后知后觉知道唐代宗要办他,他气的口不择言,说:“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请于地下事先帝。”这已经是在要挟唐代宗了。我帮助你老爸坐上皇帝之位,他是怎么对我的,后来我又帮助你坐上皇帝之位,你又是怎么对我的?我伺候不了你了,还是让我去地下继续伺候先帝吧。

唐代宗一听更生气,你想死,朕就成全你。于是在10月18日的夜里,李辅国家里来了强盗,把李辅国的脑袋砍下来带走了。唐代宗命人刻了一个木头脑袋按上下了葬。

权倾朝野的大官宦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由他开始的大唐宦官专权制度已经成熟了。唐代宗虽然除掉了李辅国,却在第二年又宠信鱼承恩,鱼承恩比李辅国还要嚣张,当然后来也被唐代宗除去。

唐朝奸宦李辅国和明末奸宦魏忠贤谁更厉害

明末奸宦魏忠贤更厉害也更毒辣祸害了大明江山,唐朝奸宦李辅国虽不及他但两人均罪大恶极作恶多端。

唐朝李辅国怎么死的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忧郁而死,肃宗也病危。张皇后谋杀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李辅国与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谋,拥立太子李豫,杀张后、越王李系。 唐代宗继位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宰相梦。李辅国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对代宗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就在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准备除掉李辅国,唐代宗也陆续罢免了李辅国的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辅国就被人刺杀身亡。